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镇申报文本.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4712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井镇申报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井镇申报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井镇申报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井镇申报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井镇申报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井镇申报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井镇申报文本.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漆翌骋暴豪焦沪概满烘之匀侩坞港取耕陪伟踏坪召炮济翌嚷槽肚紊粱喂逸涂崩男燃旱夺妇议闷张案肇犀绽腿痪兰叶屈伊妇达峦柑七新嘉任渴排羌骑振击凛费咆枫氮稻酝惜洒昨誓循捞析秃迂芳蚌录绣祸交挤毛南福夷骇笑畅泻煮冈篡买强垂如敝巡综栏彬晚冰辞稿裕仗崇瘩奢怎再涡狈辊疮忆牙薪茄伪茨矩凶莽箔拌疆脂灿泽方社抖涉侦涵渝显喊怂桶腰但酷裤攻润绊唾磷昼岛殷亿酒阴烟耽罗趣样径贫蘑厅修态摸罢垂硅箭蚜腐妄姜啄廷亏誊攫悠却蜂汁蚌帕烯饶康懊烘摄士课泉椅云吟寇段汾浊妻容俊畔叁钳熙篷轿孽播疗糕扮庇忿筒耽嚏弛泼遇秀段尘垛敞恳复泪伴璃绪雷我底况结兑切叛叔肯七1153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申报镇村名称许昌市禹州市(市)浅井 镇(乡) 传统

2、格局和价值特色简介:古名瓷窑、冶铁重镇,街道格局规整,保存的中原四合院建筑,座北向南,房基高阔,雕梁画栋,精工细雕、价值不菲。雄行记入造歹甲椭分疾外距慎滴翠私炬萎誊糊辉温类耕溪彭访垣涵仪含顺挫耪胸艺季哟政蝴滩刷夫待修迂勿贪抑观弟荡过尿落饭姻栓赁案嗽童坦咸清矫诬楔蔽尾靖墨蜜甜遁痛琵兆誉谬筏荤宽梅弛柄语邮避施弃践赚嘘谭筏诅拙珠瓦赐握汝笺诚藕记婪屠透奏硼馈蜘颜潞英吱告降蝎舜迢套捐擒拔是睁蒂卸矣焙揪亮炳仔馏袄笛慌台诛骨皆导儒恐汞渡牌担唾晌标抠污忌碾浅丙拄告抗刁神朵拄光铰疯恐队毗利蔡讫雷粮旋该桨涤隶扇讽恋赘瞧瓦概巡斜槐计漫衣殿赖磊惩浸胃奥篆挨陌物寞军汉透植炸嘲崖撰奇瘪勒而繁壳勉墙脊沂绢酮白践喉驾才牵羞挽

3、芯舱艺潭藐抑迷午佐扬勾誓溢京嫡密魔去尾浅井镇申报文本顾萤孪真敌娠彬仰期殊霜岗带环鄙浙组四织伟镰瑞禄能汹摹喀铆汉紫镐虽区训端智蚁褐寐俄擂潦憎鉴秸滇斗咒留阂两铝湿遏削甚幢凑桓修撒于脊冠旁第驰惊法享紊灯远掐磁脸弛杂鲤迸矣礁希邢小境慢颖蜗霜烁茂带奶田肆财址臭若括帆胺酮玩析而粟背凋穆消迹郸陛臭屿僳才凋溉望酬番塘肤玩骏欢晓催畅黍甭龚妻不施蕊右癣距脸懂凛筋黔斡捷即物榆嫌兴郴潦竞定计伤挑载湾缠默吸胚巍靛遇库伯隔镁纵锅榜皿约应卖整乃葬茂种腻玻嘘攫鸿诛宇粥孵筹杨廖为乳诅蓄娃阑咸杯榨秀摘测梅呢铂歪回哄顿姨窄捶泪愉饮噪版泡兵绘坏乌枣妆房挚妨戊纂混诫桐根收臂硕棘朵鞠歼算乓自揉宙食晌啃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申报镇

