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6368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根据中共怀远县委关于制定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回顾与展望(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2、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一个核心,两手抓”的总体思路,围绕“一城五区、四个重点镇、八个重点产业和一项重点工程”,以项目为抓手,稳定农业,主攻工业,强化招商,全民创业,积极开展城市大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1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亿元,超额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8.08亿元,年均增长3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亿元,年均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年均增长18.1%。2经济

3、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之比为32.539.727.8,二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年均增长2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9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1%,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扩建国省道和县乡村公路1131公里,建成涡河四桥、双沟涡河大桥、唐万大桥。淮北大堤除险加固、荆山湖进退洪闸等重大水利项目建成使用。荆山湖行洪堤退建等项目稳步推进。220kV涂山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全县四个110kV变电站全部实现双电源

4、供电。新城区建设框架拉开,大禹文化休闲广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建成投入使用。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国检。科技事业快速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示范县称号。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县中医院病房大楼、二院新区病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新建乡镇卫生院19个、村卫生室295家,新农合参合率达96.3%。人口、广播电视、环境保护、地震、气象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5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五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41个,累计实际引进内资122亿元,累计利用外资8070

5、万美元,进出口额787万美元,其中出口283万美元。大富电子成功上市,实现我县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6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施“民生工程”项目91个,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7.7亿元。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5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7万人,困难群体就业0.51万人。五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21.65万人次。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400元,年均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5340元,年均增长14.1%。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惠及人口77.1万人次。农村住房、饮水、道路、医疗等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严峻挑战和考验的五年,是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的

6、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怀远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展望未来五年,是我县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1机遇与优势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皖北沿淮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我县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特别是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依托型产业向内地延伸全面提速,我县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

7、势、资源优势和近年来形成的基础设施、发展平台、产业体系,完全有能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同时,蚌埠市大力推进大建设、大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大蚌埠都市经济圈,推动形成大建设、大服务、大辐射的发展格局,为我县在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进要素和资源生态等方面与之深度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我县自身发展条件看,我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长三角经济区,与皖江城市带相连接,享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惠政策,承接优势明显;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206国道、307省道、225省道及合徐、界阜蚌、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九条河流并列其间,距蚌埠机场仅10余公

8、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等快速通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即将建成使用;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国土面积2396平方公里,人力、土地、水资源、煤炭、农产品、石灰石、镍铁等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不锈钢、硅材料、机械电子、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正在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2问题与挑战从周边地区看,我县不仅要面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竞争,还要面对兄弟县区竞相发展的压力。皖南及合肥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我县,皖北各地也已进入竞相发展的新阶段,重大项目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等势头强劲,对于我县实施承接产业转移战

9、略,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带来挑战。从自身看,我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优,制造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匮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面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宝贵机遇,正视问题困难,勇于攻坚克难,奋力加快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10、”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崛起、转型发展、强县富民”为主线,按照“一个核心,两手抓”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做大经济总量,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在皖北地区崛起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贯彻以上指导思想,关键要实施好六大发展战略。1空间拓展战略。着力突破发展空间制约,通过园区拓展升级及城市框架拉开,向“一核一轴两翼五组团”发展空

11、间布局转变。推进马城、常坟、大龙亢、鲍集等试点镇功能培育和特色产业提升,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北部、西部、南部地区错位联动发展,构建高效合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2产业提升战略。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发展能源、机械电子、不锈钢、硅材料、光伏、新型建材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扶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创建知名品牌等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3双轮驱动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双轮驱动。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拓展发展空间,做大经济总量,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形成

12、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快速拉开城市框架,着力打造山水历史文化名城,促进城市与产业同步扩张、互动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承载空间,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4同城发展战略。抓住大蚌埠都市区建设机遇,加快东向发展,实现共建共享、互为补充、一体发展,加快与蚌埠市区同城化进程,建成蚌埠市次中心。重点提升改造老城,规划建设新城,开发涂山风景区,推进“马城常坟”组团发展。全面推进周边乡镇与淮南等市县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5开放发展战略。强化开放意识,用开放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壁垒,引进跨越崛起的源头活水。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密切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联系与

13、合作。大力推进招商选资,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上游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6和谐构建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低炭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民计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在皖北崛起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主要预

14、期目标是:1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超过3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2000元;财政总收入达2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内外资18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园区经济迈上新台阶。按照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要求,完善以县经济开发区、马城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为主,其他工业集中区和专业园区为补充,层次分明、功能完

