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9765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3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西方商业循环理论.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西方商业循环理论评介,关于经济周期的西方经济学解释,教学内容,3.1 商业循环理论的基本概念 3.2 凯恩斯以前的商业循环理论 3.3 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 3.4 战后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3.1 商业循环理论的基本概念,经济波动的类型 商业循环的定义和特征 商业循环的长度和阶段,1、经济波动的类型,在西方关于经济波动的理论中,经济波动也被划分为: 长期趋势、商业循环、季节波动、偶然波动 四种基本类型。 与上一章内容中马克思的的观点基本一致。,(1)长期趋势(Lang-term trend),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总体经济活动朝着某一方向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动趋势。 # 这种趋势反映生产要

2、素在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生产所能达到的水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长期趋势是上升的。,(2)商业循环(Business cycles),指带有周期性特点的经济波动。 经济波动是对长期趋势发生的偏离,经济偏离长期趋势,表现出高峰-低谷,扩张-收缩交替出现的波动现象。 如朱格拉循环。,(3)季节波动(Seasonal fluctuation),指在每年固定或基本固定的时间中,经济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种波动的时间与自然的季节变化相关联并反复出现。是有规律的短期波动。,(4)偶然波动(Random fluctuation),也称意外波动或不规则波动。 是由于经济体系以外突发事件的

3、干扰而形成的经济波动。 本章主要介绍西方“商业循环”理论。,2、商业循环的定义和特征,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的成员米契尔和伯恩斯在1947的下的定义: “商业循环是那些主要通过工商企业组织生产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所出现的波动;一个循环包括许多经济部门同时出现的扩张,随后为衰退、收缩和复苏,之后再进入下一个扩张阶段;这一变化的顺序是反复出现的,但不是周期性的;在时间上,商业循环从一年以上到10年或12年不等,它们不能分割成同期具有类似特征和波幅更短的循环。”,商业循环的特征,根据伯恩斯和米契尔的定义,商业循环应有的特征: 商业循环指的不是一两个经济部门的波动,而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商

4、业循环包括扩张、衰退、收缩、复苏四个阶段,这一变化顺序虽可反复出现,但无固定时间规律,可以是2年,也可以是12年; 一个划定的周期不能再分割成更短的周期。 另外,在一定意义上,商业循环与周期性波动很难区分。,缺陷,忽视了商业循环的原因:许多因素多会导致危机或衰退出现,没有归咎于制度和市场经济本身。 侧重于统计资料的分析,未区分非周期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导致的经济衰退。 没有说清楚如何判断衰退的到来。 但NBER的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有较大影响。,3、商业循环的长度和阶段,商业循环的长度 (1)含义: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开始间隔的时间叫一个经济周期,这段时间叫作周期的长度。 (2)马克

5、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周期的长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一般大约每隔10年发生一次,但经济周期的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历史的趋势来看,周期的长度将逐渐缩短。 (3)西方商业循环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在周期长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既定的历史时期内,周期的长度是否具有规律性。,商业循环的阶段,(1)早期资产阶级学者没有关于商业循环阶段的划分,他们只注意危机问题的研究; (2)随着经济危机的反复出现,统计资料的不断完善,周期的阶段性逐渐显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在各阶段的命名上由最初的众说纷纭慢慢趋向一致,且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划分的阶段和定名相近

6、似,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多用比较缓和的词,如用衰退表示危机。,长期趋势与商业循环,长期趋势,商业循环,高峰,低谷,3.2、凯恩斯以前的商业循环理论,亚当.斯密 萨伊 杰文斯 庇古 西斯蒙弟 霍特里 熊彼特,1.古典经济学及其经济周期理论,亚当斯密的理论 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 机制(看不见的手),它可以将经济 稳定在均衡状态,使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a.生产过剩 价格下降 b.市场平均工资波动 劳动力市场平衡,需求上升,供给下降,供求均衡,地位,在西方商业循环理论界占据统治地位,以古典经济学均衡理论为基础; 该理论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

7、中的宏观问题,认为如果工资和价格可以自由波动的话,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实现生产和就业的平衡。 该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危机,极力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萨伊定律 ( Says Law ),“供给能够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1767-1832),为什么?,萨伊定律,意思是商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也就自动为其创造出了价值相等的需求,因而市场上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马克思很深刻地指出他的错误。 属于古典理论,想一想为什么,3.日斑论(杰文斯),太阳黑斑的周期性位移 气候、农业收成、物价 的周期性变动 商业的循

