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40282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些思考,黄达人 2014.11 北京,很高兴有机会与从事职业教育的同仁一起交流 也许大家会奇怪,为什么一个长期在“985”大学工作的管理者选择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 事实上,我大学毕业后,曾在工厂待了十年,对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在我国各项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仅需要精英人才,也需要大量能直接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技能、高技术等应用型一线人才。,因此,我是2010年卸任中山大学校长,从2011年开始,走访了国内十五个省市的二十几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骨干)校、民办学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希望以微弱的声音,

2、号召大家都来关注高职院校的发展,并于2012年出版了一本访谈录,书名就叫高职的前程。,此后,虽然根据自己的兴趣还关注了大学治理结构、大学教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等的话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一直没有中断过。 也不断在与高职人进行交流。,我本是高职的一个圈外人,好在高职人也不把我当外人,坦诚如多年老友,将办学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使得我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 随着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理解,我认为,职业教育离“985”大学也并不遥远。,在高职的前程前言里,我总结了职业教育的三个特征: 一是师资,强调“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二是就业,强调持证上岗。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础与实践结合。,我发

3、现,不仅在高职院校,在普通高校包括“985”大学里,也大量存在有着职业教育特征的专业。 例如,临床医学专业的老师需要有在医院临床工作的经历。 学校要办医学教育就要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生上岗前需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因此,讲职业教育,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等原因,造成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看法。 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专科层次的教育。 把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看成是职业学校。 这是对职业教育的一种误解。,最近,调研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问题。 我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提法是从高职院校借鉴过来的,高职院校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专业建设等

4、探索,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坚实的根基。,我甚至向教育部有关领导建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应该充分肯定高职院校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贡献。 未来走应用型道路的本科高校可以与高职院校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正因为此,我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鼓与呼。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领导要我来讲,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就结合调研的经历和体会,讲一讲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一、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在讲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之前,想先谈一谈对于职业教育大背景和最新动向的一些认识。 随着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一时间,职业教育成了热门词汇

5、,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首先,我很赞成国家通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中高职,打通了职业教育断头路,提高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职教大会体现了自上而下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有人断言,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但是,在我看来,这次大会更多地关注中职学校和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春天似乎还没有到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应对?,我认为,高职院校的前程依然存在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之中。 要加深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存在着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 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

6、系放在完善中国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提出,充分考虑与整个教育体系的融合,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下去考虑。 把职业教育独立于整个教育之外,反而可能无法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使得职业教育有地位。,二是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而言,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立足定位,进行内涵建设。,三是学生层面。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是一考定终生,也不是一次分流就决定未来的方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断地选择机会。 作为学校有自己的定位,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要按照这个人才培养的定位来走,更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南大、科大、东湖学院的例子。,可喜的是,我看到,很多高职院校在面

7、对困难时有着自己的努力。 我认为,越是在迷茫和困难的时候,自己的努力就越显得重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周建松书记说得好,他用三首歌代表他们的态度。 对外,高唱东方红; 对内,齐唱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积极探索高职的前程,唱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二、推进内涵建设,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明白我们可以做什么和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就是高职的前程。 就像周建松书记所说的,高职院校不仅要醒得早,还要做的早。,1. 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在结束国内高职院校的调研之后,专程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访问林靖东前院长。 访问的最后,请他提几点对国内高职院校的

8、建议。,林院长直言不讳地说,来他这里学习的国内高职院长有很多,但大多数会比较关注操作层面的做法。 而他认为,“借鉴和引入外国办学理念和模式或办学特色,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它们的外形,而是学习它们的内涵,然后发展出自己学院的模式,创造自己的特色”。,我认为,推进内涵建设,最后也不应该成为同一个模式,所有的学校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中竞争。 越是强调内涵建设,越要关注学校的特色和定位。,就我走访的国内部分高职示范校、骨干校以及民办学校来看。 一个感受是,高职院校就像一座百花园: 有面向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也有为国家级新区提供人力支持的; 有立足本地产业园区的,也有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瞄准国家和地

