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5787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污水厂处理厂各单元运行管理.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1格栅间 (1) 过栅流速的控制 合理控制过格栅流速,使格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拦截作用,保持最高的拦污效率。一般来讲,污水过栅越缓慢,拦污效果越好,但当缓慢至砂在栅前渠道及格栅下沉积时,过水断面会缩小,反而使流速变大。污水在栅前渠道流速一般应控制在0.4一0.8ms,过栅流速应控制在0.61.0ms。具体控制指标,视处理厂调试运营后根

2、据来水污物组成、含砂量等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多年来的运营经验,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中含有大粒径砂粒较多,即使控制在0.4ms,仍有砂在格栅前的渠道内沉积,多数城市污水中砂粒径在0.1mm左右,即使格栅前渠道内流速控制在0.3ms,也不会产生积砂现象。一些处理厂来水中绝大部分污物的尺寸比格栅栅距大得多,此时过栅流速达到1.2ms也能保证好的拦污效果。运行人员将根据运转实践中摸索出本厂最佳的过栅流速控制范围。 污水流量从厂内设置的超声波流量计液位计抄报,水深由液位计测取。 (2) 栅渣的清除 及时清除栅渣,保证过栅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清污次数太少,栅渣将在格栅上长时间附着使过栅断面减少,造成过栅

3、流速增大,拦污效率下降。格栅若不及时清污,导致阻力增大,会造成流量在每台格栅上分配不均匀,同样降低拦污效率。因此,操作人员应将每一台格栅上的栅渣及时清除。值班人员都应经常到现场巡检,观察格栅上栅渣的累积情况,并估计栅前后液位差是否超过最大值,做到及时清污。超负荷运转的格栅间,尤应加强巡检。值班人员注意摸索总结这些规律,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定期检查渠道的沉砂 格栅前后渠道内积砂与流速有关外,还与渠道底部流水面的坡度和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系,应定期检查渠道内的积砂情况,及时清砂并排除积砂原因。 (4) 格栅除污机的维护管理 格栅除污机系本污水处理厂内最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之一,巡查时应注意有无异常声

4、音,栅耙是否卡塞,栅条是否变形,并应定期加油保养,具体维护方案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小节。 (5) 卫生与安全 污水在长途输送过程中易腐化,产生的硫化氢和甲硫醇等恶臭有毒气体将在格栅间大量释放出来。在半敞开的格栅间内,恶臭强度一般在7090个臭气单位,最高可达130多个臭气单位。建在室内的格栅间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夏季应保证每小时换气l0次以上。必要时可在上游主干线内采取一些简易的通风或曝气措施,降低格栅间的恶臭强度。采取上述控制恶臭的措施,主要为了值班人员的身体健康,又能减轻硫化氢对除污设备的腐蚀。 另外,对清除的栅渣应及时运走并立即处置,以防止腐败后产生恶臭,即使很少的一点栅渣腐败后,

5、也能在较大空间产生强烈的恶臭。栅渣堆放处要经常清洗。栅渣压榨机排除的压榨液因含有较高的恶臭物质,操作人员应及时用管道导入污水渠道中,严禁经明沟漫流至地面。 (6)分析测量与记录 值班人员记录每天发生的栅渣量。根据栅渣量的变化,间接判断格栅的拦污效率。当栅渣比历史记录减少时,应分析格栅是否运行正常。 2进水泵房 (1) 集水井 污水进入集水井后流速放慢,一些泥砂会沉积下来,使有效池容减少,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因此集水井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清理。清池工作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问题。在干管内腐败的污水会带入有毒气体,在池内沉积的污泥也会厌氧分解产生出有毒气体,甚至会产生出甲烷等可燃气体。清池时,先停止进水

