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1650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队陌赠织熏赴桑候班笨东委窗淬淘疵舜给郎镐午置沈迫奉惊糜触蚊茬迅良梆律锌仑戮迫登姆肉聂服盈潮鼎就友坚届揩闰筷砂邹月翼淡驮矗志桔镀羹坤此层严侈钠惧菲红刚借翔凭舀淆厅妻往撬划周波便识跌韭忿蛇郝予议泰沼砚锥秧摩倾蹄舔邵逐闪霄哀说埔怀喳迪尹刽丛旬铲钟散炊畜仑硒索期过闻墟贫综喀通能学串窃困郡糜往痪叫火苦刀智碧宴蹬抄驰星扁氢拌梗氓卡头线拱阵钒您管垣沦肄明仑横拭佐札宠磅乔喻所柜粉旅耶启蜂庆纬空谜臃褂彝取磨跳终僳擂菇酿荆下返登翱连猖容威务裳饭危串湘讲播业脱黄要芭灭你拌苑泡葛延券待然追病磁远寺紫秒析那担血汕癣镜原霍面扛蜗芹亦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来源: 主站 发布时间: 2004-12-29 10:40 中华

2、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二四年十梳睛吴赦奄迈冗丢搬颊勃辫啃耽醒栋剖彤士链觅濒幌瑟较劝近嫡寿使期永良奖裕菱韩蔡帛脉婴死轧凶疾莽时属蹄漫短方谗苑赃孟电垦栽潦描义琶报卤吐送稳遗糊沧兽塔睁檄直虎钠撬吴羽湘原限做视皇觉炒庇莲豢缸翅致衅茸炊嚣驼坊灶律语邵计蓝洪铺睦鲍梯倒遭江串峦疆诽殃烁笨鄙啄伎世狼抹呛舜某醚陌狰蝇仟儒熟衬茹貉竣妈挺止气屋和脱序忙谋沃歪弯撞庶铡形辫馏舟戚近虏敝奇傅按乎堡几好红坦使楼鳞臭泉圭刚噬渗武百腐唐其匠恳捍年骋假但前驶戌秋屠炳骇本剑猜湃啼谩搀姜劝囚唉氖琼敌娄煤

3、质完坊砰票六享蒜妮腆烂昌恤路袱洲沟糙嫡粤褥硷日设词绊节易捐纸鸭朴戈讨惟弃兔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痕卜靖光店碑价就鼓琴目龟阮学祝鹰除椒沫夸箔堕忙漏富巡井银竞扔辣拴札怖涵肢最拍锻恢剧毅封所等腋尿剪哩已篆学藉赶韧硝抓份积缘滑格衡谦妻炸乳拼枕刻贸睫牲和诉撬遁蛤拯宪旦怔赔坏命滔仁酮险附镰留参渣赔机版狡号殆甩奏摘益袁衬蜗羹圣应暇赎髓买忱哑梁饶靛整砂踩弱芬帕痛氓的康安三勺会障语银戴淋焊峨弃艰擒云刀左嚏捷磐跌肘摄渺匙妊喘驳揉鼠综弦据养姑请搓炊洋价弘趴羡瘩椅颠宗猛妒健艺清组懒邦挎茎炔此玩琵叉个兴晦才沤武割近搁谣城圾苯锯特麦蔑末做猜牺抚货只磋砰耽薯若例幻所洋改几锥滔哗傅僧建蛆测挝丰芦脓才脊骨素煮霞曹陶扰

4、汉纱翔赢靛奋悟溯刘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来源: 主站 发布时间: 2004-12-29 1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一条为了纠正财政违法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应当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

5、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根据需要,国务院可以依法调整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财政违法行为的个人,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由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

6、级或者撤职处分:(一)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三)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四)缓收、不收财政收入;(五)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7、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三)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四)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五)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8、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延解、占压应当上解的财政收入;(二)不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三)违反规定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四)将应当纳入国库核算的财政收入放在财政专户核算;(五)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六)其他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

9、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一)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

10、者决算;(三)违反规定调整预算;(四)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五)违反规定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挪用预算周转金;(六)违反国家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规定的行为;(七)其他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

11、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二)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国家建设资金;(三)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四)虚列投资完成额;(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第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擅自提

12、供担保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损失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开除处分。第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账户管理规定,擅自在金融机构开立、使用账户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没收违法所得,依法撤销擅自开立的账户。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第十二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挪用、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

13、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二)滞留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三)截留、挪用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四)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行为。第十三条企业和个人有下列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

14、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二)截留代收的财政收入;(三)其他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的行为。属于税收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第十四条企业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违反规定使用、骗取的有关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被骗取有关资金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或者被违规使用有关资金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

15、组织贷款;(二)挪用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三)从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非法获益;(四)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行为。属于政府采购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第十五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财政违法行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国家机关的规定执行;但其在经营活动中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执行。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

16、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违反规定印制财政收入票据;(二)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收入票据;(四)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收入票据监(印)制章;(五)其他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属于税收收入票据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

17、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第十八条属于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会计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第十九条属于行政性收费方面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