9、方支柱产业的,也有定位在生活美上的; 有打造城市高职的,也有立志成为区域农业科技龙头的。 这些高职院校的定位非常清晰,每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案例。,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是找准定位,然后把自己的定位做到最好。 我特别认同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大学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可能定位各不相同,但不应以定位来判断大学的水平。 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香港城市大学程星副校长则套用了一句名言: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对于不同的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也是不同的。 我认为,从“985”大学到地方本科高校再到高职院校

10、,专业的面向是越来越窄的。 在此基础上,就业的岗位也越来越细。,像“985”高校,强调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 例如,北大陈十一副校长认为,如果所有大学都讲就业率反而会掩盖一些人才培养上的问题,不容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像北大、清华这类学校如果是100%就业反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而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开始强调通用专业的面向。 例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专业主要面向四个子行业:银行、证劵期货、保险和信托。,对于高职院校,则是面向岗位中的核心岗位。 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酒店前台,中职主要培养客房服务员。,无论是哪种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互相理解,不要因为别人的定位不同而

11、看不起别人。 例如,很多“985”大学提出通识教育,这是根据其办学定位和精英化或通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式,无可厚非。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以此来指责另外一批以培养面向现场、面向一线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有助于厘清我们办学究竟是学校本位还是教育本位。 只有坚持教学本位,才不会被教育主管部门的指标牵着鼻子走。 如果很在意在排行榜上的位置,一味追求某些量化的指标,就会导致学校的政策变形。,在很多事情上,两个不同的本位出发,效果完全不同。 例如,高职人一直的期待是,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打通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捅破办学层次的天花板,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12、,一方面,目前的现状是,专升本的形式有很多,像借壳、“3+2”、中职直升本科等等,很多省都在探索。 但是这些形式基本上是建立在学历提升上,而不是学生的选择上。 违背了以生为本的办学出发点,导致学生缺乏归属感。 因此,高职院校升本才会成为政策的高压线,另一方面,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需求出发,高职院校都有着举办本科教育的需求。 我在2012年两会期间以及职教体系建设规划的座谈会上,几次提出建议,从产业和行业需求出发,探索高职院校长学制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弄清楚办学出发点的前提下,还要积极在政策中发现机遇。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快

1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第四点讲中职学校,第六点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五点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提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哈尔滨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例子。 中铁集团认可哈铁的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校能够培养本科层次的学生,但是不认可目前哈铁与其它本科高校联合培养,只授予其

14、他高校本科文凭的做法。 于是,学校提出“围绕中铁集团发展加快学院改革,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将哈铁职院发本科证,授予学士学位列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2. 关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一,职业教育的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所说,如果学生在世界技能竞赛中偶尔得冠,表示学生聪明。但如果每一年都是冠军,才说明老师的实力很强。,所谓“双师”,一般认为要有企业的经历,对此,我并不反对。 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强调能力,强调老师是否能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具备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能力。 我校有几个突出例子,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但是有解决企业

15、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也主要服务于企业。 我认为,能力重于经历。,第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很多是学科教育的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老师在职培养可能是建设“双师型”队伍的主要渠道,在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的情况下,老师们要主动增加自己在企业的工作经历,进行半年以上的挂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也赞同受访高校很多老师的经验,他们认为,学校与企业共建合作科研平台,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并尽量吸收学生参与,既是产学研合作的最好形式,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好途径。,第三,努力推动校企合作。 在与高职院校的院长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也普遍认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南宁职业技术学

16、院陈建新院长就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传统的协同创新,都不如跟校企协同来得直接、有效”。,我认为,校企合作的本质在于互利。 跟企业的合作,虽然也强调企业责任,但更多的是利益关系。 正如温职院丁金昌院长所说,校企合作,就是以实现各自目的为基础,各自目的达到了就可以合作。 温职院校企合作的三种类型:与政府合作办瑞安学院、与行业合作办家具学院、与企业合作以项目化为主。,随着社会和学界对于修改职教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也应该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 例如,暑假里我应邀到黑龙江为全省高校书记、校长暑假读书班上课时了解到,哈尔滨市就出台了一项规定,全市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其员工必须持证上岗。 这就使得当