6、,用泵排空池内存水,然后强制通风,方可下池工作。注意:操作人员下池以后,通风强度可适当减小,但绝不能停止通风,因为池内积泥的厌氧分解并役停止,还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不断产生并释放出来。每个操作人员在池下工作时间不可超过30min。 (2)泵组的运行调度 泵组的运行操作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是保证来水量与抽升量一致。如果来水量大于抽升量,上游没有及时采取溢流措施,则可能淹泡格栅间;反之来水量小于抽升量,则可能使水泵处于干运坏设备转状态,损。第二是应保持集水池的高水位运行,这样可降低泵的扬程,在保证抽升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第三控制水泵的开停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否则易损坏电机并降低使用寿命。第四是泵房

7、内每台机组投运次数及时间保持基本均匀。因为每台泵的吸口都对应着集水池内的一部分容积,如果某台长时间不投运,集水池内对应的部分将成为死区,会导致泥砂沉积。运行人员应参照初步的运行调度方案,并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总结经验,找到最佳的运行调度方案。 潜污泵的维护与管理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小节。 3沉砂池 对于高效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沉砂池的功能由高效沉淀池取代,所以不单独设沉砂池。而对于水解 (酸化)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避免砂在水解 (酸化) 池内沉积,必须设置沉砂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是用得较多的池型,但由于现在大多污水处理厂采用缺氧+好氧工艺来除磷

8、脱氮,所以采用曝气沉砂池会使水中溶解氧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所以现在采用旋流沉砂池较多。旋流沉砂池是利用砂的重力在旋转状态下沉降的原理工作。日常管理维护主要是控制沉砂池的流速、搅拌器的转速;沉砂池上的浮渣定期清除,以免产生臭气,影响美观;操作人员对沉砂池作连续测量并记录每天的除砂量,要对沉砂池的除砂效果做出评价,并反馈给运行调度。 4高效沉淀池 高沉淀效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砂粒和悬浮物。 (1) 配水 多个沉淀池并列运行时,应将污水水量均匀分配到各池,以充分发挥各池的能力,并保持同样的沉淀效果。如果水量分配均匀时,发现各池沉淀效果有明显差异,在无其他原因时,可适当改变各池分担

9、的流量,提高各池和整个系统出水水质。 (2) 巡视 定时观察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刮渣装置是否正常。 (3) 出水堰 观察出水堰堰口是否保持水平,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必要时应调节堰板的安装状况,或在堰口设置调节块,或堰前设置挡板均衡出流量。 (4) 污泥排出 根据沉淀池污泥产量和贮泥时间,应及时排出污泥,泥斗积泥太多会发生污泥腐败和反硝化等异常现象,排泥过多使泥水浓度太稀,使污泥的含水率提高。一般情况下初沉池污泥存积时间可长些,每日排泥一次。 (5) 清除浮渣 浮渣过多,会影响出水水质,尤其是初沉池过

10、多大的浮渣会影响刮渣机的运行,必须保证刮渣机正常运行,去除浮渣,必要时应人工清除。 (6) 设备维护 应定期或视需要对金属部件或没备进行防锈处理或维修。 (7) 运行测试 污水悬浮物浓度 通过测定进出水的悬浮物浓度即可知沉淀池的去除率。 污水的BOD、COD浓度 计算沉淀池的BOD、COD去除率,并比较进出水的BODCOD值。 污泥的SV和固体浓度 测定沉淀污泥的性能和数量,如MLVSSMLSS。 (8) 沉淀池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出水带有大量悬浮颗粒 原因 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至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解决办法 均匀分配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不均匀,

11、减轻冲击负荷影响,有利于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胶体或乳化油颗粒的絮凝;调整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 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原因 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导致出水不均。 解决办法 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药消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积累。 污泥上浮 原因 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 解决办法 保证正常的贮泥和排泥时间;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 浮渣溢流 原因 浮渣去除装置位置不当或去除频次过低,浮渣停留时间长。 解决办法 维修浮渣刮除装置;调整浮渣刮除频率;

