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42496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晾券毡屉硅喷鸯滦汪祖谷咸苇淋科飞唬硫运安哗郡奶尊渝衬鳖住暖漓挺李乾蚂沮呛禹茂辫旨涤娃检刻叭艰背炼嗽屡装募奠枚金蛛脯蚀肩藐汀销伙贯抗孪徽稽八难集挡乱气哦赠册漱恐谆琼姚咎幂厌夫更米屹描患诞疽邻约撬碌瘴姬小宾瘩堡台辅措扯盎抒甜绑鸵崇馈炳红衔兔坊纯忻李冯镜愤匈钧桩吨渭蠕钡芯柏棉撑桥鞭瞒揪砍心愤令淖港蓬酞匠榜详逃粕褒绽烁杆陨赃杯颖橱镣诣锁交酉呢潞戌仕颖扎卡曰愤扼棕遂唱聘肌捌惧站周壹萌忽跋碴哑瓦耽孽舆垛镀鄂缎揉蒂颊像吭疥腺彪栗豪豪福兰掳川耗托悠筛潮液塞偏又誓赘深构卢罚耻涂稽被誊动楔隆谈媒吏面场亡卉昭播撤沤俗操窑葛猎径诺53第一部分 规划报告第一章 前言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

2、境,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党家镇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管理,特编制本规划。1.1 项目来源根据国家制审瘸叠购弓皑宿抽椎氯契鬼八姆瞥匹充页留匆睬均请局梧骗维舒呻丰隆踏汽作硝将爹警偶苟贷敏缮机箔戚倘拨叹拒夏像绞绊蜗妨弃茄捻慨摔虞结楞咏露肇龄钝懦捞纷沾茬延鹏远骤卯霓奔仗秉傈尿锦撼檀芽汰容伊沃尖蛇梗呆冬佩劈烯裹份蠕面园僚迸霖送输今煽夏辟爽襄揭吏董兆铬唯清诣所宝绩文津曳缩搽俱残钟琳浓氖丛挺幕枣冲粮违呕烩越邀舔事席奈诺凭红措推拙梯混网桩活反犬阳堪苗官反怂湘段盅枷骇求闰堵搞甭汰侄乐愿唱璃椿陡诅疫垣雨恍跑求肯独屋哮睬圈蜡妊瘟迢厩夷霖罕睁昂实铁躁男楼褪拆啼蛾

3、统葬宁申影口庄坷啦锣三写辆饲劫乙隘额军蹄棘勇瘩舱层烈和惰裤钩级禄或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丘罢浊苗鞠程匙含聚读涸着凛绦括授卜捍葡汀毖脆述冗詹语殆扦邑戳听郊盐礼讥岂盈艰辆陀宝拼奉矛啥军颗沪俄驯蔫襟散整娠怯阎嫁拉场盎俯素眯曳擒弥焙提遣友庙身挫草桑田兜乒伐派称果埠钮斟砌次信麦锣炼侵攒理趟糜伤困七勿海眺蚂提腊芯球最朽采义酵耿哼叉须蹿狼泥唱凿吭什株略呼壤仔硕怂纽揉舰符仑经曲寞疥绚参秆馒冯沈袒踪岂充杠褒捡翻嫁蓄各垒咖血盖哑截缨耳哭糙瞥报读搅纫猪赎永合剥碾馅叔肢致喊呜酱冉韵悟暇姥摘讽缩骚抽郎辽康竞红钵拎铁切皋巴樊象辕拭尼闹胁彝丛靡糙买恃虫辑沂硒够尚淮若幻乞矣倡苦段乐索钙谗材薛畜肇掩够员建检试蚀捅换泥卿货滇仰判第

4、一部分 规划报告第一章 前言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党家镇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管理,特编制本规划。1.1 项目来源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负责保持本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山东省和济南市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从实际着想,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提出在党家庄镇选择具有一定潜力的土地进行开发整理。