17、地企业愿意把员工送到高职院校进行培训,从而取得职业证书。,对此,天津职业大学董刚校长认为,推动校企合作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出一部“管用”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 他认为,如果没有一部“管用”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任务措施难以全面实现、难以很好落实。,在这方面,宁波等几个地方已率先出台相关的校企合作促进法。 我也建议由教育部综合改革司牵头,召开促进校企合作立法座谈会。 目前,已将其纳入教育咨询委员会2014-2015年工作计划,计划12月中旬在天津召开。,3. 理解科研的重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建设

18、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 “在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部门,建立一批企业职业院校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作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重要平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与劳动者素质提高同步,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 “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参与技术创新、推动技能传承,通过人才培养、应用创新、国际合作以及中高职衔接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成果传导、扩散和转化,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的人才、科技支撑体系。”,我认为,这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指明了方

19、向。,社会上始终有一种看法,把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不明白科研是为了出成果还是培养学生。 澳门大学赵伟校长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任其计算机暨网络系统分部主任,他就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著名大学的学者向他提出建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不应该让每个学校都来分一杯羹,而是让排名在前面的大学申请,并且许诺,让他们学校承担同样的科研项目,需要的成本更低。 赵校长告诉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取得科研成果,而是通过对所有学校的支持,帮助他们培养人才。,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把科研作为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期都要有创新项目带着学生在做。,又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丁金昌院长告诉我,他们学校

20、针对小微企业成立了很多研发平台,把企业引进来。 所有的研发平台里头,老师、学生的岗位全都是有的。 如果没有学生岗位的话,就变成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了。,丁金昌院长曾从国家层面,对科研政策进行过梳理。 他认为,教育部最近十年对高职教育的定位表述不一。 教育部近十年对高职教育办学走什么道路摇摆不定,表明一方面“研”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研”是不好做的。 很多高职院校的院长们也一直在纠结。 但是,温职院明确提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高举研究大旗。 立足地方,从实践出发,突出应用研究。 要让当地的企业、产业需要你。,4. 重视大学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对海外高校

21、进行访问时,我经常提的一个问题是:与三十年前的教育相比,现在教育又什么新的变化? 美国尤西纽斯文理学院黄伊侣校长告诉我,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学生获得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因此,美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网络课程,但是为什么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学习、生活? 黄校长给出的答案是:他们学校对学生的培养90% beyond the classroom,but inside the college。 强调大学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努力去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校园有不同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我曾应邀参加一个全国素质教育的协作会。 当时我在会上提出,素质教育不在于上了多少

22、门课,而主要是靠养成,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熏陶。 下来后,参会的杨叔子院士对我说,很赞同这个观点。 他说,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营造一个酱缸,把学生丢进去就行了。,天津职业大学董刚校长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学校的文化,通俗地讲就是做泡菜,文化便是那一锅汤汁,你放黄瓜、白菜、洋葱,无论你放什么,出来的都是泡菜的味道。如不同种类的果蔬代表不同性格的学生,当他们通过学校文化熏陶后走出校园,个性之中便又都具有某种共同的、可以明晰辨识的内涵属性,如同汤汁侵染过的泡菜,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校园文化所应发挥的作用与功效”。,我也看到一些学校非常注重大学文化的建设,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和气质。 例如,四川国

23、际标榜职业学院,阎红董事长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又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志愿者之校。 我认为,志愿者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与大学价值的终极追求相一致的。 对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有多种形式,但我是特别欣赏用志愿者精神的建设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作为熏陶学生的重要价值体现。,5. 尽早重视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 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院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高职院校与培训机构的区别在哪里? 我认为,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代表着大学的特色和性

