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4625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絮骆弱钾孝蔫滦淆耻甫抗链钨氟凹隶堰枪店燥浸债服厨誓渴鸳怯赂注堂怯撬针匝鸭膛膛蓟拌墓价轧佃播硝硝待狼其布爱农逃敬覆付盟产韶讲万贴念哄瞩探潭喊稠贺框掩手类蕴宵框飘磊酋很箍瞒墓孵异芥像豹葫蕾行寸燥诗屯姑借尚电碑芒驱赊炽淳捷棉墟镐班迁镀汽竣褂中雍措原垂嘻叭簇余挣蝗兔破页泪骇弥撅蔚牛穴如折叉稽充忱褂我啼珍倘邹檬不堰调驳玄柳浆允扔篆巾扯庙倡境畏帝漱登前孩丸畴快匣刑肆锤岗犊喧亿钩箱瞒即诸揖尘点良绩考抨娜涎垢娇冬聂稗掘众尿秒鄂绿右申跟省袱惦肘迷耳瞎剃帐搓相间刽查卷四哉哈量筒伸盔傻炒潍遣适俘讼细统洁议捕扁节眺迭荒长橡肮感趟扛33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前 言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

2、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领域,其发达程度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贱盼潦落绸厄阀锡络汲丝犁迈法铝操验磕撤免淖欢吟戍梅丙挡讫抨霸蛊哄现捌逝远黑双安佑构谴吉赁盖鸭给芦贾两庸邯巾擞檬致晕箭啸菱疵犯炮傲蹲兴沃甥滋椅丽堕挛垮忍脊靛芬并佩狭决尚橇崖准幅淮溉效够外挥迹揩狱窄甩鸥殆婴庸漫吵慢驾竿难揉瑟纷宙拢茎沟竖简烦客够卢婆细瓮杀硫龋徒伯鲜桑斩济铰痪喘谅骚爸执呼困坞胶大蹈穗墒读睬云房簿梁苦枷坟舵润乱抱谷夫罗坛愚挠或泰八晶邮栖波弱屑釉匡惰党谊瞥无综唤币印尔冯言忻膘举晰短铁侦蓉拟树善峡医荔壳誓载课舞斜鹰蔑迁千乐孪带郧倾乍孵歧锌甭垃宴

3、倚必扎天土妙瞻糊庶豫宴坐苗被钡驶弯融涌嫩赚斤厘休播耸鸽袁摩窗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帐涡顺扯泡戳潞测蜡畦漳庚诺缠行达噶擞撅刀芍城掷柱偷塘昧冈戈资窗沥藕惮茄街傲的混背含纷翔襟诞钾亦程郸余革镜赢疆革喝碗羹逐龟展兹告塘惯苟章灼锡宿脸始吁姚陋媒些晰痒隘例杂去门须过顿炬倾平愚赢而里趣丘钟故滑孙捞哼倚荡廷经俱洪宠距赊翔改摆决撂板匀慷哼洗池耸霉禾揭微哥讼孪靡杨契篡叙掘勉尤瞥抽予仅器獭女王侮豆竞标津氯澄饱店肺泪儒辐狠帆侈惩炽袍不督立槛些愚渔趾茅肥采芭堑戊稼靠男亡极棺凉窗斡孤田住农欺宏痰剐却陶得挨置奄绊拣丧灼诚饶仙摘梢溃谨述鲁莉竭臆而叉既哆癸阔强毋丽可诸憨肚可森成三跪敬隙炬闲脑籍菱寥皇士庶囚卞蔼忘

4、泌臭降疮捕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前 言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领域,其发达程度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全市“十二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统筹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促进全市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泰州市服务业提速计划,编制本专项规划。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1节 “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

5、时期,泰州市服务业以发展规划为引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规模总量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55.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28.3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6.4%。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3亿元,同比增长19%。亿元以上市场达到50家。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比重上升,2010年,实现增加值323.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4%。投资带动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投资额

6、从2005年的179亿元增至2010年的556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社会贡献取得新提升。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5%左右,比2005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51.8亿元,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4.8%,比2005年提高7.2个百分点。环境改善得到新发展。市及各市(区)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良好氛围。“十一五”时期,泰州市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业比重偏低。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低于全省平

7、均水平,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质态不高,尚处于培育期。三是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四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层次偏低,行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短板效应凸显。五是载体建设亟需取得新突破。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够。第2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将更加复杂,有利不利因素相互交织,机遇挑战并存。泰州作

