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83269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讲:柴 渭 ,思考:,传统价值观念被取代及其遭遇彻底批判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后,思想领域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是采用李大钊宣传的马克思主义,还是采用胡适宣传的自由主义来改造中国的争论,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胡适的自由主义? 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发动“大革命”,思想基础是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那么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呢?,本讲主要内容,一、辛亥革命失败要求新探索 二、新文化运动揭示新主题 三、十月革命引发新思考 四、五四运动唤起新觉悟 五、中国共产党带来新局面,一、对辛亥革命的回顾,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的过程。 辛亥革命是政治变革的一次深刻实践。但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在革命后步步走向专制,同时在文化上采取复古的措施,逆历史潮流而动,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都未解决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成功,就需要新的探索,寻找新的出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给出了回答:进行新文化启蒙,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芜湖编辑“安徽白话报”,并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1915年9月“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他是主编。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与李大钊等创

3、办“每周评论”。在五四运动前后以攻击孔子学说和封建制度著名当世。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他担任党的总书记。 在19241927年革命的末期,陈独秀采取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了失败。1927年党中央“八七”会议,撤销了陈独秀所担任的党的总书记职务。但是陈独秀没有改变他的错误观点,变成了取消主义者,并与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结,成立反党小组织,积极进行反党活动,因此,1929年11月党宣布将他开除出党。,二、 新文化运动揭示新主题,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救国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其核心可以概括为“更新文化价值观念以改造国民性的运动”,

4、其内容包括: 用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取代纲常伦理; 以科学(精神和方法)取代迷信盲从; 确立民主科学的的现代价值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培养独立自主人格的现代公民。 催促公民意识觉醒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追求。任何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核心都是推动国人从俯伏在专制统治者脚下的臣民蜕变为现代公民,并建立相应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 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 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 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 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 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 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 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要 有勇

5、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 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创刊号敬告青年一文所陈 的“六义”充分表达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宣传的现代文化意识: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所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成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的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宇宙大法,“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我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同白种人相比,其“思想差迟

6、,几及千载;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退守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万邦并立,动辄相关,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

7、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猛烈批判封建传统的原因:,陈独秀在抵抗力一文中写道:“老尚雌退,儒崇礼让,佛说空无。义仪伟人,称以大盗;贞直之土,谓为粗横。充塞吾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其中前三个段句的十二个字,是对传统文化儒、释、道文化消极方面的几种概括,也是新文化运动

8、集中批判的内容。 首先粗解老庄。老子认为相反相成的食物对立的双方总是向他方转化,所谓“反者道之动”,由此提出人生得道的秘诀“弱者道之用”。庄子思想要点在“齐物”,以实物高低大小优劣只是相对,所谓“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合起来说,老子守弱教人谦虚退让,庄子齐物教人不必计较得失。积极方面可以给人一种解脱生活压力的处世智慧,消极方面是引导人们退隐山林,逃避责任。,儒家之学。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

9、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这种思想的积极作用在于有利于人们认识和较好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消极方面则是教人在等级秩序下循规蹈矩唯唯诺诺,不利于现代社会自由平等民主文化的形成。 佛理核心在其“色空”、“唯心”、“菩萨”。概括而言,佛家之教就是教人看破红尘实为色空,不必太固执得失,以此认识自觉觉他。积极方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消除拘泥固执的心理;消极方面教人不思进取,遁世出家

10、。,从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大多数发表的文章,都是批判孔子或者实质上是批判孔子的,这被当时的反对者说成是“诋孔”。但他们的斗争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在大约到1919年以前这几年,对孔子的批判,火力是猛的但又都是说理的,而且他们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孔子和君主专制的联系这个问题上,他们都没有全盘否定孔子。 “本志诋孔,以为宗法社会之道德,不适于现代生活,未尝过此以立论也。” 过去几十年中国革命的历史使我们看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容易出现“左”,因为这种形势更加深人们对敌人的仇恨,往往使人发生急躁情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11、;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在这里,在一种急躁、愤激的情绪下陈独秀已经不只反对礼法、贞节属于“三纲”的伦理政治思想,而且反对整个“孔教”,也就是反对整个孔子的学说了。而且对旧伦理、旧艺术、国粹和旧文学等等都不加分析,都在反对之列。,2、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重申并强化了文化更新的课题; (2)新文化运动为新一轮西方思想的传播打开了大门,推动了社会思想的活跃、进步,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条件(中国首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就是新文化运动

