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15年年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815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15年年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15年年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15年年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15年年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15年年报.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2015年年报,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1.劳动工资制度是国家制定。 2.分级布置:负责对辖区内有关单位(包括国家安全部门)进行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的布置及培训工作。 3.非私营实行全面调查。私营就是抽样调查。,一、总说明 4.实行在地统计的原则,但因为劳动工资单位数多,我们为了减轻区县的工作量,分担了他们一部分的工作,继续按 “双轨制”报送统计报表,有主管部门

2、的中央属、省属、市属独立核算单位要向原主管部门和所在区、县级市统计局分别报送年报和定期报表等统计资料。,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是最重要的劳动力市场指标之一,它既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情况和变化;也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征缴和支付各项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和有关法律确定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数额的主要依据。 平均工资数据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二、报表修订内容 取消填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穗I102表),三、调查对象,广州市辖区内城镇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四、统计原则,人员统计要执行 “谁发工资谁

3、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的原则。 法人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由实际用工单位统计,“谁用工谁统计”,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发放工资。,五、报送数据,年报:2015年年报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2-2表)于2016年1月30日前在广州市统计数据采集平台填报数据。,五、报送数据,直报单位:2月29日前以纸介质方式一式两份分别报广州市统计局人口处和所在地统计局。 主管局:2月29日前将308综合表纸介质一份报市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处。 制度P5页,五、报送数据,年报:广州市城镇就业人员变动和新增就业岗位需求情况调查表2016年3月1日前在广州市统计数据采集平台填报数据,纸介质交所在地统计局。,五

4、、报送数据,季报:企业用工调查表季末月份20日开网,25日前督促企业在广东省数据采集平台填报完毕。,联系方式,广州市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处地址:府前路1号(市政府大院)一号楼西四楼418房 邮政编码:510030 联系电话: 83126325 83126326 83126227 83126327 传真电话:83342870,网 址:广州统计信息网 数据采集平台网址:http:/210.72.4.62/ 主管部门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网址:http:/210.72.4.62/astat/ 广东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平台 http:/10.44.6.120/yyaq/login.do,联系方式,劳动工资相关资

5、料下载网址:http:/ “资源下载”下载。 QQ群:191135709(广州劳动工资统计),联系方式,组织机构代码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

6、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 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 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1机构编制;5民政;9工商;Y其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机构编制:1机关,2事业单位,3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民政:1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 工商:1企业,2个体工商户,3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其他:不再具体划分机构类别,统一用1表示。 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

7、伯数字表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长度为18; (2)只能是数字0-9或A-Z(I、O、Z、S、V除外)的大写字符。,单位详细名称 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8、。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人员,从业人员期末人数(01)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

9、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单位的饭堂由某饮食公司承包。,什么是劳务外包人员?,企业根据自身在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把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季节性强的、不定期生产的生产环节或是生产线外包出来,由专业公司负责组织人员按计划和指标进行生产,这样的人员称为劳务外包人员。,举例一:本单位的保洁人员,虽然在本单位工作,但是单位与保洁公司之间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而不是劳务派遣合同,因此这些人员不在本单位统计,而应由保洁公司统计。类似情况还有单位的保安人员、室内绿植管理人员等。 从业人员其中:女性(0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10、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非全日制人员(03),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05),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在岗职工还包括,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

11、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3.外方人员,在岗职工不包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劳务派遣人员(06),劳务派遣人员(06),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12、其他从业人员(07),其他从业人员(07),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71),专业技术人员(72) 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

13、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72) 机关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法律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工作人员、体育工作人员、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宗教职业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3) 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具体包括行政办公人员、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

14、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74) 指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服务及社会和居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购销人员、仓储人员、餐饮服务人员、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运输服务人员、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75) 指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的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包括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金属冶炼、轧制人员,化工产品生产人员,机械制造加工人员,机电产品装配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药品生产人员,

15、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作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印刷人员、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工程施工人员,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检验、计量人员,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五个职业类型分类相加等于从业人员,每个人只能归一个职业分类。,从业人员平

16、均人数(08) 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在年内新成立的单位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为:从实际开工之月起到年底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以12个月。,平均人数,季度平均人数 某公司从业人员各月平均人数如下: 1月40人,2月20人,3月26人,4月40人,5月43人,6月52人。 二季度季报 1-本季平均人数为: (40+20+26+40+43+52)/6=36.

