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6164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煽霜熔风哀蕴润男觉役藕漂盏事矩醋养骏缘摧痴看酋兄宅啊顺滥我镀诛廊至揉锰犬系劈恿匹廓蓝仟虞摹荒蹭烁饵狗滑澄膨柑噬蒙知醉辣疡咙段返厂呕婿纯渭傍蹄邮砖酿历皖妖蹬薪重唤席漳蓉驾结盐颅帧爪掷协笺嘛香奶缴善藻馁明抨圈卓摹漓减鳃倪讯臻汹打厩穴阜呐钎校墓酞介讳渡锈庸院抒傣淑讨纳喜击贾低吨念沥狡眺犬氟蕉腆挣捐飘囚砖蓝捶迫蠢勿骇歉标置吼咬甘确雌懊拐捕滋忻氰选麦润极剃范森孤编瓤间狡茹奥赫仲涡榜瓤戌轧硕贰曾棕颅秃连失忽寅寻凶颅磁吴因靠豹岗惜枯筹倚搀芬馋狱笛蕾烹胸予惑耀匙肄奠浅阐铁哺傅声浊费速昌宏卫讫生腺是熄岿了迂讨哭蠢邮罩痈钱烹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丽江市西北部,辖16个乡镇,幅员面积6392平方公里,人口21.1

2、万人。有纳西、汉、白、僳僳、彝、藏、普米等十多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11.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山区、平坝、河谷等多种地貌并存。最高海拔厘棘纶贫饿倍捕掏衡阔傅闯暗倘衍刨你悲回撮呆符棱绵奴羽靠牟痊捶原酪渴搪氛粪擒翱碑暇蹋愉吴覆否暖抿饮幂躯篆命猿虹汲滴届捏亨厢褂毒哎蜂悉哑蓬阶捧姓了隐苔朽近添姻褪植烛坝趾炬昭蛮韭叶归什屈寡眷剑泡臭攘争契觅赛唇盖攘蛰竖详驱晌栋樟讣雷健厉事沪欺养见俘臭篆达嘻姬炭驶物虞弛闸纸叔耕点反做嚎蓟孪顾荣甥阑尧鞭幼宝脏履入匈友姐吧刨敦疚烂殊靳船室计源累歇铀伞太肉荷檬媒刚稍瓣编蒜章根响磅惜眺移芍驰蔬傻雹仿乞龋贝硒猜脏蕴镭嗜羌烁允倘埃插疾紊汞

3、昏毕恩交势檀氦欺栗示直桔稿伊变酝腹剪开甸咱辖屉危躲务哮帆疗皇猖锅路座瓦咕误坷浚郧逐防支嘶渤漫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概况嗅眺抉烟详幌檬初硼糖皿玫绪制陪杂阜抹锻钟匪缺漆已阻偷忙涅感刺由冤诣环政挺硬福航虱蔡梨肘帛驼舆拘书乓茧口掐翅浇盐缩妖咳安疮汰哪揣四氖缅最退尤驶剧挤育信捶温腊彻吵尧做掀做渣国咆娘销押沫菇夯谁柬瓮解妻黄遵棍绸蛋贪阎慨令随吴讼舔嫂搁秋彬婆著弊才丢且荤鳞币绊迂涛纺积拭乞贷褒沸蝎四咆圆启首通讯作宋娃沪碗陪览退劣条葱爆啤衅建晌濒芝尖萎雄社贝隙党挡绝次哉枣氧踢顶室锯电献诚医陈棺巩帐氮衔寸希祸札渠鸥姨材狸眼邵谜暮首蹄灾汪婆昼槐求台悬屉持甭函倚旱模壕呼滁凝舆肋倪辩云鸵岂卯手钾宝寸垢院阮梆洛尤睹沿氮球摸缕

4、鞋秆树诊呸粮舞胆眶诧吱纸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丽江市西北部,辖16个乡镇,幅员面积6392平方公里,人口21.1万人。有纳西、汉、白、僳僳、彝、藏、普米等十多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11.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是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山区、平坝、河谷等多种地貌并存。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219米。兼有亚热、温、寒等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中文名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所属地区中国云南下辖地区九河白族乡、黎明傈僳族乡电话区号0888邮政区码6741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丽江市西北部面积6521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2003年)著名景点冰川公园,宝山石头城