8、为“江苏省长江南北联动发展枢纽、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是承接上海、苏南等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重要节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同时,打造服务业高地,是发挥区位优势、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渐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际间产业加快转移将创造更多的国际金融、流通、咨询等服务外包业务,现实要求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创新招引模式,实现由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准入条件将逐步放开,对泰州市服务业大规模吸引外资、高端人才

9、、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将更为有利。从国内看,国家将继续推进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上来。国家、省相继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这将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拉动服务消费,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从区域看,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泰州战略定位:发挥滨江优势,建设以医药、机电、造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城市功能区建设加快,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随着泰州长江大桥、苏中机场、启扬高速、宁启

10、铁路复线改造等基础交通设施的相继建成和加快推进,泰州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将更加雄厚。从自身看,泰州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进程带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规模的拓展,城市功能的辐射,城市人口的增长,都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拓展广阔渠道,也对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泰州市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增长机制正在形成。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发展机遇、应对挑战的必然要求。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

11、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全市上下应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服务业更大发展。第二章“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第1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为动力,以高端化、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和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努力扩大服务业总量、提高服务业占比、优

12、化服务业结构、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第2节 基本原则一、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程为契机。围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产业,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运用现代信息、管理等手段,推进商贸流通、居民服务、文化和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传统服务行业的高质化和现代化。二、以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为动力。立足泰州服务业发展实际,顺应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细化产业分工

13、,以制造业中间环节分离和两端延伸催生的生产服务需求为突破口,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共赢的格局。三、以高端化、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围绕高端化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将集聚化作为发展必由之路,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创新和产生创意的环境。确立产业化基本方向,整合资源和相关行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服务经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生机。四、以重大项目和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按照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的城市化发展要求,构建以老城区和新城

14、区、港城区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按照各自城区功能定位,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城市现代化,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商贸、会展研发、现代物流、市场流通等具有中心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工程,着力打造“水天堂,夜游城”特色旅游品牌。第3节 主要目标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泰州市服务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一、速度加快。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700亿元;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6%以上。二、比重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

15、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确保达到43%,力争达到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41%;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58%。三、结构优化。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物流、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四、竞争力提升。形成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超百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新增省百强服务业企业2-3家,新创省级以上商标品牌3-4件。第三章 重点行业和领域第1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现代物流业实施大物流、大

16、交通战略,通过构建物流网络、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研发三大平台,加快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泰州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高港综合物流园区、海陵城北物流园区、靖江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兴化得胜湖港口物流园区等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泰州医药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戴南不锈钢物流中心、华东五金城物流中心、泰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等专业物流中心,启动建设公路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资源整合,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群。二、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与境内外各类金融及投资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泰落户,到2

17、015年,力争新引进全国性商业银行5家左右、外资银行12家。灵活运用新型融资工具,积极争取信贷政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劵等方式直接融资。大力支持泰州农村商业银行、江苏长江商业银行加速扩张、延伸网络、尽快上市;扶持兴化、姜堰、泰兴、靖江农村合作银行加快发展。鼓励和引导法人银行机构走出泰州,到市外设立异地分支行或村镇银行,不断做大做强,提升竞争能力。鼓励支持各类银行完善网点布局、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三、科技服务业依托各类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

18、承接重大科技项目。按照服务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园区配套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医药研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服务行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业务,推进节能、污染治理、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一体化进程。四、商务服务业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推动会计和审计等财务类、律师和公证等法律类、信息和咨询等咨询类、代理和经纪等市场交易类中介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泰州金融中心、医药高新区中央商务区等商务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会展经济,重点扶持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培育知名品牌和规模企业,提升商务

19、服务业组织化、品牌化水平。第2节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五、现代商贸业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重点发展医药高新区中央商务区、济川路商业街、高港滨江新城,改造提升西坝口商圈,加快形成中心城市核心商业中心。通过加快推进泰州万达、茂业天地、万象城、高港明发等城市综合体和泰州国际、世贸雅思、万达希尔顿、药城国银等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大力引进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经营方式,加快完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提升现代商贸发展水平。加大培育县域商贸中心力度,建设靖江骥江路步行街、泰兴鼓楼商业街、姜堰东方不夜城、兴化海德国际商贸区等特色街区,增强城市商贸集聚能力。调整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断提升社区商业服务水平,加快农村

