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67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23515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含答案解析)1. 单选题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问题1选项A.陶行知B.晏阳初C.梁漱溟D.蔡元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基础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故本题选A。B项,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晏阳初提出了四种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C项,梁漱溟提出要以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

2、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D项,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主张教育独立。2. 问答题美育的途径。【答案】(1)通过课堂教育实施美育。具体来说,包括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语文课、自然课、手工课、劳动课,让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观。(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让学生有机会创造美。(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5)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3. 单选题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问题1选项A.自我中心

3、性B.可逆性C.客体永久性D.可验证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项,自我中心性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征。儿童的思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一样。B项,思维的可逆性,即思维可以进行逆向思考,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这是守恒概念出现的关键。C项,客体永恒性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D项,可验证性不属于任何阶段的思维特征,故排除。题干问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

4、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可逆性是具体运算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故本题选B。4. 单选题因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 )。问题1选项A.杜威B.博比特C.查特斯D.泰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概述。A项,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5、使课程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B项,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出版,该书被看作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C项,查特斯主张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强调系统的知识。同时,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法”。D项,泰勒是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其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因此,题干选B。5. 单选题小周因为成绩不好被同学视为差生,班主任刘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小周这次考试成绩是差了点,但在我看来他很不错,他一向都认真做值日,做事很踏实。”关于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注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B.注重评价学生的多元性C.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D.注重

6、教育学生的示范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A选项,阶段性指学生当下阶段的特点,要求老师做到针对性教育,题干中刘老师对小周成绩、品行的评价能够体现阶段性的特点。正确。BC选项,评价的多元性体现了发展的全面性。题干中,老师没有只看成绩,而是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故均正确。D选项示范性要求老师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D。6. 单选题某小学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实验班,安排全校最优秀的老师上课。该小学的做法()。问题1选项A.合法,学校有自主办学及自主管理的权力B.不合法,学校不得变相设置重点班C.合法,有助于教师分层分类教学D.不合法,学习不应该

7、安排最优秀的老师上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故题干中小学的做法不合法。排除AC选项。根据法律规定,B选项正确。7. 单选题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总是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这列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问题1选项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差异。A项,冲动型学习者倾向于简单思考后立即作答,他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

8、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稍加思考就迫切地要表达想法,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因此,他们的反应虽快,但正确率往往较低。B项,沉思型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C项,场独立型学习者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D项,场依存型学习者倾向于以外部参数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

9、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题干中描述的是冲动型学习者的特征,故本题选A。8. 单选题教师王某,因为小学生李某在班上曾经偷拿过别人的东西,拒绝推荐李某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王某的做法() 。问题1选项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B.正确,学生李某理应受到惩戒C.不正确,王某侵犯了李某的荣誉权D.不正确,教师应公平对待全体学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题干中教师王某的做法错误,不应当

10、因为学生曾偷拿东西就差别对待,应公平对待全体学生。排除AB选项。C项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与题干无关。故选D。9. 案例题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景,诗中有画也是好的。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

11、好呢?还是两者都好呢?弄清这些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

12、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再说如画,风景如画,或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那么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这里的风景像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来具有典型性,那自然是好的。如苏轼的念奴娇:“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写的景物极雄伟壮观,能表现出长江的壮阔景象,并反映作者的阔大胸襟,具有典型性,所以说如画是好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

13、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都成为好作品。(摘编自周振甫逼真和如画)(1)就艺术批评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标准,文章强调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2)下面是鲁迅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请用文章论及的“逼真”

14、和“如画这两个艺术批评标准简要分析。【答案】(1)“逼真”类似于我们俗语中所说的“像极了”“像极真的”,不仅像真的,而且像极真的。且“逼真”一次的好处在于栩栩如生,十分灵动;所以仅追求外形上的逼真是不够的,还需要传神。“如画”画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作艺术作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但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即使是非常丰富的主观想象,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对生活的洞察力越强,对生活的体会越深刻,创作的艺术作品越成功。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因此就更带普遍性。(2)上段文字是五年之后鲁迅再见到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从逼真的定义看,“全白”“瘦削不堪”“黄中

15、带黑”“下端开了裂”这些外貌和细节描写十分生动的将祥林嫂的外貌和衣着还原出来。“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等带有比喻、动态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祥林嫂呆滞的模样,更体现出她的灵魂已经木讷,做到了生动形象的“逼真”的程度。从如画的定义而言,整段文字像一幅肖像素描一样,使祥林嫂的形象悦然纸上,十分具有画面感。10. 单选题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了“童话故事大比拼”“故事续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张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问题1选项A.长期性B.示范性C.主体性D.创造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16、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更新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本题中,张老师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AB选项未体现,C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1. 案例题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写给于老师的信:小学一到三年级,老师眼里十足的差生,座位安排在角落,老师不提问,好学生不和我玩,只有淘气学生和我玩。四年级您成为了我的班主任,不时地将目光停留在我身上,虽然只是片刻,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意。有一天我被叫到办公室,让我坐在椅子上,受宠若惊,对我说升旗需要四个护旗手,看你个子高,很适合,要认真对待。顿时我心中一股暖流。升旗当天,师生万众瞩目,幸福

