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3079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白音套海总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

2、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

3、、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

4、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乡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培养实践能力。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

5、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4)个性化原则课题组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6、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从事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潜在素质。据此,可开设声乐、器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朗诵、演讲、写作等文学类课程;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类课程。 2)全苏木各校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白音套海苏木南北宽平均25公里,东西长120公里,其形如嵌在科尔沁沙地

7、的一条哈达,南面老哈河东西贯穿全苏木,北面平均10公里宽的依科尔沁沙地,全苏木共有13个嘎查沿河而居,总土地面积625.3平方公里约 93.8万亩,其中:沙地面积61万亩、耕地面积10.6万亩,其余为沼池、泡沼草牧场,全苏木共有4767户,20060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蒙汉杂居地方。 白音套海苏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C,最冷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3。C,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3。C,年降水量2003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无霜期130145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100。C,适合与北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老哈河在白音套海苏木段长120公里,水资源丰富,全苏木大小泡沼

8、星罗棋布,其中最大的近100亩,境内有玉名玉瀑布两座水利电站。由于地处红山水库下游90公里处,地下水位潜,土地湿润,全苏木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最高可达10万亩,是全旗乃至全市种植水稻的最大苏木,优质水稻品种种植达100%,特别是有机水稻4种植加工,已成为内蒙有机农牧业龙头企业。白音套海苏木资源丰富,其中草炭土面积近1万亩,平均厚度为3-20米不等,草炭土是稀有资源,主要应用于化工、医药等各个领域,以此为原料,已建成有机菌肥加工厂一处。 编辑本段白音套海苏木汉语译为富饶的湾子,在红山水库的静水压下,地下水位浅,在雨量充足时,在平地20-30cm见水,在沙地25-35cm便遇湿土,适宜杨树

9、、榆树、杏树、黄柳等北方各种树种生长。在过去白音套海水草丰美,树林茂密,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全苏木61万亩沙地几乎全部被植被覆盖,各种树木,植物成片生长,以桦树洼、柏树洼、杏树洼、麻黄沼最为著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当时人们开缘的比喻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在解放初期,由于人们的滥砍滥采、滥垦、滥烧,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现在白音套海苏木在历界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依托三北防护林、德援项目、京津风沙源项目的实施,生态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2006年苏木实施了“有机富乡、生态立乡、工业强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每年治理沙地面积10万亩的目标,

10、加大了沙地治理的规模和速度,力争在5年之内沙地都得到综合治理。2007年苏木沙地综合治理13.5万亩,全苏木公益林面积达到21万亩,目前全苏木现有60%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有效的治理,森林覆盖率达27%。 翁旗东部沙区的白音套海苏木、白音他拉苏木、阿什罕苏木、乌敦套海镇等地采访,所到之处,展现在眼前的那一处处碧波万顷、长势喜人的稻田,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原本是寸草不生、狂风弥漫的沙地。稻花飘香,稻浪翻滚,置身于其中,再也感受不到风沙曾经带给人们的那种烦恼,只有陶醉在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之中。 白音套海苏木65的土地是沙地,然而这个以沙地居多的苏木却以种植水稻为主,他们在大兴水利的同时,借助老哈河水

11、贯穿全境的优势,硬是在沙地里整治出10.5万亩的稻田,成为全旗乃至全市种植水稻最大的苏木(乡镇)。沿着蜿蜒的老哈河水种植的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望无际。辛勤的农牧民正在稻田里忙碌着,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与碧绿的稻田交相辉映,好一幅江南水乡般的景色。还有阿什罕苏木和乌敦套海镇,也都神奇般地在沙窝子里分别开掘出6000亩和5.5万亩的稻田。昔日以肉食和糜谷为主的牧民朋友,如今也天天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国家民委的一位官员到当地考察时曾发出了“三个没想到”和“三绝”的感慨:没想到牧民能种水稻,此为一绝;没想到牧区也能种水稻,此为二绝;更没想到在沙地里面种出水稻,此为三绝。 白音套海苏木不仅大举

12、开发沙地水稻,而且还以沙地水稻为重点,大力实施有机富乡的发展战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沙地有机水稻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达2万多亩,被冠以“中国有机农业第一乡”的美誉。在稻田里我们采访了一位叫罗福中的农民,谈起有机水稻的效益,老罗笑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沙地里种出的水稻本身就粒大、饱满、甘醇,而沙地里种出的有机水稻就更好吃了。有机稻米的市场价格比普通稻米要高出1元左右,他自1999年开始种有机水稻,头年种5亩地,到年底一算账,每亩比平常水稻多收入近500元,尝到甜头的他第二年就发展到10亩,到2001年发展到15亩。他高兴地说,光种有机水稻,他一年的纯收入就达2

13、万多元。 白音套海苏木黑鱼泡子村从1998年种植有机水稻,继而兴办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向农业要有机,向有机要财富”的路子。这个村不仅成为“中国北方有机水稻第一村”,而且引发和带动了全旗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市乃至自治区发展有机农业的一面旗帜。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曾经寸草不生的沙地里发生的。黑鱼泡子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种植户不仅不承担市场风险,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值和流通增值中得到实惠。普通稻谷每斤1元,而有机稻谷每斤1.8元至2元,这便成了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公司在国家

14、工商总局注册的“环康”牌有机大米已销售到北京、上海、沈阳、南京等十几个大中城市,每年通过团购销售的有机大米就达140多万斤,全村人均收入也从1998年的900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3900多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沙地水稻的加工销售上,翁牛特旗50多家水稻加工企业不断引进大米抛光、包装等新设备,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化。红山区等地还设立了乌敦套海镇种植、生产的“玉田皋”牌大米直销处。工商部门对“玉田皋”牌大米的经纪人进行培训,保证了“玉田皋”牌大米品牌效应。“玉田皋”牌大米目前也已打进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超市。 翁牛特旗的沙地水稻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发展势头,是与该旗坚持把沙地水稻

15、作为东部沙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来抓、作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来认识来发展分不开的。他们把农业开发资金、商品粮基地资金进行打捆使用,大搞沙地水稻项目开发,每亩投入高达近千元。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他们坚持推广新品种、旱育稀植等先进技术,并采取一系列节水节肥措施,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针对沙区人少地多、劳动强度大的现状,他们通过农机补贴等项目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现在全旗60的插秧、40的收割都是利用机械化完成。 旗农牧业局局长徐永生介绍说,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全旗主要进行沙地水稻面积开发,90年代中后期主要进行沙地水稻产品开发,并倾力打造有机水稻品牌。目前,全旗有机水稻面积已达8万亩。徐

16、永生高兴地告诉记者,沙地水稻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稻田可用来养鸭子和河蟹,稻草可用来喂牛和编织草帘子、床垫等物品。现在全旗有4家企业专门从事草帘子、床垫的加工生产,不仅销量好,而且效益可观,同时也使农牧区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就业场所。下一步,他们将引进年加工15万吨稻草的瓦楞纸生产厂。 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活动)。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而大型的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

17、排,如春游、秋游等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过程动态化;(3)评价个体主动化;(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5)评价行为日常化;(6)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4)校本课程领导工作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8) 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