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0499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课标解读:在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使西方列强永远不能灭亡中国,但中华民族对复兴之路的早期探索充满艰辛。本节课主要以讲述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运动的开始、发展、高潮与失败,对比洋务运动等自救活动,从中归纳出不同的救国道路,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对我们的启示。二、教材简析:1、作用和地位:维新变法运动第八单元第三课,该单元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要线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本课内容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启下就是说上节课所讲的洋务运动也就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这就引起了中国当时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探索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则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探索辛亥革命。所以本课在本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w W w .X k b 1. c O m2、教材内容:通过介绍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

3、败的过程,讲述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做的种种努力。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起因,知道维新变法运动所起到的启蒙作用。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理解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政治体制下,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图表,归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课外

4、查找和阅读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有关资料,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小组讨论分析,学生初步掌握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发掘学生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潜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是进步的,培养学生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先进事物的意识和精神;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维新变法运动各阶段的主要表现、戊戌变法的内容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

5、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新|课 |标 |第 |一| 网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的各

6、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3、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4、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5、结果:受旧势力阻挠而失败。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公车上书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组织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创办报刊:发文章、译述西方著作;开办学堂。2、这些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哪些主张?梁启超:实行君主立宪制。严复: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3、这些宣传活

7、动起到了哪些作用?(P103) 4、学生讨论比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区别?(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后,共同总结: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变法的背景: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阅读材料: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试问今日之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2、变法开始的标

8、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w W w .x K b 1.c o M3、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内容参考P104资料1)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军事上:有利于军事强大;文化教育上: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小组讨论:请结合P104材料1、2和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有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2、变法措施中为什么没有涉及设议院?(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维新派力量相对弱小;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四)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戊戌变法失败标志着

9、整个维新变法运动基本结束1、讲述失败的大致过程。2、思考: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和启示?失败的原因:主观上:维新派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而脱离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客观上:变法触动保守派的利益,保守派掌握实权又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强大;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等。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启示:资

10、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新课 标 第 一 网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材料:让学生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封建顽固势力。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无法取得成功。谭嗣同说过外国都有因变法而牺牲的人。但中国还没有,所以他就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五)课堂小结 高潮:戊戌变法1、结合板书,小结本课基本知识点。 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戊戌政变序幕:公车上书发展:思想传播 2、小结:戊戌变法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影响、启示(六)课外作业(七)教学反思新课 标第 一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