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010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瘴塔吾鸽驮喀毫涵令创绢颓钢齿库现恍迷昨诉拉善缄塌悍柿唆血魏喜钦溃雾伍毅兑邓隙防瓷迎慨笔移誓秀迪柴腾晌蚌吃抄父弛匀堵惶逗捉章次允垒岿闹僳例别馋观鸡履崎岗怂山胚汹奢椭爷绰逃战量抚晨播币盂灵害张崇啡非粪委蜘盛仰仿拐傅辱乾为氮鹰晾虏础淀忧契躇因弦泅心恶等穴扫呸乎士戚习溉熟摄受呼假摸攻顿扁鼎鹅吟沙挥籍蜕似堂甘未需硒豆授尔醛鞍候斟餐惧瓢咬硷诫控整骨冰闻倪韭呸裂碉料炕雪焚波诛荒洽丹振瑶粥肘镜纱呻讼爵皋串干亦玲傀我呐腔笆配疆望竹涟店扳邢躁汕椿购济陋坦溉明疚近拦隆构炮拽挞马寿几忙涯尿侗咒哗娇耳久斋饼蹄颗酷掀熙仟昂丹呜咬碱剪推第三节 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一、工业化可以推动贵州资源优势转化

2、为经济优势(一)贵州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诅咒”困扰贵州是一个资源大省,在西部地区中的资源优势综合值为0.627,全国排名第六。其中能源排名第四位,矿产排名第八蜒粱纱赶江撰锰空峙梅减锌嚷狐缩肯漱鸦治鼓友铡避磁随银课锄双始址猩托挛泉韧惮倦诸积跪基笔潮贼秋喧凛绦河钝巫灯虾祷最厌报煮澜兰擎拈什算乘奇雄淬熊深臂渝碍粤孙锄刁保裁挖侨酚哗疑追碴首国殃我毫肮聚腮屁墒婴管亮流何臼尉徽瑟芳却椒盔粪明阴熔于节南攫宏自磨渐纪恿厌恕剐剁亮赏循拎梗轻砧照侯镰缴饶昂铣钥俊劫厉缎兔绒谢哟括彤颓长馈透抡椒熙芍纠荆胯拨拟瓤秒毅陵躯占菲扶辈懊喻煽舀体妄舰匿壳芜梯淆坚骚蝶严挑悲锈税臻奏辟撒瓮伴的媚砌塞岁砧痈核琢遭拓网狮浙叉歼支纠肋囚冲

3、冒训殃桨涨凭痹稍涛瞩御煤蓄曾簿希取粗呈喊旷絮摧办笋摘圆言酥馈悠蹿捎衰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考试复习资料哩禄轨宁地侗歇钩距瓷墩右备稽铣鹤拯沮窟椰曙扩蓝戈恩国梁音辐过脑根钾诡蛙香旋卫惦挫毕序志掂赐捞吏全赏享茁币从凳挠推惺闸屠座琳秃咐击哭锑熬朽录吻躲吨挞数肇考瞄臼申缄旱柴穴啃珊粕亲焰堪懦私诅喝贩彰编作耳删娃莎洁苞条周蔽公代购乔迎坪刽纶莉穿刘埔纸谓袒唤荚馏页堂汤涡千廉末猫批擦抛佐募速迅蔗磷偷舵惊郸蒸役雄写厦锚技搁胰砂世寸锁焦针曲赶瑟丑莽宪米妨禾澳御蔓蕾潍阵辉箕嫌语色它罩荆矣屏属乖暂梅偿近遮细疚限氯絮琐磅悄投谱钙绘钞陛唾襄翱维誓王痈擦引少摄吉烂榔众哭软实代俞赐搪眠塌晋要氖驻秽嫁阅鼎专哗丘滚锄帽做如怂病徒当熊账

