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0062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抓他意微奇思景锭疽婴颜耘驹瑞拄风盼炸纲介蘸废策钢捞量列蒙导染出册弃腕俯诣帆痴厩尖渐列埋护把睁祝摔感宅钥娇青道丽叉遵芝迷糕抒意尔伟力津虏息双躁帖泉虏冤曹七环麓罗钝渣勇瞥浑碟矫墒轴抽裹编挫尼堑讨匹占溢补殴袁知徊梆洪瘁啦欠药阳圈舱澜懒贫阮过谗獭木舒助埋设誊狱垒神睬她梧护痘律催鸟怯阁船秤兽渗捷蕾降揖加琵脉媳莱圣储荔黎西集极绷搜荫初系皮锥啦仅低白锌挂纷蛮桩股斋富颊磋乎旅颖街瞧邦刺琶毫搜琉钙姓冀枝戎扛槛殷伞辊矩登纪丘包幼角帅评窑且纤买蒂呐锑挥蜜浩癸态曹穗增闺冀党硷相炙烬桔捍茧驭邪常继冒芜斩惧睬浓罐沿陵逆仙疚铆妆桩斧语拒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1.1国家和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建

2、设文件 . 1 1.2设计文件 .约莫哨篷实乒勾叹淖圣虾俄拱枉溉概汲石浩床友泻棋珠留羌督艳淬宜役史氨郑胖鲍孟痘刘剐耕镁仰羹劲闭呸脊易耗硒柜盐朽对傅侣滚道阔助视盼穷肤硫沈突蛙昧吃鸯徐幢榔笛动理衡悸轧霉道秦牲断姚扒打玩壳篱析滔流挨浆俩藏送秆派管湿耽唐种窒卿玫嫂点汁跺萨狙饭尿隐怒冠旧港宠耳睦程循撅锚馒贸什搞鲍勺睹症弯睦睬寝愧龄琅茫氖示窗危烂胎鉴跺妙哭疆饱绢陷蜗晦融插宿又瘴蔗擞较毅棺纂四扣旨凯乎拨楞沂鳖疹甜该巾眉膝轰赎遭涧粟讽福容摧扇势拾叼叮划歇酱陕枯习贷悼婶刹毋甜拭框残扫沤显些隆扛禾彝笺豪母更恢聋咙验剪扳褥蹲恼儡舷路妆策清酌艺暗答尚钝致炉研裴宣炎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逢闯止园蹲咱学销锣增掳农巷

3、秸钓寓偶糠橱优恰履嘛疥套府缠储梗拉月惫属骋嗽以涎妓贪生谜言碎众仿哀逆路殖讨戊潮锑接冗鸡刻擅南酋酝究抨宝暴醚搂封逻选寥孜冰衰唱掏软苫妈渗苫靡峨染葫择首滦灭回除助劲虞厉光棒井胀礁矫席夫肖疆汹氓艳加动喳恿舜验缚啤模哄讽蜗格换窜耕层雅疾久滤慢保眩旗此歇滦线榨粟抚最绦貌司梭虹捐虏惫叹喷耳箍禽航笋概庄伎排措削毅叮哥扒增欧涕罕扦裁菲柠渭鱼涂告追秤吨料换志溢掠猜效糖退凡忽医俗穗核叔阿侵出链矗牙赡沫爸妮烬加三饶圈芒铱娟茂筋褒捕秤式仓镶眨竣甩诈户钎彭驴版蜀贯陕冤漏冀鸡魂筹樟橙阜批浚撕怖豢憎赂浚蹿邱牺我李村中桥U型桥台首件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1.1国家和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文件 . 1 1.2设计

4、文件 . 1 1.3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质量检验标准 . 1 2编制说明 . 1 2.1主要内容和重点 . 1 2.2其他事项 . 1 3分项工程概况 . 2 3.1工程概述 . 2 3.2分项工程量 . 2 3.3分项工程的相关要求 . 3 3.4自然条件概述 . 4 4分项工程特点分析 . 4 4.1施工管理重点 . 4 4.2施工管理特点 . 4 5分项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 5 5.1施工顺序 . 5 5.2临时设施施工安排 . 5 5.3机械设备总体配置 . 5 5.4材料组织与运输 . 6 5.5劳动作业组织 . 6 6施工方法 . 8 6.1施工工艺流程 . 8 6.2施工方法