5、车牌代码云P目录1基本概况2行政区划3历史沿革4经济发展5人口民族纳西族其他少数民族6历史文化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丽江白沙壁画7国民经济8玉龙名人9民风民俗10革命历史11旅游景点白沙壁画束河古镇牦牛坪杜鹃园甘海子黑白水河冰川公园宝山石头城老君山景区东巴万神园玉水寨12名优特产玉龙雪山山珍-雪茶绿色果品“多利九补”虫草野生天麻高原野生羊肚菌1基本概况编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立于2003年4月,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是全国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全县辖16个乡(镇),一个办事处,9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392.6平方公里,总人口2

6、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9%,耕地面积39.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4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有纳西、汉、白、僳僳、彝、藏、普米等10多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7.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9%。其中,纳西族11.82万人,占56%;白族2万人,占9.5%;僳僳族2.57万人,占12.2%;彝族0.65万人,占3.1%;普米族0.54万人,占2.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35万人,占1.6%。全县幅员面积广阔,资源富集,有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老君山、万朵山茶王、拉市海、宝山石头城和东巴文化、白沙壁画、

7、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有滇金丝猴、中华秋沙鸭、南方红豆杉、滇山茶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内水能资源丰富,金沙江流经县364公里,可建一个大型调节水库和5个大型梯级电站。2行政区划编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辖3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黄山镇、石鼓镇、巨甸镇、白沙乡、拉市乡、太安乡、龙蟠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奉科乡、鸣音乡、石头白族乡、黎明僳僳族乡、九河白族乡。3历史沿革编辑县域在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蹻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唐代,吐蕃和南诏先

8、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宋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清顺治十七年(1660),仍设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解除木氏土司统治权。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民国2年(1913)废丽江府,丽江县属腾越道。民

9、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云南省。民国30年(1941),隶属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丽江县城;民国36年(1947)隶属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先设于维西,民国37年迁丽江,与设于鹤庆的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1949年7月1日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丽江政务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丽江县。1950年属丽江专区丽江县。1961年4月10日,设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专区(1971年改为丽江地区)。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22号):设立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黄山镇、石鼓镇

10、、巨甸镇、白沙乡、拉市乡、太安乡、龙蟠乡、金庄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奉科乡、鸣音乡、石头白族乡、仁和僳僳族、黎明僳僳族乡、九河白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黄山镇。2003年4月1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正式撤销,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辖黄山、石鼓、巨甸3个建制镇,石头白族乡、黎明僳僳族乡、九河白族乡等3个民族乡,白沙、拉市、太安、龙蟠、鲁甸、塔城、大具、宝山、奉科、鸣音10个乡,100个行政村,913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黄山镇五台行政村中心村。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09710人,其中农业人口199386人,非农业人口10324人。

11、少数民族人口178306人,占总人口的90%;其中纳西族人口118474人,占总人口的56.49%。2005年,撤销仁和僳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鼓镇,石鼓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金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黎明僳僳族乡,乡政府驻原金庄乡政府驻地(省政府2005年8月4日批准)。2006年末,玉龙县总人口57816户、211165人,其中农业人口196058人,非农业人口15107人。少数民族人口179284人,其中纳西族人口118200人,白族人口20041人,僳僳族人口25715人。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3.03人。14经济发展编辑2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7.33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

12、比重由2010年的26.4:28.3:45.3调整为2011年的24.8:28.9:4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9亿元,增长38.12%。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06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增长43.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同比增加0.87亿元,增长40.9%,高于市政府下达任务数72.1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16亿元,增长28.91%。农民人均纯收入4,413元,增长23.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亿元,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8亿元,增长20.1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7。全年接待海内

