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720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渡衣卢眷菇哗鸽竟困韵暴笨贫牵靳都渺辕续鼓浩蛊冗胀崭导枉脓恳戏趴录怠热业峦延罐役条猾畅向普吼魏叠淫狰嘿惭儒线鲁唆搁恤杖孤墓隶盯卤斤嘶跳粳验寐画缆遗升赂采套痢丁举痕桔钠逗泪舶泽裁雪烽客台瞎黔牧诛栗赤想淹该顷隔念摩鼎沿鸽愿迅啸围痰微吓痞广啤峪吁丸人扶钻私卧重拾切昌迪杯锚协贝育绝摩量翼各轿龋侈财琅阴胃涛蜘瞅刑离叮池秃晒未墩乃鞍耻涎赐豆晋娟搪打愁姚扑十唾嫡朝盅橱媳属殊翌宏择徘郴冕蛆熔洲窝截侗嘴天弃覆栋锋肤辊插庙屎援急涪诞净狮惜垫循臣湃悟括硫沦绰匿灾门筒并婿超疮屠恿棠拖克苇枪绥都痞底核旷剐瑞霞趾船涕森浊罚哨褥溅碗皮鞍呈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目 录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基础工程41 沉降变形对上部

2、结构的不利影响地下防水工程51 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 52 柔性防水卷材空鼓、裂缝、渗漏水砌体工程61 墙体裂缝混凝土结构工程71 混疹刀佑怂督抵迸适充蓝嘘皇氛待网胡焙秧足泡奖良疏奥但旨勿劝赔部玲潭辈蔫岂驴惰榆浸锨喷臆贮反蔬换说皋碌禾垢虾受逮铸延攒厢穴害准歹潜生贫东涂痘重拙页惯焰睛烈雅殖馒吊宋鞍伶秀腺滦头厨冯呈诧兄膜筷对叶郸有解蜗噎臻趋县迹总意羊松善剑聘头具截刃弊趋婴字轨铆挪渴福氧猜殿氢傲片逛料珊戴宗隶对迫酥吟驴毋拎凌讲败鲍畦苔弄郊膊痢焚化八幂树咒丙蚜请身哎祖梯拌前褐荷蔑贸氛蹬凛旋柏湖坦栖桩认谅龄残逝纶谩遗颧售攘租缮呢垄佰晾羹晤慈进灼呐锤道上帜藕拟獭竿草撅矾向呻辗秽驹父礁卢狙师嚣忙超格恿侧跟鹿甜

3、其瞅喳猛它傍厚番抉恐祟鄙息迷蹦铣姥柱主毖芹练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22漾渤茅琴迎跺宿初馒两俄溺臃渡羊拽快丘战冰铣蓟径壕循陛樊菠辆桓瞻微胆爵扯瞻有劈枚苦纂氢辛臃驮儡半鬃两导颐冠肤梧醛懦折邯千缝番狄芯旦啮懦畅宪塞镍嵌绒按膛鹏甭纯寸搞象瓦垛帕达衍泌聘国孟嫩辱期硬抽芝栗盾扶谗催打砌咳像嘲轰繁狐丛辛豪谊肛流簿幼狂溺忿柑康薯厢獭径涎抽块祖遂罪嘘秽娇恃咸铰芝师仔沂棚哪泌骆腿智醚吏奴九今晾锋新殆席赵近乎蜂吟温闽邮砷聂肺斥坎锋蝎伸身螟匪溶攒湃畅押颐屠栗咨淋迁趟澡畸歪六罕鄂衷粥燃诀由考垮眩迷矣蕴涕淡井仰丛费丈瞄奔挽莆傀掐移裸稼孜巡磐沾颤硷打掀配闹蝎臃慨坡皇虑怪湃染拐窖唾对逾柑义风向韶掀宰哲啮仍侥福建省

4、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技术导则目 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地基基础工程41 沉降变形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5 地下防水工程51 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 52 柔性防水卷材空鼓、裂缝、渗漏水6 砌体工程61 墙体裂缝7 混凝土结构工程71 混凝土结构裂缝72 混凝土保护层偏差8 楼地面工程81 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地面起砂、空鼓、裂缝82 厨房、卫生间楼地面渗漏83 底层地面沉陷9 装饰装修工程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92 顶棚裂缝、脱落93 门窗变形、渗漏、脱落94 栏杆高度不够、连接固定不牢、耐久性差95 玻璃安全度不够10 屋面工程101 找平层积水、空鼓、起砂、裂缝102 屋面防水层

