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3637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游戏《金鸡独立接力》.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鸡独立接力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大家团队合作能力。游戏的准备:宽5米长10米平整场地一块,空矿泉水瓶若干个。游戏方法: 将班上学生平均分成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的学生均等的成一路纵队站在两条边线后(接力区后),听老师预备口令后甲乙两组右边的第一位同学成金鸡独立姿势(一只手拿矿泉水瓶作为接力棒),听老师发动口令后开始进行金鸡独立接力。游戏规则:两队队员必须在接力区内接力,在接力过程中不能双脚着地,途中气球不能落地。教学建议:体育课上老师应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游戏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家学准备方面可提供一些带色彩的教具,游戏器材的质量应适合游戏者的情况游戏配图体育游戏 班级:

2、体教081班 学号:0804014001 姓名:王炳锋对我市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使用情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市民进副主委、市政协常委 李树春体育公共设施是指由各级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向社会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馆(包括体育场馆建筑物、场地和设施设备),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载体,是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利的基础。目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随着白银经济

3、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增加,健身热情日益高涨,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不足和建设滞后与群众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对全市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围绕如何加快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和谐白银,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提出建议,以便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白银体育公共设施的现状企业、学校、社会是白银体育发展的三大支撑。85年恢复建市初期,企业的发展,丰富了职工体育的文化生活,企业化的公共体育设施,为刚刚恢复建设的白银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银职工体育发展领先于全省。随着企业的不景

4、气,企业化的公共体育设施也随之走向下坡路,体育公共设施年久失修,有的不复存在。地方体育的发展,主要以学校体育的发展为主流,与我市的教育发展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社会体育发展迅速。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386个(标准场地1083个、非标准场地301个、被占体育场地2个),其中属体育系统管理15个、占1.08%;教育系统875个、占63.13%;其它系统496个、占35.79%。而这些公共体育场地都分布在市县城区,广大农村几乎没有场地可言,即使这样,全市城市人均占有公共体育场地也不足0.75平方米。公共体

5、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就其体育设备而言,有场地无体育器材或体育器材无法使用占60%。随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召开,国家把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做为“十一五”规划中的三大体系建设之一。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尤其是2008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提出、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白银城市转型为白银体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体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实施“三带动一提高”战略和“点、线、面”工作思路,实施“一园五中心”项目工程建设和全市69个乡镇、698个村、和83个

6、全民健身网络工程,体育公共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全市新增白银市体育中心1个,城区体育健身广场20个,体育公园10个,乡镇体育广场69个、标准篮球场69个、乒乓球活动室69个,行政村标准篮球场80个。全市有各类体育场地1500多个,场地总面积156.5万平方米,人均0.9平方米。各类体育场地中,室内场地72个,占总数的4.8%,室外场地1428个,占总数的95.2%。在现有的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127个,占总数8.4%;教育系统930个,占场地总数的62%;其它系统371个,占场地总数的29.6%。2

7、008年以来,在市体育中心工程建设的带动下,景泰县体育中心场馆建设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靖远县全民健身广场在建设当中,体育馆已论证规划;会宁县体育场征地工作已经完成;白银区体育馆扩建改建工程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西区中学体育馆、银光集团体育馆、靖煤集团体育馆建设年内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由企业投资非经营性和民间投资经营性公共体育场地(馆)有了一定发展。二、全市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使用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

8、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近年来,白银市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按绝对增长值,与2004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相比较,白银市体育场地增加300个,仅仅增长20%。白银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9平方米,与全国的人均面积1.03平方米相比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体数量还显不足。就目前而言,近年来我市虽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很快,达到了

9、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但现有设施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和训练竞赛的需要。体育设施要达到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四个一”(即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游泳池、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训练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市三县两区中,除白银区基本符合要求外,其它县区都有有缺项。此外,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要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低标准,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全市人口的40%以上,这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情况看,大部分住宅小区还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部分建成的健身点,器械数量相对于服务人群而言也显得不足。老城区公共体育设施数量明显偏少。 二是开放使用

10、率不高。现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度不够。目前我市的体育场地设施大多集中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特别是体育场馆,除承接比赛外,一大批学校体育场馆未向社会开放,处于封闭状态,有的学校甚至由于管理和费用等原因减少向学生的开放时间,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农村和部分早期建成的住宅区、工业区内,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匮乏,有的设施被擅自改变功能或老化现象严重。人口增长快,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增大,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带来很大压力。四是旧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功能不齐全,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群众性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