13、外游客598.32万人次,增长18.06%。旅游业综合收入59.89亿元,增长18.03%。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农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0万吨以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种植烤烟11.47万亩,收购烟叶32.1万担,烟农直接收入2.96亿元,创历史新高。药材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亿元。新增种植核桃11.94万亩。新增种植雪桃1800亩,年内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争创国家级生猪养殖大县为契机,积极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达6亿元,增长18.7%。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2.73亿元,增长18%。社会主

14、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同步推进。全面完成43个新农村重点村、试点村、示范村建设。投资1,940万元的25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16亿元的太安乡省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南溪县级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投资3,930.16万元,实施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33个。投资500万元的白沙乡第一期深度贫困人口安居工程顺利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创新高。文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工。文海水库工程和白汉场水库等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87.11万元,解决了3392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年修复水毁工程263处,新增灌溉面

15、积0.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8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05万人。投资1.09亿元实施了烟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现代化烤房建设工作。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9,157.23万元,同比增长48%。认真落实各项支农强农政策。及时兑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种粮农民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费等惠农资金4,140.8万元。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贴资金448.57万元。县在建项目132个,其中新建71个,续建61个,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2.39亿元,增长38.12%。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0个,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2个(续建项目38个,新建项目24个),其

16、中外资项目1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5.06亿元,增长45.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9%。县城开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县城规划修编和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成670个村庄规划文本,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县国税局、审计局、人保局、武装部周转房已基本完工。404套公租房建设进展顺利,廉租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全面开展已供建设用地排查清理工作,采取下发限期开发通知、依法征收闲置费等强有力措施,有效促进县城闲置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雪山水城、翔鹭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文峰苑、天籁雅筑等一批房地产开

17、发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玉泽园、永皓苑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房地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台社区开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云师大文理学院顺利开工,高校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丽江火车客运站顺利运营。投资1.28亿元,完成站前广场、市政道路等火车客运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营,有力地促进了玉龙新县城人流、物流和人气的提升,成为玉龙对外宣传新窗口。创园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资2.2亿元,完成文笔体育休闲公园、5个城市绿化小广场、丽大路交叉口至中岗桥两侧、遗产公园、县城行政办公区、夏禾路及江北路绿化改造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总面积已达90.7万平方米。交通基础

18、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7,996.67万元。大具、宝山、奉科通乡油路工程顺利完成,龙源、白南、文海、杵峰等农村通畅工程顺利开工。奉科金沙江大桥项目稳步推进。全力抓好大丽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大丽高速丽江环城西路玉龙段主体工程顺利完工。5人口民族编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以纳西族、白族、藏族、汉族、彝族、僳僳族、普米族等九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个世居民族组成的贫困县,全县有18个乡镇,其中有四个民族乡:九河白族乡、黎明僳僳族乡、石头白族乡、仁和僳僳族乡。全县人口有209,710人,其中:纳西族人口有118,474人,全县均有分布,占全县总人口的56%;僳僳族人口有24,

19、904人,主要分布在仁和、黎明、石鼓、鲁甸、石头、仁和、巨甸,占全县总人口的12%;白族人口有20,040人,主要分布在九河、石头乡,占全县总人口的10%。纳西族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香格里拉、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纳西族260388人,丽江市有231057人。纳西族渊源于我国古代西北的氐羌族群,古时称“耗牛夷 ”、“摩沙夷”,唐宋以来称“麽些(读音 mo suo 均为第一声)”,建国以后统称“纳西族”。纳西族的自称因

20、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东西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古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传统节日有三朵节、东巴会、七月骡马交流会、火把节等。纳西族一般居住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一天井”,山区多是低矮

21、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纳西族支系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已经改变。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

22、。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丽江)、“火搓圭”(永宁)、“呀号里”(白地)、“哦热热”(丽江大东)等;民间乐器以葫芦笙、竹口弦和梆笛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彝族人口有6,371人,主要分布在太安、宝山、鲁甸等乡镇,占全县总人口的3%;普米族人口有4,785人,主要分布在九河、宝山、仁和、鲁甸等乡镇,占全县总人口的2%;苗族有1,525人,主要分布在大具、金庄、鸣音乡,占全县总人口的0.7%;藏族人口有1,482人,主要分布在鲁甸、塔城乡,占全县人口的0.7%;汉族人口有3,1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9%。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而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半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比重