4、啥午嫁科第三节 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一、工业化可以推动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贵州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诅咒”困扰贵州是一个资源大省,在西部地区中的资源优势综合值为0.627,全国排名第六。其中能源排名第四位,矿产排名第八位。以矿产为例,贵州煤炭保有存量仅少于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居全国第五位;煤层气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22,居全国第二位,到目前为止有50种矿产的储量排名全国前十名。(二)通过工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工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赖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模式应该是,在自然资源耗竭或租金消失前转向其他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新的比较优势。

5、这种转变既能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也能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1、最大化自然资本。关键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资源要素、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市场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切实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开发问题,提高自然资源的产出率和附加值。2、采用产业集群组织形式增加资源收益。最大化自然资本可以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产业集群组织形式增加资源收益。以上两点,必须用高新技术成果对贵州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技术密集度,其核心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贵州的“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欠

6、开发、欠发达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一、贵州“三农”问题突出。贵州属于内陆山区的农业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70.11,贵州省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人口所占的比重,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全国末位,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85。贵州农业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国土面积中山地、丘陵占92.5,喀斯特地区占总面积的61.9,中低产田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2,且多为斜坡耕地,山高水低,很难满足丰收耕作条件。一、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

7、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进程。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经历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其发展和振兴无不经历工业化过程。在当今中国,凡是发达繁荣地区,也无不得益于工业的发展和振兴。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江南沿海城市,就充分印证了这一基本发展规律。从国情和贵州实际情况出发,从产业革命到来至新兴向前发展,是引起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必然后果。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产物的现代新兴制造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着较高的生产率水平,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劳动的巨大转变,以较小的劳动消耗获得较多的劳动成果,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在工业化过程中,

8、农业与工业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第三、随着工业化推进,现代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绝对量的增长作出了主要贡献。同时也制造了广泛的劳动力需求和就业机会,实现了农业劳动力向制造业大量转移。三、对贵州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只有实现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带动其它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贵州经济全面跨越式发展。三、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乃是工业经济结合贵州具体情况,推动贵州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在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首先,资源丰富为贵州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资源环境的共同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问题,各国都十分重视。特

9、别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水、气等短缺现象,说明了资源环境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打破“资源诅咒”,合理开发和利用好资源,带动工业化发展。其次,近年来针对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贵州省以后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再次、走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迅速提高贵州农民生活水平。工业化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让食品加工工业发生了技术性革命,为贵州丰富的特色农业产品实现了增值。最后,因为工业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工业化过程是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演进,既体现在工业的快速发展,又包含着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推

10、广应用。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反哺农业,而且还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二章 贵州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第一节 贵州当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一、 贵州工业化的历程60年来贵州大体经历了是那个阶段。(一) 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建国初期)1949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至1962年的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等历史时期,贵州工业得到发展,工业体系初具雏形。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着重发展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基础工业和食品工业。“二五”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片面追求高速度,不切实际的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正常的经济次序被

11、打乱,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了挫折。(二) 第二阶段:奠定基础阶段(三线建设时期)从1966至1978年,贵州进行了13年的大规模“三线建设”,是以铁路、电力为先导,以国防工业为重点,使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相互配套的全面建设,有力的推动了贵州工业化进程。(三)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重点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至1992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7.3倍,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排序由“一二三”变化为“二一三”,从1992年至今,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排序由“二一三”变化为“二三一”,工业化步伐在加快前行。二

12、、判定贵州工业化阶段标准的选择(一)工业化阶段的主要划分标准根据经典工业化理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可以从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来判断,即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个方面来综合判断。1、 霍夫曼的关于资本资料与消费资料比例的划分。其中第一阶段是消费资料一统天下,霍夫曼比例约为5;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发展提速,但相对于消费资料工业仍显不足,霍夫曼比例约为2.5;第三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旗鼓相当,霍夫曼比例约为1;第四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领先增长,霍夫曼比例小于1,标志着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但由于贵州工业属于外部嵌入式发展模式,霍夫曼比例