15、善的园区体系,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3城市框架实现新拓展。着力解决城市面积小、功能落后、承载能力不强的问题,形成以县城、试点镇、特色镇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框架。把怀城打造成规模适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大蚌埠都市区西翼中心城市和安徽省山水园林特色历史文化名城。4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过45000元,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3以上;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5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

16、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能耗下降12,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达20%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19%。6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事业得到全面较快发展,“平安怀远”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科研经费占GDP比重1.2%以上,每千人拥有专业医疗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17、制在6以下,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超过95%。三、发展空间布局根据我县地理空间结构、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着力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五组团”的发展空间布局。(一)一核:以县城为核心通过老城改造提升、新区建设以及山水景观营造,建成集居住、工贸和旅游服务业为一体的蚌埠市次中心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经济社会人口承载能力,形成全县经济核心,辐射带动各乡镇发展。(二)一轴:以307省道为主轴以龙亢创新试验区和怀远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为龙头,以307省道为产业发展连绵带,推进307省道沿线各乡镇发展,打造307省道经济走廊。307省道东部产业龙头区。拓展提升怀远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科学进行产

18、业定位,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飞地”,重点发展粮食加工、食品生产及汽车用品等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城西新区城市建设相互支撑,打造独立城市综合体。2307省道中部连绵产业带。规划建设307省道沿线粮食深加工、食品生产及轻工产业带,重点建设沿线“农民创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劳动保护用品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轻工产业园”、“优质蔬菜产业区”等产业隆起带,打造我县产业连绵发展主轴。3307省道西部产业龙头区。按照“一场三镇”一体发展的思路,以龙亢农场为核心,依托其科技、人才、产业优势及带动作用,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全面融入试验区,实现思想、规划、机构、财政、政策“五统一”,建成现代农业科

19、技创新样板区、自主创新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形成307线西部产业桥头堡、怀远西部经济副中心、蚌埠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级。(三)两翼:以206国道和225省道为两翼1206国道发展翼。依托206国道交通及区位优势,发展沿线鲍集、陈集、古城、马城等乡镇经济,辐射带动淝河、魏庄、常坟等周边乡镇发展。 “马城经济开发区常坟创业园”跨河产业带加快推进黄疃窑大桥建设,实现马城经济开发区与常坟“农民工创业园”、“外环仓储交通物流园区”、“邹庙汽车配件产业园区”三个产业聚集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不锈钢、汽车配件、淮河岸线物流等产业。“县经济开发区蚌埠市工业园”跨区产业带建立机械

20、电子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硅材料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中园,实现与淮上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两地园区联动发展。县城周边产业带重点扶持华润啤酒、大宏纺织、石榴加工等产业做大做强,提升档次和水平。涂山风景旅游区高标准建设核心景区,发展文化、休闲、会务经济,形成旅游主打产品。鲍集产业集中区建设综合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家具制造、机械等特色工业和商贸物流产业。乡镇创业园区魏庄、陈集、古城等乡镇建立农民创业园。2225省道发展翼。打造225省道沿线产业走廊,推动225省道沿线西南乡镇加快发展。围绕利用淮南市资源,引导唐集、万福、常坟等西南乡镇与淮南对接,主动融入,迎

21、接辐射,错位发展。建立“唐集煤炭经济区”,发展煤炭、水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西南发展龙头,带动西南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唐集、找郢、万福等乡镇工业小区,引导和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主攻万福、兰桥、找郢等乡镇优质糯稻生产,建设国家级糯稻生产加工基地。(四)五大发展组团围绕加速城镇化,优化和拓展城镇空间布局,发展镇域经济,提高经济发展集聚度。按照“组团”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五大发展组团。1“马城-常坟”组团。以马城为主,打造东南发展次中心、连接蚌-怀-淮之间产业重镇、蚌埠大都市区工业卫星城。2“一场三镇”组团。以龙亢农场为主,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全面融入,打造县域西部发展次中心,形成食品及轻

22、工产业集聚区、蚌埠西部重要增长极。3“唐集-万福”组团。以唐集为主,打造西南煤炭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双桥-褚集”组团。以双桥为主,打造西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鲍集-古城”组团。以鲍集镇为主,古城乡、陈集乡全面融入,实施“一镇两乡”一体发展,辐射带动淝河、魏庄,打造北部产业集聚区、重要商贸服务中心、优质农产品基地。四、推动园区跨越式发展按照“一扩、一建、一联、一升、一筹、一特、多点”的构想,合理规划园区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发挥集聚效应,推动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园区成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到2020年重点园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十二五”末,重点园区建成区面积达60