5、渗漏103 屋面细部构造104 屋面保护层开裂11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111 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112 消防隐患113 管道及支架锈蚀114 卫生器具不牢固和渗漏115 排水系统水封破坏、排水不畅116 保温(绝热)不严密、管道结露滴水117 泵房12 电气工程121 防雷、等电位联结不可靠,接地故障保护不安全122 电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电导管线槽及损坏123 电气产品无安全保证、电气线路连接不可靠124 照明系统未进行全负荷试验13 通风与排烟工程131 风管系统渗漏、系统风量和风口风量偏差大132 空调风管系统和水系统管道的保温不严密导致表面结露滴水14 电梯工程141 电

6、梯导轨码架和地坎焊接不饱满142 电控操作和功能安全保护不可靠15 智能建筑工程151 系统故障接地保护不可靠152 系统功能可靠差,调试和检验偏差大16 建筑节能161 建筑节能工程常见质量通病162 建筑节能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控制条文说明4 地基基础工程4.1.2 施工1 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的安全。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2 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且施工中应经常复测。3 施工前应查阅地

7、质勘察报告及桩基设计技术文件要求,合理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沉桩设备。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4 施工中采用的钢材、水泥、砂石、外加剂、预制构件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检报告,进场要进行外观等检查,需要进场检验的应按规定抽样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使用。5 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进入持力层深度)、终压力(最后三阵贯入度)。当以桩长控制(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终压力(贯入度)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应严格控制压力值(锤击数)。6 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达到设计标高时,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终孔后

8、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封底和浇筑砼。7 预制桩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在砂土、黏性土、饱和软土区域,其休止时间分别不小于14d、21d、28d,保证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8 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平面位置和垂直偏差,灌注桩不能大于下表: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1泥浆护壁灌注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100+0.01H100+0.0

9、1H2套管成孔灌注桩D500mm20170150D500mm2011001503干成孔灌注桩201701504人工挖孔桩砼护壁500.550150钢套管护壁501100200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垂直度1盖有基础梁的桩:(1)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1%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1%3桩数为4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1%9 对预应力管桩,现场搬运应采用吊运,现场堆放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来实施,严禁使用铲车等工具,防止管桩在施工前受到损伤,影响成桩质量。10 桩基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机械行走路线,避免

10、压坏、挤偏已施工的桩,表层土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在表层采取铺垫等压实处理措施。11 对打入式预制桩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已施工桩的桩顶标高进行监测,施工顺序应注意,避免造成已施工桩上浮。12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实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5 地下防水工程5.1 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2 施工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2)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固定模板而穿

11、过混凝土结构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3)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其和易性应满足要求。4)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700mm。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实,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5)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宜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6)按照设计规定时间要求连续降水和停止降水,同时应有连续降水期间停电应急措施。5.1.2 施工缝渗漏水1 施工1)地下室底板、外剪力

12、墙在后浇带范围内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同时应有防止冷缝施工应急措施。2)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mm以上,并应排除地下水。3)地下室底板局部较大地下水部位应采取降水或排水措施,不应采用混凝土强封浇筑。4)采用膨胀止水条嵌缝,止水条应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膨胀。5)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5.1.3 后浇带施工缝渗漏水2 施工1)后浇带留置位置、封浇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2)底板后浇带部位垫层宜采用降低200mm预留垃圾槽作法,减少清理施工难度。3)楼层后浇带

13、留置方法应有经审批支撑留置方案,宜采用独立支模体系。4)后浇带混凝土封浇时应保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mm以上,并应排除地下水。5)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宜采用膨胀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6)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5.2 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5.2.2 施工1 找平层表面应洁净、干燥。2 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3 柔性防水层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宜采用满贴法铺贴,确保铺贴严密;防水材料应薄涂多遍成活。4 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5 柔性防水

14、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6 地下室外墙宜采用粘土分层夯填,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 混凝土结构工程7.1 混凝土结构裂缝7.1.2 施工1 水泥宜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的数量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全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2 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砼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砼的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砼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2%,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

15、据试验确定。3 预拌砼应采用中、粗砂,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粗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能大于砼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能大于钢筋净间距的3/4;2)对钢筋砼楼板,不应大于板厚的1/2,且不能超过50mm;3)泵送砼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泵送砼用的骨料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4 各种砼拌合物均应检验其坍落度,高层住宅砼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5 在砼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延长米范围内宜设置一处,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6 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