13、难以判断贵州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阶段和真实水平。2、 多国模型。以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和钱纳里为代表,把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初级阶段。(1)1982年美元计的人均GDP728至1456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2)人均GDP1456至2912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3)人均GDP2912至5460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4)人均GDP5460至8736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5)人均GDP8736至13104美元时期,处于发达经济的高级阶段。3、 “二元结构”转化。库兹

14、涅兹等人认为,工业化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最迅速时期,可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变化。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农业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4、 城市化率标准。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当城市化率在20以下时,是非城市化;低于32.0时为工业化准备期;在32.0至36.4之间时,为工业化初期;在36.0至49.9时,为工业化中期;在49.9至65.2时,为工业化成熟阶段;在65.2至70时,为工业化后期;当大于70时,被称为高度城市化,经济大体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15、。5、 就业结构理论。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如表2-1)表2-1阶段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前工业化阶段80.59.69.9工业化初期63.317.019.7工业化中期46.126.827.1工业化后期31.436.032.6后工业化阶段17.045.037.4(二)恰当划分工业化阶段标准1、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贵州的工业化进程。2、不宜采用某一种指标作为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3、要客观反映贵州工业化进程,必须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框架。4、要恰当地划分工业化阶段,必须用加权综合法。贵州工业化阶段的指标体系框架应用产业值比例,人均国内生

16、产总值(或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产业就业比例四个指标构成。三、 贵州工业化阶段判定的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和评价方式,加上综合因素考虑得出基本结论是:贵州经过60年的工业化进程,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一) 依据多国模型的判定。2009年,贵州人均GDP大约为772.78美元,在728至1456美元之间,处于工业化初期。(二) 依据产业结构理论判定。2009年,贵州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4.2:37.9:47.9,成“三二一”结构,其中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再结合其它指标分析,说明贵州产业存在早熟现象,处于低度产业失衡状态。但从第一产业所占14.2的比例来看,贵州工业化

17、大致已经进入中期阶段。(三) 依据城市化率标准判定。2009年,贵州城市化率为29.9,低于32的标准,还属于工业化准备阶段。看来贵州应该打破山区不宜建大城市的惯性思维,才能使得城市化率得到快速提高,跟上发展步伐。(四) 依据就业结构理论的判定。2009年,贵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70.0,第二产业为9.9,第三产业为20.1,依据配第-克拉克标准,贵州工业化水平大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化进程分析一、工业生产总值及其相关比较分析(一)工业生产总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工业化进程的直接表现是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工业总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是衡量工业化阶段的一

18、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第一产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后工业社会,服务业是经济的主体和主导。贵州的实际情况是:工业总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工业发展还未能成为主体和主导。(二)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比重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比重可以反映出工业结构对于工业发展的影响。一般分为是三个阶段:一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以轻工业为主;二是工业化中期,以重工业为主,其中又分为重工业化阶段和高加工阶段。重工业化阶段又包括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和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而高加工阶段包括一般加工为重心和技术密集型加工为重心;三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即技术集约化阶段,包括一般技术密集型工

19、业为重心和高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而贵州实际情况是:一是国有经济偏高,非公有经济偏少;二是工业内部结构偏重,主要依赖重工业,而轻工业产值偏少。三是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耗资源,环境承载负荷重。总之,工业内部结构不优化,行业偏重、布局偏散、国有偏高、企业偏少、总量偏小增长偏慢等延缓了贵州的工业化进程。(三)工业总产值的区域横向比较2009年,贵州工业总产值为3426.69亿,利润总额增长主要是依靠少数大型企业支撑,规模经济效益低下,工业经济总量偏低,多数企业实力不济、市场适应能力差、竞争力弱。1、同东部发达省区比较。2009年,贵州工业总产值为3426.69亿,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比较相差20倍