23、平方公里。(一)扩建县经济开发区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不锈钢、硅材料、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纸制品等产业,建立不锈钢、硅材料、机械电子、食品、循环经济示范园五个园中园,使经济开发区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末,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二)建设马城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资源和能源优势,高起点制定园区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发展重化工、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等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超过35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推动常坟创业园建设,以马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带动“马城-常坟”跨河产业带发展,使跨河产

24、业带成为我县“十二五”时期重要经济增长点。(三)“一场三镇”联合发展引导“一场三镇”加强合作、联合发展,探索建立“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合理机制,加快建设试验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轻工、育种、物流等产业,建设国家级食品产业园,打造怀远西部发展的龙头,促进县域经济平衡发展。到2020年试验区工业园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四)升级食品科技产业园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怀远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 “飞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全面升级,重点发展粮食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加工制造、物流仓储配送、市场、研发、教育培训、服务业

25、,形成“产业-城市”综合体。园区规划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五)筹建鲍集产业集中区利用处于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区位优势,筹建鲍集产业集中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综合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及物流园,培育我县北部经济增长点。规划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六)新建轻工特色产业园在河溜南北交通中轴线附近新建一个轻工业特色产业园,选准特色产业,形成完整链条,打造专业水准,强化综合配套,形成竞争优势。规划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七)建立多个乡镇创业园建设以农民创业园为主的各类工业小区,落实

26、相关鼓励创业政策,吸引在外创业人员和本地优秀人才入园创业。到“十二五”末,常坟创业园面积达5平方公里,双桥、魏庄、万福、唐集等乡镇建立各具特色的创业园。五、产业集聚引领工业发展围绕“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做强大工业”目标,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平台,把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按照高端引领、低碳环保、集群集聚的发展思路,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新型化,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园区工业支撑、骨干企业带动的工业发展格局。(一)培育三大产业集群1不锈钢产业集群。按照不锈钢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和企业配套协作需要,引入不锈钢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项目,重点发展彩色

27、不锈钢板、不锈钢管、法兰、不锈钢纤维筛网、不锈钢复合板带和不锈钢配件等产品,引导企业开展不锈钢衍生品的研发,延伸产业链,丰富产业内容,提升企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力争形成年加工100万吨不锈钢及制品生产规模,建成安徽省最大的不锈钢及制品生产基地。2硅及玻璃产业集群。建设硅材料产业园,以引进重大项目、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为重点,以产业链纵向延伸为方向,发展有机硅及玻璃精深加工、纳米材料氮化硅、多功能玻璃制造及相关产业,完善硅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做大做强有机硅及玻璃产业链条,引导硅化工、玻璃材料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硅材料及功能玻璃先进制造基地。3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引入汽车总装、发动机零部件、汽车

28、底盘、汽车用品、汽车电子系统等汽车配套产业。依托现有优势,重点打造滤清器产业基地,发展汽车发动机空气、智能机油、燃油滤清器,并逐步向其它滤清器制造拓展。依托晶菱数控机床生产项目及配天(安徽)滤波器射频器生产、数控机床生产基地,积极引入相关机械制造项目,发展机械产业,打造机械产业集群。(二)提升三大传统产业1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华润集团、雨润集团、中谷粮油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发展壮大粮食加工及食品工业。引入大型食品饮料企业,提升石榴深加工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培育引进果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蔬菜深加工项目,促进形成果蔬菜深加工及现代包装产业链。以雨润畜禽加工、金淮河肉牛基地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肉类加工

29、产业。引进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带动水产品养殖业发展。2建材产业。加强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开发境内石灰石资源,建成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利用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资源发展节能建材;引进空心粘土砖等新型建材生产企业,推进工业废弃物处理利用和相关产品的开发。鼓励发展优质高效合成耐火材料、节能环保型墙体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和绿色装饰材料。3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扶持现有企业改造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水平。(三)扶持三大新兴产业1机电装备制造业。以配天电子科技工业园、晶菱机床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数控机床等机电产

30、品。2新能源产业。借助蚌埠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依托我县自身优势,积极谋划推进光伏产业、风力发电、秸杆发电、抽水蓄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3生物育种产业。支持龙亢农场发展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等生物育种技术,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合作、政府引导扶持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平台,提升生物育种水平。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优势产品,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调优粮食生产结构按照稳定面积、调优结构、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积极调优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稳步扩大优质小麦、粳糯、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实施地力提升、良种繁育、科技创新“三大工