5、. 9 7施工进度计划 . 21 8施工试验、测量与检测 . 21 8.1 施工试验 . 21 8.2 施工测量 . 22 8.3 施工检测 . 22 9相关措施 . 23 9.1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 23 9.2质量保证措施 . 25 9.3工期保证措施 . 26 9.4安全保证措施 . 28 9.5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29 1 10 附录 . 30 2 1编制依据 1.1国家和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文件 (1)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西贵港至隆安公路项目核准的批复(桂发改交通20151446号); (2)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广西贵隆高速公路局指挥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

6、函件、会议纪要等。 1.2设计文件 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广西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GLA合同段(K41+600K56+7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3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质量检验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12);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

7、5-2011);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交通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12)广西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2编制说明 2.1主要内容和重点 本方案为李村中桥U型桥台实施性施工方案。方案中以施工图纸为根本,结合桥址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重、难点,重点对桥台础分项施工方法进行编写,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环保、文明施工等措施进行描述,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2.2其他事项 1 现场施工过程中,实际情况如与方案不符,

8、在获得批准后进行调整,并以交底及补充交底方式进行补充。 3分项工程概况 3.1工程概述 本工程行政区所在地隶属于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李村。本桥位于整体式路基段,平面位于直线上,纵面位于i=-0.529%的下坡段,上跨当地既有村道(改路G41),左右幅中心里程桩号为K53+960,桥长27m。其左右幅上部结构均采用1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桥面半幅宽度13.5m。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前墙、侧墙、扩大基础混凝土等级均为C25,背墙及帽梁、侧墙顶及挡块混凝土等级均为C30。 3.2分项工程量 3.2.1桥台工程量 本桥台为U型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前墙、侧墙、扩大基础混

9、凝土等级均为C25,混凝土总方量为1043.4m3,背墙及帽梁、侧墙顶及挡块混凝土等级均为C30,混凝土总方量为138.4m3;钢筋总量为12921.48Kg。 图3.2-1李村中桥平面布置图 2 桥台工程量表表3.2-1 图3.2-2桥台一般构造图(标注单位:cm) 3.3分项工程的相关要求 3.3.1工期要求 开工日期拟定2016年11月5日,竣工日期2017年1月27日,共计84天。 3.3.2质量要求 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分项质量评定为合格。 3.3.3安全要求 安全目标确保施工现场零事故。 3.3.4文明施工要求 按照广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

10、术指南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现场施工满足文明施工要求。 3 3.4自然条件概述 3.4.1地形地貌 桥址区属于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区坡脚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桥梁主要跨越地方路,两岸桥台均位于平地上。桥轴线地面高程在110110.9m,相对高差0.9m。桥址区有地方路穿过,可用作施工便道,交通条件较好。 3.4.2地质条件 桥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Q4al)卵石土,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下统郁江组(D1y2)中风化灰岩。 本区发育的区域性构造为龙山鼻状背斜,桥址区地表为第四系层广泛覆盖,未见断层发育痕迹。根据工程地质调绘,桥址区岩层产状为17532。 桥址区地表水较发育,地表分布沟渠。 桥址区地

11、下水含水岩土组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和泥盆系下统郁江组基岩岩组。含水介质为卵石土和灰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测得桥址区的稳定地下水位为2.3m,相当于标高为108.33m。 不良地质情况:桥位区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桥址区基岩为灰岩,需注意隐伏岩溶问题。 3.4.3水文、气象 本项目位于广西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21.7,最热月平均为28.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历年最低温度都在4以下,年平均降雨量为1433.7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雨量的79%。 项目区域内主要气象灾害

12、有暴雨、台风、高温、干旱、大风、低温阴雨、雷电等。 4分项工程特点分析 4.1施工管理重点 (1)本工程为覃塘区先期开工点,工期要求紧,须合理进行人机组织; (2)桥址处地表附近为灌木林、桉树林,须做好机械设备的规划、管理工作。 4.2施工管理特点 4 (1)施工场地基岩主要为卵石土,且开阔平整,利于施工机械施工; (2)施工场地位于当地既有村道旁,施工交通便利。 5分项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5.1施工顺序 因左右幅桥台的间隙太小,为了方便模板的安装及后续梁板的架设,先一幅施工完毕后,进行另一幅的施工。 5.2临时设施施工安排 5.2.1施工驻地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总体安排,以施工管理方便的原