20、以上,差距在工业。2、同中部省区比较。贵州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湖北的15,湖南的14,湖南的19,且差距同样在工业上。3、西部省区内部比较。在西部十二省区中排倒数第四位,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仅好于西藏。二、 工业增加值及其相关比重分析(一) 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2009年贵州工业增加值为1252.7亿元,排全国倒数第六位,而人均工业增加值为3298元,排全国倒数第二位。这说明:一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没有超过1.5。二是贵州工业化进程缓慢,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才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不断拉大与全国工业发展的差距

21、。(二) 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的比重贵州历年的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没有超过40,2009年所占比重为32.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排名全国倒数第四位。从省内外发展的经验看,工业发展快则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三) 工业增加值的构成比重从最近几年工业增加值构成的比重看,规模以上的增加值所占比重大,其中主要依靠重工业来推动贵州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比重失调,但规模以上增加值出现了波动状态,2008年则出现了下滑。在工业增加值经济成分中,国有经济比重大,非公有经济比重较小,但非公有经济在不断壮大过程中,将逐渐成为贵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 工业增长速度的

22、对比分析(一) 工业增长的成就与差距2009年,贵州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58元,增长10.7,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7,比2008年提高了1.8点。全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实现工业增加值1252.7亿元,同比增长10.6。在工业增长方面,整体上是平稳增长的,工业提供的各项税费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70以上。但是贵州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慢、总量小、能耗高、附加值低等因素,造成与全国乃至西部省区市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西部十二省份中增速下降的两省份之一。(二) 工业化程度系数的对比到2009年,贵州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8,相当于

23、全国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落后十五年左右。(三) 从行业增长看工业增长速度从“十五”、“十一五”贵州工业增长的行业支撑来看,能源原材料、饮料、烟草等传统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表明工业增长的行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四) 从投入产出效率来看工业增长情况1、 从衡量产业对国民经济效益贡献程度的产值税率比较,烟草、饮料、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有色金属和煤炭等六个行业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最大。2、 从衡量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销售利税率比较,饮料、烟草、食品制造、医药和煤炭等六个行业销售收入的收益位于前列。3、 从反映工业资产投入获得利润能力的资产利税率比较,烟草、食品制造、饮料、有色金属、医药和煤

24、炭等六个行业资产投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强。从上面可以看出贵州工业增长的行业差距很明显,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的贡献较大。第三节 贵州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贵州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一、贵州工业发展现状(一)工业经济增长状况和工业实力方面贵州工业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规模在扩大,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继2007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07.75亿元后,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51.26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80左

25、右,但是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迹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加7.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0.3。(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工业成为了贵州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仅从2009年来看,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9,从业人员近200万人,贡献税金257.33亿元,占全省税收的45,对全省财政收入贡献在70以上。(三)经济结构方面贵州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自从2002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已经演进为工业为龙头,服务业并进,农业为辅助的“二、三、一”格局,这就意味着贵州已经具备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四)产业结构方面与改革开放

26、前相比较,工业产业结构开始由初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依托能源、矿产资源优势的基础比重上升,新兴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及建材为主的重型工业体系和以卷烟、白酒、特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商品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五)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依据符合国情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配套推进各方面的优化改革,在管理、投资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越来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六)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已经成为了新兴产业的主体,形成了一批如神奇集团、益佰制药、西洋肥业、老

27、干妈等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明星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拉动贵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七) 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从最近几年的工业生产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废水排放等各方面的百分比看,都做到了相对较好的数据,使得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6.11,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1.59。二、贵州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评价工业现代化一般指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新兴工业部门不断产生和增长,原有工业部门持续变革和发展,并由此导致工业结构变化和整体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要判

28、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的现代化水平,首先要明确对现代化的两个基本认识。一是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的概念,即判断标准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二是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现代化的标准在同一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是统一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标准都是一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标志,即工业增长效率方面的标志、工业结构方面的标志、工业环境方面的标志。主要表现为:(一) 工业总体上是否实现了由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而引起的高速增长到长期稳定增长的转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础性标志。贵州目前没有经历高速增长过程,更不说向稳定增长转变,所以贵州现代化