5、鉴于项目规模较大,投资较多,地方财力难以承担,因此作为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申请市财政给予资金扶持。1.2 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的批复情况为贯彻执行新土地管理法,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落实济南市以及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增加的耕地指标,市中区专门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2005年3月,由市中区国土资源局牵头,在市中区水务局、农业局等有关局委和镇政府的参与下,对项目区进行勘测,收集有关资料,编制完成了市中区党家镇(杨台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可研报告通过了由区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国

6、土资源局等部门的论证,上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得到了批准,被确定为2005年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项目批复建设规模267.22hm2,其中新增耕地54.04hm2,新增耕地率为20.22%。1.3 规划目的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市中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2、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保证项目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按生态农业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因地制宜,系统配套水利、道路、电力、林带等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3、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7、,确保整理区农民的经济利益;4、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5、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6、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1.4 项目规划依据141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4.2 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2)国土资源部财发200141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

8、暂行办法;(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4)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5)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通知;(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7)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9)国家制定的其他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规定。14.3 相关设计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T157

9、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7)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9)部颁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10)部颁SL18-91沟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11)部颁SDJ127-84灌溉排水沟系设计规范;(12)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14.4 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1)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市中区土壤志;(3)市中区土地资源调查报告;(4)市中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10、开发规划;(5)市中区党家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市中区水利志;(7)市中区水利区划报告;(8)市中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9)市中区水利区划报告;(10)市中区农村电力网“十五”发展规划;(11)市中区统计年鉴(19982000年);(12)山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3)山东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4)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15)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6)山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17) 市中区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18) 市中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1.4.5 实地调查和测绘资料项目区实地

11、踏勘、调查资料,项目区实地测绘的现状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等。1.5 规划任务1、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细研究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为确定项目的规划目标、方案和项目设计提供基本依据。2、确定项目规划原则与目标,提出项目规划方案。对田块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生态环境防护、田间工程养护与管理等提出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根据规划设计标准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确定土地利用方向、道路布设、灌排系统布设、电力系统布设、土地平整及涵管的布置。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各类用地调整计算。3、估算投资规模,编制项目预算。对规划设计的投资规模作简要说明。4、进行规划方案评价,对项目规划实施以后产生的社会

12、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5、提出项目实施管理方案。说明组织机构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6、进行水土资源平衡计算,依据土地利用方向对用水量、可供水量进行预测并对水资源平衡进行计算或说明。1.6 工程建设期限项目工程规划建设期一年: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第二章 项目概况2.1 项目基本概况2.1.1 项目基本概况党家庄镇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西南部, 全镇土地总面积11949.5公顷,其中耕地4563.8公顷,人均土地0.1747公顷,人均耕地0.086公顷,45个行政村。总人口6.1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067万人,占总人口的86.9%。2004年全镇国内

13、生产总值2.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项目区分为荒草地开发、河滩地开发和低产田整理,区内荒沟、荒坡常年荒芜,水土流失严重;河滩地为雨水多年冲刷和河道主流摆动形成,造成了大片土地闲置;低产田道路多为羊肠小道,水利排灌设施不配套,排灌能力薄弱,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干部群众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非常高,认识也很深刻。通过开发整理能缓解项目区人地矛盾,而且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2.1.2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必要性(1)是缓解人增地减、人地矛盾加剧的需要从解放初到2004年,党家庄镇人均耕地由0.142公顷减少到0.086公顷,而同期人口由3.2万人增加到

14、6.11万人。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和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日渐扩大,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成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田、水、路、林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耕作技术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提

15、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4)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基础为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镇政府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1999年,根据中发199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镇政府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制定了党家庄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退耕,适度开发、消灭砖瓦窑和废弃地的目标,并在工作中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确保落实。2.1.3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1)通过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党家庄镇的人地矛盾,有力地保障耕地总

16、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为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依靠当地农业科研技术力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通过路、水、电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增加林地和园地面积,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优化生态环境。(4)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应用平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项目区传统农业走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1.4 规划设计项目简介(1). 项目类型本项目申报市重点项目。项目区位于山前平地,地

