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纵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4283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平纵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路平纵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路平纵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路平纵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路平纵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平纵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平纵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纵断面设计1、设计要求.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该路地处平原区,土地资源宝贵,本项纵断面设计采用小纵坡,微起伏与该区域农田相结合,尽量降低路堤高度,路线纵断面按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的要求和确保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所需

2、的最小填筑高度来控制标高线形设计上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不足3秒行程的则加大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首尾相接。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0.3%以保证排水要求。2、纵坡设计(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 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 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2)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 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

3、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 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 纵坡变化小的,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汽车专用公路应设计平、纵面配合良好协调的立体线形;(3)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4)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5)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我国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

4、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2、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3)试坡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

5、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4)调坡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

6、舍;对照技术标准。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渡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5)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6)确定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

7、定下来。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设计纵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回头曲线地段设计纵坡,应先按回头曲线的标准要求确定回头曲线部分的纵坡,然后向两端接坡,同时注意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平竖曲线重合时。要注意保持技术指标均衡,位置组合合理适当,尽量避免不良组合情况。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如桥头路线设有竖曲线,其起(终)点应在桥头两端10m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宜突变。小桥涵上允许设计竖曲线,为保证路线纵面平顺,

8、应尽量避免出现急变“驼峰式纵坡”。注意交叉口、桥梁及引道、隧道、城镇附近、陡坡急变处纵坡特殊要求。纵坡设计时,如受控制点约束导致纵面线形欺负过大,纵坡不够理想,或则土石方工程量过大而育无法调整时,可用纸上移线的办法修改平面线形,从而改善纵面线形。(7)计算设计标高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则可以计算出未设竖曲线以前各桩号的设计标高。3、竖曲线计算(1)计算图及公式凸形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计算图(图4-1) T为切线长。E为外距,i 为纵坡坡度,X为曲线上点与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桩号差,Y为切线高程与曲线设计高程的差。凹形竖曲线:凹形竖曲线计算图 (图4-3)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坡度角 =

9、i2i1 (4.15) 竖曲线长度 L=R (4.16) 切线长度 T=L/2 (4.17) 外距 E= (4.18)竖曲线要素桩桩号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4.19)竖曲线起点高程=变坡点高程H0Ti1 (4.20)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4.21)竖曲线终点高程=变坡点高程H0+Ti2 (4.22)竖曲线上任意点标高改正Y= (4.23) 切线高程 H1= H0-(TX)i1 H1= H0+(TX)i2 (4.24)竖曲线高程H= H1Y (4.25)式中: R竖曲线半径;Y计算点标高改正;X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的桩号差值 (曲线左边部分,对应坡度为i1);竖曲线

10、终点桩号与计算点桩号差值(曲线右边部分,对应坡度为i2)H0变坡点标高;H1计算点切线高程;H竖曲线高程;当为凹形竖曲线时取“+”,当为凸形竖曲线时取“”。2、本方案中共有4个变坡点,两个凸形,两个凹形曲线。(1)对一号变坡点:曲线形式为凸形,变坡点桩号K0+400.0,前纵坡0.5%,后纵坡-2.3%,变坡点标高为140.9m,取竖曲线半径12000m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 竖曲线长度:L=338.8m 切线长: T=169.4m 外距: E=1.2m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K0+400-169.4=K0+230.6竖曲线起点高程为 140.9-169.4(0.5%)=140.1m竖曲线终点桩号为

11、K0+400+169.4=K0+569.4竖曲线终点高程为 140.9+169.4(-2.3%)=137.0m中间各点高程以桩间距20m按公式(4.23)计算,见下表: 表(4-1)桩号与曲线起(终)点距离X切线高程H1标高改正Y设计高程HK0+230.60140.10140.1K0+2409.4140.180.04140.14K0+26029.4140.240.04140.20K0+28049.4140.330.10140.23K0+30069.4140.420.20140.22K0+32089.4140.520.33140.19K0+340109.4140.610.5140.11K0+36

12、0129.4140.70.7140.0K0+380149.4140.80.93139.87K0+400169.4140.91.2139.70K0+420149.4140.430.93139.50K0+440129.4139.960.7139.26K0+460109.4139.490.5138.99K0+48089.4139.020.33138.69K0+50069.4138.550.20138.350K0+52049.4138.080.10137.98K0+54029.4137.610.04137.57K0+5609.4137.180.04137.14K0+569.40137.00137.0(