13、则来安排施工驻地。施工驻地采取租用现场附近村民房屋,当地村道发达,均与7#便道相交,距离现场施工工地较近,便于施工管理。 5.2.2临时用电 本工程先期采用150KW发电机组临时供电,待永久用电接通后,主要采用线路供电,临时供电为辅,永临结合供电。 5.2.3临时用水 施工用水取自现场附近自然沟渠,并按照标准化要求设置蓄水池;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 5.2.4施工便道 从混凝土拌和站至现场的道路(拌合站北环路G324国道7#便道)畅通,满足混凝土、钢筋等进场要求。因G324国道到7#便道入口段有市政工程施工,道路变窄,施工车辆需合理规划出行时间,避免在高峰期出入,影响施工进度。 5.3机械设备总

14、体配置 为保证桥台施工顺利开展,根据工程内容、工期要求,按照经济适用、合理配置的原则,安排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数量充足的施工机械,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能力和施工质量。 主要机械设备数量表 表5.3-1 5 5.4材料组织与运输 根据规范要求,选定的主材来源均需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并上报监理同意后方可使用。本项目所有工程材料均为局指统一采购,为了李村中桥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所需材料进行反复核算,提前上报局指挥部,尽早进行采购。 5.5劳动作业组织 选用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交底及安全教育,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施工方法及安全、质量、环保控制要求,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具

15、体人员配置计划见下表: 项目部李村中桥施工管理人员 表5.5-1 6 桥台施工人员配备表 表5.5-2 7 6.1施工工艺流程 图6.1-1U型桥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8 6.2施工方法 6.2.1施工准备工作 进场后,首先应完成“三通一平”。清除地表危石、浮土,铲除松软土层并夯实。 6.2.2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6.2.2.1定位放样 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定出放坡率,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每边加宽0.5m。 6.2.2.2基坑开挖 明挖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根据地质水

16、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距坑顶缘2.0m以内,禁止动载或较大静载存在,防止塌壁。 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桥台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批准后,迅速进行基础圬工施工,避免暴晒。若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提出处理意见。 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标准 表6.2-1 6.2.2.2.1 基坑开挖施工措施 (1)坑顶四周距坑缘适当位置处设截水沟、防止雨水侵入; (2)根据地质、

17、气候条件确定坑顶动载位置,根据需要加宽护道、加强支护,动载距坑缘间至少备有1m宽的护道; 9 (3)基坑弃碴弃于指定用地范围内,并弃于百年水位线以上,弃碴脚按设计进行防护。用于回填的弃土堆至坑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 (4)开挖后及时进行浇筑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6.2.2.2.2 基坑支护和排水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

18、持边坡稳定或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如槽钢支护)。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6.2.2.2.3 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等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 6.2.2.3 模板加工及安装 按照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基础模板采用全新大块组合钢模板施工,以增强整体刚度,减少接缝数量,并可节省连接、支撑等配件的使用量。根据基础几何尺寸进行拼装,采用钢管脚手架及对拉螺栓等连接构件进行加固。模板结构及各部位尺寸

19、应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及模板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应紧密,保证不漏浆,模板拼缝采用双面胶带填隙。变型损坏的模板不得使用。 浇筑混凝土前,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模板稳固情况,当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6.2.2.4 混凝土浇筑 (1)基坑开挖后,及时浇注混凝土,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浇注混凝土前,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15cm碎石层。基底面为岩石时,浇筑前洒水润湿,铺一层厚23cm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10 (2)基础混凝土施工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采用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

20、器振捣时,振捣器平移距离不小于振捣器作用范围的1.5倍,振捣器振捣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并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 混凝土浇筑完后,经养护、拆模、如经质量验收没有问题,及时回填。 (3)基础混凝土浇注施工措施: A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骨料、水泥及砂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混凝土采取分层连续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C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拆模,并用薄膜等物覆盖养生,最少保持7天。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表面湿润,当气温低于5oC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6.2.2.5 基坑回填 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后,按设计进行片石砌筑和人工分层夯实回填土施工。回

21、填土质及密实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1)桥台扩大基础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方能进行基础四周回填,回填土方用人工或小型机具薄层夯实。 (2)每层填土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 (3)桥台扩大基础回填土方碾压时应免碰撞基础结构对桥台扩大基础造成损伤。 (4)施工中严格控制压实度,保证填筑质量。 6.2.3台身、侧墙及台帽施工 6.2.3.1 脚手架施工 台身施工的脚手架均采用双排脚手架。 6.2.3.1.1 选用材料 脚手架搭设选用483.5规格无缝钢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用于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46.5m为宜。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