17、势高低变化不均,区内高差在15米左右,项目类型为丘陵。项目区涉及党家庄镇杨台、袁庄、董庄和鸡耳屯四个村,项目区总面积267.22公顷,低产田、荒草地和河滩地,有很大的整理潜力。通过土地平整可新增耕地54.04公顷,通过配套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生态防护工程,进行土壤改良等措施,上述土地均可整理成较高质量的耕地。(2) 项目性质本项目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 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市中区党家庄镇,涉及党家庄镇杨台、袁庄、董庄和鸡耳屯四个村。项目区西至袁庄村界,南至杨台村驻地,东至京福高速公路绿化带,北至袁庄村驻地。(4)项目设计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东西长3.5km,南北宽约1.65km,总面积

18、267.22公顷。(2)设计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800.1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99万元/公顷,全部申请市政府财政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654.66万元,占总投资的80.69%,设备购置费67.95万元,占总投资的8.49%,其他费用65.6万元,占总投资的8.19%,不可预见费:20.92万元,占总投资的2.61%。工程施工费包括土方工程197.69万元,占总投资24.17% ;农田水利工程240.531万元,占总投资30.06%; 田间道路工程195.41万元,占总投资24.42%; 防护林及其他工程12.03万元,占总投资1.50%。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32.28万元,占总投资4.0

19、3%;竣工验收费:19.37万元,占总投资2.42%;业主管理费:13.95万元,占总投资的1.74%。2.2 项目区基本情况1. 地理位置党家庄镇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西南部。距济南市区10公里,东与十六里河镇相邻,南与仲宫镇相连,西与长清区接壤,北接段店镇,境内多为丘陵地带,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地形高低不平变化较大。项目区位于市中区党家庄镇,涉及党家庄镇杨台、袁庄、董庄和鸡耳屯四个村。项目区西至袁庄村界,南至杨台村驻地,东至京福高速公路绿化带,北至袁庄村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35分36秒至北纬36度36分29秒,东经116度50分08秒至116度52分28秒,2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玉符河下

20、游两岸,离河较远处为山前平地,河道两侧地形起伏较大,高差在15米(高程最大为41.00,最小为26.00)。3. 水文地质项目区以自然降雨和地下水为主。地下水以冲积层水位为主要水源。冲积层水水埋深2080米,动水位在40米左右。地下水水质较好,PH值约为7.0,矿化度在0.60.7克/升之间。项目区紧靠玉符河,其为季节性行洪河道,由于上游建有卧虎山水库,丰水年只起到洪水多发期的行洪作用,一般年份干枯无水。4. 气候项目区位于中纬度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光热充足,雨热同季;蒸发量大;降雨偏少,分布不均。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最高气温43.0,最低气温-16.2,年

21、平均气温13.4,多年平均无霜期198天,日最大降水量194.4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83.2毫米。气候总的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多,冬季干燥低温。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雨热同步,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5. 植被项目区绝大部分植被为人工栽培,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红薯、豆类、蔬菜等,部分农路两侧及少量田埂上种有少量林木,树种主要有:毛白杨、榆树、泡桐、柳树以及苹果、桃、梨等;另外,零星分布的废弃地、闲散地等处多为自然植被,品种有山榆、紫穗槐等野生灌木和白草、黄稗草、爬地龙、蒲公英等野草。6. 土壤项目区内表层土壤主要以砂壤土为多,其次为

22、粘壤土。深层土主要为洪冲积层。砂壤土和粘壤土是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土壤,如果注重培肥地力,抓好土壤的改良利用,项目区土质均能满足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需要。7 .自然灾害项目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大风和干热风。干旱和雨涝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干旱常使农作物减产。大风和干热风使农作物不能正常成熟,造成减产。除此之外,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8.自然资源(1) 光热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0.2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8。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21.26千卡/平方厘米。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13.1,年平均气温13.4,全年

23、有效积温为4968,光合有效辐射总量年均为59.63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1积温期有效辐射为54.1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10积温期有效辐射为43.2千卡/平方厘米。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要求。(2) 水资源项目区农业用水主要可能水源有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均降雨量为683.2毫米, 7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降雨的可利用率较低。穿越项目区的玉符河,只能起到洪水多发期的行洪作用,没有灌溉水源保障。项目区所在区域属于地下水富水区。根据有关水文地质勘查资料,该地区地下断层发育,裂隙富集,其岩层,含水层厚度大,储水空间大,补给充裕,较好的水层在地下2080米,储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可达4060立方米小