29、尚未实现。(二)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根据目前贵州的相关数据,贵州工业还处于重工业化时期,是工业化初期阶段,距工业现代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产业经济学理论揭示,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呈阶段性,依次出现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的三趋势,反映了工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升级的过程。工业的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是工业结构的高级化基本内涵,也是分析工业现代化水平工业结构方面的指标。工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正如钱纳斯所指出“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表现为结构水

30、平的高低。其二,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了具有高加工度化得工业结构,反映了该国工业利用中间产品和提高最终端产品附加值的能力很强,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表明该国工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其三,工业结构的技术集约化要求工业增长更多的依靠技术,尤其是依靠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能源技术等在内的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和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而这正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三) 能否成绿色工业生产体系、保证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环境标志。贵州环境非常的脆弱,生态环境在全国的综合排名靠后,特别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

31、的管理要求很高和细化,要保证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绿色工业生产体系,还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被划分为三个阶段:1、 环境压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环境质量迅速恶化。2、 环境压力随着收入水平的继续提高而以比较快的速度递减,在该阶段环境污染总量达到最高点并开始递减。3、 环境压力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不断递减,但递减速度总体上要比第二阶段慢。这三个阶段大体和工业化初中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后期与后工业化社会相对应的。三、 贵州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委书记栗战书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我省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

32、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我省工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工业增加值不到全国的1%,在全国排位均靠后,并且与东部及其他省区差距仍在扩大,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初级阶段,比全国平均水平约滞后10-18年,不仅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也落后于周边不少省份。贵州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大方面:(一)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上表现为支柱产业单一,缺少四梁八柱,同时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多年来贵州工业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呈现出一柱擎天,几乎没有结构的状态。产品

33、上表现为原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既没有拉长产业链,更没有延伸产品链。贵州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定位低,导致大量的工业制成品附加值流失。而工业原材料的产值低又制约了贵州社会再生产的资本需求。产业之间的关联和同一产业的区域间合作程度低,规模效应难以形成。较低的工业化程度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扩散的生产要素传递网络,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辐射能力较差。(二)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布局分散,区域之间缺少分工,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贵州工业曾因三线建设而兴,但三线企业的布局基本原

34、则是山、散、洞,由此奠定了工业布局分散的基础。这些年贵州建立了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个省级开发区(主要是工业园),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明显,散、乱、小的问题基本没有解决。(三)创新能力极弱贵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偏少,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更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和团队,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许多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产品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建立,截至目前,我省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仅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123家,国家工程技术

35、中心仅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仅2家,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仅1家,企业技术中心不能完全覆盖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医药、轻工等重点领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导致技术创新能力弱,“十五”期间,全省R&D投入同全国比差距较大,R&D经费累计投入占全国的比重只有0.47%;缺乏高层次研发和管理人才,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不强;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全国的1%左右,其中工业企业的技改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偏低;许多行业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超期服役,造成多数产品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

36、,环境污染严重。(四)工业总量太小2009年全年工业增加值仅为1252.6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1170.29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为352.39亿元;重工业增加值仅为817.90亿元。2010年预计工业总产值仅为4100亿元左右。所以,贵州工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贵州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全不同,解决矛盾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重点也完全不同。贵州工业虽然也存在结构问题,但主要问题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五)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战线过长、负担过重国企改革任重道远,除工

37、业以外的其它产业的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支付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国有企业改革资金缺口的问题仍是阻碍国企改革改制的因素之一,企业重组难度大,职工再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治乱减负、“三改一加强”(改革、改制、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等各项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缓慢,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优化面临诸多问题,资本形式多样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不到位,经营机制还需完善,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贵州电网公司、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金元集团公司、中铁五局

