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996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一说 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莫高窟 耕作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陕西剪纸男耕女织,一、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精耕细作,三、男耕女织,一、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原始农业从 向 发展而来,2.格局上:北 南 。,采集狩猎,耕作种植,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粟,稻,二、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

2、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何谓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理解精耕细作概念后,结合教材本单元导言部分请回答: 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影响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1.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2.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具和灌溉工具 ) 3.水利设施的完善 4.生产技术的提高,5.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个体农耕出现(小农经济),生产力的进步,1.生产工具生产力的主要标志,(1)农耕工具,(2)灌溉工具:_ 、 _,木、石、骨,木、石、骨、蚌,

3、青铜农具,铁,牛,铁,牛,曲辕,翻车 筒车,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铁犁头、铁镰刀,青铜农具,犁壁,请你说出以下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农具?,灌溉工具的改进,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坎儿井,2.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阅读课本第三目内容,填空,知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全景,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条件? 3.自耕农生产的目的,三、经营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自给自足,时间:春秋时期 条件

4、:(1)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2)土地私有,目的:满足自身需要、缴纳赋税,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方式:,4.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 (分散性)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落后性) 自给自足。 (封闭性),封闭、分散、落后、脆弱,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

5、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5.评价小农经济,积极: (1)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消极: (1)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2)较脆弱,遇天灾人祸,易破产; (3)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6、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B C D,学以致用,B,2.以下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C.北方一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 B.商

7、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B,C,4.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A,5.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B,6.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 曲辕犁 翻车、筒车 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 A. B. C. D. ,D,7.“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

8、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B,8.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A,9.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10.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 ) 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C,B,归纳总结,讨论: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地理环境;生产工具; 水利工程;耕作方式; 国家政策;经验积累; 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