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发展与完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6355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7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发展与完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四讲发展与完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四讲发展与完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讲发展与完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发展与完善.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 理 论 与 实 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臧武芳,硕士研究生公共理论课,2019/4/9,2,第四讲 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第三次飞跃,第一节 东欧国家的改革及其剧变 第二节 苏联的改革及其解体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9/4/9,3,第一节 东欧国家的改革及其剧变,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概况 二、东欧国家的改革 三、东欧剧变,2019/4/9,4,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概况,1、政治、地理意义上的东欧国家 政治、地理意义上的

2、东欧国家是指二战后在中欧、东南欧近13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先后建立的8个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分别是: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口一亿三千万左右。 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产生是雅尔塔体制的副产品,战后东欧国家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受苏联制约。,2019/4/9,5,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概况 战前东欧国家均为议会制共和国或君主制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对这一地区有广泛影响。在经济、政治、历史传统上受西方国家影响深,传统上是亲西方的。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其产生情况分四种类型。 南、阿:在二战中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国土,建立人民

3、民主专政政权。,2019/4/9,6,波、捷: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赶走侵略者,并与各自国家的流亡政府进行谈判,建立人民民主联合政,后共产党取得领导地位。 罗、保、匈:本国共产党与苏军配合,推翻了本国政府统治,建立起了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府。 东德:战后根据波茨坦有关协议,美、英、苏、法四国分片占领德国,随二战格局发展,苏占区在苏帮助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2019/4/9,7,3、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牢固确立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47年)人民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阶段(1947年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2019/4/9,8,二、东欧国家的改革,1、南斯拉夫

4、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 改革背景: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苏、东国家与南断绝邦交并实行经济封锁,南面临困境。在此形势下,南坚持独立自主,逐渐形成一套以社会主义自治为中心的改革理论。 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中心思想:在建设和改革中发挥劳动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扩大人民群众的自治权利,人民群众参与基层到各级国家机构的工作并参加企业、事业机构的直接管理。,2019/4/9,9,自治制度的发展: 自治制度分三阶段发展: 自治体制的内容: 经济方面:变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实行企业自治,企业完全具有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所必须的一切权限。改变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实行社会计划制

5、度,依靠经济手段,利用市场经济。实行劳动者自行决定成果的分配原则。废除外贸、外汇的国家垄断制,实行外贸、外汇自由。 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代表团制原则。,2019/4/9,10,改革结果:改革及自治体制的建立,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19531963年,南经济发展速度创世界取高水平,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3.8%。 存在问题:由于非中央集权化,国家对全国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削弱,在市场自发势力冲击下,多次出现投资失控、通货膨胀;在共和国与联邦之间、共和国之间、民族之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矛盾凸显。,2019/4/9,11,2、匈牙利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 匈牙利事件: 改革进程: 匈牙利指导性

6、计划经济内容: 计划制度:由国家制定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规定经济发民的主要目标和比例,中央保留确立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和比例的权力,确定信贷总限额、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分配比例、消费增长率以及大宗产品价格的权力。,2019/4/9,12,扩大企业自主权:取消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企业自主制定生产计划,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即通过商品关系、银行信贷、价格、税收等渠道来调节企业的生产活动。 市场机制:国家投资改变了预算拨款的办法,采用银行贷款,价格由国家改为将价格分成国家价格、有限价格和自由价格三类,原来由国家统一职工工资改为国家总定全国各行业工资表,而各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和个人劳

7、动效益进行有差别的分配。,2019/4/9,13,指导性计划经济的实质:在国家控制宏观经济决策的前提下,将国家管理经济的权力大部分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 政治体制改革: 突出成就是联盟改革(指党的包容性)和改善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团结、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发挥工会作用。 改革成效: 19681978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近6%,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6.4%左右,超过捷克、民主德国、苏联。,2019/4/9,14,3、波兰在动荡中的改革 波兹南事件 : 1957年起开始三次范围较大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9571970年: 削减中央指令性计划指标,企业管理权下放到省市地方。 扩大企业自主权,撤销中央各

