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5578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导游的语言技能,第一节 导游语言的魅力 第二节 导游语言的运用技巧 第三节 导游讲解技巧,第一节 导游语言魅力,一、导游语言的表达形式 二、导游语言的特点 三、导游语言的功能,一、导游语言的表达形式,口头语言 独白式 对话式 目光语 表情语 微笑语 类型 姿态语 坐姿语 立姿语 动作语 首语 握手 手势语 招手 走姿 手指语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态势语言 特点 具有强化和辅助功能 具有综合效应,二、导游语言的特点,(一)科学性:言之有据 (二)知识性:言之有物 (三)艺术性:言之有趣 (四)适用性:言之有的 (五)感染性:言之有情 (六)道德性:言之有礼,三、导游语言的功能,一、使主客关

2、系更加 协调 二、使旅游者的心情 更加愉快,第二节、导游语言的运用技巧,一、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 1、语言,语调适度优美 2、正确掌握语言节奏 3、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和格言典故 4、善于察言观色,注意把握时机 二、导游语言的运用原则 1、正确性 1 2 2、清楚性 3、生动性 4、灵活性,第三节、导游讲解技巧,一、不同场合的导游讲解技巧 二、常用的导游讲解技巧,不同场合的导游讲解技巧,一、在旅游车,船中的导游技巧 二、在景区景点内的导游讲解技巧,二、常用的导游讲解技巧,一 、简单概述法 二、分段讲解法 三、突出重点法 四、触景生情法 五、虚实结合法 六、问答法 七、制造悬念法 八、类比法 九、画龙

3、点睛法 十、创新立意法,其他讲解的方法,名人效应法: 1、1990年国家旅游局和团中央在青岛组织“第一届全国旅游业青工服务技能表演大赛”一位选手在讲解豫园的湖心小亭时首先讲了这个小亭始建于清朝,大约80年前被改做茶馆。然后运用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去上海曾经在此喝茶。 2、1986年女王访华后,国旅昆明分社推出“沿着女王足迹仿华”的旅游线路 3、名人效应法不仅是导游的好方法也是推销的好手段,组织故事方法,1、故事人人爱听,特别是在幽雅的环境中。可以把对游览地的介绍同有关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 2、中国许多美丽的景点都有十分动人的传说故事,因此组织故事法是导游讲解的一个运用十分广泛的方法。,

4、七大要素方法,1、历史背景 2、景点用途 3、景点特色 4、景点地位 5、景点价值 6、名人评价 7、有始有终,有问有答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导游在讲解中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调动游客进入角色,活跃气氛 一、客问我答法: 1、不要打乱自己的导游安 排 2、也不可以完全不顾游客问题 二、我问客答法 1、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时提问 2、问题恰当,游客可以知道大概的 3、应当会利用回答引出更多问题,生动的内涵较为广泛,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下面试举几例供参考。 1使用生动流畅,给人以美感的方法 一名导游在创作介绍园林假山的导游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眼前宛如一幅气势磅礴、重峦叠嶂、曲折蜿蜒的空间山

5、水画。山上修竹滴翠,花木葱茏,极富自然情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下一泓池水,明波若镜,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更添生机。“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宋郭熙林泉高致) 如果您能登上这座假山游览,宛如置身迷宫,时而登临峰峦之巅,时而沉落幽洞之底,自下往上看,重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水深幽邃,身临其境,仿佛真的走进崇山峻岭 2运用“形容”的方法 的确,形容是构成语言生动性的最有效手段,在导游词的创作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众多优秀的导游词中,形容景物的语句随处可见,这也正是创作者对“形容”垂青的原因。 潘建民同志创作的本溪水洞导游词中,有这么一段: 这把剑横空

6、出世,直插水面,它长7米,根部直径13米,可谓“倚天长剑”。,EXIT,这里钟乳石倒垂狭长,分呈剑状,远远望去刀光剑影,森严可惧,人们不仅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水洞的天;情一样的深啊,梦一样的美,如情似梦洞中水;无水无山不连河,无水无山不入神。 类似以上这些形容景物的内容还有许多许多。 3精彩的描写也能达到生动的效果 导游词的写作要靠生动的描写,而精彩的描写能最大限度地把景点的内涵充分地揭示出来,并经过写作者的精心修改,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氛围”。由刘斌珍等4位同志创作的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导游词,其中有一段描写得很精彩。 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条凳,凳上放着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EX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