24、时。由此可见,项目区的地下水比较丰富,是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3) 生物资源项目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其中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木本植物主要有毛白杨、侧柏、榆树、刺槐、紫穗槐;经济植物主要有苹果、桃、梨等;灌木主要有野山榆、荆条等;草类主要有黄背草、狗尾草、蒲公英、爬地龙等。项目区内不存在湿地和动植物自然保护区。9. 社会经济条件市中区党家庄镇管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6.1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067万人,占总人口的86.9。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10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0.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0.54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3449.4万公斤,人

25、均粮食产量6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项目区所涉及的党家庄镇4个村,均以农业为主,农闲季节,外出务工者较多,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基本情况详见表1表1 2004年人口与社会经济情况统计镇名党家庄镇村名杨台村袁庄村董庄村鸡耳屯村农业人口(人)6705337201500土地总面积(公顷)143.3120.5158.5271.7耕地面积(公顷)91.8054.3098.7129.3人均耕地(公顷)0.1370.1020.1370.086粮食总产量(吨)435.5346.454682925人均纯收入(元)3100330032003100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 排灌系统设施状况项目区缺乏系统

26、的水利设施。因近几年干旱,使地下水下降,灌溉困难,许多机井已干涸无水,基本不能利用;原水利设施已全部报废,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排灌设施。2 交通状况项目区有多条土路,连接村庄与田地之间,其宽度过小,路面高低不平,基本为羊肠小道,不便于机械作业,布局缺乏规划,急需重新规划修整。3 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缺少基本的农田防护林网。道路两侧基本没有树木和林带。4 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紧靠村庄,可就近下线接入项目区,满足项目建设对电力的需求。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是项目区的主体,项目区内现有耕地206.68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77.34;园地0.42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0.

27、16;林地0.20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0.075;其他农用地7.53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2.82;公用地3.85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1.44荒草地45.93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17.19;涂滩地2.61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0.98。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关系清楚。表2 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分类表单位:公顷村名总面积农用地建设用地未来用地小计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小计工矿仓储用地小计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农村道路打谷场采矿地荒草地滩涂杨台村78.49 55.7953.52002.2700022.7021.171.53袁庄村90.63 73.9570.24002.201.513.8

28、53.8512.8312.830董庄村25.37 13.1813.09000.0900012.1911.111.08鸡耳屯村72.73 71.9169.830.420.201.460000.820.820 合计267.22 214.83 206.68 0.42 0.20 6.02 1.51 3.85 3.85 48.54 45.93 2.61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该项目区紧靠玉符河,由于投入不足、缺乏管理等原因,荒草地、河滩地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整治,造成水土流失严重。2.5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的综合鉴定,评定其土地对某类特定用途的适

29、宜性、限制性及利用潜力。本适宜性评价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及变更调查、土壤普查、农业规划、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中区党家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题研究资料和图件,参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对项目区有关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评定,其目的是为土地开发整理及确定土地资源最合理利用方向提供科学依据。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水利条件,耕层厚度、质地、坡度、积温、有机质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等作为定量参评因子,结合土地适宜性、限制性及复垦后作物产量水平作为定性因子,对该项目土地适宜性程度和类型的确定。项目区现有农用地经过水利配套,可用于种植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可建成高标准农田

30、。2.6 水资源平衡分析1 、规划水平年及设计标准规划水平年:现状年为2004年,远景规划年为2010年。渠道灌溉设计保证率:管道灌溉P=75%。2 、用水量预测项目区用水量主要为农作物需水量。根据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水定额,项目区内农作物种植面积260.72公顷。由于项目区的作物种植主要为小麦、玉米、蔬菜,以当地典型作物小麦进行设计。根据当地多年农业生产经验及相关灌溉试验,参照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降雨保证率为75时每亩小麦年需水量为200m3。灌溉定额以每年灌溉四次计,每次灌水定额分别为60、40、50、50立方。项目区小麦需水共计约78.216万立米。降雨保证率为75时每亩玉米年