17、837(人) 错误的填写:如果用6月平均人数52人替代,两者相差15人,年度平均人数 某公司2015年8月成立,各月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如下:8月6人,9月10人,10月15人,11月15人,12月18人。 2014年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6+10+15+15+18)/12=5.35人 注意:应该用12个月不能用5个月!,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 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号令)进行修订,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从业

18、人员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作为工资统计的不仅仅是就业人员个人实际拿到手的那部分工资,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必须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租、水费、电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工资总额 劳动工资统计以工资发放的时间为统计,什么时候发放,什么时候统计。,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 为了便于了解和发现工资的增长点,将工资总额从构成角

19、度分解为: 1、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 3、工资性质的津贴和补贴 4、其他工资 凡是在这4个方面范围内的均应统计在工资总额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基本工资(14) 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基本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

20、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15) 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工资性津贴和补贴(16) 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

21、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既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以及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其他工资(17) 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在岗职工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18) 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

22、、补贴等,但不包括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9)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五个职业分类工资总额等于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别,就算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的岗位工资水平也可能相差悬殊。如果少数的中高层就业人员收入非常高,的确可能造成大多数人工资“被平均”。事实上,大多数单位的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这是正常的,因此会有“拖后腿”的感受。,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49)(50

23、) 填报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单位详细名称 指由于调查单位客观原因,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需要填写实际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和详细名称。,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52)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工资统计原则上以填报基层年报表(I102-2表)的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数的依据。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的工资统计报表仍然采用由主管部门整体上报,例如县教育局将全县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统一报到当地统计局,该指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设置。单位需要填报本报表数据所包括的法人单位个数,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52),有单位是一套人马多个牌子,所以单位数就不止是1个。 每个单位都需要填报本报表数据

24、所包括的法人单位个数。,七、填报要点 1.期末填写了人数,平均人数和工资总额一定要填写数据。 2.期末人数填写实际人数,不要累计数。 3.平均人数一定要除以月份数。,七、填报要点 4.季报的工资总额是累计数,即2季是1-6月的数据,不要是4-6月的数据,3季是1-9月的数据,不要是7-9月的数据。,七、填报要点 5.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49)(50)代码和名称不能与报表的代码和名称一样。,七、填报要点,各项指标数据一律四舍五入取整数,不保留小数,本单位没有的指标可空白不填。,填报注意的两个问题 从业人员 工资 保留整数,一律不留小数。,期末人数(人),平均人数(人

25、),工资总额(千元),时点数,时期数,时期数 (累计数),两类统计对象和三类指标,其他指标: 从业人员女性人数(02)、非全日制从业人数(03) 在岗职工工资的四种性质组成(14,15,16,17) 补充资料(49,50,52) 指标讲解顺序: 两类统计对象八种人员分类其他指标,上报内容必须完整,不得遗漏项目,包括报表表脚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等。,87,广州市城镇就业人员变动和新增就业岗位需求情况调查表 (穗I101表),填表要求: 1.调查表由单位负责人或委托单位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填写。 2.本调查表中人员需求情况涉及干部、工人在内,准备招用职位情况是预计2016

26、年全年的。因此,填好本调查表需要单位负责人通盘考虑。,填表要求: 3. 本调查表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为必填项目,为D部分;第二部分有新增人员需求的单位填写,简称为Z部分。,D1.从业人员增减变动: 2014年、2015年年末从业人员人数:指2014年、2015年年末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人数取自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2-2表)。,第一部分,省外户籍: 指户籍在广东省外的人员。 使用省外户籍的农村劳动力: 指本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中,户籍在广东省外且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第一部分,本市非农业户口: 指在广州市辖区(包括两个县级市) 内城镇非农业户籍的从业

