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1248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送东阳马生序,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_通_,意思: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通_,意思:_,一、易考实词梳理,支,被,肢,披,肢体,穿,2. 古今异义 (1)余幼时即嗜学 古义:_ 今义:剩下,余下 (2)走送之 古义:_ 今义:行走,走路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_ 今义:与“真”相对,我,跑,借,2. 古今异义 (4)未尝稍降辞色 古义:_ 今义:颜色 (5)余立侍左右 古义:_ 今义:方位名词 (6)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脸色,身边,热水,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腰白玉之环 腰

2、:_ 手自笔录 手:_ (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 笔:_ 主人日再食 日:_ (3)动词用作名词 不敢稍逾约 约:_,动词,腰佩(SJ:动词,挂在腰间),动手,用笔,每天,约定的期限,4. 重点实词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_ 致:_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弗:_ 怠:_ (4)不敢稍逾约 稍:_ 逾:_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_ 硕:_ 游:_,特别爱好,没有办法,得到(RJ课后习题),不,放松(BS:懈怠,松懈),略微,超过,担心,忧虑(BS:苦于),大,交往,外出求学,(6)尝趋百里外 尝:_ 趋:_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_ 叩:

3、_ (8)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_ (9)未尝稍降辞色 降:_ 辞:_ (10)援疑质理 援:_ 质:_,曾经,奔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SJ:问),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YW:塞满,充满),减退,言语,引、提出(YW:引述),询问,(11)俯身倾耳以请 倾:_ 请:_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_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_ (14)俟其欣悦 俟:_ (15)负箧曳屣 负:_ 箧:_ 曳:_ 屣:_ (16)足肤皲裂而不知 皲裂:_,侧着,询问,请教,训斥,呵责(YW:大声斥责),这里指辩解(YW:回答),等待,背着,拖着,书箱,鞋,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7)至舍 舍:_ (

4、18)媵人持汤沃灌 媵人:_ 沃灌:_ (19)以衾拥覆 衾:_ (20)寓逆旅 寓:_ 逆旅:_ (21)主人日再食 再:_ 食:_ (22)戴朱缨宝饰之帽 缨:_ (23)右备容臭 臭:_,这里指学舍,书馆,这里指服侍的人,浇洗(BS:洗浴),被子,住,两次,帽带,气味,这里指香气,旅店,给人吃,供食,(24)烨然若神人 烨然:_ (2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_ 敝:_ (26)略无慕艳意 慕艳:_ (2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奉:_ (28)今虽耄老 耄老:_ (29)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_ 君子:_ (30)缀公卿之后 缀:_ (31)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谬称:_,光彩照人的样子,

5、旧絮,破,羡慕,供养,很年老,参预,加入,指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连缀,附列,不应该称扬而称扬。这是自谦的说法,益慕圣贤之道 _ 略无慕艳意 _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 当余之从师也 _ 未尝稍降辞色 _ 色愈恭 _,1.慕,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仰慕,羡慕,2.从,3.色,介词,向,动词,跟随,脸色,表情,礼愈至 _ 至舍 _ 烨然若神人 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4.至,周到,到,5.若,好像,如,比得上,三、易考翻译梳理,1. 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YW课后习题) 译文: 抄完后,小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 俟

6、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待他高兴了,(我)就又去请教。 4.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当我跟随老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5.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6.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译文: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佩戴着白玉环。 7.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

7、大体)就是这样。,1. 理解概括类 (1)第一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答: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2)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答:“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 (3)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四、探究设问猜押,(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条理由。 答: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等。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本文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

8、件事。 答: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亲手抄写。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寒冬之中,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坚持学习。不与同舍人攀比衣食之优越,而是专心致志读书,从中体味学习的“足乐”。,2. 表达感悟类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RJ课后习题) 答: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肯定,另外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要分辨清楚,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社会,老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并不能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2016平顶山一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9、14题。(共11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二)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因

10、跪进。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惊。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因怪,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蚤会。”五日,鸡鸣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后五日复蚤来。”五日,良夜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良因异之,常习读诵。 (选自汉书,有删节),注:良: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 下邳(p):地名,在江苏省邳县南。圯(y):桥。 衣褐:穿着麻布短衣。衣:穿,作动词。 直:故意,特意。 殴:打。里所:一里左右。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11、确的一项是(2分)( ) A. 录毕,走送之 走:跑。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磕头。 D. 援疑质理 质:询问。 【解析】“叩”的意思是“请教”。,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案】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3. 语段(一)中宋濂的“嗜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案】家贫缺书,借书抄录;趋百里拜师求学,态度谦恭。(每点1分,共2分) 4.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简析应以怎样的态度学习才有大

12、收获?(4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两个语段中,主人公都是怎样学习的。语段(一)中,宋濂写自己小时候求学之难,家贫无书时不畏严寒抄录书籍来学习,成年之后更加喜欢读书,便到百里之外专心求学,尊师爱师态度恭顺,礼节周到。语段(二)中写张良能够忍受老人的捡鞋、穿鞋的无理的要求,为了能获得知识,一次次的坚持,达到老人的要求,获得兵书时,反复诵读。将以上几点概括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勤奋。宋濂家穷借书、抄书,不畏严寒,读遍群书。张良得到兵书常习读诵。谦恭。宋濂碰到老师斥责,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老师息怒后继续请教;张良能忍受老人的多次无理要求。(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参考

13、译文】(二)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张良)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挺着身子跪着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可以把本事传给(你)这个年轻人。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见。”于是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见面,(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

14、这样)呢?”走吧,五天之后早点来相见。”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来得慢,为什么(这样)呢?走吧,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见。”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此书非常奇异,常常反复地诵读它。,二、(2016商丘一中一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15、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二)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

16、景清借书) 注: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 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辄”:通“彻”。,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 益慕圣贤之道 益:又。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忧虑。 D. 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解析】“益”的意思是“更加”。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意思对即可。“假”“观”译对1分,大意1分。),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语段(一)中作者求学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

17、何克服的。(3分) 【答案】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学习的刻苦;从师的艰难;求学的艰苦)(每点1分,共3分) 4. 两个语段都写到了借书,两个语段作者写借书这件事的目的是否相同?(3分) 【解析】两语段都写了借书,但是目的不同,语段(一)宋濂写自己小时候借书的这一件事主要是为了说明自己当时求学之难,也写出了自己对求学的坚持和执着,在家贫无书可读的情,况下,通过借书来满足自己求学的愿望。而语段(二)中,通过写景清向书生借书阅读,书生的态度和对书的理解程度,以及景清阅读之后的收获来说明道理,告诉人们,书的价值在于人真正用心去阅读、分析和理解,而不在于谁能够占有或收藏书籍本身,也只有真正去阅

18、读、分析和理解书籍的人,才能够成为受人尊重的学者大家。 【答案】不同。(1分)语段(一)用借书这件事来说明作者求学之艰,也写出了作者勤奋,坚持的求学态度。语段(二)用借书这件事说明书的价值,在于人真正用心去阅读、分析和理解,而不在于谁能够占有或收藏书籍本身,也只有真正去阅读、分析和理解书籍的人,才能够成为受人尊重的学者大家。(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二)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第二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当地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即时发布最新中考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官方微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