13、2)对二号变坡点:曲线形式为凹形,变坡点桩号为K0+900,前纵坡为-2.3%,后纵坡为-0.4%,变坡点高程129.2m,取曲线半径R=15000m经计算得:竖曲线长度:L=294.1m 切线长: T=147.0m 外距: E=0.7m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K0+900-147=K0+753竖曲线起点高程为 129.2-147(-2.3%)=132.6m竖曲线终点桩号为 K0+900+147=K1+47竖曲线终点高程为 129.2+147(-0.4%)=128.6m各桩号设计高程为: (表4-2)桩号与曲线起(终)点距离X切线高程H1标高改正Y设计高程HK0+7530132.60132.6K0+

14、7607132.440.001132.44K0+78027131.980.02132.0K0+80047131.510.07131.58K0+82067131.030.15131.18K0+84087130.570.25130.82K0+860107130.090.38130.47K0+880127129.620.54130.16K0+900147129.20.67129.87K0+920127129.070.54129.61K0+940107129.000.38129.38K0+96087128.920.25129.17K0+98067128.840.15128.99K1+00047128.

15、770.07128.84K1+02027128.690.02128.71K1+0407128.610.001128.61K1+0470128.60128.6(3)三号变坡点:曲线形式为凹形,变坡点桩号为K2+000,前纵坡为-0.4%,后纵坡为2.6%,变坡点高程124.9m,曲线半径R=12000m经计算得:竖曲线长度:L=355.2m 切线长: T=177.6m 外距: E=1.3m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K2+000-177.6=K1+822.4竖曲线起点高程为 124.9-177.6(-0.4%)=125.6m竖曲线终点桩号为 K2+000+177.6=K2+177.6竖曲线终点高程为 12

16、4.9+177.6(2.6%)=129.52m各桩号设计高程计算得: (表4-3)桩号与曲线起(终)点距离X切线高程H1标高改正Y设计高程HK1+822.40125.60125.6K1+84017.6125.500.013125.51K1+86037.6125.420.06125.48K1+88057.6125.340.14125.48K1+90077.6125.270.25125.52K1+92097.6125.190.40123.59K1+940117.6125.110.58125.69K1+960137.6125.030.79125.82K1+980157.6124.961.03125.

17、99K2+000177.6124.91.29126.19K2+020157.6125.401.03126.43K2+040137.6125.910.79126.70K2+060117.6126.420.58127.00K2+08097.6126.930.40127.33K2+10077.6127.450.25127.70K2+12057.6127.960.14128.10K2+14037.6128.480.06128.54K2+16017.6129.00.013129.01K2+177.60129.520129.52(4)四号变坡点:曲线形式为凸形,变坡点桩号K2+520,前纵坡为2.6%,后

18、纵坡为0.7%,变坡点高程138.2m,曲线半径R=20000m经计算得:竖曲线长度:L=371.6m 切线长: T=185.8m 外距: E=0.9m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K2+520-185.8=K2+334.2竖曲线起点高程为 138.2-185.8(2.6%)=133.4m竖曲线终点桩号为 K2+520+185.8=K2+705.8竖曲线终点高程为 138.2+185.8(0.7%)=139.5m各桩号设计高程计算得: 表(4-4)桩号与曲线起(终)点距离X切线高程H1标高改正Y设计高程HK2+334.20133.40133.4K2+3405.8133.620.00133.62K2+360

19、25.8134.140.02134.12K2+38045.8134.650.05134.60K2+40065.8135.170.11135.06K2+42085.8135.670.18135.49K2+440105.8136.190.28135.91K2+460125.8136.710.4136.31K2+480145.8137.220.53136.69K2+500165.8137.740.69137.05K2+520185.8138.20.81137.39K2+540165.8138.390.69137.70K2+560145.8138.530.53138.00K2+580125.8138.