8、环性变动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早期对经济周期的解释。,(1835-1882),4.庇古:“心理论”,“经济心理”影响商业周期、加剧衰 退和恶化衰退的方式。 “衰退会将我们带入萧条,正如 我们现在确切地看到的情形。经济 (1877-1959) 波动部分地归因于“心理因素”,人们(他们 的行为控制着产业)的心理波动,来自对商 业预期的不当乐观或不当悲观所导致的偏误。,地位,杰文斯的“日斑论”和庇古的“心理论”是从外力和心理因素解释危机原因。 它们或是产生影响的因素,但没有从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作出解释。 庇古的理论对凯恩斯有启发。,5.消费不足论(西斯蒙弟),消费先于生产、生产服从消费 资本家为利润拼命

9、扩大生产, 但小生产的破产和社会分配不公 使广大人民收入不足,收入不足使消费不足, 因而一部分产品不能实现而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最早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1773-1842),6.纯货币论(霍特里),利率降低,商人增加银行贷款 增加订 货 生产扩张、收入增长、需求增加、物 价上涨 市场繁荣、企业家乐观 投资、 消费需求增加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累积的信用扩张和经济高涨 反之,则反。,7.创新论(熊彼特),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研究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分析可分“纯模式”或 “二阶段模式” 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 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 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

10、生活为基础。 熊彼特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创新理论对社会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883-1950),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主要从技术创新的视角解释了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的发生。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 他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熊彼特理论的意义,他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特征,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其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 熊彼特认为,当经济周期从景气循环

11、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因此,每一次萧条都包孕着新技术革新的可能。,商业循环理论的评价,“不同的理论家之间存在的意见分歧,往往是一种把重点放在不同因素的分歧,而不是促进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和条件细目方面的分歧”。 哈勃勒 凯恩斯以前的商业循环理论难以解释1929-1933年大危机。,3.3 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凯恩斯系统地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上阐述了经济周期,也就是资本主义商业循环形成原因和克服、治理经济周期的政策方法。 凯恩斯的理论一度广泛为资本主义社会所接受,成为各国政府对付经济周期政策的理论依据。,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主要贡献,重视宏观经

12、济总量的研究 提出总消费、总投资等总需 求方面的概念 建立西方宏观经济学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不能稳定发展 市场自我调整机制不能使经济恢复平衡,失业和生产过剩长时间存在,政府积极干预,1.有效需求不足与三大基本心理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避免失业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足 投资不足,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影响有效需求的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心理上的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心理上的资本边际效率 心理上的货币灵活(流动性)偏好 一切生产的目的都在于消费 詹姆斯.穆勒,(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倾向:指消费支出占收入中的比重;边际消费倾向:指新增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 收入增加时,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

13、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2)灵活(流动性)偏好规律,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 由以下动机决定: 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 投机动机 流动性偏好的状况也与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密切相关。,(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人们对投资收入的预期影响投资,投资预期的变化与资本的边际效率相关。,通论中对商业循环的说明,“其尤著者,当推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状态,以及资本之边际效率

14、。此三者之变动,在商业循环中各有作用。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之所以可以称为循环,尤其是在时间期限长短上之所以有规律性,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的变动上产生的”。 凯恩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凯恩斯理论形成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在经济出现危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需要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政府投资等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复苏。,二战以后,随着新一轮经济的繁荣期的出现,以及一些新的经济波动现象,一些新的经济周期理论发展了起来,这些理论从不同方面解释了战后经济波动的成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3.4 战后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战后一些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的商业周期理论

15、 理性预期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滞涨”,生产停滞 高失业率 高通胀率,凯恩斯理论面临挑战,货币主义,1.货币主义商业周期理论,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来控制通胀; 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经济波动的原因:货币供应的不稳定 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短期内:工资调整落后于物价调整 长期: 工资上涨幅度=物价上涨幅度,价格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工资不变,生产成本下降,生产回落,2.理性预期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基本假设: a.价格和工资是自由调整的; b.人们的预期是合理的。 结论 预期到的政府政策变动不能影

16、响生产,信 息不充分,尤其是有关政府政策信息的不充 分导致预期失误,造成经济波动。,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非货币因素的变动造成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别是生产率。 实际因素作用于经济主要依靠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时间上相互转换。 强调供给性因素的影响。,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对凯恩斯理论的修正: a.工资的刚性 b.价格的刚性 c.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经济的波动。,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的必然性,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资本主义依赖于永恒的不稳定所引发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它的生存赖于周期性的危机与繁荣。 这一点在后共产主义时代遭忽视,当时金融界的权威们对新的发展模式胡说八道,英国某工党首相甚至公开宣称他的政府已经消除了“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律。任何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都不会如此信口雌黄。金融时报商业评论,1.商业循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熊彼特的商业循环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的内容。 4.战后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