24、格。,对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叶鉴铭院长说得好,“为什么我们学会开车以后不会再回驾校看教练,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很多年后对母校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关键在于大学不是培训中心,而是有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高职院校虽然建校时间普遍不长,但作为大学,也要重视大学文化特别是校友文化的建设。 目前的现状是,还没有引导足够重视。,在建设校友文化方面,中山大学提出了学缘加认同的校友概念。 凡是在中大学习或工作过,并自己认为是中大校友的,都是中大校友。 例如,澳门大学赵伟校长在中大培训过,见面就称是中大的学生。,建设好校友文化,即使是校内培训,也会得到对于学校的认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把校友工作

25、从入学时开始做。 余明华副校长就说,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很好照顾他们的话,等他们毕业以后,你再对他们好已经是太迟了。,近些年,国内有很多到南洋理工大学进修的“市长班”的学员,从他们一来的时候,校友会就会介入,跟他们保持非常密切的交往,让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感受到校友文化的存在,离校以后,对学校的情感可以比较强烈。,6. 特别关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前面讲了很多努力方向,但是所有的落脚点都只有一个:人才培养。,曾有报纸就大学的理想这个话题对我有过一次采访。 大学为什么而存在?大学的理想又是什么? 这些关于大学最基本的问题,在我做校长的十二年里却很少有时间会去考虑。 每天,我们要面对很多很具体的

26、问题,“无奈”这个词,是事实,不是托词。,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不去思考这些问题。 正是因为学生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大学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一,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在学校里,究竟该对学生实行补短教育还是扬长教育? 例如,有的学生英语不好,可能他大学这几年都在补英语,有的人数学不好就拼命补数学,补得灰头土脸,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补短教育。 我在对高职院校的访问中悟出来一个道理:教育不像做工业要遵循木桶原理,只要学生擅长的方面特别强,他就不仅能安身立命,而且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应该有更多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既可以从这个模块毕业,也可以从另一个模块毕业。 不同模块的差异

27、性比较大,学生可以选择能发扬他长处的模块,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通道。,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会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 因此,树立他们的信心就特别重要。 我认为,其中一个方式是信任学生。,在这方面,内地高校一般的做法是希望稳定,但是包括台湾高校在内的境外大学校长告诉我,要信任学生。 台湾中正大学吴志扬校长就说,他不认为自己比读大学的时候更加聪明,多的只是经验。 在他们学校,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大型的活动、接待外宾。,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放手让学生组织电视台的例子。,第二,找准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很多人认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是大学管理中、微观层次的事,没有提高到

28、学校战略的高度。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陈思齐校长就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实现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因此,越是中、微观层面,越要设计好细节,注重过程。,由于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同,对于不同的学校,课程改革的抓手是不一样的。 比如“985”大学,往往把通识课作为切入点,而高职院校,首先关注专业课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比较注意从岗位能力倒推培养方案。 先找到学生面向职场的岗位群。 再根据岗位群确定专业能力。 接下来,将专业能力分解成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和知识点应用。,最后,将相关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及知识点应用组合成模块。 一个模块就是一门课。 从而实现知识逻辑体

29、系向技术逻辑体系的转变。 此外,高职院校也特别重视教材的建设。,第三,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一方面,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产品是课程。 在课堂上,应该以教师为主,而不仅仅是一门课在那里。 这与我们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并不矛盾。 正是因为尊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像课程纪律,其实是老师责任。 浙江金融职院实施微课的例子。 既锻炼了教师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把知识点提前到课前完成,最终目的是改变课程结构,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老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 香港教育学院学生的例子。,只有不敢偷懒的教师才能教出不敢偷懒的学生。 宁波诺丁汉大学出期末考卷的例

30、子。 老师开始上课,就要开始出这门课的考卷。这张考卷,在校内的同行要审一审。 如果同行说OK,那就送到英国,英国的诺丁汉大学,这门课的同行再给你审一审。 看考卷是达到这门课所要求的难度、高度。审了以后还不算数。,这张考卷要送到这门课的校外考官,叫External Examiner。 相当于同类院校的同行,这个人要到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注册。 任何一个环节通不过,都要打回重做。 改考卷历时三个月,也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学生不敢偷懒,是因为老师不敢偷懒。 老师为什么不敢偷懒呢?因为后面有人盯着。 英国诺丁汉大学也不敢偷懒,因为有校外监督 校外的那个人为什么不敢偷懒?因为它是接受QAA

