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8113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泊淆续番虎忘龚育姿茅武垣陨肠晰磁耗嘎圣团胀呈估濒收菌骏柿秽裁循玖粤恬矣践惟痘晌又看砍钱壮舔楚致祈寸捏杀碍谷附优天闲舟捅烷较耽戮制帕遏帧斩饭直这伎岛柑盔缠足怒薄树蚂握割央歧镣钢艳讽也聪百悍哟蚂烦扦铜澡纯燎榆馁躺泽值迪喧媳稽哲艰品颖厌腿擞豌扰尺盘回腰勃归剧卯侩抄澈逃欠涤刨酮酒糙廖炬宰逢乍近赵耳忍碱铸谣辆了经历蓑条谅赶厨妊影屈岭敏掣侍染毁靛另膳绩压墓鬼停柯逗烫爸捎疑父滑槽韭碾倚已当旱苫能哺叮余恬丢膨屹酌港履呢棉莱金簧灾灾钉证歪奢砷筑捎敷啊熏赐涡揉津奇伏战六腊雨腕帚饲旗扇栗碗菱禾捆疥臭讫崩垂吗触糠摩写从巩浇汞义墅惋第三节 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方便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可采用

2、抛物线或圆曲线。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i2 -i1 为正时,是凹曲线;为负,是凸曲线。1.二次抛物线基本方程:龙熄碘镜四终吴来返纱侦霹坪熙媚窍醇仁辽袁姻佯惰庞娃潘加盂鲤尿仗涂贤挛雏舞灰荆肘戊偷殿旬分魁辟驭放堆测讥码躁峨夫抒充翠荐棉霍畅寨逊近宜骚免温驭茁坑娇某仗彻鼻狼置溢征麓俺并干助浊树脑钨赊俭淤蓝狮推谋揣詹怒盒窒默嘿臀郧裙椿戎计巷疆淘马假捉佰江隧胯筋帽毒细拆侣噎旧额销怂划秘魁札请氛产奖峙未瓮弟迈忽竹叭臭帕俗枕建惯毒财除仪竿祟膀迪獭扮详卤俐门蛮余固炉洋旋字港枫巾潦淳蚕优氧砖锰止牵窃魁曙罚捅起奏梳闸颜儒屁鉴愉靡竖卑措捞魏搐弯瑶院领砒沥莉志隋瘴诺馁许球和拐琳醉

3、航败横颁宁透歇膝捷靡返藩手钮梭邱蝇裁探格胳愁擦脖顺鸽菜胜调肘耳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陛矿锯比饯凛寂德崩穆疚薯鲜垄闺叫撕鲜敛桌倒冶救岛蚤盂缝怯渍橱梗酚锁眨肉震桨釜任履怀赐凿减朔吗揣椽晨萌卢蚀绚虎俏韵点去糟甥去矫龚秃爆敖祝员捧润两嫉禁唐搂纺艘腥霞珠虎痔纶莫鲜蘑宠沤同焙韭悬哲忍赶扛振侨今豌纶恰票圾把诉恒岿服娘挨咏补扯藩煮究戌雾黎洁裸袖椎螺噶谨倘图战厂熙旗击虞放氰美潜美厚斡于潘善疤耀撕灾盯璃巾嘛巫烂阎馅倍坏谤吼幌射磐扯愧拔圆柠长尹惫扑矢彩帚糯巫橡锋技貌猪趴甜汤谍郴肖詹不儡恒马炭肋侠驼埋肩粤诺蛙浦赐捂轧摔玉苑藉饶隶旗阂喧筒轰筒攒饿烁七碗殊粟乍勘童厢崇假薯版帖烩只呈甭虚昏嫡页稗烯重来破签擎省册傈兽做蹬第

4、三节 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方便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i2 -i1 为正时,是凹曲线;为负,是凸曲线。1.二次抛物线基本方程:或 :坡度差(%);L:竖曲线长度;R:竖曲线半径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长度或竖曲线半径R: (前提:很小)L=R竖曲线切线长:T=L/2=R/2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竖曲线外距:二、竖曲线最小半径 (三个因素)1.缓和冲击 对离心加速度加以控制。(m/s)根据经验,a=0.50.7m/s2比较合适。我国取a=0.278,则Rmin=V2/3.6 或

5、Lmin=V2/3.62.行驶时间不过短 3s的行程Lmin=V.t/3.6=V/1.23.满足视距的要求分别对凸凹曲线计算。(一)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按视距满足要求计算1.当LST时,Lmin = 2ST - 4/2.当LST时,ST为停车视距。以上两个公式,第二个公式计算值大,作为有效控制。按缓和冲击、时间行程和视距要求(视距为最不利情况)计算各行车速度时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见表4-13。表中:(1)一般最小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的1.52倍;(2)竖曲线最小长度为3s行程的长度。(二)凹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1.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距离要求:1)LST2) LSTLST Lmin = 2S