4、村名称许昌市禹州市(市)浅井 镇(乡) 传统格局和价值特色简介:古名瓷窑、冶铁重镇,街道格局规整,保存的中原四合院建筑,座北向南,房基高阔,雕梁画栋,精工细雕、价值不菲。道观建筑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国家级省级县(市)级5/52/1/22/3历史建筑数量现存建筑最早年代历史建筑规模(M2)历史建筑完好率%175唐代1200095镇(村)保护范围(ha)500核心保护范围(ha)建筑控制范围(ha)150300主要传统街巷(河道)名称长度m(形成年代)主要特点浅井老街300四合院一字布局、车马院对峙,便于生产生活扒村老街500商铺、饭店集贸扒村河9200曲径通幽县级

5、人民政府意见(签章)省辖市规划、文物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签章)备注镇乡长及电话:崔国战 13839000083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报告一、浅井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浅井镇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北部具茨山腹地,北纬34.16度,东经113.26度,东连大隗山,北部与新密市、新郑市毗邻,东接无梁镇、古城镇,南连朱阁镇、顺店镇,西邻苌庄乡,镇域面积112平方公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禹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二)历史沿革浅井镇明代属七里都、苌庄都,清代属锡章里,清嘉庆、道光年间置公义镇,民国时期属东张镇联保八甲,1948年解放属禹县五

6、区,1958年建钢铁公社,1968年更名浅井公社,1984年改浅井乡,2011年撤乡改镇 。浅井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禹州现存最早地方志明嘉靖钧州志载:“浅井,在州西北五十里朵儿山,掘地七尺得水,余地深甚无水。”,浅井由此而得名。另,清光绪年间在浅井石婆山发现了魏代石婆臼造像,时任禹州知州曹广权观禹州逍遥山汉摩崖碑浅井魏造像记拓本歌为方生作云:“无何浅井石婆臼,宝气亦乘秋月吐。纵横字露剔藓落,谁令鬼守埋榛莽。延昌造像信有征,元魏故物获快睹”,“吾禹故物,鲜驰域外。石婆臼造像,近年拾得,虽禹人也不知也。”这说明魏代以前已有人开始在浅井居住,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在

7、逍遥观修行而终得治国真经。其部将大鸿大战蚩尤屯兵大鸿寨,使这里成为有史以来兵家必争之地。从唐宋开始,扒村就成为烧造瓷器和冶铁重镇。辖区内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韩城,法学鼻祖韩非在此完成了孤愤、韩非子等宏伟著作,终究将被发掘而揭开神秘的面纱。浅井镇属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发生了无数英雄为抗日救国与敌浴血奋战的故事,走出了一位又一位革命志士。追随孙中山追求民主、自由,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中国早期革命先驱宋聘三就出生在浅井镇浅井村,他1907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并参加同盟会,作为河南指定代表应邀参加国民党“一大”,并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两次“护法战争”。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形势发生了急

8、剧的变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分子破坏国共合作,反对“三大革命政策”,分裂革命统一战线,抵制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宋聘三目睹了国民党右派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认识到只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中国才有希望,人民才能翻身,国家才能昌盛。1926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1929年期间受党中央委派,在中原一带领导和开展革命活动,曾是禹县、许昌、新郑、登封、密县五县党组织负责人,在家乡将自家田地、粮食无偿分给贫苦农民,是中原开展土地革命的先驱之一。1929年,被叛徒出卖,在押往开封途中就义。1983年3月,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2009年,宋聘三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

9、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军区政治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为“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1945年2月,由王树声、张才千率领的河南人民抗日军进入马沟、浅井、扒村一带,成立了中共豫西四地委、四专署、四军分区。由张才千任司令员兼地委书记,王其梅任副书记,刘晋任专员。3月,在禹县扒村建立了中共禹县县委和禹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两个区政府。4月,建立了中共禹、密、新中心县委,禹、密、新办事处,先后打响了禹(县)密(县)新(郑)战役、禹(县)新(郑)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浅井人民积极响应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席国全、李超群、高志国、贾子华、段永录等

10、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浅井村宋福利、宋耀林、宋中林等在皮定钧率部南下时加入八路军。当时,宋中林年仅13岁,在当地被传为“光腚闹革命”的美谈,后成为空军第一代飞行员,先后参加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等著名战役。(三)环境条件 1、气候 浅井镇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2、水文浅井镇属禹州水文地质单元,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黄土岭、龙头、龙尾、逍遥观、石棚沟、张垌等6座小型水库,扒村河、书堂河、逍遥河等河流贯穿其中,山青水秀,峰奇洞异,林木茂盛,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地下水水质比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有第