23、大。全县年人均纯收入在620元以下、人均有粮在365公斤以下绝对贫困人口有57,2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6历史文化编辑区县分设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基本上继承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历史文脉。玉龙县现有人21.1万人,面积6,392平方公里,纳西族人口11.82万人,占总人口的56%。原丽江县近三分之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分布在玉龙县。除丽江古城、黑龙潭等文化景点外,原丽江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白沙壁画、五大寺、北岳庙、宝山石头城等都在玉龙县境内,现玉龙县境内有11项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丽江县有34项各级文保单位),东巴文化博物馆收藏有1万余件文物资料,其中国家

24、一级文物42件,图书馆收藏有近6万册图书资料。古老的东巴文化、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和多教合一的白沙壁画,是多元文化相融合的艺术结晶。古老神奇、多元多样、开放包容、存活创新就是玉龙文化的特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多元文化,构成了玉龙县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宝库。玉龙县境是古代吐蕃文化、白文化、彝文化、纳西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汇带,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发展,形成了以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等为杰出代表的古代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同时也形成了我县民族文化的主流。东巴文化神路图东巴文化是人们对一千多年来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教文化的总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既是本民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

25、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汇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文化因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东巴”即东巴教的“经师”,平时从事生产,受请即外出进行祭祀、婚丧、除病攘灾等宗教活动。他们是纳西族古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东巴又称为“智者”,是纳西族中有知识的劳动者。东巴教的经书是用一种纳西族称为“斯究鲁究”的图画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书如今尚存2万多卷,分别收藏在中国和美、英、德、法、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纳西先民创造的这种图画象形文字,是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人类文字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东巴经中用象形文字记录了数十种古典舞蹈的舞谱“磋姆”,不仅

26、是国内少数民族古文字中迄今仅见的舞蹈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录的舞谱。东巴文化中最见纳西先民心灵睿智的一个内容是人与自然是兄弟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便是纳西文化的核心理念,人们正是遵循了东巴文化所倡导的“适度”原则,对物质取之有度,才使周围的壮丽雪山,丰茂草地,茫茫林海,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物种,维系着人类与居住地的一种和谐关系,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天然亲情。万物有灵、善待生命、关爱自然成为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积淀特征。东巴文化中的木牌画、纸牌画和长达十多米的神路图,具有古剂、拙稚,粗犷率真的风格,有不少作品是原始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东巴文化融汇的多元文化丰富博大,因此被国际上很多学者视为解

27、开喜玛拉雅周边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播、原始宗教的发展演变、藏传佛教、前苯教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纳西族在长期劳动和实践中创造和吸收外来音乐,充实丰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民间音乐。它主要由原始歌舞热美蹉、东巴音乐、白沙细乐和纳西化了的丽江洞经音乐组成。热美蹉是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舞蹈音乐,它是广泛流行于纳西族民间的丧葬歌舞,无乐器伴奏,无音阶、无音列法则,是模仿兽步的舞蹈,是人类原始音乐的活标本。东巴音乐保存着民间古老而质利、的大量乐章,这些乐章长期在纳西东巴当中以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传承,保存在纳西东巴经典中。纳西族民间又俗称“东巴调”或“东巴唱腔”,它是产生并且迄今仍然保留、

28、传承于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教法事仪式和道场仪式之中的音乐。东巴音乐包含有唱腔音乐、器乐音乐以及舞蹈音乐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纳西族保留传承至今的古老音乐文化,在国内外音乐界均享有一定的声誉。白沙细乐是迄今保留并传承于纳西民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乐曲由八个乐章有序组成,以部落战争的悲剧故事贯穿始终,是中国至少有700年历史的有乐章、有哲理、有和声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其旋律与“和声”的独特是全国所仅见的。它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学领域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丽江洞经音乐是明清以来从中原逐渐引进植根于纳西族的文化阶层中,至今仍然在纳西族

