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917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国大典》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国大典》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6开国大典百善中心小学 孙喜枝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

2、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4学习场面描写

3、的方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老师板书一个字“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2、“典”的前面加了一个“大”,板书(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3、板书(开国),看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4、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啊!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梳理课文。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都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群众进场举行典礼

4、阅兵式中群众游行”,相继板书。3、同学们,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四个盛大隆重的场面,这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是,要想真正的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举行典礼”这个场面。三、走进“典礼仪式”,感悟人们的激动、兴奋,以及对领袖的热爱与毛主席的伟人形象。1、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画下来。(学生自学)2、谁来读你画了哪些语句?(可事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3、学生汇报第五段。老师仿佛听到了这掌声,就在这一部分中,还

5、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学生汇报)4、这阵阵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热烈、激动)5、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语段一)“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出示)1、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2、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

6、一齐投向主席台。)3、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设想:学生可能会抓住“排山倒海的掌声”谈感受、还有“一齐”,重点引导“一齐”) 4、从“一齐”这个词,你们读出了喜悦,还有都很热爱自己的领袖。三十万人的动作是一样的,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5、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再来读第五自然段? 6、想读的同学一齐读!过渡: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语段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7、欢跃起来。(出示)1、指名读。2、又是“一齐”。这30万人一齐怎么样?(生补充:一齐欢呼起来,一起欢跃起来)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多么激动啊,在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生说)。3、是的,一个“一齐”,让我们感受到了壮观的场面,一个“一齐”,让我们觉得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这就叫“万众一心”。4、同学们,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读?5、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6、是呀,这声音传得多远啊,传到了中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得远一点。7、男女生合作读。8、老师也被你们的气氛感染了,我也想读:这庄严的宣告

8、,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 9、哪一句更好?(这里用的是反复,不是排比,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10、“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11、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12、听着这一声宣告,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放资料: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回想从前的旧中国,你还有话说吗?13、危难之际

9、,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14、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指名读)15、毛主席在领导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的道路上,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放资料: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

10、再来读这句宣告?16、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语段三:瞻仰升起的国旗1、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群众的反映又是怎样的?谁读?(出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明此时三十万人的是“不约而同”的,三十万人是“万众一心”的,三十万人的心是一齐在跳动的。请同学们关注这个词“瞻仰”,是什么意思?3、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如:(生说)4、而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5、是的,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情感再读。6、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出示:五星

11、红旗升起来了,表明!8、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9、(出示:这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1岁的生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上、亚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61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10、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生: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1、此时,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了人民的心情澎湃,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出示: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掌声充分的体现了会场上三十万人对毛主席的无比爱戴与尊敬,全中国人民对我们伟大领袖的热爱!四、总结这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课下,请同学们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继续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板书: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