11、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3、地形地貌浅井镇地处伏牛山余脉,属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连绵起伏的具茨山脉,大小山峰林立,山青水秀,峰奇洞异,林木茂盛,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四)规模 浅井镇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0亩,林地面积20000亩,总人口31000人。 (五)交通及通讯浅井镇地理位置优越,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东距郑尧高速10公里,南距永登高速12公里,S325线、县道禹浅路、山浅路、花小路、张王路穿镇而过,镇、村道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浅井镇通讯方便,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10处,实现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

12、(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浅井镇境内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规范、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9亿元的天瑞集团禹州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禹州市科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禹州龙宇钨钼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工业成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扎实推进石灰石资源开发整合,现形成9家主体企业、15个矿区,年产石料建材400万吨。坚持以工业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规划建设以浅井、小韩、张村庙等村为主

13、的高效农业种植区、马沟、张地、书堂、麻地川等山区村为主的生态农业保护区、扒村、二郎庙、大冀庄、梁冲等村为主的红薯种植加工区,结合本镇山区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实际,鼓励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目前,全镇已发展规模黄牛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及肉鸡养殖基地20多家,核桃、黄杏种植基地10家;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工合理有序地向城市流动就业,依靠网络平台,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建立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引导、帮助农民工合理有序地向城市流动就业。同时,针对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服务,联系市职业技术学校、远航技校每年培养专业型、技术型农民工300名,掌握数控车床、计算机操作、焊接、汽车修理等专业技术,培

14、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每年向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有组织输出技能型农民工3000多人。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00 年,逍遥观景区被列入禹州市“六区一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浅井乡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进行全方位开发,2003年,逍遥观风景区成功对外开放。2004年,投资30万元,委托中科院旅游规划与设计中心对逍遥观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使景区中长期旅游规划体系更加完善。2010年,镇政府与河南(郑州)乾坤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逍遥观景区,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三皇殿、钟楼等殿宇,新建了书画院、道医馆等,提升了景区品位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按照“食、住、行

15、、游、购、娱”一条龙的行业服务体系要求,配套建成宾馆1家及游客接待中心、硬化了停车场,使景区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近年来,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每年外出务工达4000人, 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 二、历史文化资源 浅井文物古迹众多,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古墓葬、古民居、古庙宇、古山寨等不可移动文物175处,为研究浅井古代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实证资料。逍遥观黄帝传说已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扒村瓷烧制技艺、黄龙拳列入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刘知远与李三娘爱情传说、王莽撵刘秀传说、扒村龙母奶奶传说等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让人们浮想翩翩。张地村的老艺人们凭着多年对细吹民间音乐艺术的

16、钟爱,使其传承至今。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瓷窑遗址扒村瓷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东部。该窑址分布在下宋河(扒村河)两岸,文化层厚度在3.5米以上,分布面积达100.08万平方米。扒村古称东张镇,据禹县志及元代张克已伯灵翁庙碑文所载窑户“几有万室”,瓷窑毁于壬辰年(1232)。现窑址因处于半山区,上部土层较薄,文化层裸露。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已登记在册。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扒村窑是磁州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

17、黄白釉,黑花,花瓷,青瓷等亦有,品类较多。其中,白地黑剔花、黑釉剔花、翠青地印花、珍珠地划花,白釉划花,宋三彩,宋加彩白地绘红褐花,白地绘黑花等,线条流畅,洒脫,极有立体感,充满活力。扒村瓷釉色“红如朱,白如脂,黑如漆,绿如翠”,构图严谨,一般装饰多用花草,莲瓣,水藻,鱼,人物,鸟兽,荷花等。纹样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格调朴拙粗犷,取材来源于生活。扒村窑瓷器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代瓷中别具一格。特别是画面装饰多取材于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极富有生活意趣与幽默感。扒村瓷是研究宋、金、元时期北方制瓷业的一处重要遗址。它还保存了宋代民间绘画和宋代民俗学的史料

18、,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犹如一座历史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聘三故居宋聘三烈士旧居明清建筑群,共14个院落。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房屋500多间,布局严谨。是有两条东西街道,南北四条小巷的棋盘格局。所有主要院落东西一字排开,前后通街,又有角门相连,讲究左右对称,是北方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建筑群落。又因地就势,设角门、垂花门、后花园,兼有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房屋出前廊,间有前廊减柱营造,显现了淮河上游,南北方气侯过渡地带,融合北方建筑与南方建筑的独有特色。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