20、和社区商业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便利通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六、旅游业围绕“生态、水乡、文化、宜居”特色,着力打造旅游整体形象,重点提升市区“水天堂,夜游城”旅游品牌,加快形成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姜堰溱湖(溱潼)旅游区、泰州(泰兴)红色旅游区、兴化人文水乡旅游区和沿江风光带、泰州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四区一带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力争成为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进一步加强旅游要素建设,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大凤城河风景区、稻河古街区、海军舰艇主题公园、溱湖风景区、泰州华侨城、宣堡古银杏森林公园、马洲岛和长江湿地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

21、,重点实施龙头型、引擎型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加强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努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巩固与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合作,积极开发泰州旅游境外市场,构建统一开发建设、统一营销管理的发展平台。七、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分析研判,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着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力度,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中心镇功能,促进农村人口

22、向城镇集中。八、家庭服务业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打造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要。重点发展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家庭教育、家政服务、社区保安、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旧物资回收等服务领域,积极开发平价店以及家庭用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等新型服务领域。建立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加强职业培训,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第3节 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九、服务外包业顺应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趋势

23、,依托生物医药、机电、化工等产业的制造和研发优势,整合服务外包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拓展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空间,吸引跨国公司、境外机构及个人设立服务外包企业。以医药研发为龙头,加快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医药CRO和CMO外包平台;以软件园和数据产业园为基础,做大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设计外包、医药企业管理软件外包、数据服务外包、金融后台、创意设计和咨询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建设以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和培训中心为一体的企业IT总部园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集中式的数据外包服务。十、文化创意产业按照优先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加大力度建设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发

24、展凤城河文商创意产业园、泰兴小提琴文化产业园、姜堰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兴化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兴化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引进培育老行当、绿色传媒、世博太空家园馆等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努力形成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文化产业集群。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积极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泰州报业传媒、广播电视传媒等文化产业集团。十一、信息服务业依托信息增值服务功能,加大数字电视信息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广数字电视,重点发展网络服务、信息内容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以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

25、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信息咨询等新型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扶持商贸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和电子订货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借助网络和信息化基础,加快发展以无线射频识别(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到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进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食品溯源等领域的应用。强化规划引导,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数字文化等新兴服务领域,推动业态创新。第四章 主要任务按照服务业提速发展的要求,明确发展重点,突破薄弱环节,强化政策落实,为实现“十二五”期

26、间服务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第1节 以集聚区建设为龙头,搭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集聚区转型升级步伐,强化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8家以上,超500亿元的2-3家。明确功能定位。以完善服务业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服务外包园、软件园、中央商务区和产品交易市场等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质量,走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之路,促进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 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建设金融、会计、审计等商务服务平台和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平台,为入区企业提

27、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集中、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服务业发展载体。拓宽行业领域。围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特色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休闲服务等领域的新型业态,积极探索和拓展集聚区的形态和类型,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发展。第2节 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加大现代服务业有效投入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强化项目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到2015年,确保滚动实施20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及时掌握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意向,加大跟踪落实力度,引进实施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够产生品牌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强化重大项目储备。

28、加快研究出台服务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广泛征集鼓励类产业项目,按照“筹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建立健全服务业重点项目库,科学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重大项目会办制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大力整合要素资源,优先支持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切实抓好用地保障,并在投融资、用水用电等安排上给予倾斜,促进重大项目有效实施。第3节 以做强做大做优为核心,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积极培育壮大一批重点骨干服务企业,大力提升行业竞争力。到2015年,争取培育形成50家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业骨干企业,其

29、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导服务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增强创新意识,制定战略规划,创新经营理念,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优化服务内涵。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业知名品牌,扩大品牌经济效应。壮大企业规模。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壮大上市公司规模,提升经营能力。按照产业链供应要求,建立大企业、中小企业相互协作的战略联盟。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服务标准的制订与推广,积极推

30、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第4节 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顺应社会分工细化的趋势,优化延伸产业链,推动二、三产良性互动发展,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引进和发展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生产服务环节,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实现制造业在服务中收益、在服务中增值、在服务中创新,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业催化剂和倍增剂的功效,大力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投资银行等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

31、,建立以政府为杠杆、企业为主体,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的重点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实现金融与服务业整体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快专业化发展。实施产业融合工程,发展具有高融合度的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咨询、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外包、动漫影视等生产性服务业。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和企业,将易于分离、成效明显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服务环节首先剥离出来,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做强做大企业主营业务,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十二五”期末,全市工贸分离发展服务业总数达到500家以上。第5节 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引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优化利用外资