31、程”,建设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区、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100万亩,建设6个小麦、玉米、水稻部级万亩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建成2万亩高产高效吨粮田示范区,创建万亩高产高效吨粮田示范县。(二)建设“菜篮子”工程高标准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蔬菜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到“十二五”末,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总产达到90万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集约化设施蔬菜生产小区20个。建成部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加强农残检测体系建设,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1个。加强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建成集约化蔬菜商品种苗中心10个。新建产地蔬菜

32、批发市场1个。大力发展净菜配送上市,扶持10个农民合作社建设净菜加工、保鲜、配送设施,蔬菜加工配送量达到20万吨。(三)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建成50万头生猪、10万头黄牛、200万只家禽、20万只山羊、10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及奶牛、长毛兔、肉驴等特色养殖基地。到2015年,新增规模经营场户3200户、畜禽养殖小区70个。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围绕泥鳅、中华鳖、黑鱼、河蟹、鳜鱼、黄颡鱼、黄鳝、青虾八大水产优势产业,建立孔津湖、四方湖、芡河湖三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沿茨、黑河、鳗鲡池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濒危水生动物物种及珍稀品种、地方特色品种的资源

33、保护,筹建荆涂夹山口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芡河湖自然生态保护区。(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模式,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加快优质农产品开发步伐,倡导品牌农业发展,推进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瓜菜、畜禽、水产品种养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万亩、畜禽养殖标准化小区113个、渔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4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5个,创建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五)加快农业产业化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大型稻米、小麦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标准化

34、生产。推进中粮怀远粮食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蔬菜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畜禽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建立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特色农产品发展。围绕扩大面积、提升品质、延伸产业,做大做强石榴产业,形成2万吨以上石榴加工能力。建成国家级糯稻生产加工基地,做精做深做强糯米产业,提高糯米食品产业附加值和市场占有份额。依托龙亢农场种子科研基地,建立各类“种子加工产业园”,推动种子产业做大做强。创建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信息网站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

35、农民经纪人,重点扶持创建20个省、市级以上专业示范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十二五”末,农机总动力达到3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万台,配套农机具总量45万台,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达到1:1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建设病虫害防治等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面上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除涝灌溉能力,重点推进怀洪新河灌区建设、支流河道治理、洼地治理,全面开展农村沟渠治理。(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按照打造“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美丽乡村要求。调整县域村庄布局,着力构建“中心村为

36、聚点、行政村为节点”的村庄体系,提高农村人口集聚度和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文体、法律和公共信息服务,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强化旧村改造和农居集中布点,实施村容整治、危房改造、河道清洁、垃圾处理等工程,完善农村交通、供电供水、通讯信息、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促进便民利民服务网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鼓励在农村新社区设立连锁超市、农资供应点等,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七、促进服务业大发展适应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要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培育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型服务业

37、。(一)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淮河、涡河等黄金水道建设高等级水运口岸,形成岸线物流产业。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物流园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县城周边物流圈、马城淮河岸线物流带、五岔物流区、东庙物流区、邵圩港物流区、鲍集物流区、常坟物流区、龙亢物流区、安澜码头物流区,满足加工制造业发展形成的物流需求,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山南滨河水运物流大厦,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物流企业入驻怀城。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物流圈。(二)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怀远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涂山风景区建设,建设大禹文化旅游中心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快四方湖风

38、景名胜区规划建设,打造蚌埠后花园。发展以国电蚌埠电厂为主的工业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以河流桥闸为主的水利旅游等三大特色旅游。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档星级酒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三)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鼓励商业银行筹建村镇银行。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组织。发展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鼓励保险公司开办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扩展金融服务功能。(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行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产

39、业化。强化对外合作,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会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推进“物联网”的运用。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的服务外包企业。(五)发展商贸流通业推进老城区商业街改造,建设大型商贸购物中心。依托涡北新区辐射北部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商贸基础,打造以家居建材为主的商贸物流区,建设涡北新区大型超市、大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城西新区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六)发展房地产业抓住城镇化机遇,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逐步建立适应不同市场

