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5350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安城区主干道设计说明.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永安市城区主干道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设 计 总 说 明 1 工程概述永安市城区主干道路面改造工程位于永安市城区中心,是永安市城市交通要道。本次设计范围包括:1、广电局至同心向上(江滨路、五四路):道路长2.1Km,道路面积40000m2。其中:江滨路长1Km,宽18m,道路面积18000m2;五四路长1.1Km,宽20m,道路面积22000m2。2、汽车站至同心向上(燕江中路、燕江东路):道路长1.6Km,宽18m,道路面积28800m2。3、同心向上至石门花园(燕江南路):道路长2.4Km,宽24m,道路面积57600m2。4、新西路长230m,宽23m,道路面积5290m2。5、

2、五一路长80m,宽14m,道路面积1120m2。6、水坝路(燕江中路五四路)长80m,宽13m,道路面积1040m2。7、永安大酒店五四路长60m,宽10m,道路面积600m2。2 任务依据2006年10月23日,永安市市政建设工程管理处永安市城区主干道路面改造工程设计合同2006年10月28日,燕江南路的工程测量成果文件。3 设计依据 3.1 设计中采用的参考资料及技术规范(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5)公路工程

3、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6)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7)公路水泥混凝十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8)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9)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87)(10)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14) 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JTJ/T 534-2004)3.2 设计标准: (

4、1)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 路面设计:旧路补强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3) 交通量等级: 中 (4) 计算行车速度: 40km/h,交叉口右转车速折减率: 60% (5) 建筑限界、净高:5.0米 (6)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10年4 设计内容4.1 道路平面设计4.1.1 路线平面拟合 为了使罩面工程拟合的平面线形与旧路中线尽量吻合,减少误差,在平面拟合以及误差分析过程中均利用外业在行车道用全站仪采集的特征点资料进行精度控制。依据所采集的平面坐标值,最大限度的拟合出旧路平面线形。道路设计线形基本沿现状道路中线。根据拟合线位误差成果分析,拟合的平面线形误差与实测值绝大部分控制在

5、10cm以内,且85%的点位较差在-0.050.05m之内,线位拟合满足设计需要。4.1.2 路线平面设计 经过外业测量采点和路线平面拟合,拟合后路线平面与原施工图设计相符,且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路面罩面平面设计的中心线与现状道路的中心线保持一致。 主线线形技术标准规范值及实际采用值对照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标准实际采用值1道路类别城市II级主干道城市II级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Km/h40403车道数条4(双向)4平曲线最小半径m7080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356不设超高平曲线最小半径m3002897最大纵坡%61.778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6003188极限最小半径m40

6、09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002515极限最小半径m45010路缘带m0.50.511路(桥)面净宽双向二车道m原有桥面净宽不变12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城A城A城A13地震动参数g(基本烈度)0.1()0.1()14路面类型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SMA)15设计净高m5516路拱正常横坡%121.5 17路面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年)10104.2 道路纵断面设计:(1) 加铺罩面时,路线纵断面设计遵循纵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尽可能满足规范要求、纵断面顺畅和行车舒适性。(2) 纵断面设计以全线一般罩面厚度为15cm和最小罩面厚度不小于10cm为控制条件,在实测标高基础上拟合纵面标高。(3) 全线桥

7、需加铺罩面的中小桥在加固后,罩面厚度控制在4cm6cm设计,在桥头、出口处的过渡路段,增设变坡点,采用竖曲线接顺。(4)对于纵断面有异常的个别点或路段,在施工时必须重新测量、校正,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4.3 道路横断面: (1)同心向上至石门花园(燕江南路)原有横断面为三板块式:断面形式为4.5m(非机动车道)+1.5 m (侧分隔带) +12.0 m (双向二车道机动车道)+1.5 m (侧分隔带) +4.5 m (非机动车道) =24m。燕江南路改造为一块板式:断面形式为4.5m(非机动车道)+4x3.75m (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4.5m (非机动车道)=24m (2)同心向上至市标