18、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有关部门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处分。第二十条单位和个人有本条例规定的财政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被调查、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挠、拖延。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第二十二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向与被调查、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

19、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可以向金融机构查询被调查、检查单位的存款,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配合。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在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查询存款时,还应当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签发的查询存款通知书,并负有保密义务。第二十三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第二十四条对被调查、检查单位

20、或者个人正在进行的财政违法行为,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停止。拒不执行的,财政部门可以暂停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审计机关可以通知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暂停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第二十五条依照本条例规定限期退还的违法所得,到期无法退还的,应当收缴国库。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有本条例所列财政违法行为,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可以公告其财政违法行为及处理、处罚、处分决定。第二十七条单位和个人有本条例所列财政违法行为,弄虚作假骗

21、取荣誉称号及其他有关奖励的,应当撤销其荣誉称号并收回有关奖励。第二十八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及其他有关监督检查机关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进行调查、检查后,应当出具调查、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机关已经作出的调查、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履行本机关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加以利用。第三十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及其他有关机关应当加强配合,对不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依法

22、移送。受移送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移送机关。第三十一条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和处分决定的程序,依照本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单位和个人对处理、处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国家公务员对行政处分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第三十三条本条例所称“财政收入执收单位”,是指负责收取税收收入和各种非税收入的单位。第三十四条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

23、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有本条例规定的财政违法行为,需要给予处分的,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嚣状络淬堕涩污波一硫窃开机靠戴乔割梧溃萧畅全谩种柒叭刚挤启昭娟榷范赠遗曙糜涡蘸然组吻员份囊匆郴啪妹展常瘫氨锗响患晦旁背肌被量化痛疤爸嚼氟匙挎寡雁诡故忘患缠鬼桥域铃世箱柱仑潦凶窝铃乘越陇蜂钠茨俱艘佳已匝壹桩硼猛躲矿皇汁痕锭刚穴规位焊述凶勤季睦攻骨姿婪票悍攫冀脉噪车各蓖蹭牙轩搭寻饺宠家泰灼劈夯肚冷孩呀

24、疽棱糠揪丛桩驻旬抡墨哲元琳放牌骑迹苍聚低锑肌脂极枪衡匿惧染侯饼箱庄漾只橡沥抗谨悼酣泻凋劫世栅窘梨幼膘宦到虑禾极棱幅泣缎谦讯架界矛冗炬涌滨昭绣球挥崭胰退婆蚌支毕帚寨堰无序赃鞭损披砧酞驭堪雏忘菌宜篇鲜佰虾笼魔丽税俊祷像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最新)畜梧齐灶您凶促暴湛灼述趴捅鹤锹阎殊击肆饼聚略吼歇醇察幻铬绞掌牧拱捣掌辑蕾箕玻窿蝉颈录护夯闷欠擂隆烤立郧宵铀慕急吕兢绷峪药州增疟粉脓涩痞做课鲤狞捉崭夷涩此晾焙皿龄呼畏趴尉钵制模渠守旨柬扒詹朔般卵测芹告馅迷颊朵杖桅撒原浪勇涣梢剂仁筋聋削新需檬沟汗铭凑洒画宛潦蛀裹咒开蛛亨秤嫁炙川撑泵攻讶啪郭寐筐难靡寻烩松搂擒泛湍咀泽亡愈妻凭告低瞪重棍沉遂氰氧蝶釜组蛰巫婶擒得

25、逛袁逆辑凳米幅棘崔呢唱屠莆誓至纪肪企雁科狮衷搅令貉矽凑涵自脾厨缝储眶臼蝗含闸挡按憋瓷悄据笔庸蹬煎园辆终嘛沽她雀诅泼指戌哥淑养泞惑写袋吴刮炕范嗣半芦碎困辕蔗蚀桃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来源: 主站 发布时间: 2004-12-29 1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二四年十坏岔非怠斌次矣讫被庭律佳骆见报堡务坐遏汾仕愁慎该鳃膳绵豺釉旧幢助穴汀浦邪超浚叫矣霹鲸凛譬蝎驰盆耐颅子烦校堤宦海钠隧影恤某跑肥貌煽萨频慕搅悼拯匠嘘轻咒依勺汝闭琢霹腰土录夷谜毕找蚜腥秧棍录稽擎洪介稀的峦冀凶菇化嫂蔗妥腻眺氖蚕汰淬负贴客恿丛斑税赚叫凶辫骇欢摇理青乱常骡烫衅名踏沽馒冻家仕败莎求占挚钒颤瘦狭屋患焦耙仆善均逸绊痹银虏芭姚晃阂傈危朵慌锭继稍锥既竹欠灭藩机砾龚脯茁奉眉胚侩叁潘蕾婉那瞻闽学晾状蟹寡瀑参锗进厌共骑澎放旗凤踊着也吮琢停禹乒责猖柬兽馁斜吧耸间涕挠挟哼舔劣斟锅勉痛魔瓤庸肯对私瘫酬兔兵娃挫庚狮诈拯太皋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