12、严格控制浮渣的产生量。 污泥管道或设备堵塞 原因 初沉池污泥中易沉淀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设备口径太小,又不经常工作造成的。 解决办法 设置清通措施;增加污泥设备操作频率;改进污泥管道或设备。 刮泥机故障 原因 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解决办法 缩短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住;及时更换损坏的连环、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积冰;调慢刮泥机的转速。 5水解 (酸化) 池 (1) 运行机理 水解 (酸化) 工艺属于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污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通过污泥床,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

13、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类)。 (2) 水解 (酸化) 池的启动 水解 (酸化) 池的启动是其达到设计要求后正常运行的前期工作,是反应器中缺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会直接影响水解 (酸化) 系统能否顺利投入使用及其运行效果。 启动般采用同类污泥接种,一般温度适宜时启动时间约26周不等。 a接种 接种是向水解酸化池中接入厌氧、缺氧以及好氧代谢的微生物菌种。若不接种,靠反应器本身积累的微生物量来启动将需要比接种长35倍的时间。 接种物来源 接种物主要来源于各种污泥,如现有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或好氧反应

14、器的污泥,下水道、化粪池、河道或污水池塘等处积沉的污泥以及农村沼气池内的底泥。 接种物的基本要求 水解 (酸化) 反应降解是各种类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接种物有以下要求。 (a) 必须含有适应于一定废水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b) 所接入的微生物 (或污泥) 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谢活性; (c) 污泥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应较多,且各种微生物比例应协调。 例如,接种污泥中厌氧水解菌 (纤维分解菌) 的含量较高时,对于有机物的水解 (酸 化) 效果就较好,能够缩短启动时间,提高有机物的水解降解率。 接种微生物可通过纯种培养获得,但对于工业废水处理至今尚属困难之事,实用中一般采用以上自然或人工富集

15、的污泥作为接种物来源。 接种方法 采集接种污泥时,应注意选用生物活性高的、相对密度大的污泥,同时应除去其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和漂浮杂物。接种量依据处理对象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性能,水解 (酸化) 池容积、启动运行条件等来决定。一般来说加大接种量有利于缩短启动时间。若按容积比计算,投加的接种污泥量一般为1030。若按接种后的混合液VSS计,接种污泥量按510kgVSSm3。 接种部位应在反应装置底部,尽量避免接种污泥在接种和启动运行时流失。对于某些填料的厌氧反应装置,启动时甚至可以将填料取出,在另外的污泥池中预先挂膜,然后装入反应装置中。 b启动的基本方式 当反应器中接种污泥投足后

16、,控制污水、废水分批进料,启动运行初期水解缺氧反应装置间歇运行的方法。每批废水进入后,反应装置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缺氧代谢 (或通过回流装置适时进行循环搅拌) ,让接种污泥或增殖的污泥暂时聚集,或附着于填料表面,而不是随水分流失。经若干天 (所需时间随水质和接种污泥浓度而变) 缺氧反应后,大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后,再进第二批废水。在分批进水间歇运行时,可逐步提高进水的浓度或工业废水的比例,可逐步缩短反应的时间,直至最后完全适应污水、废水水质并连续运行。 c影响启动的因素 影响启动的因素,除接种污泥以外,还有污水、废水的水质特征、有机质负荷和有毒污染物质、环境条件、填料种类、回流等。 废水性质 包括废水

17、中有机污染物构成与浓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废水中有机物质 (易降解性的) 浓度对于缺氧水解反应器的启动是有影响的,合适的浓度能使微生物污泥迅速絮凝形成,形成足够浓度和活性的微生物污泥,缩短启动的时间。 尽管缺氧水解微生物对C、N、P营养的要求不如好氧微生物严格,但对于某些成分过于单纯的工业废水,在启动时仍应通过添加相宜的污水或营养物质,协调进水中C、N、P等的营养平衡。 对于酸性或强碱性的工业废水,在启动中首批投料时,甚至在启动的前阶段,必须调节废水的pH值至中性或偏碱性,才能免去再调pH值的过程。物料的缓冲性能有助于保持消化液的适宜酸碱度,从而为在较高的有机物质负荷下启动提供有利条件,以