8、(五四路)原有横断面为三板块式:断面形式为4.0m(非机动车道)+1.5 m (侧分隔带) +9.0 m (双向二车道机动车道)+1.5 m (侧分隔带) +4.0 m (非机动车道) =20m。五四路改造为一块板式:断面形式为3.0m(非机动车道)+ 4x3.5m (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3.0 m (非机动车道) =20m。(3)同心向上至市标(五四路)原有横断面为一板块式:断面形式为4.5m(非机动车道)+9.0 m (双向二车道机动车道)+4.5m (非机动车道) =18m。五四路改造为一块板式:断面形式为2.5m(非机动车道)+ 4x3.25m (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2.5 m (

9、非机动车道) =18m。 (4)同心向上至汽车站(燕江中路、燕江东路)原有横断面为一板块式:断面形式为4.5m(非机动车道)+9.0 m (双向二车道机动车道)+4.5m (非机动车道) =18m。改造后仍为一块板式:断面形式为2.5m(非机动车道)+ 4x3.25m (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2.5 m (非机动车道) =18m。 其它道路仍保持原有的断面形式。主干道路拱采用三次抛物线路拱,平均横坡为1.5% 。4.4 路面结构(罩面):4.4.1 旧路面状况 从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和统计,机动车道水泥砼路破损严重,路面多露骨、破损、裂缝等病害。非机动车道水泥路面破损较小,外观也较好,开口地段的非

10、机动车道路面破损也较严重。4.4.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加铺沥青罩面层前要先对旧水泥砼路面进行改造设计,首先要确定对旧混凝土板的处理方案,目前有三种措施:一是破碎板,直接将破损的板全部打碎(每块板的分成68块),并将一些尚完好的板打出裂缝,然后用重型压路机将破碎的板块压入路基,作为新建成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再在上面铺设调平层和面层。二是补强,对混凝土板进行比较全面彻底的调查,分析病害的成因,对不同病害进行不同的处理之后再铺设面层(有的也包括基层)。三是换板,即取出旧水泥砼板,重新浇筑新的水泥砼板,三种方法优缺点如下:破碎板可以减小板长,从而减小温度及荷载引起的应力集中,但打碎及压实砼板的工

11、作量较大,如何稳定已破碎的板块至关重要,处理不当易导致部分板块松动、沉陷加之雨水下渗,引起局部基层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加铺层出现坑洞、龟裂等破碎现象。在板下基础局部软弱、地下水位高、降雨量大的地区,采用破碎板处理法应尤其慎重,其上还要铺基层、面层。造价较高、工期较快。补强旧水泥砼板,由于原有路面板下的情况一般很难调查清楚,处理时难免会有些遗漏,因此可能存在一些隐患,所以如何确定处治程度已达到加铺补强层的需要,可以进行加铺层施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柔性路面设计及补强设计时,弯沉通常作为一个控制指标。另外,由于荷载作用下旧水泥板接缝两侧的竖向位移差是反射裂缝产生的扩展的重要因素,接缝两侧的竖

12、向位移差同样作为一个控制指标。由于弯沉测量简单易行,采用弯沉及弯沉差作为水泥砼板块处理的控制指标是可行的。至于如何确定具体的控制值,则需要根据所用的加铺方案和试验段的观测结果及实践经验来确定。换板法,其造价较高,施工期长。一般仅在板下基础软弱需处理,或旧水泥砼板块破损严重的情况下,才在局部采用换板处理法。1)旧水泥砼路面损坏类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实际存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损坏,病害归纳为四种类型14种,以便作病害调查。一、裂缝类:纵向、横向和斜向裂缝;角隅断裂;破碎板或交叉裂缝;二、变型类:错台、沉陷;拱起;脱空、板块活动;唧泥。三、接缝类:填缝料损坏;接缝张开;接缝错牙;接缝碎裂;四、松散类:磨