31、指导的。 QAA是英国半官方的机构,英国所有的大学都要接受它的质量审计。 所以大学也不敢偷懒。 在谁都不敢偷懒的情况下,教育质量就有保障,三、校领导在推进内涵建设时的 核心作用,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听到一些校长抱怨学校的师资水平不高,影响了大学的发展。 作为校长,不喜欢听到“一流的学生,三流的教师”这种话,反问:校长是几流的? 如果一所学校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校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然后再问问行政管理干部的责任,接下来才能要求老师提高水平,最后才谈得上对学生的期望。,作为学校领导,除了党对于我们的要求以外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还应该具备以下品质: 要有理念, 为人坦荡, 善于管理, 敢于担

32、当。,1. 校领导要有理念。 大学的事业千秋万代,大学的发展必须要立足长远、要面向未来,就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 在访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精神方面的因素理念的重要。,这几年,我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课,行政学院的老师告诉我,现在讲理念的校领导越来越多了。 很多学校的书记、校长都会将“在校内形成被大家所接受的理念”作为自己影响这个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台湾中正大学吴志扬校长有一句很形象的话:校长的作用就是选好背景音乐。 我很赞成这句话,选择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关键就要看校领导有什么样的治校理念。,校领导都强调办学理念。 宏观上,理念可以决定政策;微观上,理念被大家接受,会成为人们

33、自觉行动的准则。 有了理念,决策者就不会被他人左右,觉得谁说都是对的。,在办学理念方面,我与林靖东院长进行过深入地交流。 林院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让我印象深刻:一是高等职业教育要紧扣经济发展。 林院长总结出,“南洋理工学院的历史就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历史的缩影”。 我认为这一点是有普遍意义的。,二是把创新作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提出“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三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林院长说,高职院校需要专业能力强、有实际企业经验的教师。 因此,他们学校人才竞争对手不是大学,而是企业。,2. 校领导要为人坦荡。 坦荡的一个前提必须是心地正直,廉洁奉公。 我从来不认为大学领导应该

34、成为公众人物,但实际上,这个位置往往容易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我们的言行往往容易被不熟悉高等教育领域的人们误解,如果存在道德上的瑕疵,那就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对个人而言,必须严格自律,不给别人揣度你的空间。,例如,在资源配置上,我在任时与学校分管财务的副校长约定,绝对不在资源使用上向自己的学科专业倾斜,在“985”、“211”这些大项目中,我们从没有为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投过一分钱,所以我们说话就较有公信力。 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分配不公,但绝不会说你以权谋私。,坦荡的另一个前提是要心胸开阔。 要坦荡荡、不要长戚戚。 做到这一点,我想,首先的就是习惯于尊重别人、欣赏他人。 人与人之间

35、一定存在着差异,因此,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我提过这样的概念,一个和谐的总体正是由每一个“互为外部环境”的个体共同营造的。 大家应该抱着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心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弥合彼此的分歧、宽容对方的过失、理解和尊重人性的弱点。,因此,在我们工作、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学会首先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也经常提倡要“当面批评,背后表扬”。 这样,彼此之间的沟通才能融洽,大家的心情才会愉悦。,第一,在学校领导班子内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彼此信任、彼此支持的前提,而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与团结可以影响整个大学的发展。 我个人非常幸运,遇到两位党

36、委书记都是好人,合作得也非常融洽。,我与李延保书记合作7年,可以说是相互欣赏,彼此默契。 他对人客气、对事尊重。 他当时对校党委工作提出了十二字方针:“不抢事,不推事,做实事,抓大事”,“不说假话、不搞形式主义、绝不整人”。,我与郑德涛书记5年的合作也是无间的,彼此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他廉洁有加,支持行政工作。 我们的办公室在楼上楼下,我有事情,抬腿就上去找他,他有事拔腿就下来找我,有时一天要在一起讨论不止一次。,我以为,这是一个好的工作习惯,就是两个一把手面对面沟通,不通过副校长、副书记和其他同事给对方带话。 我们决定或否定一件重要的事情,都第一时间与对方通气,相互理解、互相支持。 这样一来