18、利缩短启动的时间。 有机质负荷 有机质负荷常常成为影响启动的关键因素。启动过程中,有机质负荷过高,导致挥发性有机酸过量积累,消化液pH值下降过度就会使启动停滞或破坏。反之,有机质负荷太低,则会降低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从而使启动的时间延长。 控制有机质负荷的要领为“有节”、“有进”。有节,指有节制地递增有机质负荷,以免在超负荷冲击下,使启动遭受挫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有进,则指把握时机,及时递增有机质负荷,以期尽快地完成启动过程。 控制好有机质负荷,可以缩短启动的时间过程,提高启动的成功率以及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避免因需要重复启动所造成的运行费用损失,时间上的延误,排除那种虽运行平稳,但效率不很高

19、的状况,提高整个缺氧反应过程的稳定性。 水温 废水温度是影响启动的重要因素,因为温度直接影响微生物代谢和增殖速率,影响微生物的负荷能力,故温度降低会使启动时间延长。另外水温也会影响污泥黏附成团的速率。 出水回流 缺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比返回反应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泥及出水中的缓冲性物质,可以平衡反应器中水的pH值,有利于加速富集,缩短启动所需时间。在启动时出水是否回流,与反应器类型很有关系。一般,附着型的反应装置,因填料具有一定拦截作用,不必再加回流。悬浮型反应装置启动时,污泥絮凝不好易于流失,可适当用出水回流。 其他 对于填料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填料附着性能会影响挂膜的快慢,因而影响

20、启动时间。填料的填充量、是否分层或错层等也对启动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悬浮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可以适当投加无烟煤或微小沙砾或絮凝剂,促进污泥的颗粒化。水力负荷对启动过程有一定影响,水力负荷过高,可能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水力负荷过低,又不利于对污泥的筛选。一般在启动初期可选低的水力负荷,经过数周后可以递增水力负荷,并维持平稳。d启动障碍的排除 在启动过程中,常遇到的障碍是超负荷所引起的消化液VFA浓度上升、pH值降低,使厌氧反应效率下降或停滞,即酸败。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暂停进料以降低负荷,待pH值恢复正常水平后,再以较低的负荷开始进料。若pH值降低幅度太大,可能需外加中和剂。负荷失控严重,临时调整

21、措施无效时,就需重新投泥,重新进水启动。 (3)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a运行控制指标 有机物降解指标 COD、BOD等的去除率。 出水水质指标 出水VFA、pH值、SS等。 运行负荷 测试并控制正常的污泥负荷、容积负荷、水力负荷。 温度 控制反应较稳定的水温。 生物相 可不定期检验污泥的生物相。 b维护与管理 保证配水及计量装置的正常。 冬季做好对加热管道与换热器的清通与保温,防止进出水管、水封装置的冻结。 每隔一定时间清除浮渣与沉砂。c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污泥区泥床高度基本恒定和污泥区有较高的污泥浓度(20gL)。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排泥系统畅通,若发生排泥

22、不畅与淤堵现象,应安排人员及时疏通。 污泥排放采用定时排泥,日排泥次数控制到12次。 根据污泥液面检测仪和污泥面高度确定排泥时间,矩形水解 (酸化) 池采用排泥沿池纵向多点排泥。 由于反应器底部可能会积累颗粒和细小砂粒,应间隔一段时间从下面排泥,以避免或减少在反应器内积累的沙砾。 d严格控制水解 (酸化) 池出水悬浮物SS含量 采用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为避免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次数过于频繁,防止生物膜流失和运营成本增加,应控制水解酸化池悬浮物SS含量小于100mg/L,并保持相对稳定。 及时清除水解 (酸化) 池液面浮泥,以防止浮泥带入下级曝气生物滤池。 严格保证水解 (酸化) 池