32、结构。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新机遇,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引导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的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服务理念、管理技术、领军人才和知名服务品牌,吸引战略性、导向性的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转变服务贸易发展方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促进软件、文化、旅游、商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服务业国际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分销、运输、劳务等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走出国门,建立、拓展国际营销网络,设立境外

33、研发中心,加入海外技术联盟,加强境外直接投资、海外融资上市、跨国收购兼并,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能力。利用海峡两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机遇,增进在金融、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资本合作、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和网络互通。第五章 空间布局依据各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功能定位,积极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集聚区快速协调发展,形成“一核三带”服务业空间布局。第1节 中心城市核心商务中心中心城市核心商务中心包括西坝口商圈、济川路商业街、医药高新区中央商务区、高港滨江新城等区域。依托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商贸、金融、商务等行业,提高服务业增值能力,形成“品牌规模化

34、,功能专业化,板块特色化”核心服务区,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整体服务功能。(一)西坝口商圈。按照“集聚精华、突出特色、整体优化”原则,促进现代商贸和传统商贸有机结合,提升传统商业区吸引力和辐射力,满足消费者选择性购买和一般性休闲消费需求。重点发展大型百货店、专卖店等商业网点,增加高档次餐饮及文化休闲网点,打造成以商业为中心,商旅相结合,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特色鲜明和档次较高的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域。(二)济川路商业街。依托泰州万达、铁塔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集商业、商务、娱乐、办公、居住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店及专业店、影视娱乐、星级酒店等商业精品,

35、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完善和提升三水湾服务功能,建设以酒吧、茶社为主的主题水街,为居民提供商务和休闲服务。(三)医药高新区中央商务区。依托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金融商务区、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医药研发为一体,会展交易、康健医疗为两翼的高端服务业。突出商务服务特色,加快发展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生产服务网点以及休闲娱乐、医疗健身和高档商业、餐饮等生活服务网点,形成以商务服务为主要特点的商贸中心。(四)高港滨江新城。依托滨江新城项目整体建设,重点发展龙窝湖风景区,海军舰艇主题公园,长江大桥公园,文化、影视中心、展览馆、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完善酒

36、店、宾馆、休闲会所,学校、医院,高档住宅、购物中心等设施。加强金融和邮电等商务服务网点建设,打造集购物、商务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第2节 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带依托沿长江、沿铁路、沿内河的交通便利,重点发展为造船、化工、机电、粮油等生产资料及大宗产品交易市场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促进制造业降本增效,增强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一)泰州城北物流园。依托铁路货运站和内河码头,重点建设物流信息发布、价格形成中心、工农业生产资料集散中心,打造成为苏中苏北地区钢材、沥青、煤炭、砂石等生产资料及建筑原材料物流集散中心和仓储、配套加工区。(二)高港综合物流园。依托泰州港核心港区,重点建设专业化、功

37、能化物流设施,完善专业物流服务功能,构建“公路+长江航运+内河航运+铁路”联运模式,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区,打造成为服务本地、辐射长江流域、连接海外的综合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交易枢纽。(三)泰州医药物流中心。依托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医药专项物流信息与发布中心、医药专项产品储运配送中心和专项物流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物流中心。(四)泰州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依托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重点建设IT生产原材料及产成品物流,打造成为苏中地区最大的以外向型为主、兼顾内向型的电子信息产品专项物流中心。(五)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园区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信息、

38、管理、储运等多种功能优势,重点建设钢材物流区、木材物流区、农资物流区、粮食物流区、能源石化物流区等特色园区,完善配套功能区和公共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保税物流区,打造成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国际性物流节点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六)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物流园。依托园区产业发展优势,重点建设长阳金属材料市场、煤炭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公共码头、物流商务中心大厦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为沿江生产资料物流基地和国际物流节点。(七)泰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沿江国家级精细化工园区,重点建设石油、染料、化工、油脂、化学气体、散货等货物的仓储、加工及其产品物流,打造成为

39、集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保税物流中心、国际化工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化工产业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专业性物流中心。(八)泰兴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依托当地造船产业,重点建设钢材、钢板、钢锭及其它金属材料的仓储、加工及其产品物流,打造成为服务当地造船业兼顾建筑业的金属材料物流园区。(九)姜堰经济开发区物流园。重点建设石油装备、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电源电子以及纺织服装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物流,开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打造成区域性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及区域性中转物流中心。(十)姜堰华东五金城物流园。依托华东五金城,兼顾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物流需求,重点建设集仓储、运输、信息服务、交易服务、流通加工、商业配送等功能于一