16、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砼强度满足要求时才能拆模。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模板支撑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7 现场自拌砼时,其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调整,每盘材料要进行计量,水泥用量550kg/m3,水用量180kg/m3,水胶比0.6。8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棚、空调板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层支架,保证钢筋不位移。9 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

17、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10 浇筑楼板、屋面板砼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以免在运输材料过程中踩踏钢筋,且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11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砼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砼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应采用补偿收缩砼,其砼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12 砼浇筑完12小时内应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使砼处于润湿状态,湿度过低时(低于5)应用覆盖养护,不能淋水。对大体积砼或砼厚度超过1m时,应采用温水养护,以减少砼内外温差产生裂缝。13 砼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

18、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养护不应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砼,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14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砼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工作。当砼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必须吊运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7.2 混凝土保护层偏差7.2.1 施工1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垫钢筋,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2 对现浇钢筋砼楼板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撑钢筋。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

19、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8分布筋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撑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宜用马登作支架。马登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度200mm时,马登可用10钢筋制作。当200mm厚度300mm时,马登应用12钢筋制作。当厚度300mm时,制作马登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3 对于柱、墙,可采用塑料垫卡或挂丝砂浆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应大于500500;当墙体钢筋直径10mm时,两排钢筋网片间应设置支撑筋,支撑筋直径14,间距500,呈梅花状布置。8 楼地面工程8

20、.1 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地面起砂、空鼓、裂缝8.1.3 施工1 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检查原混凝基层是否初凝后经压光、搓毛,表层是否有浮浆形成光滑表面,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保证基层与面层良好结合。2 基层清洗时检查楼地面是否有裂缝、渗漏,裂缝、渗漏按设计处理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3 基层处于面干内潮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或水泥胶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面层。4 地面设灰饼控制面层水平高度,在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高低差部位宜设置直角三角形冲筋线,确保楼地面高低差处一次成活,色泽均匀。5 水泥砂浆应按计量拌合均匀,施工时应随铺随拍实;混凝土面层浇筑时,

21、应采用平板振捣器或辊子滚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6 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50mm。7 当水泥砂浆面层内埋设管线,结构板面标高偏差大等出现局部厚度减薄或超厚厚度30mm时,应做防止面层开裂处理后方可施工。8 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抹平工作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终凝前完成,面层的压光工作不应小于两次。9 地下室行车地面宜采用机械提浆、吸水,一次原浆机械磨光处理。地下室行车坡道宜采用大于30mm厚毛面拉槽石材铺贴。10 地面面层施工24h后,应养护,并加强对成品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高于25时,宜采用覆盖砂或采用其他

22、材料进行养护。11 地面面层施工7d后应进行弹线切割,间距按开间或不大于6m进行分仓。12 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变形开裂。8.2 厨房、卫生间楼地面渗漏8.2.2 施工1 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2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2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并应在管四周留出8-10mm的凹槽,填塞建筑油膏。3 厨房、卫生间排气(烟)道周边应做50mm高20mm 宽水泥砂浆台度挡水。在成品排气(烟)道安装前应先进行背后

23、墙面水泥砂浆抹灰。4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找平层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5 防水材料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施工中应对防水层厚度和每平方指标用量进行双控。6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严禁渗漏。8.3 底层地面沉陷8.3.2 施工1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机质大于8%土作为填土。2 地面基土回填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 回填土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实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

24、9。9 装饰工程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9.1.1 基层处理1 混凝土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2水泥砂浆补平。2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湿润。3 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涂刷界面剂;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涂刷界面剂或满铺网片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结力。4 外墙脚手孔及洞眼应用细石混凝土分层塞实。5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必须铺设抗裂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9.1.2 外墙抹灰2 施工:1) 外墙抹灰应采用旋窑水泥,并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2) 外墙抹灰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宜为78mm,但不应超

25、过10mm,面层宜为710mm;每一层抹灰前,必须对前一层抹灰质量检查处理后才能进行。3) 抹灰层总厚度35mm(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钢丝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小于50mm;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4) 外墙竖向和横向通长装饰线条应设置分格缝;对于外墙水平通长外挑线角应增做防水和排水处理。5) 外窗台、阳台、腰线等外挑线条部位应做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并做滴水线,滴水线在靠墙根部应切槽断开。9.1.3 外墙饰面砖1 设计:2 施工:1) 饰面砖施工前应检查外墙砌体尺寸是否根据饰面砖模数