13、损和露骨;起皮和龟裂;坑洞。2)各种类型病害的处理方法 1、接缝的处理(1)用高压空气清除接缝内杂物(水、胶物、土杂草、油脂、废物等)(2)接缝采用改性沥青油灌缝。2、交叉裂缝或破碎板块 凡是一块板被交叉裂缝分割为三块以上的板称破碎板。处理方法:先对其进行破碎(每块破碎成68块)。先将该板四周全深锯缝,在不破坏相邻板块的前提下进行该板块的破碎。破碎机械建议不用冲击锤,因其冲击力对周围板块基础有振动影响,最好用切割机械锯缝分块。 3、横向、纵向开裂的局部修补旧水泥砼板横向、纵向开裂的。裂缝外15厘米画与板边垂直的边线。用切割机械切开边缝,凿除破损部分。如基础有问题,应处理好基层,浇筑C35号素砼

14、。 4、角隅部分开裂的局部修补 角隅处有裂缝或断角,按破裂面大小,确定切割范围。边缝离板角不小于1.3米。用切割机械切开边缝,凿除破损部,打成规则的垂直面。有钢筋时,应注意不能切断钢筋。检查原有的拉杆传力杆及滑动传力杆,如有缺陷或未设置,应修复或另设新杆。 和原有路面板的接缝面,如是缩缝,涂刷二度沥青。如是胀缝,应设置接缝板。待砼硬化后,用热熔改性沥青油灌缝。 角隅局部修补需配直径8双层钢筋网,钢筋网间距10厘米双层钢筋网离板顶板底5厘米。设在架立钩筋直径6,间距30厘米。 角隅局部修补块采用C35号砼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养护。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进行下一道程序。 (5)旧

15、水泥砼板沉陷,路面板下脱空及唧泥的补强处理。采用水泥灌浆法顶升下陷路面板并加固基础。 水泥灌浆加固工艺是用风钻或凿岩机在旧水泥砼板上凿孔,孔径5厘米,孔深70厘米。用压缩空气小钢管插入孔中,将砂、泥、混凝土碎屑从孔中吹出,使路面板和基层之间形成畅通的空间,并保持干燥。插入灌浆钢管。灌浆管用1:2水泥砂浆锚固在砼路面板中。路面板下空洞用0.51厘米碎石填塞。 错台板的灌浆:从沉陷量大的灌浆孔开始,逐渐由大到小,由近到远。注意观察顶升量,直到下陷路面板升到相邻路面板高度。唧泥缝板的灌浆加固:一条缝唧泥,应灌浆加固缝两侧的两块板。在每块板靠板缝的三个孔中灌浆。 脱空板的灌浆加固:单点实测弯沉值大于0

16、.4毫米脱空板,按破碎板整板破碎,处理基层,新浇砼路面板块。单点实测弯沉值在0.10.4毫米之间的脱空板,钻孔压浆处理。 布孔呈现梅花型,一块砼路面板五个孔。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砼路面板的顶升量,可采用路面加车载方式。压住路面板 (6)旧水泥砼板错台病害的处理:较大的错台用水泥灌浆顶升。顶升后剩余的错台以及原较小的错台,用机械铣刨处理,铣刨后相邻板的相对高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改造的水泥砼路面使用时间较长,路基沉降基本上稳定,路面破损严重。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并参阅各种规范,结合以往设计、施工的经验。设计单位提出路面改造如下方案:路面大面积破损处理方案,初步确定采用破碎板法(每块水泥板分成68块

17、),采用重型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后,采用沥青碎石AM-20进行整平;路面局部破碎处理方案采用换板法,换板后待水泥砼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机械铣刨,然后加铺调平层及沥青砼面层。 其路拱采用三次抛物线路拱,平均横坡为1.5% 。4.5 沥青罩面结构组合设计4.5.1 旧水泥砼板上罩沥青路面结构(1) 主路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马蹄脂SMA-13防水粘结层:热改性沥青+单一级配碎石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满铺无纺土工布粘层: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PC-3满铺自粘式玻纤格栅沥青碎石调平层(AM-20)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碾、压机、械铣刨、清洗、风干等处理(2)旧桥加罩