23、进水 (泥) 、配水 (泥)均匀,定期梭查浮渣挡板运行状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如遇到下雨、暴雨天气,严格控制进水水量,并加强维护次数。6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的核心,也即主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的池型结构及处理原理可详见其他章节。(1) 挂膜 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处理系统中滤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之为挂膜。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膜状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对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与城市污水相近的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话,其挂膜过程一般采用直接挂膜法。直接挂膜法即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 (水温、溶解氧等) 和水质条件 (pH值,B

24、OD、CN等) 下,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该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每隔半小时泵入半小时污水,空塔水流速控制在1.5mh以内;第二阶段同样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连续泵入污水,使空塔水流速逐渐从1.5mh增加到设计流速。第一阶段一般需要l015d时间,第二阶段一般需要810d时间,这两阶段完后就可以完成挂膜过程。对于不易生化处理的一些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了保证挂膜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预先培养和驯化相应的活性污泥 (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然后再投入到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挂膜,即分布挂膜法。具体做法是先用生活污水或其与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培养

25、出活性污泥,将该污泥和适量的工业废水放入一循环池中,从此池用泵打入生物滤池中,出水或反冲洗污泥回流入循环池。待滤料表面挂膜后,可以直接通水运行或继续循环运行,随着膜厚度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大工业废水的比例,直至完成挂膜过程。(2) 运行控制a布水与布气 对于生物滤池处理设施,为了保证其微生物膜的均匀增长,防止污泥堵塞滤料,保证处理效果的均匀,应对滤池均匀布水和布气。由于设计上不可能保证布水和布气的绝对均匀,运行时应利用布水、布气系统的调节装置,调节各池或池内各部分的配水或供气量,保证均匀布水、布气。由于生物滤池采用滤头布水,所以滤头的堵塞会使污水在滤料层中分配不均,结果滤料层受水量影响发生差异,

26、会导致微生物膜的不均匀生长,进一步又会造成布水布气的不均匀,最后使处理效率降低。为防止布水管和滤头的堵塞,必须提高预处理设施对油脂和悬浮物的去除率;保证通过滤头有足够的水力负荷。对于布气系统,由于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不易堵塞的单孔膜曝气器,所以在运行中被大量堵塞的几率不大,如有堵塞,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空气阀门,使供气匀,并可用曝气器冲洗系统进行冲洗。B、滤料预处理 对于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在被装入滤池前需对其进行分选、浸洗等预处理,以提高滤料颗粒的均匀性,并去除尘土等杂质。运行观察与维护 生物滤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正常运行时,应定期观察生物膜生长和脱膜情况,观察其是否被损害。有很多原因会造成微生物膜

27、生长不均匀,这会表现在微生物膜颜色、微生物膜脱落的不均匀性上,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及时调整布水布气的均匀性,并调整曝气强度来予以纠正。由于滤料容易堵塞,可能需要加大水力负荷或空气强度来冲洗。在某些情况下,如水温或气温过低,需要增加保温措施。另外,由于滤池反冲洗强度过大时有可能会使少量滤料流失,所以每年定期检修时需视情况给予添加。C、生物相观察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膜外观粗糙,具有粘性,颜色是泥土褐色,厚度约300400m。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的生物相特征与其他工艺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水质的逐渐变化和微生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生物膜系统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28、均较活性污泥工艺大,尤其是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种类增加,厌氧菌和兼性菌占有一定比例。在分布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沿生物膜厚度和进水流向呈现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滤料层的下部(对于上向流)、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的表层,生物膜往往以菌胶团细菌为主,膜也较厚;而在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上向流)、滤料层的下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的内层,由于有机物浓度梯度的变化,生物膜中会逐渐出现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但生物量及膜的厚度减少。水质的变化会引起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在进水浓度增高时,可看到原有特征性层次的生物下移的现象,即原先在前级或上层的生物可在后

29、级或下层中出现。因此,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推断污水有机物浓度和污泥负荷的变化情况。d生物相观测镜检原理 生化法处理废水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是处理废水的主体,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情况,直接反映处理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状态来监视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采取措施,保证稳定运转,提高处理效果。设备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计数板、生物膜样品。步骤 压片标本的制备 取接触氧化池混合液l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