8、主管部门下设的管理局,设立联合公司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核算单位,国家对企业投资的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放松和减少国家对外贸易的垄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付息制,允许企业出售不必要的固定资产;以盈利指标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效果的标准。 扩大民主,建立工人委员会参加企业管理。建立工厂基金,用于资金和职工福利。,2019/4/9,15,19711980年盖莱克的新经济战略: 提出高速度、高积累、高工资福利。广泛参加国际分工,引进先进技术并大量向国外借贷,对企业进行联营。与哥穆尔卡不同,不是注意发展重工业,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19/4/9,16,1980年秋政府制定“经济改革方针”(又称管理体制和计划体

9、制的全面改革): 废除指令性统配体制,实行中央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制; 企业实行经营自主、自负盈亏和职工自治原则,国家用经济手段领导企业; 实行计划社会化原则,即公众参与经济计划的制定; 改革领导体制,调整中央政府的决策范围,各种经济成份享有平等权利。,2019/4/9,17,4、捷克斯洛伐克一波三折的改革 捷共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先后进行三次范围较大的改革。 1958年开始实行关于计划和财政管理新体制: 减少工业管理层次。 生产经济单位实行独立的生产经济核算,国家减少部分指令性指标,把某些决策权下放给生产经济单位。 赋予企业一部分自主权,没有触动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基础。,2019/4/

10、9,18,“布拉格之春”:建设“具有人道面貌的社会主义”。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改变以党代政、党政合一的领导体制,要让非党人士在政府部门任职。 实行经济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的积极作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通过税收、利润、利率、价格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共和国的联邦制。 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尊重主权、平等和国际主义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苏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对发达资本主义将积极执行和平共处政策,执行积极的欧洲政策。,2019/4/9,19,第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计划体系,完善计划工作,以提高计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改革计划

11、指标体系。加强经济核算,改革财政体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管理的地位权力通过法律予以保证。 加强物资平衡工作,改进基本建设工作,完善价格制度,改革批发价格,调整零售价格,完善工资制度。,2019/4/9,20,三、东欧剧变,1989年秋冬,东欧政局发生剧变,各国共产党先后丧失了政权。 剧变的性质:不是社会主义自身完善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2019/4/9,21,表现为: 共产党性质和地位的变化。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成为在野党或参政党。多数共产党更换名称并改组。在共产党的纲领中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政权性质的变化。各国先后取消了国名中社会主义、人民

12、的定语;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军队、警察、公检法部门实行非政治化。 经济体制的变化。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私有制经济,并从法制上推进和保护私有制。各国先后制定了私有化法案。 外交上的变化。奉行亲西方一边倒的政策,把返回欧洲作为外交政策的中心,加紧与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2019/4/9,22,剧变的类型大致分两类: 在强大的外在压力下的剧变(民德、捷、罗、南、阿)。 党内自发的剧变(波、匈、保)。 剧变过程综合看经历三个阶段: 由于执政党内部或外部的困境,党内出现反对派。 执政党在党内外各种压力下不断向反对派妥协,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并与之对话,召开圆桌会议。 反对派通过在议会

13、中获得多数或在大选中取得胜利或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2019/4/9,23,剧变后的形势: 剧变后的东欧国家均为反对派执政,共产党成在野党,原共产党更名、变质、分裂,力量削弱,东山再起短时间内无望。 社会矛盾复杂化,政治派别多元化。在政权易手后,各政治力量交叉组合,主要有共产党与反对党的矛盾,共产党虽力量削弱但未放弃斗争。反对派之间亦存有矛盾。现执政党内部多矛盾斗争。 剧变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外汇储备减少,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严重。1995年后经济回升,进入市场机制,私有制基本确立。,2019/4/9,24,剧变后的政策: 政治上:仿效西方,建立多党制、议会民主制,自由市场经济。 经济

14、上:各国都采用经济紧缩政策,即放慢发展速度,紧缩各种开支,限制消费,以求经济发展的平衡。改革经济体制,推进市场经济。主要手段:改革所有制结构,扩大集体和私人所有制比重,颁布私有化法律。改革价格体制,逐步放开价格。改革货币、税收政策,减少生产性企业纳税,加强流通领域和居民纳税。建立经济特区和免税区。 外交上:对外开放,开展全方位经济外交,重点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2019/4/9,25,东欧剧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A、东欧地处苏联、西欧之间,均属中小国家,历来是东西方大国和各种军事联盟集团矛盾集中的地方。 B、东欧国家存有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 C、东欧大多数国家共产党是因有苏联的支持