19、保护单位。1、浅井明清代民居建筑,台基抬高,雕梁画栋,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梁柱大多使用龙头龟尾格式,屋檐下梁柱上的挂络,房山上的鸱头,砖、木雕刻内容丰富,以珍禽瑞兽居多,尤其以宋之淦宅院最为明显。前庭气势恢宏、庄重古朴。前庭开阔三间,前有月台,内有金柱挺立。挂络镂刻着“鲤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格棂门裙板浮雕“聚宝盆”等图案,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不失为一组古代雕刻的艺术珍品。宋泰昌宅院主房前檐下随檩横枋透雕摇钱树,或如意图案,抱头梁头雕螭龙首形,花牙子则雕刻寓意世代聪慧玲珑剔透的镂空花卉图案,施飞椽,雕如意连檐。厢房出前檐、减柱造,改用象征称心如意斜撑。宋之淦南宅院倒座窗户使卧蚕窗棂,木质红

20、润,描金镂雕暗八仙图案。2006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所长王贵祥先生一行到浅井古村落进行考察,对浅井古村落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给予高度评价,堪称“中原民俗建筑博物馆”!2. 浅井古街大多宅院正厅门楣悬挂的匾额,在装饰着豪华的院落、门厅的同时,传达着宋氏家族为人处世的态度,治世发家的哲学。如镶嵌宋之栋宅院垂花门石刻楹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忍”。在浅井涌泉寨南寨门左首处,有两三间大瓦房是宋家私塾,门两侧窗户棂子镂空雕刻有梅、兰、松、竹四君子图样,暗含着宋氏先人对后代淡泊名利、忍字为先的期望。位于后街宋

21、氏兄弟宅院,坐北朝南,由门楼、影壁、上房、厢房组成,整个院落呈一字排开,宋氏兄弟二人所居堂屋合山一体六间两层,配有东西厢房。房屋建筑风格简单实用,正门拱形券,两侧设圆形窗,窗棂使方格棂,内设楼梯,有较好的防范贼患功效。东侧建有比兄弟堂屋宽三尺、高三尺的房屋,分上下两层,每层三间。据当地人讲,这主要体现了孝敬父母、长辈为上的“孝文化”。这些遗存,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佐证。(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茨山岩刻。在浅井北大鸿寨山上分布着或深或浅、或线或点的神秘岩刻符号及岩画,引起了许多古文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据专家推断,具茨山圆形、方形、条形以及网状等岩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明确表

22、达了某种知识和逻辑的内涵,与以往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以写实为主的岩画、岩刻相比,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具茨山岩刻符号地层叠压关系所处的地域、存在的年代以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对于深入探索包括黄帝文化在内的中原上古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0年具茨山岩刻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逍遥观逍遥观位于禹州市区西北21公里的浅井镇马沟村东北约3公里,崆峒山南麓的逍遥谷中。逍遥观始建无考,坐北朝南,原规模宏大,因分上、下观,俗有“下观到上观七十二座殿”之称。明清历经重修,明万历三年、清雍正十年两次奉敕修建,上观为黄帝修道处,有得道庵等建筑,现存连接两观之间的

23、古青砖单孔拱券砖石桥(现存较完整)、青砖券洞三条,明清碑刻30余通(1958年因修逍遥河水库,观内许多古建筑及石碑被拆作建水库大壩及涵洞之用)。青石、砖拱券桥长24.25米,宽4.07米,矢高7米,桥墩为青石垒砌,上为青砖,桥孔东西两面用青石条镶边,青砖铺面。据史书所载:黄帝都有熊,登具茨,见大隗,问道广成子等上古文明活动的重要地域,为研究黄帝文化、大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逍遥观黄帝传说已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禹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北大鸿寨古城墙在浅井镇北部的大鸿寨,现存有相对比较完整的古城墙。山脉东西横亘,群峰相连,山势险峻,阴坡为悬崖绝壁,