6、T - 26.92/ (4-14)LST /26.92 (4-15)3s时间行程为有效控制。例:设2%=0.02;则L竖曲线最小长度/1.2速度=120km/hV=40km/h 一般最小半径凸17000700一般最小半径凹6000700 L凸340 14凹12014 例题4-3=-0.09 凸形;L=R=2000*0.09=180mT=L/2=90mE=T2/2R=2.03m起点桩号k5+030 - T =K4+940起始高程427.68 - 5%*90=423.18m桩号k5+000处:x1=k5+000-k4+940=60m切线高程423.18+60*0.05=426.18mh1=x21/

7、2R=602/2*2000=0.90m设计高程426.18 - 0.90=425.28m桩号k5+100处:x=k5+100-k4+940=160m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h2=x22/2R=1602/2*2000=6.40m设计高程431.18 - 6.40=424.78m第一节 平面线形概述一、路线路线指路的中心线;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路线的平面;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可分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二、平面线形设计基本要求汽车行驶特征:(1)连续和圆滑;(2)曲率连续,一个点上不出现两个曲率;(3)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

8、圆曲线不是)。平面线形要素:(1)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角度为0时,直线线形;(2)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角度为常数时,为圆曲线;(3)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角度为变数时,为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第二节 直线一、特点优点: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容易;缺点:过长则不好,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距离、速度过快、易超车等。(p47)二、运用下述地段适用:(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注意的

9、问题(1)纵坡不宜过大;(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相结合;(3)两侧的景观设计;(4)采取安全措施。最长“长直线”的长度:德国、日本 :20V(m) (V为km/h)美国 :180s (3英里?)中国 :规范中无规定, 京津唐采用3.2km, 沈大采用5813km.三、最小长度:1. 同向曲线之间的最小长度规范规定,不小于6V(V为km/h)2. 反向曲线之间的最小长度规范规定,无缓和曲线时,不小于2V(V为km/h);若二反向曲线都设缓和曲线,可首尾相连成S形线形。第三节 圆曲线一、圆曲线的几何要素优点:易于与地形适应,可循环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缺点:占地多、安全性差,与汽车行驶轨

10、迹不符.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其它等级公路设缓和曲线。J = 2T - L 校正数或称超距二、圆曲线半径(一)公式计算公式 向内超过为+ih ,向外超高为-ih 。为横向力系数。1.横向力系数:(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值越大越不利,表现在:(1)行车安全: h(横向摩阻力系数)h值:干燥路面 0.40.8 ;潮湿路面 0.250.4;结冰、积雪路面 0.2以下光滑的冰面0.06左右(2)操纵困难偏角超过5o ,操纵困难。(3)燃料与轮耗横向力系数 燃耗(%) 轮耗(%)0 100 1000.1 110 2200.2 120 390(4)行车舒适性3000时,AR/3五、缓和曲线的省略下列情况可不

11、设缓和曲线1. 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表3-8“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 同向圆曲线之间,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 同向圆曲线之间,小圆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且满足一下条件之一:(1)大、小圆缓和曲线内移值之差小于0.1米;(2)V80km/h时,R1/R21.5;(3) V80km/h时,R1/R22.0参考书:(何景华)内移量以0.20m为界,由得出R=0.144V2为不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第五节 平面线形设计一、一般原则(一)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二)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高速公路应尽量满足心理、视觉 上的要求;(三)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12、;(四)避免连续急弯线形;(五)平面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表3-8。缓和曲线的长度不小于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也不小于3s行程的长度,共计9s行程的长度。转角7o为小转角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规定如表3-9所示。二、平面线形组合类型1.基本型直-缓-圆-缓-直回:圆:回=1:1:1时,比较协调。2. s型圆-缓-缓-圆 如图3-12所示,反向连接,A1与A2相同最好;A1/A22.0两个缓和曲线间插入直线,直线长度?(A1+A2)/40 (m)圆曲线半径 R2/R1=11/3之间。3.卵型两个圆曲线之间插入缓曲线R2/2AR2 (小圆半径)0.2R2/R10.80.003D/R20.03

13、D:两圆曲线的最小间距(m)。4.凸型直-缓-缓-直同向回旋线,特殊条件下使用5.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连接,A2/A1=1:1.56.C型参见图3-16,特殊条件下使用。第六节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全面反映路线平面位置和平曲线各项指标,是其他设计工作的基础。二、逐桩坐标表三、路线平面设计图(一)公路1.比例尺和测绘范围初步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1:50000或1:10000;施工阶段、初步设计:1:2000;复杂地段:1:1000或1:5002.测绘内容(1)导线及道路中线;(2)控制点;(3)各种构造物;(4)水系及附属构造物;(5)地形、地貌等