11、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业体育场地设施流失严重,部分过去的设施建设标准显得偏低,有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景气对所属体育设施、场地无力维修和更新,使一些体育场地和设施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无法满足群众健身和锻炼的需求。五是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随着全民健身点的逐步普及,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调查中发现,在建设初期,小区物管、社区街道和体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性都很高,但对管理和维护的职责存在争议,特别是健身器材的维护资金无处落实。按照原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受赠单位应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安全和正常使用。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有的能主动对损坏的

12、器械加以维修,保持小区的环境整洁,但大部分小区表示有难处,没有专项维修经费,无力承担健身器材的维修和更新,导致好多器材废弃或存在安全隐患。可见,如何解决全民健身设施有钱建设无钱养护的问题,关系到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三、对策与建议2014年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我市举行,对展示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成果,提升白银城市新形象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保障公共体育设施是民生工程,必须将加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作为人民满意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力争使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一是要科学制定全市体育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三带动一提高

13、”战略。以市体育中心建设为龙头,带动基层体育场馆建设;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以行业专业协会为补充,带动企业、社会、学校体育事业同步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城乡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公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城市力争达到70%,农村力争达到40%。以更高的起点、更新的理念、更完善的体系,面向未来,制定全市体育发展专项规划。规划的制定,应以“市域统筹、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联建共享”为原则,科学规划体育场馆与遍布城乡的全民健身网络工程,加快实施“一园五中心”工程,逐步形成以体育园(市体育中心)为核心、三县两区体育中心为基础的城市体育圈,完善城市体育空间布局,为

14、我市承办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全国体育赛事创造良好的硬件基础。二是要积极推进“点、线、面”工程。即:村级抓点,乡镇抓线,城区(县城)抓面。坚持实施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项目和国家三部委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完成“一乡(镇)一站(文体活动站)”、“一村一场(篮球场)”的体育设施基本要求。巩固发展“农民健身工程”和农村示范村建设。村级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创新模式,建设全民健身示范点;在完成全市69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全市698个行政村级体育健身工程,重点完善沿黄河、沿公路(国道、省道)两条线人口密集乡(镇)的设施和场地,增

15、强体育服务能力;在城区,为全市83各社区及所有公共活动广场、公园、住宅小区等提供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三是要认真实施“创建体育强市”行动计划。实施“创建体育强市”行动计划,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紧紧围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体质和生活质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又一举措。要抓住举办十三运会的重大机遇,加大力度,推动实施“创建体育强市”行动计划迈出新的更大步伐。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体育组织健全、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

16、领先、体育设施改善、体育市场繁荣、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强市,各项体育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使全市体育综合水平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要将建设和完善体育公共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各级政府要将公益性体育场地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指标中,将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与城市建设配套进行,并会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确保体育场地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要着眼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对全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发展目标、整体布局及实施保障、步骤等进行全面规划。要从投资渠道和经营体制等方面,明确

17、界定群众性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范围,突出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要通过规划建设,使各县区都拥有与城市功能相适应,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体育场、体育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五是要全面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对公众开放。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体育、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出台专项补助经费实施意见,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成立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各级体育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参与开放工作,协商解决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开放登记制度。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开放场馆环境的整洁和器械的完好。六是要明确职责,不断

18、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投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建是一时,管为长久”,全民健身工程建得越多,管理问题越显重要。对已经建立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全民健身工程(点)的管理应纳入物业管理范围,明确其维护职责,由体育部门督查。未建立物管公司的,可先由社区负责维护。对于其它公共场所的体育设施,体育部门应承担维护责任。建议财政部门将全民健身工程(点)的维修经费列入财

19、政预算,由体育部门负责用于应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体育设施维护项目,实行专款专用。此外,可以尝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如在健身点旁边放置广告牌,把广告收入用于设施的维护等。在管理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由市、区、街道的体育部门或文体站定期督查;二是强化受赠单位的管理,要有指定的人员维护;三是器材厂商结合管理,落实售后服务;四是群众自发管理,组织志愿者队伍。体育部门应定期对各处全民健身工程(点)的维护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组织观摩,树立典型,对先进单位进行奖励。体育部门可以通过出台有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落实解决维修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器材的维修保养队伍,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操作方便的长效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