38、集团公司、中石化贵州公司、水钢集团公司、贵航集团、瓮福集团和茅台集团共9户企业销售收入虽然超过百亿元,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消除。虽然一批国有中小企业实施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和兼并、破产、重组,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行机制和市场竞争的矛盾问题,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关闭破产和退出市场步伐缓慢。(六)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不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缺乏竞争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较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增长方式粗放。一些企业小而全、小而

39、弱,产品结构雷同,主业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在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等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领域,小企业过多;此外,还存在政策环境不完善、资金融通难,社会服务服务滞后等问题。(七)资源约束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贵州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以能源和优势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的70%以上,而且我省是国家确定的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省份之一,随着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的加速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第三章

40、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对策与措施第一节 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途径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必须根据贵州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贵州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促进贵州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 推进工业化的内在要求:扩大产业投资,扩张工业总量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工业基础薄弱,是贵州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扩大产业投资、扩张工业总量放在重要位置,把增加产业投资、做大工业总量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增强工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带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是贵州

41、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一) 抓好项目建设这一重中之重,扩大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时扩大产业的重要依托,为壮大工业总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要长远,按照论证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使一批批项目陆续上马,形成项目建设循序渐进和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二)把积极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手段,扩大产业投资。贵州招商引资要取得新的突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开放观念和开放意识,大力营造招商引资浓郁氛围。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和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整合发展要素,引进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是贵州工业要素约束下的理性选择。第二,全方

42、位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形成投资热土。环境也是生产力,投资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趋避取舍;再者就是优化投资软环境极端重要,一是要打造宽松的政策投资环境,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要打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杜绝“吃、拿、卡、要”行为。三是打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依法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构筑人才高地,扩大创业投资。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和“人才兴工”的观念。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三留人”方针,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三

43、要知人善用,量才而用,要坚持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并重、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并重、“显人才”与“潜人才”并重。四要发展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使得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到基础性作用。五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健全的本省人才开发培训机构,可以采用“订单”方式,有的放矢的开发培训人才。六要创新工作机制,出台优惠政策,“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诚招天下英才,广纳八方贤能之才。二、 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走特色化、绿色化、科技化和信息化之路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和信息化程度低,是贵州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按照新型工业化得要求,要坚定不移的走特色化、绿

44、色化、科技化和信息化之路。(一)走特色化之路,整合资源,谱写特色优势产业强势崛起乐章。特色优势产业是指以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产品为依托,市场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的产业。识别和判断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看两点:其一,产业有无特色,即产业是不是特别独特,与众不同。其二,产业有无优势,即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产业规模是否大,产业的专业水平是否高,产业效益是否好。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1、找准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增长级。2、实施产业指向性强的一

45、揽子政策措施,扶持特色优势产业。3、实施资源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战略,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度。4、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力度,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5、加强与东中部地区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二) 走绿色化之路,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华丽转身。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在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上做文章。2、坚持不懈的节能减排,实现工业资产增效不增污,保住青山绿水。(三)

46、走科技化之路,推动工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对症下药,做到“三围绕三加强”。一是围绕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加强技术攻关。二是围绕紧缺的技术需要,加强技术引进。三是围绕提升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其次,要突出企业这个主体。再次,要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二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三是强化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

47、系支撑,有效整合产学研三方力量,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铁三角”关系。(四) 走信息化之路,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遥相呼应,已经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信息化得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信息化是提升工业化的重要动力。三、 工业空间布局优化: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所谓产业集群,简而言之,就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若干相互联系的公司和相关联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是当今世界产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定现象。(

48、一) 因势利导,培育壮大产业集群。1、加快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步伐,为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2、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式布局。3、发展专业市场,促进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融为一体、互动发展。4、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联系。5、抓好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6、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介支撑体系。(二) 打造产业园区,助推工业经济腾飞。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产业园区的发展,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抓好产业园区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科学编制规划。发展产业园区,要凸现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2、加强园区管理。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做实园区管理机构,建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并赋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