37、,也就不会因为两个一把手意见不一致,而让下面的同事为难。,第二,我认为,人与人相处,最大的动力就是信任。 要尊重人性的弱点,首先看到别人好的一面。 我一直认为,大家虽然阅历有异,但智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总是会更加熟悉情况,对政策把握得也相对到位,在具体的专业问题的处理上,只要没有违反原则,我总是会信任他们,并且尊重分管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的意见。 也就是说,千万不要认为上级一定比下属聪明。,其实,很多工作的处理并非是唯一性,李延保书记有句名言:“大的方向确定以后,任何方法都只不过是一种选择”。 我相信并牢记这句名言。 既是工作方法,也是人生态度。,关键是要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充

38、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性,并保护这种主动性,这样,他们才会把学校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 眼科中心的例子、中山先生铜像的例子。,这里,我想特别讲一点,就是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要谋事、不要去谋人。 一方面,作为大学的领导,应该理解和尊重人性的弱点,但绝不应该去利用人性的弱点。 例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对个别人实施非正常的“恩惠”。要知道,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洞察力也差不多,千万不要为这种事情自损身价。,另一方面,要警惕那些过分恭敬甚至恭维领导的人,因为这种人很难是实心实意在“谋事”的,他们多半是在“谋官位”。 我相信,如果他总是一味地“恭敬”上级,心理一定很难平衡,不平衡的结

39、果,就会要求手下要对他同样地“恭敬”,“媚上者必欺下”。,对于下属而言,不要去揣摩上级的心意,也不要在校长、书记间找差异,担心因为和谁走得近,就被认为是谁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不久前与李延保书记的一段谈话,他说“我与黄校长喜欢什么人、用什么人不一定一致,但没关系,只要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两个人讨厌什么人一定是一样的”。,然而,也就在不久前,我与一位朋友聊天,记住了他说的三句话, 团结能人办大事、 团结好人做实事、 团结小人不坏事, 我也觉得很有道理。,第三,特别强调要尊重教授。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同志曾对我说,我对待你就像对待清华大学的老院士一样。 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没有理解

40、。,后来有次聊天,谈到这个疑问。 他说,“当党委书记时部处长是下级,但教授不是;当部长时司局长是下级,但大学书记校长不是”,“对校长的尊重就是对教授的尊重、对学术的尊重。因为校长是教授的代表”。 我认为这是对“去行政化”非常好的概括。,总之,以坦荡的心态和方式与人沟通,并把“尊重他人、尊重历史、相互欣赏”的秉性扩展到整个学校,成为大学共有的品质,这对维系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前面提到,大学管理是校领导的岗位职责,那么校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就是题中之义。 这里,我想专门讲讲“开会”的问题。 开会是我们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形式,所以对开会要予以特别的关注

41、。 开会看似普通,其实有很多讲究。,例如,我当时要求校办主任,可以开几个处长的协调会,但不能开院长会。 对校区管委会主任也有这样的要求,即可以召集校区职能部门的协调会,但也不能开院长会。 其实就是行政权力不要去干预学术权力、要尊重学术权力。,我还以为,如果不能控制会议时间和解决问题,那是“执政能力”不强的表现。 能够开短会,说明组织者思路清晰、善于解决问题,同时节省了时间,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当时中大的常委会、中心组学习、校长办公会三会合一一般在两个小时内结束。,开短会的前提是沟通。 例如经常与书记沟通,与即将上会议题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开短会的关键是某些问题不讨论。 我在校内开校长办