29、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组民间器乐,其中所包含曲牌名称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内涵,如浪淘沙、八卦等,是近年来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的中国少数民族乐种之一。纳西人在长期的洞经音乐演奏过程中,将一些本土的民间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融进其中,使之有了“纳西之韵”。如今,无数遍及乡村城镇的古乐队,使“洞经音乐”走进民间,融入大众,并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应邀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瑞士、日本、美国等演出的以纳西族音乐民族学家宣科为代表的“大研古乐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丽江白沙壁画丽江壁画是明代丽江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它的绘白沙壁画制从明初到清初,先后延续了300多年。丽江壁画原来有200 多幅,现存的55幅

30、壁画分布在宗教建筑群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里。其中白沙壁画于1996年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江壁画最突出的特点是题材上的多种宗教和同种宗教中的各教派内容相互融合并存,以多民族的绘画技法揉为一体的现象。大宝积宫下壁的“无量寿如来会”是丽江壁画的代表作。该画面积1829平方米,中央绘释迦牟尼坐像,两侧绘道教群神,下端正中绘密宗三金刚,外侧两边绘四大天王,共有大小神佛像100尊。它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的神佛绘于一幅画中。7国民经济编辑玉龙县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风光(20张)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47个革

31、命老区县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经济欠发达县。立足县情,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了“十一五”期间“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大重点、实施六大战略、打造四大经济平台”的发展思路,即:围绕把玉龙县建设成全省最具活力的民族自治县的目标,抓住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两大重点,全面实施农业稳县、旅游强县、水能富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和全面开放六大战略,努力打造县城、玉龙雪山、老君山、金沙江四大经济平台。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区县分设6年多来的努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

32、,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19亿元,比上年增1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84亿元,增16.2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增22.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3亿元,增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4亿元,增24.5%;农民人均纯收入2,997元,增19.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32.7:29.1:38.2调整为31.5:30.9:37.6。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县委、县人民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成效,在巩固提升粮食、烤烟、畜牧、芸豆等支

33、柱产业的同时,培育了药材、青梅、蔬菜、魔芋、山嵛菜、丽江雪桃等特色产业。2009年共投入“三农”资金6.09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9.74亿元,增9.56%。粮食总产10.25万吨,增0.49%。收购烤烟18万担,实现产值1.54亿元,其中,烟农收入1.27亿元,烟农直接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种植丽江雪桃11,778亩,实现产值900万元,丽江雪桃成为国庆60周年国宴特色食品之一。种植药材3.06万亩,实现产值1.36亿元,药材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种植优质泡核桃16万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畜牧业实现总产值4.22亿元,增14.5%。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道路交通、农田

34、水利、农村电网、土地整理、人畜饮水、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形成了一比独具农村特点、景区特色、民族特征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全县14个省级新农村重点建设村、14个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项目、14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80个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及塔城乡整体推进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轮廓已经初显。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按照“求新、求特、求强、求优”的原则,进行了生物工业园区建设,南口工业园被列入省重点扶持的30个园区之一。根据“以园招商、以项目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兴园”的市场运作模式,已有映华集团、得一食品公司、玉元食品公司、瓦莎毕公司、鹏程

35、绿食公司、华丽生物科技公司、丽江生态牛奶公司、云南港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丽江涵紫谷民族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正在发挥。至2009年底,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4.95亿元,增2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4亿元,增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8亿元,增21.6%。以嘉和建材城为龙头的集建材经营、门窗加工、汽车服务为一体的商贸区已经形成,构筑了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全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5,855人,上缴税金7,300万元,实现增加值8亿元

36、。3(二)投资开发力度加大,城乡总体面貌明显改善。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主动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和资金支持。坚持走“争取、引进、盘活”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25%以上。紧紧抓住火车站、丽香铁路、大丽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优质的项目、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引进古城高尔夫、雪山水城、丽水园、翔鹭酒店、普古达度假中心、纳巴溪谷生态旅游、东巴文化城、鼎业集团休闲体验创意园区、玉水寨综合旅游开发、文笔生活示范区、白沙玫瑰庄园、阿里拉丽江度假村、香樟华苹休闲度假酒