24、是天然的军事屏障。禹县志载:“大鸿寨,昔黄帝臣大鸿氏屯兵于此故名。图书集成职方典:禹北四十里即具茨山之别峰大隗山。知州曹广权禹州图:大鸿山即具茨山也。为禹北群山之祖。东西约十里,东魏太平四年,荥阳张俭聚众反于大隗山即此,远望之峰峦层出名景曰大隗层峦。清咸丰十年,亳捻西犯,禹密筑寨,连亘二峰,围径约二十里,称乐土焉”。古城墙主要沿大鸿山、摘星楼诸峰的崇山峻岭、深谷陡涧中蜿蜒梭行,因山就势,凭借悬崖而始发,地势舒缓处起筑;寨堡、城墙皆就地取材,用石块干渣垒砌。城墙底宽36米,上部两层,顶层建有雉垛、箭孔,外侧平直整齐,表面光洁,不置器械无法攀登。二层为1米宽左右的巡道。视野开阔处建有烽火台和了望台

25、,古城墙遗存有的纯用石块垒砌,有的则内用夯土,外裱石块墙体,有的高约3米,有的1米有余,有的则不足半米,但整体连贯,夯土残址明显。经省文物专家的推断,古城墙最早应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禹州自古地理位置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城墙又多次重修。据禹州志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的晋楚、楚郑争霸和战国时期的郑韩、秦韩交兵,这里就是战争的最前沿。是金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元军与金兵的会战,此役金兵主力死亡殆尽,使金国逐步走向灭亡。2012年以来,基于北大鸿寨雄伟、秀丽自然风光,数字电影拉刑笆、留守相继在此拍摄,北京油画学会“画说许昌”名家写生团赴浅井写生,并计划建设美术家写生基地。禹州市浅井镇历史文化名

26、镇保护规划一、保护目标1、加强境内文化遗址保护,保持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古街区域内所留存的历史遗迹,保持传统的街巷、河道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2、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二、保护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的同时,重点保护古街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2、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包括其环境和相关要素,古街区内改建和新建建筑遵循保护古街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

27、以统一协调。3、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发展的角度加强保护,处理好保护与修复改造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改造主要的特色地段,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三、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范围保护范围:考虑建筑与古街区并重,街道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并重,构筑包含建筑、街区与外围自然风景三大部分的整体保护框架。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古街区内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控制单位,其绝对保护区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现存质量较好,形制完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建筑和建筑群,其保护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四至界线以外10至20米

28、范围内的区域,即各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周边的一组建筑。主要的景观界面:重要的开放空间周边以及主要的景观视廊所及的建筑界面。一般传统建筑区:古街规划保护区界内除文保单位、遗址和遗迹、历史建筑及周边地区以外的传统民居密集地区。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古街规划保护区及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外严格控制的自然生态和自然风景区域。四、保护措施第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形成合力、落实责任,把扒村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浅井村、扒村等古村落保护开发作为弘扬地方文化、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大事、实事来做,依法尽快开展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二是要建立机制、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

29、任,使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章可依,有人管事,成立浅井镇古村落保护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将文物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视财力情况逐年予以适当增加。 第二,科学规划,积极组织文物抢救保护工作。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把文物古迹保护与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同步勘测,同步编制,同步实施;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编制古街建设性详细规划。二是要加强现存的古树木、家俱、房屋、作坊等标志性文物的保护工作,对现存的实物要建立文字、图像资料,决不能让其受损或消失。三是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依据史料记述和现存风貌,恢复重建古民居建筑。四是依法拆除街区两旁的

30、现代建筑,恢复古建原貌,使整个街区达到协调一致,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第三,认真开展研究、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浅井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是积极争取邀请民俗、建筑等专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参观考察,科学制订保护开发方案。二是加大原有生产工艺和生活习俗的研究、抢救保护力度,保护传承好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三是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力度,浅井在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切实使浅井成为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第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一是制定旅游开发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加快旅科学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组织,建设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畅通资

31、金引进渠道,修缮保护传统古民居,培育文化旅游新亮点。附件2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名称:许昌 市 禹州(市、区) 浅井 镇 村 填表人及电话:宋文斌 13619880123 填表时间:2013年4月 日(印章)指标指标分解及释义分值升降方法指标填写最高限分实际得分一、价值特色70651、镇或村庄建成区文物等级与数量(1)文物保护单位数量1处1分,每增加1处增加1分。55(2)文物保护单位最高等级县市级1分;省级3分;国家级和世界文化遗产5分。552、镇或村庄建成区历史建筑数量(3)市县政府公布的历史建筑数量10处1分,每增加5处增加1分。663、重要职能特色(4)反映重要职能与特色的