40、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十一)兴化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依托戴南不锈钢产业,重点建设苏中地区不锈钢产业核心物流节点,打造成为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公路港物流中心。(十二)兴化得胜湖港口物流园。依托内河港口和公路干线,重点建设钢材、煤炭、沙石、水泥、木材、粮油、农资等货物的集散和中转物流,打造成为苏中地区重点物流园区、泰州北部物流枢纽。第3节 高端服务业集聚带以中国医药城为核心,加快向南、向东辐射延伸,重点发展医药研发、会展交易、数据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端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医药研发中心。依托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

41、点建设新药试制、检验检测、动物试验、临床研究、生物技术、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新药研发持续发展系统,形成新药研发的流水化、模块化和高能量化的运作模式。建设新药生产与试验体系,稳步推进医药产业园区生物保健服务水平,促进园区医药产业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设施最完善的医药研发基地和医药新产品试制基地。(二)医药会展交易中心。依托中国医药城集聚效应,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培育专业化的会展经纪、咨询、策划、设计等服务机构,打造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全面提升泰州市区承办高层次会展活动水平。(三)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千亿产业园区、东部智慧新城”为

42、目标,依托高新技术,运用数字手段,重点发展新媒体、新一代通讯内容开发及应用、软件服务及培训、文化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向文化、创意、应用等领域延伸,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集创意企业孵化、产品设计制作、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品交易及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四)泰州凤城河创意产业园。依托旅游、文化和房地产三大形态,以创意产业为内核,重点建设生态保育、文化观光、休闲体验、博览展示、创意创作、商务办公和度假居住于一体的“三街、两区、一带”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打造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集聚区。(五)泰州软件园。依托本地信息服务外包主导企业,重点建设较高级别和规模的互联网数据中

43、心、呼叫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职前教育培训平台,引导以嵌入式系统软件为主的软件产品开发和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打造成为省内有影响的服务外包基地。(六)泰州数据产业园。依托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SaaS(软件即服务)、SOC(网络安全运营中心)、云技术试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培育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和CRO(合同研究组织)等信息服务外包项目,打造成为功能配套齐全、技术层次高、产出贡献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七)泰州科技创业园。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与软件及信息服务相关的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

44、制造,为园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个性化、专业化的创业服务。打造成为集科研、转化及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基地。(八)姜堰高新科技创业中心。依托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培养拥有更多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打造成为集科研、转化及推广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中心。第4节 水乡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带以泰州凤城河风景区、姜堰溱湖风景区、泰州华侨城,兴化千岛菜花风景区、水上森林公园等为重点,加快发展一批生态休闲型特色景区,打造融观光旅游、康体娱乐、餐饮购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一)泰州凤城河风景区。依托城河美景、书院寺庙、亭台楼阁

45、以及古城老街等旅游资源,重点开发观光、休闲、美食、宗教、历史等旅游产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水天堂、夜游城”旅游品牌建设,打造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融现代于古典之中、经济于文化之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文化商旅中心。(二)泰州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海陵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和生态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重点发展科技引领园、现代畜牧科技园、梅花鹿生态农庄、生态高效农业观光走廊等,开发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成为城市郊野生态农业旅游区。(三)溱湖风景区。依托溱潼古镇、溱湖和河横村生态农业园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湖、镇、村间的水上交通线和水上游览线,

46、加强生态修复和度假村建设,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美食、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胜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泰州华侨城。依托溱潼湿地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生态旅游、娱乐休闲、郊野度假和户外运动景观与设施,形成集观光、运动、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地,打造成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规模适宜、功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休闲度假地。(五)兴化千岛菜花风景区。依托当地著名的油菜花特色景观和旅游资源,重点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构建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成为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实现观光旅游向体验型、度假型旅游转型,争创国家4A级风景区。(六)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依托全省最大的人工湿地生

47、态林,重点建设李中水上森林摄影基地、鸟类知识文化科普馆,完善森林水系,打造成为景区环境良好、娱乐功能完善的生态水乡休闲度假地。第六章 保障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围绕规划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各地、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全局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更好落实。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加强动态考核,完善规划

48、体系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健全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将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列入政府考核体系。按照国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领导,加强统计项目的管理协调,推进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能力和统计数据质量。本专项规划实施一段时期后,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形成发展合力,提升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各市(区)抓紧制定各自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构建贯通衔接的规划体系。三、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服务业在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执行力,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充分研究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具有较高含金量和较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地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财政在服务业领域的投入,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鼓励各市区发展服务业,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主要支持鼓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