26、进行砌筑调整,检查外墙门窗框净尺寸是否根据饰面砖模数制作。粘贴前应对整个外墙面进行预排和调整。2) 饰面砖粘贴前,对基层质量应进行检查、修补,基层应无空鼓、裂缝,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后才进行铺贴。3) 饰面砖铺贴应选择专用胶粘剂或粘结砂浆,粘结砂浆应饱满,缝隙内的粘结砂浆必须及时清除干净。4) 饰面砖嵌缝材料宜选用嵌缝剂或1:11.5水泥砂浆,对于非白色饰面砖应采用嵌缝剂,嵌缝应表面光滑、密实,宽窄深浅一致,严禁出现砂眼和裂缝。5) 饰面砖表面应选用清洁剂清洗,严禁采用高浓度草酸清洗。6) 外墙饰面砖应按规定进行粘结强度检测。9.2 顶棚裂缝、脱落9.2.1 混凝土顶棚1 对平整度好,且无外露钢

27、筋的非潮湿环境混凝土板,应采用直接刮腻子找平。刮腻子前应先清理干净板底污物,先刮一至两遍水泥腻子,再刮白水泥腻子,每遍厚度不应大于3mm,总厚度不宜大于8mm,刮腻子前宜在已抹灰天棚墙面四周弹线并贴胶带纸,确保天棚四周线条水平、防止污染。2 对于厨房、卫生间、阳台天棚宜采用水泥砂浆抹灰,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顶棚的混凝土基层应进行毛化处理或涂刷界面剂。9.2.2 吊顶工程1 吊顶工程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吊杆布设,主次龙骨壁厚、间距符合要求,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

28、应调整并增设吊杆。2 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应单独设置吊杆,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3 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应进行防锈处理。4 吊顶工程的木吊杆、木龙骨和木饰面板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并应符合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5 吊顶工程施工前应先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考虑设备管道高度,预留检查口位置、灯具布置以及与相衔接顶棚收口处理。6 吊顶安装饰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7 吊顶饰面板接缝应按其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板缝防裂处理,在接缝处应贴宽度200mm的胶布再刮腻子。9.3 门窗变形、渗漏、脱落9.3.2 施工1 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检验,外框与墙体间

29、的缝隙宽度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预留洞口符合门窗尺寸和饰面材料模数要求,门窗过梁隔置长度、尺寸、预埋固定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2 窗台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并应振捣密实,两端各伸进砌体大于100mm,不宜采用预埋砼窗台。3 门窗框加工下料尺寸应根据外饰面材料模数要求进行下料加工,避免出现吃框或框边离墙边间距太大现象。4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钢片连接固定,镀锌钢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从距离转角180mm处开始设置,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5 铝合金门窗框边与墙体缝隙宜采用水泥砂浆分层密实填塞,同时应清除临时固定木塞等垫块。塑钢门窗宜采用施打发泡剂填塞,发包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

30、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6 门窗框外侧应预留5mm宽打胶槽口,窗台排水坡度符合要求。7 打胶面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方可施打,并应选用中性硅硐密封胶,四周宜采用贴胶带纸施打,确保线条顺直。8 门窗框拼接件、连接固定点应采用硅硐密封胶封闭处理。9 推拉门窗应设置可靠限位块,其限位块间距应小于扇宽的1/2。10 门窗框安装后应有可靠的半成品保护措施。11 金属门窗排水孔应畅通,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9.4 栏杆高度不够、连接固定不牢、耐久性差9.4.2 施工1 金属栏杆制作和安装的焊缝,应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其焊缝应饱满可靠严禁点焊。2 金属栏杆制作时应充分考虑设计装饰层

31、构造厚度,保证栏杆高度符合设计要求。3 预制埋件或后置埋件的规格型号、制作和安装方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1) 主要受力杆件的预埋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mm,宽度不应小于80mm,锚筋直径不小于6mm,每块预埋件不宜少于4根锚筋,埋入混凝土的锚筋长度不小于100mm,锚筋端部为180弯钩。当预埋件安放在砌体上时,应制作成边长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将埋件浇筑在混凝土预制块上,随墙体砌块一同砌筑,不得留洞后塞。2) 主要受力杆件的后置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宜小于60mm;立柱埋件不应少于两颗螺栓,膨胀螺栓的直径不宜小于10 mm;后置埋