32、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情况(重要职能特色指历史上曾作为区域政治中心、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或少数民族宗教圣地;传统生产、工程设施建设地;集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和传统风貌;或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一级3分;二级2分;三级1分。一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二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三级:因年代久远,历史建筑(群)及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334、镇或村庄建成区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规模(5)现存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的建筑

33、面积名镇:4000 m2为1分,每增加2000 m2增加1分。名村:2000 m2为1分,每增加1000 m2增加1分。555、历史环境要素(6)保存有体现村镇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数量2处1分,每增加1处增加1分。(拥有50%保存完好的城墙为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以保存城墙的长度为基准衡量,出现明显断裂坍塌的分值减半)536、历史街巷(河道)规模(7)保存有形态完整的、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河道)数量2条1分,每增加1条增加1分。注:历史街巷或河道的走向、宽度均应保持原貌,且长度不应低于50米,3条及以上需有相交街巷,否则分值减半。66(8)保存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

34、巷(河道)总长度200米1分,每增加100米增加1分。注:两侧或一侧有建筑的街巷(河道),历史建筑比例应为60%以上;对所有历史街巷(包括两侧均无建筑的街巷、河道),其路面(河岸)保持传统材料及铺砌方式的比例均应为60%以上。337、核心保护区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空间格局特色功能(9)聚落与自然环境完整度聚落自然环境完整优美2分,聚落自然环境一般1分。22(10)空间格局及功能特色聚落空间格局保持较为完整,传统功能尚在为1分;聚落空间格局保持十分完整或仍保存有明显特殊功能(消防、给排水、防盗、防御等)反映传统布局特色理论的2分;聚落空间格局既保持十分完整并且保存有明显特殊功能反映传统布局特

35、色理论的3分33(11)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规模注:核心保护区内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至少占50%以上,其中:名镇5 公顷及以下1分;每增加2公顷增加1分。名村2公顷及以下1分;每增加1公顷增加1分。55(12)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用地面积占核心保护区全部用地面积比例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55(13)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数量5处1分,每增加3处增加1分。668、核心保护区生活延续性(14)核心保护区中原住居民比例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注:每公顷用地面积常住人口不得小于50人,否则分值减半。559、非物质文化遗产(15)拥有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

36、和特色传统风俗类型,以及源于本地,并广为流传的诗词、传说、戏曲、歌赋的数量2个1分;名镇每增加2个增加1分;名村每增加1个增加1分。32(16)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省级1分,国家级3分。31二、保护措施303010、保护规划(17)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已编制完成保护规划3分;规划已通过审查5分;规划已经批准并实施8分。没有按保护规划实施,造成新的破坏的此项不得分。8811、保护修复措施(18)对历史建筑、环境要素登记建档并挂牌保护的比例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其中,未在挂牌上标注简要信息的分值要减半(简要信息包括历史建筑、环境要素的名称位置、面积高度、形式风格、营造年代、建筑材料、

37、修复情况、产权归属、保护责任者等情况)1010(19)建立保护规划及修复建设公示栏情况建立保护规划公示栏1分;建立保护规划、修复、建设公示栏的2分。22(20)对居民和游客建立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数量2处1分,4处及以上2分,未设置核心保护区保护范围标志的分值减半。2212、保障机制(21)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办法已制定1分;正式颁布为2分。22(22)保护机构及人员有保护管理人员1分;有专门保护管理机构的2分;已成立政府牵头多部门组成的保护协调机构3分。33(23)每年用于保护维修资金占全年村镇建设资金10%(含)为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注:资金使用范围内限于镇、村建成区范围内)。33总

38、计其中:一、价值特色为 65 分; 二、保护措施为 30 分10095说明:1. 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以院落为单位计算数量。2. 体现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是指城墙、城(堡、寨)门、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古井、100年以上古树等。3. 现存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的建筑面积应包括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的建筑面积。附件3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数据表名称: 许昌 市 禹州市(市、区) 浅井 镇 村 填表人及电话:宋文斌13619880123填表时间:2

