《坐井观天》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6242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教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简历韦团珍,女,1983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本人2003年7月毕业于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普师专业),同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曾在月里镇电厂小学、吾隘镇纳弯小学任教,现就职于吾隘镇中心小学。在工作中我认真履行职责、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注重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能力。经过10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已具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20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吾隘小学: 韦团珍教材: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课文:20、 坐井观天模块:教案设计设计思路:本课是一则寓言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直住在井里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

2、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飞得高,看得远。本设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通过手指操引入课题,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识字仍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三、学生上台贴图片和朗读指导,是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明确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再通过不同方式的感情朗读,以读悟情、以读传情。四、寻找真相(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理解井底之蛙的处境以及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五、拓展、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加深学生对

3、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总之,此设计既尊重教材又对原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沿、渴”字个以及词语:口渴、喝水。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寓言解释道理。教学重点:识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寓言,从中受到启发。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题意。(一)、老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操”,引入新课。(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理解“坐井观天”中“观”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一)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二)、出示生字和词语,认读。(课件出示) 井沿 口渴 喝水1、小声读把带

4、拼音的字音读准。2、老师检查,指名读。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一)、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是谁?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指名回答)(二)、请学生上台贴图片,明确小鸟和青蛙的位置。(三)、讲读课文第2至7自然段。1、出示第一次对话,指导读第一次对话。2、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仔细观察,用“小鸟飞过 看到 。”说分别一句话。3、老师小结。过渡:小鸟见多识广可青蛙相信它说的话吗?我们来学习它们的第二次对话。4、出示第二次对话的内容,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1)、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读动作朗读)(2)、理解“大话”和“无边无际”的意思.(五)、出示的第三次对话,自由连读,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了,他们的笑有什么不同?1、分角色朗读课文。2、指名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以为是)3、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看法的为什么不同?它们谁说得对?(联系实际,体会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四、分角色朗读全文。五、引导想象,总结全文。1、想一想,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2、它们俩你喜欢谁,为什么?3、总结。六、板书设计: (小鸟 图) 见多识广 (水井 图) (青蛙 图) 自以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