20、680.4138.28K2+600105.8138.840.28138.54K2+62085.8138.960.18138.78K2+64065.8139.110.11139.0K2+66045.8139.240.05139.19K2+68025.8139.390.02139.37K2+7005.8139.530139.53K2+705.80139.50139.5(三)线形组合设计1、平纵组合的要求(1)平纵线形的协调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

21、断面以平坡为主,上、下坡多集中在大、中桥头,由于有通航要求,桥面标高相对两侧路面标高要求高出许多,因此在桥头,桥面通常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高速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桥头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主要有以下4点原则: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直线上设置竖曲线。 透视图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形曲线,直线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

22、检验,效果较好。 平面和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2)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少噪音。 路基用土可由地方政府协调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同时又利于农田、水利建设。 注意绿化,对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均考虑绿化。 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相协调,增加美感。(3)纵断面线性与景观、城镇规划的结合(4)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平、纵、横综合设计2、

23、平纵组合时的原则(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相互对应。(2)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3)长的平曲线不宜与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4)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5)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6)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7)平竖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是比较理想的组合状态,如果其他条件允许或者稍做调整可以达到时,应尽量灵活处理。(8)设计速度越高,对平纵组合的要求越高。(9)当平、纵面指标较低、坡度反向且 坡差较大时,应强调平、纵组合设计。当

24、平面半径大于4000m,坡差小于1.5%,条件限制严格时,平纵组合可以从宽掌握;当平曲线半径大于6000m,纵面坡差小于1%(尤其是同向坡),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可以不考虑平纵组合要求。3、本方案的平纵组合情况方案中有平曲线3条,纵曲线4条组合形式有:(1)第一条竖曲线桩号(K0+230.6-K0+596.4)与第一条平曲线(K0+080.6-K0+701.3)形成平曲线包含竖曲线的组合形式。 (2)第二条竖曲线桩号(K0+753-K1+047)与直线段(KO+710.3-K1+196.5)形成竖曲线设于直线段的组合形式,竖曲线半径15000m,符合要求。(3)第三条竖曲线桩号(K1+822.4

25、-K2+177.6)包含于直线段(K1+777.2-K2+211.7)中,竖曲线半径12000m,符合要求。(4)第四条竖曲线(K2+344.2-K2+705.8)包含于平曲线(K2+211.7-K2+801) 中,形成平曲线包含竖曲线的组合设计。方案中平纵组合形式符合要求。(四)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横断面的设计,应使道路横断面布置及几何尺寸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路基是支撑路面,形成连续行车道的带状土、石结构物。它既要承受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又要承受大自然因素的作用。因此,路基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路基的断面形式和尺寸应根据道路的等级、设计标准和

26、设计任务书的规定以及道路的使用要求,结合具体条件确定;(2)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基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致产生不允许的变形,在路基的整体结构中还必须包括各种附属设施;(3)路基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在取土、弃土,取土坑位置、排水设计等方面与农田改土、农田水利、灌溉沟渠等相配合,尽量减少废土占地,防止水土流水和淤塞河道。2、横断面设计的步骤(1)根据外业横断面测量资料点绘横断地面线。(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横坡、缓和段长度、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3)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示出土石界限、设计边坡度,并确定边沟

27、形状和尺寸。(4)绘横断面设计线。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边坡、截水沟、加固及防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等。一般直线上的断面可不示出路拱坡度。(5)计算横断面面积(含填、挖方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3、技术标准确定(1)路基宽度经过论证选定为4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6m,车道总宽度为4 x 3.75=15m,中央分隔带2m,硬路肩2 x 3.75=7.5m, 土路肩2 x 0.75=1.5m。路基横断面为: 路基横断面图 (图4-5) (2)路拱坡度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12%,故取本路段路拱坡度为2%;硬路肩横

28、坡度随行车道一起变化,土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土路肩横向坡度为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3)路基边坡坡度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m时,路基边坡按1:1.5设计;路基填土高度大于8m时,上部8m以内边坡按1:1.5,下部按1:1.75设计。本路段为坚硬、硬塑状的亚粘土、亚砂土等粘性土,土质良好路基边坡可根据以上要求设计。(4)护坡道当路肩边缘与路侧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m时,取土坑内侧坡顶可与路坡脚位相衔接,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当高差大于2m时,应设置宽1m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6m时,应设置宽2m的护坡道。(5)边沟设计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

29、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本设计路段地处平原微丘区,故宜采用梯形边沟,且底宽为0.6m,深0.6m,内侧边坡坡度为1:1。4、超高设计(1)超高设计目的与要求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线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当汽车等速行驶时,圆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是常数,而在回旋线上行驶则因回旋线曲率是变化的,其离心力也是变化的。因此,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面的