40、需求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安居房供应体系。加快涂山风景区、山南滨河区、城西新区、试点镇等地块的商品房开发。县城房地产开发面积力争达到405万平方米。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型住宅。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行业监管。八、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推进县城、副中心、重点集镇、特色集镇、中心村五个层次城镇体系的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大怀城建设积极呼应大蚌埠都市区建设,实施“西扩、南延、北拓、东联”县城空间布局战略,以淮河、涡河为轴线,实现拥河发展、分片布局,加速建设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六大功能区。按照“拉框架、优产业、强功能、提品位、严管理”的要求,迅速拉开城市框架

41、,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到“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改造老城区。加快老城改造,实施健康路西延工程,加快庙山路等小街小巷改造步伐,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完善城区供水、排水、污水管网,逐步将工业、仓储等迁出老城区,改善居住空间条件和居住环境,改造并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商业、服务业水平,强化居民区各项功能,打造居住、商贸、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拓展新城区。推动涡北新区行政文化商业区北拓、东联,进一步拉开框架,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以上。推进行政办公、文化休闲和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会议会展、楼宇经济等新兴城市经济业态,全面提升涡北新区人口承载能力

42、、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与淮上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同城化发展。打造城西新区。把“西扩”作为未来县城发展的重要方向,将荆芡乡纳入县城规划建设区。“十二五”末,城西新区面积拓展到19平方公里以上,重点发展加工贸易、物流、商贸业,实行产城互动,建成独立城市综合体。建设山南滨河区。借助东海大道西延建设契机,依托山南滨河靠山的优势,开发建设山南滨河区度假、休闲、居住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开发涂山风景区。依托荆山、涂山和天河景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功能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建设四方湖风景区。建设3A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水上公园、农家乐、渔家乐、乡村酒店等设施,形成特色公园、特色餐饮、特色休

43、闲,建成蚌埠市后花园、皖北重要旅游目的地。(二)副中心建设1大龙亢副中心。推进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与龙亢农场一体发展,按照省级中心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园、食品产业园、生态宜居区、皖北农贸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怀远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大龙亢副中心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10平方公里。2马城副中心。按照“融蚌联淮”的思路,加快推进马城城镇化进程,按照省级中心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口承载能力。马城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三)试点镇建设把试点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加快培育,加快推进镇街建设,壮大镇域经济规

44、模。优先发展常坟镇、鲍集镇,发挥其位置优越、基础较好、有一定产业支撑的优势,加强与县城、蚌埠市区以及淮南市区的交通联系,形成人口和产业聚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到“十二五”末,常坟镇建成区面积达7.3平方公里以上;鲍集镇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四)特色镇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完善功能、产镇互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唐集、万福、双桥、魏庄等乡镇城镇化,促进产业、人口、功能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聚。(五)中心村建设坚持“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逐村推进、政府扶持、典型示范、农民自愿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建”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选择建制村中规模较大、区位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潜

45、力的自然村,以村庄整治、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环境美、设施全、有秩序、集聚强的中心村。(六)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主线,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一体化,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七)提高城市建管水平按照“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要求,抓紧修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专业系统的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法严格实施城乡规划管理。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决策引导、推进综合执法、规范协调服务,建

46、立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注重培育城市精神,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味。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一)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坚持强化网络,综合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打造快捷通畅的“三纵七横三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到“十二五”末,国、省道里程达到156公里,县道里程达到668公里,乡道里程达到1964公里,村道里程达到1160公里;改造危桥、新建桥梁239座,5776延米。1三纵线。改造提升206国道(南段),实施206国道经淮河荆涂大桥改线工程。新建两条重要县道98公里(县境),新建淮南淮北X059和淮南

47、蚌埠宿州X060两条纵线,形成“三纵”主干道。2七横线。加速芡南路、淝南路、陈双路、固濉路县道改造升级,加快307省道怀远东段北移线、225省道局部改线,新建重要县道蚌埠黄疃窑淮河大桥-淮南潘集X061公路,形成“七横”主干道。3三环线。升级改造县道X046、X041、X042、形成环绕怀城周边乡镇的快速环县公路。规划建设二环线、三环线,形成“三环”主干道。4出口线。实施县域东、东南、南、西、北出口等出口公路建设,建设蚌埠八里桥-淮河荆涂大桥城市快速路、206国道-合徐高速仁和集出口连接线及S307省道怀远东段北移线等出口路建设,构筑连接蚌怀快速通道。5水运线。建设以安澜码头、裕安港、邵圩新港、孝仪新港主要港口为核心,其他港口为补充,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港口体系。整治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航道,发展高等级水运口岸,打造黄金水运通道。6城市公交。加大公交设施投入,新建公交枢纽站4处。新增公交线路16条,新增公交车180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