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5349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期末复习考试考点归纳总结 一、单选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惩罚性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 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倾斜性 ,即鲜明地强 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拉斯韦尔 最早提 出的。 6.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 分。 7.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8.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权 力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9.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 两种具体形 式。

2、10.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外 脑 。 22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 立法、司法、行 政 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 目 标 。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共 识 。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1 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 动和抉择活动 。 14.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 过程中的 反 馈 。 15.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 的(选择) 。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

3、执行过程进入 正 常状态 的失效。 17.史密斯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8.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 为 浴盆模型 。 19.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 虑。 2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 认同与内化。 21.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价 值 判断。 22.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 总是混合 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 行性原则。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方案 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效果 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

4、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 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 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强调“公事公 办”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 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8.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 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9.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 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30.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 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31.

5、“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32.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 念 。 33.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4.主观概率预测分析法与(德尔菲法 ) 一样,它需要专 家意见并进行整理,以作为政策依据。 35.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36.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7.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8.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二、多选 1.政策的导向是的 行为、观念 的导向。 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 关、 (执

6、)政党 。 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 社会公众。 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 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 力。 6.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信息、智囊、决断、监控 等子系统。 7.外部监控体系是由 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 等组 成。 8.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选择政策方案、 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 9.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 政治控制、社会稳定、 集中资源 。 10.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

7、 互相 排 斥 。 11.决策目标的标准是: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 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2.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是: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 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13.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交换、说服、强 制。 14.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 化、心理效应。 15.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 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16.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 如下几种:抵触型、僵化型、滞后型、折扣型、结构型。 17.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 突发性。

8、 18.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是:规范、信息、分析、建议。 19.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正式评 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 价和事后评价。 20.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 效果、象征性效果。 21.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 利益关系中产生。 22.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有 支持和 反对 。 23.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层次性、 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24.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 悟。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

9、识和掌握程度, 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 决策。 26.按照性质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程序决策、非程 序决策。 按照重要性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 策和执行决策。 27.决策支持系统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28.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体知识化、社会 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 29.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 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 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超前观 念、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人本观念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10、建立: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 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 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民主 化、高效化、科学化、信息化 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3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 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36.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 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37.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 务性公共问题 。 38.

11、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公共政策应 当是讲究公平的、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应当 实践科学化 。 39.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 如下几种:(1)抵触型。 (2)僵化型。 (3)滞后型。 (4) 折扣型。 (5)结构型。 三、名词解释 1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 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 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 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

12、应 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 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 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4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 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5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 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6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 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7 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 采取的广泛行动。 8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

13、有组织就没有 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 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 策的能力。 9 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把政策决定看成是 一各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把政策 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3)重点关心两类因果问题。 10 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 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 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 环境中其它

14、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 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词。 11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 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 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 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 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12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 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 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主人与再输 入过程。 13 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责 任制、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 糊性,

15、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 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 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4 政策协调:是指在政策实施中,采取适中方法调节各 项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各行政机构内部与 各行政机构之间,或者与政策对象之间的互相配合协作,和谐 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15 追踪决策:决策调整方案也是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 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出的一个最佳方案。选择方 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称为追 踪决策。 16 正式评价:是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严格按 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

16、评价。 17 非正式评价: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 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 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 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 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 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9 完全理性思维: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 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 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 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 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

17、策系统有 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 策方案。 20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 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 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 完全更改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1 渐进思维: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 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 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 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 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

18、 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2 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 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 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 过渡到下一阶段, 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98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 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 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 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3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 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

19、1948 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 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 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 10-15 人之间)一 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 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 1948 年由 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 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这种技 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 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 究、太空探测、住宅、部门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 智

20、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 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 花;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 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 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 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6 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7 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 统性把对象放在千丝万缕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 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 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1、 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 法。 28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 20 世纪 40 年 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 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 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 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 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 可靠的依据。 29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 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 G.W.基 恩于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 控制论和行为

22、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 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 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30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 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 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 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 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31 扁平式组织: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 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 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

23、主管理,强 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 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2 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 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 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3 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 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90 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 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 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34 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 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

24、运 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 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 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6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 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 问题。 3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8 公共责任:意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 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39 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 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40 公共道德: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 人们之间的

25、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它既有历 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41、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 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 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 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 “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 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41 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 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 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 利展开。 42 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

26、包括有计划、有规律、 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 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 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有意识地收集、 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 策者反馈;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 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43 智囊系统的职责: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 学性;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 思路;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 ,找出问题的症结。 44 决断系统的职责: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 标;设计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 45 监控系统的职责: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

27、策权; 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 政策。 四、简答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公共政策 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 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 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 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 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 目的、结果和状态。先进

28、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 的。 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 方向,同样具有超前性。 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 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3)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 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 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有主次 之分。 (4)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 “公共”特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的日益增 多,总的说来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 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均被列入现代政府的 管理范

29、围内。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 (5)合法性。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它的规范 作用,与道德规范不同。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 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政策的合法性首先表现在 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 严格守法。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 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 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 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 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

30、府 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 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 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 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 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 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 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 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 生的负导向作用。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 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