30、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在制作填料上生物膜标本时,可用镊子从填料上刮取一小块生物膜,用蒸馏水稀释成菌液。再制成标本。显微镜观察低倍显微镜 观察生物相的全貌, 要注意观察污泥絮粒的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加以记录和做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对其主要种类进行计数。用高倍镜观察,可进一步看清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要注意原生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钟虫内是否存在食物胞、纤毛环的摆动情况等。观察菌胶团时,则应注意胶质的厚簿、色泽、新生菌胶团出现的比例。观察丝状菌苗体内是否有类脂类物质和硫粒

31、积累,以及丝状菌生长、细胞的排列和运动特征,以判断丝状细菌的种类,并进行记录。微型动物的计数?取曝气池混合液于烧杯内,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如混合液浓,可稀释后再观察。?取洗净的滴管1支(滴管每滴水的体积应预先标定,一般每滴水的体积约为0.05mL),吸取搅匀的混合液,加1滴到计数板的中央方格内,然后加上一块洁净的大号盖玻片使其四周正好搁在计数板四周凸起的边框上。?用低倍镜进行计数。注意所滴加液体不一定布满整个100方格,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只要把充有污泥混合液的小方格挨着次序依次计数即可。同时须记录各种动物的活动能力、状态等。若是群体,则需将群体上的个体分别计数。?计算 设在一滴水中测得钟虫50只,

32、每滴样品的体积经1 :1稀释,则每毫升混合液中含钟虫数应为50X 50X22000只?结果 生物相概貌包括生物膜厚度、颜色、结构松紧、丝状菌多少、游离细菌多少、微型动物主要类群及多少。微型动物计数结果,记录在表62中。表6-2 微型动物计数结果记录表动物名称每滴混合液的个数每毫升混合液的个数状态描述(3)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a溶解氧 为了实现硝化、反硝化,必须在各段滤池中连续测定溶解氧数值,并加以控制调节。在DC、N滤池中的曝气阶段需要不断调节溶解氧水平,使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约23mgO2/L),通过溶解氧(DO)在线检测仪表测定滤池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并反馈至PLC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变频

33、器从而改变风机的转速来达到目的;而DN滤池反硝化必须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而在有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过程就停止,所以运行中应使滤池中溶解氧浓度达到较低水平(约0.20.5 rmgO2/L)。b滤料更新更换 因曝气生物滤池需定期进行反冲洗,滤料会因反冲洗强度控制不当或磨损等原因而少量流失或损耗,故要定期根据填料损耗程度和处理水质状况进行适量补充,该过程一般集中在每年大修时进行。 c反冲洗 在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随着运行的进行,滤料上生长的微生物膜渐渐增厚,在增厚初期,有利于去除率的提高;而在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并开始有一定程度的脱落。正常运行时,微生物膜的厚度一般应榨制在300400m

34、,此时生物膜新陈代谢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当膜的厚度超过这一范围时:氧的传递速率减小,微生物吸收的氧量过低,影响微生物的增殖,生物膜活性变差,同时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结果使去除能力降低,出水水质变坏;传质速度减缓,使微生物吸收有机物浓度过低,造成营养不足。此外,进水中的颗粒物质被截留在滤池的滤料空隙中,同时,过量生长的微生物也聚集在生物曝气滤池表面和填料的空隙中。随着处理过程的持续运行,填料的空隙度减小,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加大了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后总的水头损失可能达到或接近使设计流量通过生物曝气滤池所必须的水头或是出现颗粒穿透。在这种情况下,曝气生物滤池即应停止运行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是维持

35、曝气生物滤池功能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在较短的反冲洗时间内,使填料得到适度的清洗,恢复滤料上微生物膜的活性,并将滤料截留的悬浮物和老化脱落的微生物膜通过反冲洗而排出池外。反冲洗的质量对出水水质、工作周期、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反冲洗程序为先单独用空气进行反冲洗,然后再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停止清洗30s,最后用水清洗。在进水管、出水管、曝气管、反冲洗水管和空气管道上均安装有自动阀门,并通过微机对整个反冲洗过程进行自动程序控制。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周期必须根据出水水质、滤料层的水力损失,出水浊度综合而定,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程序控制。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一般情况下通常运行2448h反冲洗一次,而且在多格滤