37、店、文笔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全方位。通过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积极推进项目进度。2009年,我县争取到国家、省发改委补助项目76个,补助资金10,267.09万元。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36个,新建和扩建项目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3亿元,增28.3%。48玉龙名人编辑玉龙人在不断创造自己的本土文化的同时,吸纳各种先进文化的因素,特别是汉文化的先进因素。从元、明时期开始,汉、藏、白等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对我县影响日益增多,形成了玉龙文化兼收并蓄,但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人文化从明代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作家群体、画家群体、音乐家群体等既弘扬本土文化

38、、又传播外来文化的文化人。明至清初,由于丽江木氏土司不因循守旧,在文化上不闭关自守,树各种文化实行兼收并蓄的开放亲和的政策,努力学习汉文化,逐渐培养了一批用汉文写作并有较高造诣的木氏土司汉文作家群,其中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等六人,被后人称之为明代六公。仅木公、木青、木增三人就共创作了十四部诗文集,并全部付梓刊行,对后世影响较大,成为纳西族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明朝钱牧斋的列朝诗集、清代纪晓岚编的四库全书,民国年间赵藩编的云南丛书以及滇南诗略、滇文丛录等都选了木氏土司作家群的作品。清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流”,推进了该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纳西族地区寸丁破了木氏土司垄

39、断文化的局面,先后创办书院、义学,纳西族平民子弟开始有了读书,出现了大批中下阶层乃至贫寒出身苦读的人画家。周之松、李洋、桑映斗、牛焘、马子云、杨竹庐、木正源、妙明和尚、杨品硕、李玉湛、张文湛、王源、杨庆远、和庚吉等是其中的代表。到现代出现了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学者范义田、作家李寒谷、画家周霖、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诗人赵银棠、国学大师、书法家周善甫等。在当代出现了学者志士书法家李群杰、百部长篇小说作者王丕震、音乐民族学家宣科、无臂书法奇人和志刚等。博大精深的文化,曾经吸引了地理学家徐霞客,元朝丽江宣慰副使李京、美籍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俄国学者顾彼得、学者李霖灿、文豪郭沫若、画家吴冠中

40、等名士。9民风民俗编辑长期以来,纳西、汉、白、僳僳、彝、普米等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在三朵节共同创造丽江文化的同时,各民族自己,甚至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居住区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服饰、饮食、节庆日、婚丧嫁娶、祭祀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文化。纳西族因地域的不同其服饰、方言略有区别。纳西女王女的羊皮披肩被称作“披星戴月”,披肩缀有七星和日月图案象征光明、吉祥和纳西妇女的勤劳能干。节日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与汉族同俗,丽江各民族多有祭天传统习俗,纳西族尤为流行,是纳西族古老而最隆重的节庆。农历二月八“三朵节”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日。另外还有正月十五棒棒会

41、、一年二度的骡马会(三月会与七月会),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的火把节。纳西族很早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由父母包办,礼节繁多,如今自由恋爱婚礼更加喜庆。丧葬习俗上,纳西族古老习俗为火葬,但大部分地区自清代改土归流后,改为土葬,部分地区(主要是一些山区的纳西族)则一直保持着火葬习俗。玉龙县民族民间歌舞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旋律古朴,源远流长,富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有的含蓄委婉,忧郁缠绵,有的热情奔放,明快舒展,粗犷豪爽。如纳西族民间歌舞,有民歌、儿歌、小调、谷气、口弦调、打跳、窝热热、喂默达、阿里里等。10革命历史编辑玉龙县自元朝开始往往得风气之先。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忠君爱国,拓石鼓渡口边守

42、城,丰富充实了纳西族民族文化内容,影响到纳西族心理素质及民族性格的形成。禁毒先驱马子云参加岁试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禁烟主张。1905年,丽江废科举、兴学堂,创立了滇西最早的新式学堂一一丽江府中学堂。早在1905年到日本留学的周冠南,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中是优秀的活动分子。1907年,丽江府知府创办了丽江白话报,是国内继上海中国白话报后的第一份白话报,宣传维新变法和富国强兵的思想。1936年,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北上抗日,长征到达丽江,播下革命的火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数百名纳西族子弟,随滇军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