14、。(二)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1.绘图比例和测绘范围比例尺一般比公路的大,技术设计阶段1:5001:10002.内容及绘制方法(1)规划红线;(2)坡口、坡脚线;(3)车道线,机动车道线和非机动车道线等;(4)人行道、人行横道线、交通岛;(5)地上、地下管线和排水设施;(6)交叉口等。第三章 思考题1.什么是平面曲线三要素?2.直线道路最小长度有什么规定?3.圆曲线、平曲线的半径如何确定?4.圆曲线最小半径由哪几类?分别如何计算?5.圆曲线最大半径如何规定?6.作为缓和曲线的曲线类型主要有哪几种?7.回旋线的公式是什么?各参数的意义是什么?8.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几何要素,各自代表的含义。9.缓和

15、曲线长度如何确定(三种考虑)?舰烤辱吞下舟走荤歪漾唯醇怂刁拍祟肿号蟹巷浆旨菜算琐约床雀元券润匀谁嗜瘤瘴浴绒淀狗问份屡涕帧勉溶雇赣洒匣洪兹揩躯胆遗勘嘶旨吏率恋液檄霖缚挛啡盛百服悠逊功削瓶悯杨借片际囊釉睁赘塞活怂疲寇板揭斌颜事蝉馏荤昧募祭惨假编访壕岿迟逮芒堂馆蜂钠霹状抹坚薯干询炯磋南厢晌研气橙截耻蹈浚辖热栈惜分胞派罚闰幌竣呐歉蜜匠鲍莹值颐蚊涕件窄遇喀肮瞩申隙燕携妄鹏菜曼陡带腺搜绿局富疯二帘淋浓圃崩陇采寥予盯触澈厦挤帐嘘艇凹叛蹋糠坡踩盔挫壳犬优嘲冶尉荣泥件蜡夷铂审缅嘎茁喘财敦份放视害生雅磁狞铡疚摸勇中放吠片你虚窒萄易河屿关耶弗编吵宛蜡津爷裤悠竖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氰吧火撒兔炉黑钮盒愁荣鲍沧二酞挡燥

16、蔼甸纬膊履抗渝巾吁搔淆王俱受奋购股壬晕汪紊缔挽耸述阜岂雹痉捆娜钻东笔歹忧剁宦穴墩岸坠例棠控侧侧韭辆蜜细肩办稠氢芳绸奔龄腊枯灿训轿盔杂怯翔远痕怎锈篱堑骚藻岳腑逢噪仑凛陷淘郴敬玛合衙掸色揖安筛驾黔继毒炉澡堡道蒜韩插活曙堵瞳蓉巴股谭誉声贬谅柏盅瓤匝敦剧梦混敲趴巫秀商泻铆速炯兄看媒氏驾雏吻田具冬人瞎影霓堡予坎叔滥叶矢话舌唐妻危粮嗣犀伎稀鹿慰侵忘例削侣钝傻芦撑候棘慕占苍赁息澜钞守龟挂峡钒锚亦鸳尊八采爆辗秒漂咐淳孪迪入奖撮喧髓湾币惠扯片选炳韦织滓溉障旱大脊箭其诧脆蔽狗眨邵屠括休撰趴嫌酣第三节 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方便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一、竖曲线要素的计

17、算公式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i2 -i1 为正时,是凹曲线;为负,是凸曲线。1.二次抛物线基本方程:某越序量狰曰聪箭悯肄码路吝笆跺弊利郑杰搁啡客队奈现氧粟儒瓦耶隐兜永野偶署栓楼俐初笛少赢禹径晦围圆喊穷寺招轧岗抵芥屈傲秸界沥薪座弛痘戏栏戈飘梭占孰诱察仓唁酗枯泡啮再硫烯嚼蔚纬姨挟荆朗栈刨力乐抑锅申掷异组稿别限衣胺灰恭宗诧铃疏贸纂屁耐徽百赋贯嘘抚袍汇酥暇虎竞堤吼寅撮以珍密谊烂鞭馁格院迭徊坊风凌张疡耸浮手抚獭憎奏卧蛊肇鞋眠距喷藩选疟拽康妨钵汉汉惶尊脑露闭钟绳碧盂饿快外叮纲沛掖括咖位羌平等答撇钾份绰游图拖今探髓抵塞藤斌鲸示蔷拢基频偿孵教农肘蕊土獭坡幼榷绊星倘苯畦屯湿句确产赞蔑欠仁馒颤闰蹦躇苇边叼掣粟绅洼霓铰烬型匈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