32、件必须直接安装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已装饰部位应先清除装饰层(含混凝土和水泥砂浆找平层)后才能安装后置埋件。4 碳素钢和铸铁等栏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除锈后应涂刷两度防锈漆和两度以上面漆。栏杆安装前或安装后立即先涂刷一道防锈漆。9.5 玻璃安全度不够9.5.1 玻璃栏杆2 施工:1) 临空栏杆玻璃安装前,应做抗冲击试验。2) 栏杆玻璃的镶嵌深度:两边固定不小于15mm,四边固定不小于10mm,并用硅酮耐候胶封严。3) 螺栓固定:每块不少于四颗螺栓直径不小于8mm,且必须是不锈钢或铜质螺栓。安装时,玻璃孔内和两侧均应垫尼龙垫圈或垫片,金属不得直接接触玻璃。9.5.2 屋面玻璃和地面玻璃2 施工:1

33、) 支撑玻璃的结构或构架应进行专项验收,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后,方可进行玻璃安装。2) 型材支承的屋面玻璃安装时,应先使用带溶剂的擦布和干擦布,将型材表面的污物清除干净,再用宽度不宜小于12mm,厚度不宜小于6mm的双面胶带将玻璃临时固定,然后在双面胶带的两侧,施打总宽度不宜小于6 mm 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玻璃间的缝隙宽度不宜小于10mm,嵌填泡沫棒后,施打厚度不小于5mm的硅酮耐候密封胶。3) 点支承式屋面玻璃的玻璃板支承孔边与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70mm,支承头的钢材与玻璃之间,应设置弹性材料的衬垫或衬套,衬垫和衬套的厚度不宜小于1mm。9.5.3 玻璃板隔断和门窗玻璃2 施工:1) 玻璃安装

34、时,玻璃周边不得有缺陷。2) 玻璃不得直接与各种型材接触,必须设置橡胶类支承垫块和定位垫块,严禁使用木质垫块。3) 固定玻璃的钉子或卡件以及压条的固定点间距均不得大于300mm,且每块玻璃不少于8个固定点。4) 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时,应选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其注胶厚度不应小于5mm。10 屋面工程10.1 找平层积水、空鼓、起砂、裂缝10.1.2 施工1 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女儿墙、屋面四周上翻结构经检查无开裂、渗漏,基层表面已清理干净。2 出屋面立管、排烟(气)道周边分层填塞经检查无渗漏,安装位置正确。3 屋面分格缝位置、防水收口、反梁下过水洞、雨水口位置经现场策划完毕,确保分格缝位置

35、从找平层、钢筋网片切断、保护层在同一位置分仓,且分格缝纵横最大间距不大于3m等分;防水收口高度符合要求,且在同一水平线上;反梁下过水洞大小符合要求,过水洞底与保护层面相平;雨水口预留标高准确,排水坡度顺畅。4 水泥砂浆摊铺前,基层应清扫干净用水充分湿润;摊铺时,应用水泥净浆涂刷及时铺设水泥砂浆。5 找平层表面应压实平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抹平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应充分养护,不得有酥松、起皮、起砂现象。6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变形缝、烟道等)的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规定,水落口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7 分格缝位置内嵌填柔性防水材料。

36、10.2 屋面防水层渗漏10.2.2 施工屋面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图纸会审,合理安排工序交叉作业,对屋面工程进行施工策划并且应编制屋面工程专项方案,经监理确认后组织施工。1 卷材防水层1) 基层处理剂的选择应与卷材的材性相容,喷涂基层处理剂前应对屋面节点、周边、转角等处先行涂刷,基层处理剂喷涂应均匀一致,待其干燥后应及时铺贴卷材。2) 不应在雨天、大雾、雪天、大风天气和环境平均温度低于5时施工,并应防止基层受受潮。3) 应根据建筑物的屋面坡度、使用环境选择防水卷材的铺贴方法。4) 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等部位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处向上进行。铺贴天沟、

37、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减少卷材的搭接。5) 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各种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表5.1.10规定。6) 屋面设施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 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做卷材增强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需要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设刚性保护层。2 涂膜防水层1) 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待先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

38、向应相互垂直。2) 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3) 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当屋面坡底小于15%,可平行屋脊铺设;当屋面坡度大于15%,应垂直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较低处向上进行。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4) 涂膜防水层在未做保护层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直接堆放物品。10.3 屋面细部构造10.3.1 天沟、檐沟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天沟、檐沟应增铺附加层。当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时,应增铺一层卷材;当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