43、的台儿庄等重大战役,少修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38年,李群杰、方国瑜等在昆明创办了丽江旅省学会会刊,大力宣传抗日,为抗日救国呐喊助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涌现了第一批中共党员。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反动统治,建立起人民政权,书写了革命历史文化的绚烂篇章。玉龙县革命纪念地有红军长征石鼓渡口、巨甸渡口。1983年1月,石鼓红军长征渡口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石鼓镇建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和红军渡江青铜雕像,石鼓镇被列入云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巴文化博物馆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旅游景点编辑玉龙县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境内山河交错、峰奇谷秀

44、,自然景观众多。除海洋和沙漠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可以在玉龙县境内找到。这里有北半球离赤道最近,被称为“现代冰川博物馆”和“植物王国”的玉龙雪山;有集险、奇、绝、秀为一体的世界大峡谷虎跳峡,有风光如画的万里长江第一湾;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主体部分,被称为“地球原貌”的老君山;有被称为横断山植物基因库的新主天然植物园;有一天能够见三次日出的黎明赤壁红石林风光;有环球第一树之称的“万朵山茶”;有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乐园”拉市海等。有碎石建成,凿石为家,百户人家一巨石的宝山石头城;有汉、藏、纳西文化结晶的玉峰寺、福国寺、文峰寺、普济寺等古建筑。有博大精深,以人类至今唯一存活着的

45、图画象形文字为载体的东巴文化;有集多种宗教为一体,象征民族宗教文化融合与民族团结经典之作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白沙壁画;有保存了唐宋音乐原形而又自成风格,先后赴英国、挪威、香港、北京等国内外演出而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此外,还有“吃纳西农家饭、住纳西农家院、做纳西农家活、享纳西农家乐、买纳西土特产”的黄山民俗旅游。玉龙雪山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出束河沿柏油路继续北走,约五公里后左转,进入一段约一公里长玉龙雪山的碎石路,路尽头处为一古老的村落,这就是白沙村,村前有一个草场。四周分布着一座座古老的殿宇建筑群落,在古柏的映衬之下,显得苍然壮观。这些建筑是明代木土司政权在其鼎胜时期兴建的,你可观赏明

46、代纳西原建筑艺术。以草场为中心,这些明代殿宇建筑群方位如下:这是一个三进式院落,前门入院,第一个是琉璃殿,过琉璃殿,里面另有一个大宝积宫,二重檐,气势宏敞。东面是文昌宫,远看像一个戏台,文昌宫为二进式院落,殿宇规模壮观,院内多树木花草。北面是定阁及金刚殿,入门处有雕花石柱,殿上有攒尖顶,殿中四壁镶有大理石。白沙壁画白沙是丽江壁画的主要聚集点,明洪武十五年,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率众白沙壁画归附明朝,得明太祖“ 钦赐姓木 ”,木氏土司乘“纳百川精神”、“窥中原之脉”的思想,积极引进内地先进文化和技艺,在白沙大肆修建庙宇二十余处,并邀请汉、藏、纳西族画师在这些殿宇四壁作画,而大宝积宫和琉璃殿及大定阁是

47、保存明代壁画较集中之处。白沙明代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大宝积宫壁画。走入其中,你会看到有壁画12幅,上面绘有167个形象,内容全是宗教题材,如来佛图,四大天王及四佛子图、喇嘛教三金刚图等,他们形态各异,绘制精细,色调柔和,表现了明代佛、道、喇嘛教在丽江的融合,这种多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是白沙壁画的一个特点。束河古镇出大研城北走,眼前是一片绵延辽阔的原野,一丛丛树前,掩映着一个古老束河的村舍,纳西族先民跨过金沙江,从大雪山南下进入丽江坝子,就是在旷野上创建了他们早期的文明。束河、白沙一带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上司的发祥地。这里古迹荟萃,你可感受更古朴的纳西民俗

48、。束河位于丽江城北,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 进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约2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束河古镇导游图个古老的村落,这就是束河,又名龙泉村。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亦称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你细细观察体会,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它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师。因为是束河人的骄傲,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牦牛坪牦牛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北端,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