27、人员。 本市农业户口: 指广州市辖区(包括两个县级市) 内现仍保留农村户籍系的从业人员。,第一部分,从业人员中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指在城镇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第一部分,2015年从业人员新增和调入: 包括本单位从农村或城镇招收的人员;录用的退伍军人、大、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由本市或外省调入人员等。所有单位均应填报本指标,人员没有变动需补“0”。,第一部分,2015年从业人员减少和调出: 包括本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开除、除名、辞退、终止、解除合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职工;

28、调出人员等。所有单位均应填报本指标,人员没有变动需补“0”。,第一部分,D1的平衡关系: 2015年年末从业人员人数省外户籍+本市非农业户口+本市农业户口 省外户籍省外的农村劳动力,第一部分,D1的平衡关系: 2015年年末从业人员人数从业人员中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从业人员中使用的农村劳动力省外的农村劳动力+本市农业户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D2本单位现有职称人员数量: 职称指已获得国家或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职称或任职资格。 现在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与考取的专业技术职称不一致的,按现在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统计,考取了多个专业技术职称的,按照最高专业技术职称统计,所有职称都是同一级别就按照与工作性

29、质相近的专业技术职称统计。,D3本单位现有技能人才数量: 1.高级技师 人 2.技师 人 3.高级工 人 4.中级工 人 5.初级工 人 持有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平衡关系: 2015年年末从业人员人数本单位现有职称人员数量+本单位现有技能人才数量,D4本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 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圈填,只能圈1项。 D5.对本行业2016年经济情况预计: 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行业的判断圈填,只能圈1项。,第一部分,D6. 2016年是否有新增人员需求: 所有单位均应填报本栏。有新增需求的圈 “1”,继续填D6。无需求的圈“2”,跳填至最末一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30、(Z部分)填报要求 Z1. 2016年准备招用的职位类别及空缺数量:是指贵单位职位空缺,并准备在2016年招聘以填补的空缺。 2.2016年准备招用:在“ ”里填人数。,1.职位名称:需用汉字填写,一个职位只填一栏,人数不限定。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招用情况填写,职位名称和职业代码可参考调查表表背面的“职位名称”和“职业代码”,如某单位要招用会计,职位名称为会计人员,职业代码为213 。,第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所需的最低学历及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情况: 本栏1-3项人数之和Z1中2016年准备招用人数。所有新增人员需求的单位均应填报本栏。“其中:应届毕业生”人数应少于或等于同等学历人数。,第

31、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所需的职称情况: 职称指已获得国家或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职称或任职资格。如果准备招人,在职称栏为空项,那么职业技能则必须有数,职称或职业技能等级是两个系列(职称是干部系列,职业技能是工人系列),同一个职位职称与职业技能等级不同时存在。,第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所需的职业技能情况: 获得经过劳动部门认定的技术等级证书。所有新增人员需求的单位均应填报Z3或Z4。 Z3+Z4= Z1中2016年准备招用人数,第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Z5.年龄要求: 本栏1-3项人数之和Z1中2016年准备招用人数。所有新增人员需求的单位均应填报本栏。,第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Z

32、6. 用工来源要求: 按户口划分。本市包括农业与非农业户口。 本栏1-3项人数之和Z1中2016年准备招用人数。所有新增人员需求的单位均应填报本栏。,第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如果职位需求表一张不够填写,请在下一页继续填写。并请在右下角注明,本单位调查表共 张,本表为第_张。 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所有单位不得漏填。 联系人为填表人,联系电话为填表人联系电话。,第二部分(Z部分)填报要求,审核要点 1.司机的职位代码是911。 2.招用应届毕业生时年龄要求应该选“1”35岁及以下。,审核要点 3.有些专业技术职位有学历要求的,如医师和老师。 4.不要将生产工人等归入为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5.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学历不会“无要求”。,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