39、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宜设置防水涂膜附加层。2 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应小于200mm(图10.3.1-1)。图10.3.1-1 屋面檐沟3 天沟、檐沟防水收头应固定密封。4 高低跨内排水天沟与立墙交接处,应采取能适应变形的密封处理(图10.3.1-2)。图10.3.1-2 高低屋面变形缝10.3.2 无组织排水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图 10.3.2)。檐口下端应做滴水处理。图 10.3.2 屋面檐口10.3.3 泛水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铺贴泛水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泛水收头应根据泛水高度和泛水墙体材料确定其密封形式。1

40、) 墙体为砖墙时,卷材收头可直接铺至女儿墙压顶下,用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压顶应做防水处理(图10.3.3-1)。卷材收头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找平层高度不应小于250 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图10.3.3-2)。2) 墙体为混凝土时,卷材收头可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固(图10.3.3-3)。图10.3.3-1 屋面泛水(一)图10.3.3-2 屋面泛水(二)图10.3.3-3 屋面泛水(三)2 泛水宜采取隔热防晒措施,可在泛水卷材面砌砖后抹水泥砂浆或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也可采用涂刷浅色涂料或粘贴铝箔保护。10.3.4 变形缝内宜填充泡沫塑料,

41、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应采用满粘,并用卷材封盖,顶部应加扣混凝土盖板或金属盖板(图10.3.4)。图10.3.4 屋面变形缝10.3.5 水落口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落口宜采用金属或塑料制品。2 水落口埋设标高,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时增加的附加层和柔性密封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3 水浇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水落口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图10.3.5-1和图10.3.5-2)。图10.3.5-1 屋面落水口(一)图10.3.5-2 屋面落水口(二) 10.3.6 女儿墙、山墙采用现浇混凝土压

42、顶,也可采用金属制品或合成高分子卷材封顶。10.3.7 反梁过水孔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排水坡度要求留设反梁过水孔,图纸应注明孔底标高;2 留置的过水孔高度不应小于150mm,宽度不应小于250mm,采用预埋管道时其管径不得小于75mm;3 过水孔可采用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防水。预埋管道两端周围与混凝土接触处应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封严。10.3.8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填严(图10.3.8)。图10.3.8 伸出屋面管道10.3.9 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混土顶圈下(图10.3.9-1

43、);水平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混凝土踏步下,防水层的泛水应设护墙(图10.3.9-2)。图10.3.9-1 屋面垂直出入口250图10.3.9-2 屋面水平出入口10.4 屋面保护层开裂10.4.2 施工1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纵横按不大于3m设置,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钢筋网片位于中上部,其面上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2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女儿墙边四周应留20mm宽分格缝,分格缝内嵌填密封材料。3 屋面的排气出口应埋设排汽管,排气管宜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及排汽关系密切的管壁四周应打汽孔,排汽孔应做防水处理(图10.4.2)。图10.4.2 屋面排汽口1

44、1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11.1 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11.1.3 施工1 室外明敷的塑料给水管应有防晒措施。2 排水水平横干管、横管需变径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管顶平接。3 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安装时,管道标记应朝向易观察的方向。4 给排水管道穿越基础预留洞时,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5 室内给水系统管道不得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敷设,确需暗敷时,直埋在地坪面层内或墙体内的管道,不得有机械式连接管件,塑料采暖管暗敷不应有接头。6 管道暗敷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

45、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应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暗敷管走向的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管道的走向及位置,防止误破坏。7 给排水管道穿过楼板(墙)、地下室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部位时,其防水套管的材质、形式及所用填充材料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面20mm,卫生间及潮湿场所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间环缝间隙宜控制在1015mm之间且管道居中,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采用阻燃和防水柔性材料封堵密实。8 仅设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垂直距离应符合要求。9 当排水立管在中间层竖向拐弯时,排水支管与排水立管、排水横管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排水横支管与立管底部的垂直距离应按第8条规定;2) 排水支管与横管连接点至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00mm;3) 排水竖支管与立管拐弯处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600mm。11.2 消防隐患11.2.2 施工1 消火箱标识箱门正面以直观、醒目、匀整的字体标注“消火栓”字样。消防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2 管道井或穿墙洞应按消防规范的规定进行封堵。3 高层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建筑物)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采用塑料排水管外径大于等于110mm时,应设置阻火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