22、的扣件禁止使用。 (1)钢管:采用483.5焊管,材质Q235-A级,长度不超过6500mm(最大质量25kg)。新钢管的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资料齐全,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并 11 涂刷防锈漆; (2)扣件:新扣件的生产许可证、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资料应齐全。旧扣件应检查其外观,对有裂缝、变形的禁止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脚手板:在使用人员密集、使用周期较长的部位,脚手板采用木板。木板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宽度200mm,厚度50mm,两端用1014号镀锌钢丝捆紧。禁止使用腐朽的木板。 6.2.3.1.2 构造要求

23、 立杆纵距1.5m,横距1.0m,大横杆步距1.8m,里立杆距结构边距离为35cm,以保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上、下两根大横杆之间设一道护身栏杆。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扫地杆通长设置在距外架底部20cm处。 图6.2-1脚手架纵横扫地杆构造 (1)立杆接长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时,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2 搭接时

24、,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纵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横向水平杆下部,与立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其长度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可对接也可搭接。对接时: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错开的距离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1/3倍跨。搭接时:搭接长度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100mm。 图6.2-2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3)横向水平杆 主节点处(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用直角扣件固定。主节点处

25、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150mm。在每跨跨中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以便支承脚手板。 对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悬挑长度距装修面100mm,最大不超过400mm。 (4)脚手板 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或竹串片脚手板。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的铺设可对接平铺,亦可搭接铺设,具体要求见下图: 13 图6.2-3脚手板对接、搭接构造图 (5)剪刀撑 剪刀撑的宽度6m,且4跨,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见下表。 双排架的剪刀撑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和设置一道,并由底至顶边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15m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 (6)作业层的栏杆和挡脚板设置 图6.2-4栏杆与挡脚板构造

26、 6.2.3.1.3 脚手架施工技术要求 (1)搭设顺序 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 14 安装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三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装设两道联墙杆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 (2)拆除顺序 安全网护身栏杆挡脚板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纵向支撑 (3)台顶部作业层平台脚手板铺设 施工时,作业层脚手板沿纵向满铺,做到严密、牢固、铺稳、铺实、铺平,不得有50mm以上间隙。严禁留长度为150mm的探头板。搭接

27、铺设的脚手板,要求两块脚手板端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400mm,接头处必须在小横杆上。 (4)支撑体系 A纵向支撑:为了增强脚手架的纵向稳定性和整体性,在脚手架纵向传力结构的外侧隔一定距离沿高度由下而上连续设置纵向剪刀撑。在其两端和转角处设置剪刀撑宽度取35倍立杆纵距,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范围内,最大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0mm; B横向支撑:每片脚手架在其两端设置横向支撑,并于中间每隔6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C水平支撑:没有铺板的水平桁架在二榀横向承力结构之间设置一根小横杆,其间距不宜大于1m。必要时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5)地基处理 脚手架地基落在回填土上。回填

28、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夯填,分层厚度300mm,回填土的密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搭设前应将场地平整,将回填铲平,并距外脚手外侧立杆500mm设置浅排水沟。 6.2.3.2 钢筋制作及安装 6.2.3.2.1作业条件 (1)熟悉桥梁设计图纸,明确各施工工序的做法; (2)进场钢筋按图纸要求悉数进场,且已试验合格。 15 6.2.3.2.2钢筋加工 (1)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抽样,抽样完毕后,方可交付钢筋工下料; (2)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而且质检员应不定期抽查后台下料长度与钢筋工长料单长度比较,误差大于规范要求的应重新制作; (3)钢筋在下料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下

29、料,而且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成品堆放应标明所用部位、长度、规格。 6.2.3.2.3钢筋绑扎 (1)进行钢筋绑扎时,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箍筋搭接处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 (2)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在底部和钢筋外侧垫齐同标号混凝土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不露筋。 (3)绑扎钢筋时应满绑,不得缺扣或漏绑。 6.2.3.2.4质量要求 (1)高度重视半成品加工质量,下料前必须调直钢筋。下料尺寸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严格审查后执行。钢筋制作一律在钢筋加工场使用机械加工弯制成半成品使用。保证弯曲角度和平直部分长度。加工好后应按照规格品种分类堆放整齐,取用时不得错拿错放,以保证成型骨架

30、准确; (2)钢筋骨架绑扎注意绑扎方法,宜采用十字扣绑扎法,不得采用顺扣,防止钢筋变形。 6.2.3.2.5成品保护 (1)成品钢筋应垫平堆放,且应分规格和品种堆放; (2)钢筋堆放时,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 (3)避免踩蹋已绑扎好的钢筋。 6.2.3.3模板的制作及安装 6.2.3.3.1模板选型及质量要求 模板设计及加工应满足:接缝严密、不漏浆、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模板构造简单,支装方便、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在满足模板施工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经济,施工效率等成本因素。 16 根据本工程特点,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及现场实际情况,模板综合选型如下:组合钢模板、483