12、中的左翼知识分子)。 3、局限 (1)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2)对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容易造成民族文化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思潮; (3)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为只要文化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三、十月革命带来新的思考,中西文明之外还有第三种文明。 “第三者,理想之境,复活之境,日新之境,向上之境”;“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吾宁欢迎第三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文明” “俄罗斯之精神,实具有调和东西文明之资格”;俄罗斯革命“实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 经济落后国家可否通过社会主义走上解放之

13、路 俄国劳农革命成功的提供了用暴力革命改造中国的方法启示 苏维埃俄国是真正平等待我之民族。 1919年7月25日,苏联宣布无条件放弃沙俄在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 五四运动唤起新觉悟,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梗概 背景: 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割据纷争。 阶级力量对比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 思想上:反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兴起。 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潮流对中国的影响 基本原因和导火索: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和北洋军阀对内残酷统治,对外卖国投降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和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

14、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五四运动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46.3,运动主力是青年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六三”后爱国运动的新发展和中国代表拒签和约。北洋政府的“六三”大逮捕,激怒了全国人民。运动超出了知识分子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 第三阶段: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2、五四运动唤起了什么觉悟,五四运动主要是使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群众起来直接行动对政治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根本改造社会的可能性。 (1)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

15、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把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2)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运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揭开了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序幕 首先从革命领导权上看,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是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次,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上看,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无

16、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最后,五四运动带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没有的彻底性。,3、新文化阵营的分裂,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反封建的思想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论争 各派“新思潮”的竞起 (美)杜威:实用主义 胡适宣传,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英)罗素:基尔特社会主义,亦称行会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梁启超、张东荪宣传。 (俄)克鲁包特金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刘师复、黄凌霜、区声白等宣传。 (日)武者小路实笃:新村主

17、义,周作人宣传; 工读主义,是综合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俄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而形成的,王光祈宣传; (英)欧文,合作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等。,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

18、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的自由主义大体形成了思想体系,其内容大概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易卜生主义”的自由观。可以将其简单的概括为:具有自由意志和创造性的思想,在社会批判中实现个性的价值。 实验主义的思想方法。大

19、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人人不朽的社会观和人生价值观。胡适针对古人提出人生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宗教有灵魂不朽的说法,提出第三种不朽社会不朽。社会的不朽便是人人皆可以不朽,人人都应该对社会“担干系,负责任” “淑世主义”的入世态度。就是以温和善良的态度与世界相处,认为世界的拯救是可以做到的,但不是用根本解决的方式一下子可以达到目的的。 “好政府主义”政治改良观。认为社会政治的改造和拯救世界一样亦是点点滴滴改造,不能一蹴而就,他反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由社会上的优秀分子来组成好人政府,“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主要观点: 胡 适:“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 “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

20、用处的”; “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 李大钊: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 共同运动,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就必须有 一个共同的理想主义作为准则。 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求得解决。 【本质】“促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胡适宣传的自由主义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的选择呢,他的理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其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而杜威的实用主义不讲宇宙本源和真理问题,有违于现代理性的本质要求,是浅薄的经验主义。 后天失调表现在胡适主要是从启蒙的角度去思考自由主义问

21、题,而近代中国比启蒙更重要的是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的重建。 他的实践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软弱无力 军阀割据的社会靠枪杆子说话,对军阀讲政治改良等于与虎谋皮。,五、共产党带来新局面,1、“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人(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成立中国共产党。,(1)大会确定党的名字是“中国共产党”, (2)会议确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

22、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3)会议确定党的首要政策是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 (4)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总书记,张国焘和李达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1)很快与工人运动结合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有俄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有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很快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结合的道路。 (2)独立自主领导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的

23、特殊性,使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与那则,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3)成分复杂 中国是一个以小农为主的农业国家,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加上一直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因而有大批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进入党内,壮大了党的声势,但是也把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带到了党内,成为党内左右倾错误的产生根源。 (4)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社会地位和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其他的革命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1)从马克思主义传入到建党时间较短,因此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24、建党后,又忙于实际革命活动,理论补课也没有跟上。 (2)党的建造者们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也不够,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作统一的理解。 这表明在正确的方向确定以后,寻找通向革命胜利的具体道路,还需要中共党人和中国人民作长期而艰苦的努力。,3、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局面。(工人运动) 香港海员罢工(1922.1.123.8) 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1922.5) 劳动立法运动(1922.8)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 开滦五矿大罢工(1922.10) 最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2) 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提出了党的最低纲

25、领和最高纲领,指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纲领规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民主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军阀;革命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联合战线;革命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革命前景是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二大”的意义: 它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国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最初成果。 “二大”