18、(适用于经过检测能满足现有相关规范的桥梁)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马蹄脂SMA-13粘层: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PC-3防水粘结层:热改性沥青+单一级配碎石助粘剂: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混凝土总厚度4cm。4.5.2 加铺罩面层技术要求(1)旧水泥砼板处理要求对旧混凝土面板的各种病害需要进行处理,对原有混凝土板上的板缝,除净板缝里面的杂物外,应用纯沥青填封。(2)、表面抗滑技术措施面层采用具有高含量粗集料、高矿粉、较大沥青用量、骨架密实结构,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滑、密水性及耐久性的SMA-13沥青混合料。(3)、抗车辙技术措施根据对加铺罩面层受力分析,面层38cm剪应力最大,且随着轴载增加

19、剪应力作用深度增加;表面层以下49cm温度最高;底面层主要作用是抗剪切变形和辙槽;所以中下面层是最易发生严重车辙和剪切变形的层位。中面层选用成熟的新材料AC-20C沥青粗骨料密实型沥青砼。(4)、抗反射裂缝技术措施反射裂缝主要是荷载型和温度型反射裂缝,旧路面板整体性差,根据路面调查可推测,路面传荷能力差,板缝弯沉差,板边弯沉大,所以荷载型反射裂缝是主要问题。下面层采用开级配的AM-20作为调平层以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在砼面板上满铺土工布+玻纤格栅加筋抵抗反射裂缝。(5)、减少水损害技术措施由于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问题故本次设计采用如下措施:l 在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设计改性沥青防

20、水层;l 采用掺加剂提高集料与沥青的粘结性;l 改善路面结构内部的排水、防水功能,设置边部排水处理措施;l 对沥青砼密实度采用双控指标要求:表面层压实度达到98%,空隙率大于4%且小于6% 中面层压实度达到98%,空隙率大于4%且小于7%调平层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7%。(6)其它要求提高混合料石料的技术性能,如: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0、用人工砂代替天然砂。 (7) 水泥混凝土接缝的处理措施为减缓罩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在机动车道的调平层之上还应设置一层玻纤格栅。4.6 沥青加铺面层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4.6.1 沥青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自然区划及交通等级使用要求,上面层选择沥青马蹄脂SMA。制

21、备改性沥青时,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剂量和适宜的加工温度。改性剂在基质中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改性沥青各项指标要求见下表1。调平层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其各项技术要求见下表1,建议采用优质进口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1试验项目AH-70测试方法(JTJ052-93)针入度(25,100g,5S)(0.1mm)6070T0604-93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100T0605-93软化点(环球法)()4654T0606-93闪点(COC) 不小于()230T0611-93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2T0615-93密度

22、(15)(g/cm3)实测记录T0603-93溶解度(氯乙烯)不小于(%)99.0T0607-93薄 膜加 热试 验163 5h质量损失 不大于(%)0.5T0609-93针入度比 不小于(%)65T0609-93/T0604-93延度(25)不小于(cm)50T0609-93/T0605-93延度(15)(cm)50T0609-93/T0605-93其中上面层采用沥青马蹄脂SMA-13,基质沥青采用重交通石油沥青AH-70,上面层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4.6.2的要求。沥青下封层采用AH-70重交热沥青,粘层、透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其规格

23、及用量见下表。沥青封层、粘层及透层油规格用量表 表2名称材料用量下封层重交热沥青1.11.3(kg/m2)粘层改性乳化沥青0.40.6(L/m2)透层改性乳化沥青0.71.5(L/m2)4.6.2 粗集料SMA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碎石,石料坚硬,耐磨耗,外观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沥青面层使用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3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 沥青混凝土种类 技术项目技术指标SMA混合料沥青混凝土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1528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2030视密度 不小于(t/m3)2.52.5吸水率 不大于

24、(%)2.02.0对沥青的粘附性(掺抗剥落剂后) 级 5+5+坚固性 不大于(%)1212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1015水洗法 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11软石含量 不大于(%)11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BPN)4242石料冲击值 不大于(%)2828三个破碎面以上碎石含量不小于(%)8070注:(1)、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限度可放宽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3)、石料磨光值是为快速道的抗滑表层需要而试验的指标,石料冲击值根据需要进行。 (4)、钢渣的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应不大于3%,浸水后的