31、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 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 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 制中达到了调节。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 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 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 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 给谁?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 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 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32、3.简述公共政策分 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答: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 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 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 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 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 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 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 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所谓 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

33、的任务。如果没有 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 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 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 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 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 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 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 ,在 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对 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

34、抽象描述。 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 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拟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们是图标、 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最优化模型是在 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 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政府的“作为” ,以能否提供多 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 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 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 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

35、用货币衡量。人、财、 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除此之外,权力、地位、名誉等, 也可能是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 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 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 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政策评价,往往是综合性评 价,因为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 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有三 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投入产出模 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政策执行的 成本;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当

36、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 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间的差越 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 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这些制约和影响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其 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由政治心理、 政治思想所构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 响是难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 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 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 ,输 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

37、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 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 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 套等问题。 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 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机关内部渠道。因此,要加强各种 信息渠道的沟通。 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 策主体(即非政府公共组织,我们把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 织等统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因在管理中的地 位不同,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他们之间 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在我国还是从属关系。 只不过从属关系并不构成两者关系的全部内容) 。实际上,

38、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 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 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 过程。 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 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 合体。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 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 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 能力。 6、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答:提升政策主体的 能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关系 到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公共管理的进程

39、。最关键、 最核心的是政府能力的提高。具体有:(1)从实践来看,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公共政策主体在现实社会中主要体 现为三个方面,即引导公众观念和行为、调控各种利益、公 平分配社会资源。但从实践来看,由于受与政策相关的利益、 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在这三个方面 的表现明显存在能力不足或不佳。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 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受教育水平的提 高、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普及等因素的影响,公众需 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公共政策主体需求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各种社会 利益关系和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公

40、众日益增长 和多样化的需求。 (3) “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 共政策主体能力。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入世”新环 境的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 管理进程,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观念, 对市场经济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以迎接入世的挑战。同时, 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 能力的提升。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知识经济的发展,既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以及其 他公共政策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可能,又对公共政策 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要求。 7、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一)公共政策主体转 变政策

41、理念。政策理念包括:(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伙伴而不是对立者;(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 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 体的发展;(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 , 掌握政策主动权。 (二)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1) 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 文化氛围;(2)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3)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8.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自的职责: 信息系统: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 分析、和贮存情报信息资料;及时向决策者反馈;研究分析 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

42、的问题。 智囊系统: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 为领导服务。 (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为政策 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对政策问 题进行“会诊” ,找出问题的症结。 ) 决断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 的方案;选择政策的方案。 监控系统: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促使政策内容 切合实际;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9、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 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历史上出现 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五、论述 1 大众化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答: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

43、用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缩短了正式议程 的时间。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2 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3 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效益标准。方案协调性 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4 举例说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和 调整。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和调整 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1981 年刚出台该政策时,国内对 土地承包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政策的执行面临重重障碍。 即失效的第一阶段,早期失效,目标实现的可靠性

44、较差。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农村飞速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证明这一农村改革政策是相当成功的。这 是第二阶段,偶然失效,政策功能的设计可以比较充分地发 挥。90 年代后期以来,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发 展活力逐步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沿用了近 20 年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显然急需改进。这是第三阶段,耗 损失效,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重新制定新政策。于 是中央又出台了新的政策完善“二轮”土地承包政策。 这种政策失效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模型也称 为“浴盆模型” 5 简述史密斯模型。 答: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 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

45、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 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 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 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 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 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 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 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 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 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 因素的影响,而初中证明,执行机构、电影票群体和环境因 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

46、影响。 6 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 答:人们把对政策接受 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 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 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 意义准确而深刻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 7 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接受政策的基本原 因: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 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 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 是部分政策对象是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人们遵守一项政 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不少人是因为 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对任

47、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 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过程。 8 简述政策环境因素及其基本特征:答:影响我国政策 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因素;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 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因素;生态因素;心理因素。 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 突发性。 9 举例说明浴盆模型。答:20 多年前的特区建设就是比 较典型的例证。1979 年,国内对办特区一开始就有不同 意见,特区建设面临重重障碍。即失效的第一阶段,早期失 效,目标实现的可靠性较差。90 年代特区建设飞速发展, 发挥了任何其他地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证明改

48、革开放和特 区建设是相当成功的。这是第二阶段,偶然失效,政策功能 的设计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1998 年以来,特区经济增 长速度开始放缓,发展活力逐步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沿用了 20 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显然急需改进。这是第三阶段, 耗损失效,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重新制定新政策。 这种政策失效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模型也称 为“浴盆模型” 10 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答:有三种态 度: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执行。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 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 。三是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 似,而是自以为是,各

49、行其是。 11 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答: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 优化、心理效应。 12 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什么作用?答: 公共政策主人可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公共政策主人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公共 政策评价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政策评价能够 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 质量和工作效率。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 周期。 13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 因素:答:公共政策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因 素: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政府外部动力。政府内 部动力。技术手段的完备。 14 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 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答:公共政策是政府有 选择的管理行为。 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 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 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公共政策 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 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