42、公会有两个原则:与教职工内部利益相关的不上会;由专业委员会讨论的也不上会。,我刚到中大时,以常务副校长身份参加的第一次校长办公会,其中一个议题是讨论要在西区开一个门,以方便教职工买菜,最终到会议结束也没有一个结果。 我想,类似这样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其实就是一个选择,大可不必拿到行政会议上讨论。,就如同要建垃圾站,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离自己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无论选在哪里总会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问题应该由教代会去决定。 又比如学校设立财经领导小组,公房领导小组,校园规划委员会等等,很多问题都必须拿到这些专业性质的委员会上去讨论,这其实真正是专家治校。,还有,开会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是目

43、的,不能为了开会而开会。 不要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也不要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而是集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把它们讲深讲透。,我认为,泛泛的听意见,开始可能会有用,但次数多了就会有负面作用,如果只是听取意见而没有解决问题,就会涣散军心。 因此,即使是这样的座谈会,也应该有个专题研讨,而不单单是听意见。 如果开会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不开。,最后,我会提前充分准备会议报告,并不断修改和完善。 同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 在会上,我还不要求别人记笔记。 因为如果讲话内容都是一些常规性的语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那就必然是空洞的,大家笔记做了也没有用。,即使是布置工作也可以不记,因为报告和文件都会

44、下发。 我总觉得一个报告你记住一两句就可以,记不住是我的问题,是我讲得不好,真的没有必要去拿一个摄像机去录谁在睡觉。,此外,作报告时应该尽量用一些能被大家理解,留下印象的话。 例如社会上总说要“高标准严要求”,我说能做到“低标准严要求”就可以了,因为这其实起码可以守住一个底线。,比如“给横向经费国民待遇”,说的是要鼓励教授争取横向课题,横向经费使用可以与纵向经费同等标准。 再如我对中层干部要求要“多汇报少请示”,“要谋事不要谋人”,“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理由”,“要提倡非功利的读书”等等。 我想,一篇文章、一个报告里有一两处这样的能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就足够了。,4. 校领导要能担当。 社会上

45、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大学没有自主权,制约了大学发展。 但与我访谈的很多内地校领导却很明确地说,大学自主权不是制约大学发展的瓶颈。,我们常说的大学的自主性,其本质的含义不仅仅在于它可以做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有能力拒绝某些事情。 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原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要有一种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信心和勇气,即使面临压力,也必须敢于担当。,这里,我想到了与王大中校长的一段谈话,在谈及在清华的治校经历时,王校长总结了三点,要有悟性、有胆识、有韧劲。 他还开玩笑地说,由此产生“清华经验”,外界往往是“一反对、二默认、三推广”。 我想,这其实要求大学领导要能够超

46、越常规思维,认准对大学有利、对学生有利、对高等教育有利的事,就应该勇于坚持。,还有一种担当,是大学的正职要信任副职,并为之承担责任。 在中大担任领导职务时,有一位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进行学生会主席直选的尝试,上面来询问。 如果你说不知道这件事,实际上就是推脱责任。 当时,我对这位副书记说,我们一起面对,共同承担。这就给了下属信心和动力。,后来这位副书记搞学生提案大赛,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活动以后,我给他发短信,告诉他这是一件极具创造力的劳动。,对于大学副职而言,也要为大学正职分担。 我与一位同事聊天,他曾经做过副校长,后来又做了副书记,最后做了常务副书记。 他对于大学副职的定位,让

47、我很认同。,一是要成为校长、书记的智囊,不是简单地服从和执行; 二是在执行环节,与处长不一样的地方是要体现组织的价值; 三是能够独挡一面,在面对校内危机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校长、书记留有余地。 由此,领导班子形成互信,进而达到一致的目标。,卸任时说,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实干家。 要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与其抱怨,不如实干。,我也常说,“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理由”。 一个人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老是失败,因为他总是为失败找出辩解的理由。 在大学里,不论是校领导还是其他行政管理干部,都有很多事情做不成,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关键是不要让困难影响做事的心情。 如果心里想着不如意,就会永远不如意,反之,如果一直在想“我能做成一些什么?”那前途就是光明的。 这是一个人生态度。,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