30、超高横坡及正常路拱横坡是不便于用坡度值来控制,而是用路中线及路基,路面边缘相对于路基设计高程的相对高差来控制的。因此,在设计中为便于施工,应计算出路线上任意位置的路基设计高程与路肩及路中线的高差。所谓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2)超高设计本段公路为整体式路基,路拱为2%,硬路肩为2%,土路肩为3%。最大超高为8%或10%。超高过渡段仅在平曲线上的某一区段上进行。超高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超高渐变率P取1/225,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 式中i为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B为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计算得:Lc=13

31、0m超高设计图为 为路拱横坡, 、为超高横坡。距行车道x距离处的路基横坡计算公式: 曲线内侧 (4-26) 曲线外侧 (4-27)超高计算公式: 曲线内侧 (4-28) 曲线外侧 (4-29) 式中 为左侧路缘带宽度 以交点一对应平曲线的计算为例:利用纬地道路CAD软件可计算得到各桩号对应的路基横坡度,计算结果见表格(4-5)根据输出的路基横坡,利用公式(4-26)(4-27)计算得到各桩号的超高值以第一条平曲线为例,计算出各桩号的超高为下表: (表4-5)桩 号以下各点与设计高程之间的差值高 程 之 高 差 ()左 侧右 侧土路肩外缘硬路肩外缘行车道外缘行车道外缘硬路肩外缘土路肩外缘K0+0

32、80.961(ZH)-0.25-0.23-0.17-0.17-0.23-0.25 +100-0.25-0.23-0.17-0.17-0.23-0.25 +120-0.25-0.23-0.17-0.17-0.23-0.25 +140-0.25-0.23-0.17-0.17-0.23-0.25 +160-0.19-0.17-0.12-0.17-0.23-0.24 +180-0.07-0.05-0.04-0.17-0.23-0.24 +2000.050.070.05-0.17-0.23-0.24 +2200.170.190.14-0.17-0.23-0.24 +2400.290.310.23-0.2

33、3-0.31-0.34 +2600.410.440.32-0.32-0.44-0.46 +2800.530.560.41-0.41-0.56-0.59+280.961(HY)0.540.560.41-0.41-0.56-0.60 +3000.540.560.41-0.41-0.56-0.60 +3200.540.560.41-0.41-0.56-0.60 +3400.540.560.41-0.41-0.56-0.60 +3600.540.560.41-0.41-0.56-0.60 +3800.540.560.41-0.41-0.56-0.60 +4000.540.560.41-0.41-0.5

34、6-0.60 +4200.540.560.41-0.41-0.56-0.60 +4400.540.560.41-0.41-0.56-0.60 +4600.540.560.41-0.41-0.56-0.60 +4800.540.560.41-0.41-0.56-0.60 +5000.540.560.41-0.41-0.56-0.60+510.344(YH)0.540.560.41-0.41-0.56-0.60 +5200.480.500.37-0.37-0.50-0.54 +5400.360.380.28-0.28-0.38-0.41 +5600.240.260.19-0.19-0.26-0.2

35、8 +5800.120.140.10-0.17-0.23-0.24 +6000.000.020.01-0.17-0.23-0.24 +620-0.12-0.10-0.07-0.17-0.23-0.24 +640-0.25-0.22-0.16-0.17-0.23-0.24 +660-0.25-0.23-0.17-0.17-0.23-0.25 +680-0.25-0.23-0.17-0.17-0.23-0.25 +700-0.25-0.23-0.17-0.17-0.23-0.25K0+710.344(HZ) K0+710.344-0.25-0.23-0.17-0.17-0.23-0.25其他平曲线

36、超高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5、土石方计算(1)土石方调配要求 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 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 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 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配。 回头曲线路段的土石调运,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竖向调运。(2)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表格调配法等,由于表格调配法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

37、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的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表格调配法又可有逐桩调运和分段调运两种方式。一般采用分段调用。表格调配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调配前先要对土石方计算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深沟、借土位置、弃土位置等条件表于表旁,借调配时考虑。 横向调运,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分。 纵向调运。确定经济运距,根据填缺、挖余情况结合调运条件拟定调配方案,确定调运方向和调运起讫点,并用箭头表示。计算调运数量和运距,调配的运距是指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离见区免费运距 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 借方数量 = 填缺 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废方数量 = 挖余 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总运量 = 纵向调运量 +废方调运量 +借方调运量 复核横向调运复核: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纵向调运复核:填缺=纵向调运方+借方挖余+纵向调运方+废方总调运量复核:挖方+借方=填方+借方以上复核一般是按逐页小计进行的,最后应按每公里合计复核。 计算计价土石方:计价土石方=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