17、感油然而生。我发誓不能再混日子,要好好回报您,于是我认真听课,您也不断鼓励我,与我父母联系,于是学习步入正轨。真心感谢您,护旗手经历给我温暖、自信,受益终身。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中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其他老师把”我”的座位安排在角落,且从不提问“我”,但于老师不时将眼光

18、停留在我的身上,鼓励我,说明老师做到了关心爱护学生。 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要求教师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于老师未放弃“我”,而是不断鼓励,还和“我”的父母联系,体现了于老师坚守高尚情操,尊重家长。 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于老师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放弃“我”,而是看到我的长处,让“我”当升旗手,循循善诱,不断鼓励“我”,不以分数作

19、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要求。综上所述,该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12. 单选题父母在外打工的玲玲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吴老师得知后经常去帮助她们,村民们受到感染,也纷纷伸出援手,下列与该案例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相符的是( )。问题1选项A.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B.师道立而善人多,乐其友而信其道C.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D.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A选项,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B选项,为师之道立起来了,好人就会增多,乐于与群众交朋友

20、并深信所学之道。C选项,只有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D选项,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故选A。13. 写作题材料一:有一位古代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材料二:有一位现代出版界的人士说:“真正的大文章家,以政治家、思想家为多,而专攻文章,以文为业的反而少。”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答案】立意:锻炼积累能力的重要性。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重视实践。(1)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会说;引导学生会写。(2)语言积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背诵、记忆的

21、黄金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是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注重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加强朗读和记忆训练。通过生活中多方面积累,为小学学好语言打下了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摘记,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活跃写作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通过结合,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14. 单选题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 )。问题1选项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运作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基础中课程的类型中的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其中正式的课程,即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

22、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故本题选B。点拨:课程类型的分类: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分类标准 课程 课程特点 课程的层次(古德莱德)理想的课程由专家、研究机构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实际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来体现领悟的课程任课老师所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内容15. 单选题于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难住。课后,她遍查资料,还专门请教了专家,最终详细地回复了学生。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问题

23、1选项A.“言必信,行必果。”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C.“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A项,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示范性)。B项,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反思)。C项,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引导)。D项,教师知道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之分,然后才能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因材

24、施教)。故选B。ACD均为干扰选项,故不选。16.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改变一张幻灯片中各部分放映顺序的是()。问题1选项A.采用“预设动画”设置B.采用“自定义动画”设置C.采用“动画方案”设置D.采用“幻灯片切换”设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PowerPoint 操作。选中一张幻灯片中的某个部分,在动画效果功能下选择“自定义动画”,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即可实现效果。故选B。17. 单选题下图表现的是特色民族舞蹈,这一民族是()。(注:图片服饰是苗族衣服)问题1选项A.苗族B.黎族C.傣族D.彝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艺术常识。图片中人们穿着传统服饰在吹奏芦笙,弹古瓢琴,这些是苗族传统

25、乐器。故本题选A。18. 单选题殖民主义兴起后,非洲各地逐渐沦为殖民地,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问题1选项A.法国B.德国C.西班牙D.葡萄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法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1079552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35.6%,德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347034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7%,西班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08355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1%,葡萄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089089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故选A。BCD均为干扰选项,故不选。19. 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

26、依据课标,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答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1)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7)教学中应当注意几个关系:“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

27、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广泛的应用价值。一、创设情境,得出猜想1.出示情境图。“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猜

28、想:小明家直接到学校的这条路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从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从小明家到商店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也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因此是否有: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出认识的生活情景,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容易产生亲近感。但后来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须用一种新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索新知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准备好的四根小棒(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和一张表格,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29、1)任意选择三根小棒动手操作,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同桌合作,一人操作,一人填写表格,做好记录;(3)进行四次实验。教师提问:观察填写的表格,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用不能围成的一组数据,如“3、4、8”举一例:3+84,那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进而对结论进行完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验证结论。这个结论全面吗?是否适合任何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验证一下。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板书)。【设计意图】设置操作环节,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自主发现知识的快乐,学生亲身经历猜想-试验一验证等环节,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20. 单选题开学,刘老师在班上进行“班级公约海选”,还推选了“公约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反馈,对刘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会滋长“公约管理员”打小报告的不良习惯,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B.推选“公约管理员不利于学生和睦相处,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C.推选“公约管理员”有违全员参与精神,但体现了班级民主管理D.会增加“公约管理员”的任务,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题干中的“公约管理员”对于班级来说,是有利于班级和谐和互相监督的。ABC选项说法均不正确。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