25、膨胀率应不大于2%。粗集料的粒径规格表表4序号公称粒径(mm)规格要求19.516大于13.2mm和小于9.5mm的颗粒含量均应不小于10%24.759.5大于9.5mm和小于4.75mm的颗粒含量均应不小于10%32.364.75大于4.75mm和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均应不小于10%4.6.3. 细集料SMA的细集料宜采用人工砂(机制砂),其规格见表5,其它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其规格分别见下表6和7 破碎人工砂规格 表5方孔筛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机制砂1009010070905070356020500 沥青面层用

26、天然砂规格 表6方孔筛(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10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293059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细度模数Mx3.73.13.02.32.21.6 沥青面层石屑规格 表7规格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方孔筛9.5 4.75 2.36 0.6 0.075S15S160503100 85100 4070 015100 85-100 2050 0154.6.4. 纤维素沥青玛

27、蹄脂碎石混合料中的纤维稳定剂可采用高强度沥青路面增强纤维“德兰尼特AS(DOLANIT AS)”,用量为沥青混合料总量的0.2%0.3%。(1)、技术指标项 目技术参数纤 度 (dtex)1.9纤维直径 (m)13长 度 (mm)6密 度 (g/cm3)1.18颜 色淡黄抗拉强度 (Mpa)910拉伸率 (%)812耐温性 ()240 (2)、特性德兰尼特AS是一种有机合成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具有强度高、不溶解、吸附性强、在溶剂中不膨胀、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它不仅仅是稳定添加剂,更能改善沥青胶体的结构,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耐温性:耐温可达240而不改变,满足不同的拌和温度。抗剪性:纤维的增强作用提

28、高了沥青玛蹄脂高温下的抗剪强度。抗车辙性:通过五年长期实地观测,加入德兰尼特AS纤维与不加纤维或加入其他纤维相比,路面车辙可减少3560。抗裂性:更好的改善沥青砼低温脆性,提高路面的柔韧性,减少路面开裂。提高玛歇尔稳定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提高沥青软化点、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集料飞散性、提高玛蹄脂粘结性。4.6.5 聚酯长丝单面烧毛土工布聚酯长丝单面烧毛土工布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指标要求单位面积质量g/m2160厚度mm1.4幅宽mm4200抗拉强度KN/m8耐温性2304.6.6 自粘式玻纤格栅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要求每延米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度50kn/m,纵、横向断裂伸长率4%。4.6

29、.7 粘层沥青在沥青罩面层之间应洒布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采用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 道路用高粘度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种类与标准(试验项目)改性乳化沥青试验方法破乳速度试验快裂T0658蒸发残留物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蒸发残留物针入度(0.1mm),25、100g、5s50100T0604蒸发残留物延度(cm),5C,不小于20T0605蒸发残留物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筛上剩余量(%),1.18m,不大于0.1T0652微粒离子电荷阳离子带正电(+)T0653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储

30、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4.7 加铺沥青面层混合料技术要求4.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点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关于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扦、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低沥青用量。其设计要点如下:(1)选定符合要求的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纤维素;(2)确定矿料配合比,根据选定的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曲线)及各原材料矿料实际粒径级配,计算出各种矿料用量百分比,使初配的矿料级配能满足高温重载要求与技术规定;(3)确定沥青用量,先按沥青参考用量选定一接近中值的百分

31、比,作为基准组,再上下变化两组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每组间隔0.5,共五组。每组按照要求测定其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性质。选取能符合各项要求的配合比,作为适用的配合比。如符合各项要求的组数大于一组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如五组均不能符合要求,则需另配;(4)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4.7.2 聚酯长丝单面烧毛土工布铺设时应将土工布拉紧、平整顺直,如有褶皱,应将被褶皱处剪开,对齐后再继续铺设,土工布铺设后,须