36、池并联运行的情况下,反冲洗过程是依次单格进行,从而保证了整个处理系统不受影响而能顺利工作。 一般来说反冲洗用水量为进水水量的7一l0,反冲洗排水中平均TSS浓度为500650mgL,反冲洗时气速为6090mh。对曝气生物滤池,控制好气、水反冲洗强度显得尤为重要,过低达不到冲洗的目的,过高会使生物膜严重脱落,并造成填料的破损、流失及增加不必要的反冲洗耗水量、耗电量。反冲洗滤层的膨胀率较小,约为10左右。(4)滤池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a、气味 对于曝气生物滤池,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过高或滤料层中截留的微生物膜过多时,滤料层内局部会产生厌氧代谢,有可能会产生异味,解决办法如下。 减少滤池中微

37、生物膜的积累,让生物膜正常脱膜并通过反冲洗排出池外; 保证曝气设施的正常工作; 避免高浓度或高负荷污水的冲出。 B、生物膜严重脱落 在滤池正常运行过程中,微生物膜的不正常脱落是不允许的,产生大量的脱膜主要是水质原因引起的,如抑制性或有毒性污染物浓度太高或pH值突变等,解决办法是必须改善水质,使进入滤池的水质基本稳定。 C、处理效率降低 当滤池系统运行正常,且微生物膜生长情况较好,仅仅是处理效率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是水质的剧烈变化或有毒污染物质的进人造成的,而可能是进水的pH值、溶解氧、水温、短时间超负荷运行所致。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处理效率降低的程度不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即可不采取措施

38、,过一段时间便会恢复正常;若出水水质影响达标排放,则需采取一些局部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如调节进水的pH值、调整供气量、对反应器进行保温或对进水进行加热等。D、滤池截污能力下降 滤池运行过程中,当反冲洗正常,但滤池的截污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预处理效果不佳,使得进水中的SS浓度较高所引起的,所以此时必须加强对预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I E、进水水质异常 进水浓度偏高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应当通过加大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来保持污泥负荷的稳定性。 进水浓度偏低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暴雨天气,应当通过减少曝气力度和曝气时间来解决,或雨污水直接通过超越管外排。 F、出水水质异常 I 出水带泥、水质浑浊

39、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生物膜厚度太厚,反冲洗强度过高或冲洗次数过频。 ?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300400m),立即进行反冲。 ?反冲洗强度过高或次数过频,导致微生物流失,处理效率下降。解决办法是控制水解酸化池出水SS,减少反冲洗次数,调整反冲洗合适强度。 水质发黑、发臭 ?水质发黑、发臭的原因可能是溶解氧不够,造成污泥厌氧分解,产生H2S气体。解决办法是加大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即可。 ?可能局部布水系统堵塞,造成局部缺氧。解决办法,检修或加以反冲强度。 G、出水呈微黄色 主要原因是DN滤池进水槽化学除磷的加药量太大,铁盐超标,减小加药量即可。 I 7风机房 (1)风机房的日常管理维护 大

40、、中型污水处理厂中滤池的供氧一般采用离心鼓风机,但因离心鼓风机的风量特别大,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停地运转,因此风机房内要保持卫生,防止灰尘和其他细小的碎物被吸人风机内,从而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并缩短风机的使用寿命。所以风机房的门窗或吸风口要装上纱窗、纱门或采用强制通风。 I 正常运行时,风机房内的温度特别高,不利于风机的降温。因此,风机房面积不能,过小,并加强通风,而且运行时使百叶窗打开透气。 (2)离心鼓风机的日常管理 离心鼓风机实质上是一种变流量恒压的装置,其流量大,而风压恒定,管理维护特别复杂,而且特别重要。具体的管理维护见本章设备的运营管理与维护小节。 8加药间、污泥脱水间 (1)加药间