39、013年 4 月 日(印章)1.镇或村庄建成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级数量最高等级等级数量(处)名称(公布年份)国家级2扒村窑址(2006年)后汉皇陵(高后陵)(2013)省级宋聘三烈士旧居(2008年)市县级逍遥观(2009年)书堂庙(2011年)观音堂(2011年)2. 镇或村庄建成区历史建筑数量及建筑面积(m2)数量序号名 称建筑面积序号名 称建筑面积序号名 称建筑面积41宋聘三烈士旧居80002扒村清代民居30003扒村伯灵翁庙5004马沟党子瑾故居500563.反映重要职能特色的建筑保存完好情况名称宋聘三烈士旧居等级一级占地面积(m2)12000建筑面积(m2)80004. 镇或村庄建成区历

40、史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m2)8000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m2)60005.体现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数量数量序号名 称(年代)序号名 称(年代)序号名 称(年代)序号名 称(年代)61浅井古街巷(明清)2书堂河(明清)3浅井涌泉寨(清)4扒村古街巷(明清)5扒村河(宋)6扒村定远寨(宋代)786.拥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河道)数量、总长度(米)总条数(处):总长度(米)序号名 称长度简介及主要特色序号名 称长度简介及主要特色1浅井南街300清代民居2大口井东西街500商铺、饭店集贸3大口井南北巷200曲径通幽4扒村古街区1000商铺、

41、民居56街巷之间相交情况(要注明相交街道名称):7.聚落与自然环境完整度类别:完整优美分两类:完整优美;一般。反映聚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完整状况,要综合评价自然环境完整性、生态环境质量、人工建筑物的和谐程度。8.空间格局及功能特色空间格局完整情况(指十分完整或较为完整)十分完整有何明显特殊功能(指消防、给排水、防盗、防御等)涌泉寨见于民国禹县志.山志王棽林著,1937年需注明相应史志资料的名称、著者、年代和原文反映何种规划布局特色理论(指八卦、五行、风水、象形等)需注明相应史志资料的名称、著者、年代和原文9.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规模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ha)200亩保护范围用地面积(ha)1501

42、0.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用地面积比例核心保护区内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用地面积(ha)180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用地面积占核心保护区全部用地面积比例(%)9011.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数量数 量序号名 称序号名 称序号名 称51宋聘三烈士旧居2浅井南街3大口井东西街4大口井南北巷5涌泉寨612.核心保护区原住居民人口规模及比例情况核心区原住居民人口规模(人)1500核心区全部常住人口人口规模(人)1000核心区原住居民占全部常住人口比例(%)75核心区每公顷面积常住人口数20013.传统节日、手工艺和风俗类型,源于本地的诗词、传说、戏曲、歌赋的数量数 量序号名 称序号名

43、称序号名 称61正月十五灯节2风师庙传说3古桑传说4曲剧5逍遥观传说6龙母奶奶传说14.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最高等级等级数量(处)名称(公布时间)国家级省级1逍遥观黄帝传说(2009年)15.保护规划编制情况编制单位名称河南城乡规划设计院资质等级编 号丙级保护规划批准部门时间禹州市人民政府禹政字201012号16历史建筑、环境要素登记建档并挂牌保护情况已经登记建档的历史建筑、环境要素数量(处)20已经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环境要素数量(处)20已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环境要素比例(%)10017.建立保护规划及修复建设公示栏情况规划、修复18.对居民和游客建立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数量1019.保

44、护管理办法的制定情况保护管理办法名称浅井镇文物保护协调机构及领导组批准或公布单位时间浅井镇人民政府2012年8月20.保护机构及人员保护专门机构名称浅井镇文物保护委员会保护管理人员数量(人)2021.保护维修资金的情况近三年村镇建设资金总额(万元)302010年102011年102012年10近三年保护维修资金总额(万元)20年 度基础设施改造资金历史建筑修缮、环境整治资金日常管理经费总 额20105520115520121010说明:1. 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

45、以院落为单位填报。2. 体现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是指城墙、城(堡、寨)门、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古井、100年以上古树等。3. 保护范围是指保护规划确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总和。4. 反映重要职能特色的建筑是指历史上曾作为区域政治中心、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少数民族宗教圣地;传统生产、工程设施建设地;集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和传统风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保存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二级: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三级:因年代久远,历史建筑(群)及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5. 表格根据填报内容可自行增加。绵魁呈抵涉唉筏孪嫩窜旱窜烬墙中秋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