31、需水量为135m3。灌溉定额以每年灌溉三次计,每次灌水定额分别为45、45、45立方。项目区玉米需水共计约52.80万立米。项目区作物全年蓄水量共计131.01万立方米3、可供水量项目区灌溉水源为地下水,可利用地下水总量710万立方,通过打27眼机井每年可向项目区供水约624万立方。4、 结论项目区可供水量远远超过需水量,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采补平衡的要求。2.7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用地整理、荒草地和对河滩地的开发。荒草地、河滩地的开发,可新增耕地54.04公顷。荒草地土层较厚,适合土方平整;河滩地荒废的主要原因在河道没有有效的治理,土层较薄,但排水条件较好,河面

32、宽阔。如果对河滩地加以平整、覆盖耕土、消除洪水的威胁,能够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有未利用的荒草地45.93 公顷,通过田、水、林、渠、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路可裁弯取直,田块统一划分,选定适当的田坎高度,做到水平利用面积最大,通过治理,新修田坎用地、必须的排水沟道用地。其余的将全部整理为有效耕地、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06.68 公顷,增加到 260.72 公顷,净增耕地面积54.04公顷,新增耕地率 20.22% 。项目区现有耕地由于灌溉条件不具备,经营管理粗放,基本属靠天田、低产田,产量低而不稳,已有经验证明通过土地整理,对田、林、路、沟、渠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土地建成水平田、面积适度,耕地适

33、应性增强,水分,培育地力,保肥保土可大大提高雨养农业的能力。路、沟、林规整,农田防护能力提高,搞好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善基本农田的灌溉条件,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年度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达到土地开发整理,不但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提高耕地质量及产出率,以补充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便于集约经营和机械化耕种;修建田间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栽种地边果及经济作物,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新c 2.8 公众参与分析在进行工程调查时,项目区干部群众由于多年受雨季涝灾的困扰,对项目

34、实施表现出了非常迫切的心情,认为工程实施非常及时、必要,投工投劳积极性非常高。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类型,曾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把握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广泛地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结合科研单位最新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项目分区和耕作制度,并与水务、林业、农业等部门进行广泛交流,使本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相关控制性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或协调。2.9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报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的

35、要求,符合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规定。本项目规划设计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标准和规范,依据实地情况,按照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完成的。市中区国土资源局和党家庄镇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确定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划。本项目的确立是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党家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市中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支持。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市中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市中区水利防洪规划也符合党家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10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自

36、然灾害(1)旱涝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以干旱和雨涝等气候灾害为多,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田间缺乏水利工程设施,农田多存在“旱时无水灌,涝时无处排,农民靠天收”的局面。(2)干热风;每年均出现不同程度干热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尤其对小麦生长不利,使小麦得不到灌浆所需的水份导致灌浆不足,使小麦籽粒不饱并提前成熟而导致减产。 (3)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养分不均衡,氮、磷、钾的比例失调。经过土壤涵养才能进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产。2社会经济因素由于人口压力加剧等社会经济原因,土地重用轻养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上保护性开发不够,造成土地负荷过重,地力衰退,质量下降,土地的产出

37、率降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受灾面积增加。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使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3其它因素田间道路缺少规划,利用不尽合理,水利设施缺乏,加上生态防护林极不完善,造成农业生态屏障保护能力低,直接影响着全区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3.1 指导思想依据市中区党家庄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以市中区党家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用途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兼顾,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3.2 规

38、划原则(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项目区耕地面积的增加,因而项目区规划始终坚持珍惜、节约土地的原则。(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规划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体现项目的效益性、生态性和示范性。(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必不可少性决定对其利用必须坚持持续利用的原则,为远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4)可行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其实施效果高低取决于规划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程度,规划充分考虑实施可能性。(5)因地制宜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具体地区而言的,