26、不足之处: 没有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问题。 没有提出武装夺取政权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与形成,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实现三民主义,不能“单靠军人奋斗”,而要依靠党的力量。 1919后起,孙中山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接触。其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两点建议:要有一个能联合各阶级特别是工农群众的政党;要有革命的武装核心,要办军官学校。对孙影响较大。 1926年1月,苏俄派出正式代表飞到上海与孙中山会晤,26日,发表了孙文与越飞联合宣言正式确定联俄政策和建立平等的中苏关系方针,

27、标志着孙中山在革命道路上迈开了新的步伐。,共产国际 即第三国际。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宣告第三国际成立。 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 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长期受“左”倾思想的干扰,给国际共产主义

28、运动带来过消极影响,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曾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共产党同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鲍罗廷 马林 越飞 李德,国共两党合作形成统一战线的标志,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 大会中主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大会决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国民党,同时要保持共产党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它作为一切革命力量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对加速

29、中国革命步伐,开辟人民大革命的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大”的缺点是没有提出工人阶级力争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大会代表共165人,共产党员约占14%。大会取得的积极成果: 政治上确立了新的革命纲领。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采纳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的政治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的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既符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符合工农群众的基本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基本相同。因此,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基础,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组织上确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有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实行

30、国共合作。 改组或新建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和地方领导机构。 中国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经过改组,逐步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了联盟。,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

31、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5、国民革命,(1)建立革命武装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

32、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故称。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党代表廖仲恺。1926年2月改名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夏,共有毕业生五期7400人。前四期毕业于广州,第五期分别毕业于武汉和南京。 1924年10月12日,以毕业生为骨干建立了教导团,(何应钦、王懋功分别为团长),后扩充为师,1925年8月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氏称之为“千军之源“。 1925年11月,组成“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2)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 : 工农运动:1924年始恢复和发展。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是工运重新走向高小组长的起点。彭湃、毛泽东主办农运讲习所。

33、 爱国反帝运动:废约运动。 中共“四大”(1925.1上海) “四大”明确提出了以前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没有正式提出过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肯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又一次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以国共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威力,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在其影响下,广州、香港工人发起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成立。 平定商团叛乱(1924.10) 初步巩固;第一次东征(192523月打垮陈炯明主力,占领潮州,梅县等地); 平定杨希闽刘震寰的叛乱(1925年6月); 国民政府成立(7月1日);,(3)北伐战争,国内

34、局势:北伐前军阀的分布状况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约有20万军队,在湖南、湖北、河南、及河北南部的一带;从直系分化出的孙传芳,约有20万人盘踞在浙江、安徽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约35万人,占领着东北三省和京津一些地区,他们成为北伐革命的主要对象。 1926年7月4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从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入湘开始,到1927年3月,不到十个月的时间,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了南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北伐取得胜利的原因: 北伐战争是在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打倒军阀!铲除列强!”为整个

35、国民革命的胜利进军指明了政治方向,也成为北伐军战胜北洋军阀的强大思想武器。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结出的硕果。这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两党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合作是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北伐战争能声速发展,是共产党人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的加强和发动群众的大力支援的结果。 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质支援,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4)国民革命失败,1、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裂 弹劾共产党案 “廖案”蒋介石乘机扩权 反对西山会议内部的分化 国民党新右派的崛起 国民党“二大”(1926.1.1-19日)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1925.5

36、),2、蒋介石叛变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万县“九五”惨案:(1926.9.5) 南京“三二四”惨案 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准备 迁都之争 蒋介石公开镇压工农革命力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武汉政府走向反动,国民革命失败 武汉政府继续北伐 武汉国民政府右倾 夏斗寅叛乱:(1927.5.1720) 马日事变:(1927.5.21)许克祥(何键部属) 汪精卫集团日益反动 中共的策略 中国共产党“五大”(1927.4.275.9)武汉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1927.5)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汪精卫集团叛变,大革命失败,6、国共合作进行大革命的伟大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创了

37、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使国民革命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大革命之所以失败,客观上由于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叛变了革命,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力量远远超过了革命力量。在主观方面,则是因为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及其怎样结合还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革命的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在指导革命过程中的失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终于造成革命的最后失败。,大革命的失败为中国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建立包括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

38、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地位要求,才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势力,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的选择,孙中山思想体系的内容: 民生史观 “知难行易”论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革命三期”说 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 由于孙中山较早去世,其思想被泛化、儒化和专制化 它被更新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所超越,中国人民和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因素。 政治因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把它运用于指导革命实践,并获得了成功。 文化的因素是指在近代中国有志之士引入的诸多进步思想中,马克思主义最具理论力量,最适合解决中国近代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现代性、革命性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融性,因而既可以解决近代中国的矛盾和发展问题,又易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改造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