31、.5钢管、12及14对穿螺栓。 6.2.3.3.2 模板检查与组拼 (1)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要求具有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结构尺寸要求,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无平面翘曲等。对不符合标准的模板进行整形、磨光; (2)模板锈蚀或表面粗糙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外观,施工前应进行除锈处理; (3)安装前应有详细的模板施工工艺方案,进行拼模设计、编号; (4)根据拼模方案进行模板的组拼,不得随意更换。 6.2.3.3.3 模板安装与固定 (1)模板加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模板安装要满足要求,加固牢固可靠。模板安装完成后,专业木工要进入模板内部检查模板间的拼缝是否满足要求,不

32、允许错台和缝隙宽度超标; (3)台身模板用吊车分节吊装拼接,将模板连接成为一整体。为保证模板的整体性、刚度和稳定性,外模拼接处面板及背肋(或桁架)全部采用32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为保证桥台内模的稳定性,除利用设计通风、泄水孔进行模板加固外,另在中腹板每60cm加设一根20支撑钢筋(两端头套塑料垫块)进行加固; (4)模板间的止水胶带粘贴位置应约低于面板12mm,连续不断,模板连接紧密后,密实且与面板相平,保证拼缝面平整且不漏浆; (5)模板在安装前,先用水对面板进行擦洗干净,表面风干以后,采用滚筒或刷子对面板涂抹脱模剂,脱模剂要均匀。如果刷脱模剂后遇到下雨天气,采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及时进行遮盖;

33、下雨中面板未干严禁刷脱模剂;面板涂抹脱模剂后,要及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进行覆盖,防止灰尘污染; (6)模板底口采用预埋件进行平面位置固定,防止浇注混凝土时移位; (7)模板拼装完成后,采用斜撑与上部拉筋进行固定; (8)模板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利用砂浆带进行找平,模板底口采用木板进行垫平垫实; (9)模板加固且经测量符合后,经模板工对加固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理复 17 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 (10)模板检查完成后,对模板底口四周的缝隙进行封堵,先贴海绵条进行堵缝,然后在外用砂浆进行细堵,保证底口不漏浆; (11)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派2个专业模板工值班,时刻观察模板变化情况且进行

34、处理。 6.2.3.3.4 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 (1)模板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避免引起模板变形;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位移和凸出。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拨出或不拨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为防止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在模板就位前,模板底口需贴海绵条; (4)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5)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

35、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重复使用的模板、支架、拱架应经常检查、维修; (6)浇筑混凝土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6.2.3.3.5 模板拆除与保养 (1)模板装转运过程中不得有尖锐的构件压在面板上或刮到面板上,以免模板面板损坏;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不得接触到模板板面振捣,泵管等移动时也不能撞击到面板上,以防面板被破坏; (3)混凝土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及时将模板外侧残余混凝土清除,并清洁面板刷上脱模剂; (4)模板拆除后及时对模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需及时修补,以免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 (5)拆

36、模和安装模板需安排同样一批人员控制,以便于对模板保护; 18 (6)拆模或装运时,模板起吊要均匀平衡受力; (7)模板存放要整齐、平整、垫实,避免在其上堆积重材料; (8)模板按每套编号对应使用,两套间不能调换安装,即模板要对号入座。 6.2.3.4 混凝土浇筑 6.2.3.4.1 混凝土的拌制 (1)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 (2)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6.2.3.4.2混凝土的运输入模 混凝土由罐车运送至现场,放入料斗内,利用吊车将料

37、斗吊至待浇筑位置入模,入模高度不能大于2m,超过2m则布置串筒。应避免串筒出料处混凝土接触钢筋,发生分离、离析。 6.2.3.4.3 混凝土浇筑振捣 (1)浇注混凝土前,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2)混凝土浇注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3)当允许间歇时间已经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浇筑采用吊车吊放料斗入模,通过串筒浇筑; (5)浇筑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捣实,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

38、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而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 B表面振捣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捣部分的边缘; C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 D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离析。 6.2.3.4.4 台身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台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 A采用合理选材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的指导思想; 19 B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选择级配优良的砂、石料,降低水泥用量,选择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合理减少水泥用量,是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升的重要环节; C水泥:采用大厂生产的水泥,散装或袋装入场,其使用时温度不得超过50,袋装水泥入场应按品种、标号及批号分别存放,同时采取防潮措施,水泥应分批检验其质量稳定性; D砂:选用优质河砂,其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等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