41、加药间是污水处理厂的重要部门,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污水处理厂的加药间主要用于给污泥脱水提供药剂,以及为了化学除磷而配制或投加药剂。 a用于污泥脱水 一般来说,未经过消化的污泥其脱水性能较差,所以每天工作之前都应取待处理的污泥测定比阻。 根据污泥的比阻,确定最佳的用药量后进行污泥脱水, 对于出现异常情况下的污泥,应使用大量的药剂进行调质后才能脱水。 b用于化学除磷 每天根据水质化验结果及时调整加药量。药剂量加少则出水不达标;加多则水中铁离子超标,出水水质颜色较黄,并造成浪费。 化学除磷的药剂为硫酸铁,其有一定的腐蚀性,应注意设备、阀门、管道的使用情况,如发现有渗漏的地方,及时处理。 c正确使

42、用加药设备 正确使用加药设备详见本草设备的运营管理与维护小节。 d卫生管理 药剂盛放的地方应保持干燥、低温。每天未用完的药剂应妥善保管。 每天用完药剂后,应清洗设备,以免腐蚀。 运输药剂,不得散落地面。 每天下班前,应冲洗地面。 (2)污泥脱水间 a卫生的管理 脱水机房内的恶臭气体,除影响身体外,还腐蚀设备。工作时应打开窗户,加强空气流通。 及时清理厂区垃圾,及时运输泥饼,并不得散落地面。每天下班之前应冲洗设备、工具和地面。 应定期分析滤液的水质,判断脱水效果是否降低。滤液水质应为SS-2001000mgL, BOD200800mgL。如果水质恶化,则说明脱水效果下降,应分析原因。 b,设备的

43、管理维护 污泥脱水的主要设备有浓缩脱水一体机和潜污泵,其管理维护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营管理与维护小节。 9水质分析室 (1)实验室的管理维护 遵守化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化验室的各种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试剂配制规范。 认真保养维护化验室的各种化验设备。 (2)化验人员的管理制度 a、分析化验室主任岗位责任制 以身作则,带领全室人员,严格遵守厂内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厂组织的各项活 动,服从组织安排,确保完成上级下达各种任务和指标。 保证所有分析项目的正常进行,处理好室内外协调工作,实行室内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解决好室内出现的各种问题。 管理好室内日常事务,履行化验结果签发的责

44、任,做好每月考核和年度考评工作,做好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带领全室人员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保证化验质量,完成各项化验分析任务。 b、分析、化验人员岗位责任制 严格遵守厂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班组建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团结协作,积极主动。 负责厂内进、出水,污泥和工艺要求的各项目的测试分析。 承担对区内排污单位的水质监测。 精通分析原理,熟悉取样、分析操作规范,做好原始记录,仔细、认真、及时完成任务,保证分析质量。 配制试剂按照规则使用红蓝标签,注明名称、浓度、姓名、配制日期。 做好分析前、后和分析过程中的卫生及分析仪器、物品的日常卫生工作,需定期计量校检的仪器,必须按期校检,并做好台

45、账。 坚持做好分析室内的日常通风、卫生工作及办公楼的灭火器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允许抽烟,严格执行化验室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各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保持好与工艺员、中控室、厂办的正常工作联系,积极配合厂内的工作检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对所属仪器、设备、环境卫生保持清洁,要爱护化验室的各种设备、仪器及其他设施。 每天要定时并在规定的取样点抽取水样,取样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确保取得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对取来的水样要及时进行测定,不要耽搁,以免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各取样点测得的数据,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共同分析原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水处理各道工序的正常运转。 化验员对化验得出的数据要及时认真地填写,实事求是,确保正确无误。 化验报告要式三份,其中一份交项目经理,一份交总工和自留一份存档。 定期对仪器灵敏度进行标定,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10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1)污水处理厂建设应充分注意到环境的绿化与美化,以保证职工的健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