32、在表面用轻型工具碾压。长丝非织造土工布应采用专用设备机械铺筑,烧毛粗糙面必须朝上,贴合紧凑,不能起皱,搭接46cm,重叠铺设用热油粘接好,土工布搭接处的结合面应涂满粘层油并压实。 4.7.3 自粘式玻纤格栅铺设时玻纤格栅的纵向接头距离不小于15cm,横向接头距离不小于10cm,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自粘型玻璃纤维格栅在铺设前对路面要求与普通型一致,但不需要浇洒粘层沥青,直接将玻纤格栅铺设在路面,注意其粘性面向下,铺设完成后用胶轮压路机适度碾压,使玻纤格栅与路面良好的粘接,严格控制运送混合料的车辆出入,在玻纤格栅层上禁止车辆急转弯、急刹车和倾倒混合料脚料,在铺设玻纤格

33、栅的同一天,必须在当天铺设的所有玻纤格栅在铺上沥青混凝土,以防止来往车辆对玻纤格栅直接造成损伤。5 施工要求路面施工须在旧水泥路面处理完工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路面施工应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地方法规等执行。路面工程施工前必须对路基的强度和变形进行检测,路基必须稳定、密实和均匀,检测结果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5.1基层(旧路面)根据旧路面破坏情况并经处理后,在罩面前应逐板检测旧板弯沉,评价处理效果,对检测不符合要求的板应进

34、行再处理,达到控制标准要求。合格后可进行下一道施工。路面其他病害处理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执行。5.2 透层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干且尚未硬化时喷洒,不得在基层养生结束后喷洒。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应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使用的喷嘴并保证均匀喷洒。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洒布石粉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

35、要求时,应立即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然后尽早铺筑下封层及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 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5.3 粘层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应保持稳定。气温低于10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需用水洗刷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

36、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5.4 防水粘结层铺装沥青层的下卧层必须符合平整、粗糙、整洁的要求,桥面纵横坡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应作铣刨拉毛处理,清除浮浆,除去过高的突出部位。铺设桥面铺装必须确保混凝土完全干燥,严禁在潮湿条件下铺设防水粘结层及摊铺沥青混合料,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遇热变成水汽使防水粘结层产生鼓包。喷洒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的整个过程直至铺设石粉保护层前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热融改性沥青宜分23层喷洒,必须均匀一致,且达到要求的厚度。喷洒防水粘结层后应立即撒布一层洁净的尺寸为4.759.5mm的石粉保护层,并用6

37、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5.5 面层5.5.1 施工准备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按照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5.5.2 配合比设计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5.5.3 混合料拌制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本工程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保、

38、消防、安全等规定,运料便捷,并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拌和厂的总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不应少于6个,并具有添加外掺剂的设备。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2.2条的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每天开始几盘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将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

39、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5.5.4 混合料运输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不得违规操作造成封层、粘层的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不宜少于10台,施工时摊铺机前方至少有5辆运料车等候才开始摊铺。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层隔离剂或防粘剂,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装料时应有专人指挥,使混合料均匀地装入车中,减少混合料离析。混合料运输时应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5.5.5 混合料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

40、摊铺,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2.2条要求。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且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雨季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路面排水。5.5.6 混合料压实及成型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要求,采用压实度与现场孔隙率双指标控制,沥青混凝土各面层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8%(禁止超过100%),现场孔隙率不大于6%。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41、2004)5.2.2条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5.5.7 接缝及其他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要求。路面纵向、横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规范执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

42、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6 施工质量控制6.1 沥青面层施工控制标准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并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要求。6.2 质量控制办法6.2.1 原材料控制坚持以试验数据说话的原则,一切原材料进场前都应先取样检验,合格后才进行采购。进场后的每批材料都要按规范要求检验,不合格的坚决清理出场。6.2.2 成品料控制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生产,控制好温度、含水量、拌和时间等主要控制指标。出场前的粒料、水泥混凝土一定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可运输到工地施工。6.2.3 设备控制配备一整套完整的搅拌、检测、试验、测量设备,以确保搅拌、检测、试验的需要和测量放样的准确。所有设备使用前都应进行标定检测。工地试验室建成后要经过质检站的检查,批准后才可进行有关试验工作。该项工作由技术负责人监督落实。6.2.4 标高、宽度控制首先由技术负责人向测量组、施工组、质检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开挖或摊铺的过程中质检员进行跟踪抽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开挖或摊铺完成后,测量组测量完成面的数据,提交技术负责人,若完成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