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一中学地里夏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96177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山子一中学地里夏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独山子一中学地里夏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独山子一中学地里夏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独山子一中学地里夏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山子一中学地里夏提.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沿革 独山子区由其南端的独山(维吾尔语“玛依塔柯山”的意译;哈萨克语称“玛依套”,意为“油山” )而得名。独山子因石油而起,没有石油就没有独山子,独山子的历史就是独山子炼化事业发展史,这一切又与各族职工紧密团结、共同奋斗分不开。1897年,清德宗光绪23年,有人在独山子的山洞里发现了石油,用来点灯,这是独山子发现石油的最早记录。1902年,乌苏直隶厅劝工所创办劝工场,在独山子用土法开采和炼制石油,独山子地名正式出现,至今105年。独山子炼化事业从一开始就是多民族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1936年10月17日,安集海炼油厂迁到独山子,与独山子石油考察厂合并,联合组建独山子炼油厂,

2、边燮清任厂长,苏联人拉木则斯任总工程师,职工总数130人,管理人员10余人,员工120多人。职工队伍主要由苏联技术人员和中方人员组成。民族成份包括汉、维吾尔、俄罗斯、哈萨克、回等多个民族。1942年,独山子炼油厂职工总数1300人,其中中方员工830人,苏方员工120人,是苏方员工在独山子的最高纪录。1944年,乌苏油矿筹备处时期,从玉门油矿调入将近百人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由于苏方人员撤走,职工人数不足800人。1949年解放时,独山子炼油厂有职工150名,其中管理人员25人,工人125人,职工由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多民族组成。,1950年9月30日1952年12月31日,中苏石油

3、股份公司成立,职工总数由50年的260人增至52年的2109人。职工来自三部分:一是油矿职工汉族;二是伊犁等地招收的人员,包括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多个民族;三是民族军转业军人,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 1955年2月22日建立独山子矿区地方行政工作委员会。1956后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独山子镇人民委员会”(县级建制),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1958年克拉玛依市成立,独山子划归为克拉玛依市的1个区(县级建制)。1970年成立政企合一的矿区革命委员会。,1950年1970年,独山子炼油厂职工总数从50年的260人,增加到70年的5240人,这期间石油职工主要以历年转业的复员转

4、业军人为主,以1956年和1959年两批转业军人最多。同时,国家先后从延长、玉门、四川、锦州等地调来一部分技术骨干,分配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并从社会上招收少量职工。1970年以后,除按国家计划接受安排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以外,开始招收石油职工子弟。1982年1984年,在陕西等地招收少数专业技术人员,1992年建乙烯厂时,招收部分大中专毕业生。 1982年6月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区人民政府。1984年自治区决定克拉玛依市为直辖不设区的市,撤销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成立克拉玛依市独山子镇人民政府(县级建制)。1990年自治区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独山子区人民政府重新成立。,1995年

5、2000年,按照国家计划安置少数转业军人和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大项目开始以后,以招收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安置返独的石油职工子弟大中专毕业生为辅,并按国家计划接收少数转业军人,独山子炼化事业的职工构成相对稳定成熟,终于形成以汉为主,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城区。 2000年,独山子区辖2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073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金山路街道28231西宁路街道21336北村虚拟街道1165。 在独山子工作、生活的各兄弟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工作上是同事,生活上是兄弟,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独山子的炼化事业而努力奋斗,为大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