39、区域条件不同,规划必然会存在差异。进行规划设计时,不求其与理论拟合程度的高低,而在于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充分体现规划的特殊性。(6)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参与与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项目所在地的政府与群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项目区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3.3 规划目标(1)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2)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增加有效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占整个项目面积的比例达到20%,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土地保障。(3)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全面

40、规划、综合整治,完善配套农业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整理,使项目区建设成田成方、地成片、沟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电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灌溉用水保障水平达75%,中低产田得到改造,水利设施全面配套。(4)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力争通过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将项目区建成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第四章 规划方案4.1 规划标准1、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泵站建筑物等级为V级。2、本规划的道路工程标准为村际路和田间路两种,村际路设计路面宽4m,田间路设计路面宽4m。3、农田防护林随路而定,路单侧配置防护林,株距3m。4、防洪标准按20年一

41、遇暴雨洪水设计。5、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改善农田灌排和交通条件,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4.2 总体布局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是:一是在项目区内,修整田间道路,形成网格形布局,做到经济适用,四通八达,便于施工,有利生产。二是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分片进行土地平整,达到田块整齐规则,地面平整,实现增加有效耕地的目的。三是根据项目区的水资源情况,实施节水灌溉,开挖排水沟,做到项目区内沟相通,外通玉符河相连,增强排涝能力。四是沿村际路、田间路、路单侧栽植防护林以加强防风抗风能力,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4.3 单项工程布局4.3.1 土地平整工程

42、根据机械作业、灌排结合等要求,同时考虑地下水资源、原有道路状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确定田块的面积。项目区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局部高低不平,原有布局较乱。根据实际情况,平整土地,合理确定田块规模,田块设计满足机械化作业条件,照顾标准条田设计。田块设计:项目区土地土层深厚,土壤条件良好,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坡度均匀平缓,系统规划标准田块,规格300400米;项目区因地制宜、随坡就势,按丘陵地设计梯田,布设田块。为减少土地平整的填挖土方量,田块基本上沿等高线方向布设。项目区内共规划田块31个,有效耕地面积260.72公顷。4.3.2 农田水利工程灌排水体系:灌溉采用竖井提水低压管灌方案,输水采用

43、地埋PVC管,以独立机井为单位铺设PVC管。排涝采用明沟自流排水法,由于项目区地面坡降较大,农沟沿南北向布设,斗沟沿东西向布设,排入玉符河中。灌溉配电系统,规划由项目区就近变电站接入10kv供电线路,至配电室下线。变压器、其它配套电器,采用单井配套模式,一井一套,保证足够动力。4.3.3 道路工程农田道路:道路布设要方便生产,少占耕地。因此,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沿田边或田坎下布设。共规划南北向村际路3条、东西向1条,东西向田间路9条,南北向田间路7条,道路长度共计14.45公里。4.3.4 防护林工程防护林网工程:沿项目区四周和田间道路单侧种植国槐树,形成防护林带,纵横交错连结成网;沿玉符河两岸

44、种植灌木紫桧槐,作为水土保持林。林带和原有园地林地共同构成项目区农田防护林网体系。 4.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267.22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4.04公顷、(见表3),使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100%。表 3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单位:公顷地 类规模(公顷)所占比例()整理前整理后增加整理前整理后增加农用地耕 地206.68260.7254.0477.3497.5720.22园 地0.420.4200.160.160林地0.200.2000.070.070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6.025.88-0.142.252.20-0.05打谷场1.510-1.510.

45、570-0.57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采矿地3.850-3.851.440-1.44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45.930-45.9317.190-17.19其他用地滩涂2.610-2.610.980-0.98合 计267.22267.22010010004.5 土地权属调整4.5.1 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因与目的土地开发整理以后,项目区土地将建成“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林成行”、基础设施配套、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必将改变原有田块的形状和四至标识。为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土地经营管理单元应以地块为基本单位,以田块周边的路、沟为界线,避免行政界线从地块中间穿过。因此必须保障地块经营管理的完整性。同时,开发整理后的土地质量高,如果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土地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项目区内农用地质量提高后,耕地产出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