15、才上台执政,共产党执政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依赖于苏联,重大政策及人事变动都须取得苏共同意,没有实质上的独立自主。 D、东欧国家对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并不陌生。,2019/4/9,26,2、内部原因。 A、经济问题:经济发展缓慢是东欧各国社会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战前捷克、匈牙利的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奥地利、芬兰,1980年代匈牙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芬兰的1/5。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民族矛盾,这是东欧国家剧变中的普遍现象。 B、政治问题:民主法制流于形式、阶级斗争扩大化、党内外团结的破坏。 C、民族问题:民族矛盾激化是东欧剧变的催化剂。民族主义在东欧有深厚的基础。苏联的大国沙

16、文主义加剧了东欧的民族矛盾。,2019/4/9,27,3、苏联因素。 A、苏联把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强加给东欧国家。 B、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与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结盟牢牢控制东欧国家。一旦“松绑”,东欧国家势必急于摆脱苏联控制,纷纷谋求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 C、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东欧国家松绑,为剧变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2019/4/9,28,第二节 苏联的改革及其解体,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与逆转 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及苏联解体,2019/4/9,29,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要做

17、两方面工作: 改组内务部。 平反一批斯大林时期的冤假错案,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力图改变以往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状况。 干部制度改革。,2019/4/9,30,2、经济体制的改革 工业体制改革。 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经济管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改革为块块管理,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A、逐步取消义务交售制,放宽对个人经营副业的政策,降低个人副业税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B、改革农业的计划管理制度,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C、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撤销机器拖拉机站。 D、大规模开垦荒地(处女地)。,2019/4/9,31,3、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

18、经济领域强调物质利益原则。 政治领域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三和两全)理论。 在文学艺术领域提倡现实主义。 在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段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了斯大林关于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看法。,2019/4/9,32,4、对外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外政策强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是苏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总路线。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虽存在分歧和对抗,但并不影响二者间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2019/4/9,33,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与逆转,政治体制上恢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经济体制的改革趋于

19、停滞、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旧的行政管理方法大部分恢复。 意识形态方面强调科学评价估计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分阶段的,实现社会主义的进程分为过渡阶段、基本建成阶段和建成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对外政策方面由缓和走向扩张。 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国防科研投入,加速与美的军备竞赛。在军事实力上争得与美平起平坐的地位。对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则提出有限主权论,社会主义大家庭并以家长自居。,2019/4/9,34,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及苏联解体,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7年里,苏联的改革演变大体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3月1988年6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前。 改革与新思维 改革理论及

20、实践主要有 在思想理论方面:强调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和人道主义。,2019/4/9,35,经济方面:强调重视经济发展。 提出了苏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主要内容: A、对所有制问题的新认识。一反以往经济体制改革不涉及所有制问题的认识,提出把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与经营方式区别开来,同时反对把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政策,主张积极发挥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形式存在。 B、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一反以往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提出要克服对商品货币关系的成见,认为把商品货币当作异己的东西等同资本主义,导致了经济中的唯意志态

21、度,导致经济运作中的不切实际的做法。,2019/4/9,36,经济改革主要措施: 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在租赁、独立经济核算、承包、股份等形式基础上,把国家所有制逐步改变成为能带动群众自己民主管理的所有制,允许包括私有所有制在内的所有制存在。承认它们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 建立和组织真正的市场经济。建立消费品、生产资料、有价证券、投资、外汇和科研成果市场,加速进行财政、货币和信贷体制的改革,国家通过价格、税收、利率和贷款等形式调节。 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增加军工企业转民用产品的比重,扩大消费品生产比重等。,2019/4/9,37,对外关系方面,戈尔巴乔夫谋求有利于改革的国际环境和缩减军费的缓和

22、政策,提出国际政治新思维。 A、强调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B、对东欧国家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活方式、历史和民族传统上彼此有很大差距,因此,国际共运将是多样化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国际主义的。,2019/4/9,38,第二阶段:剧变阶段,自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到1991年12月苏解体。 1、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为主。 2、把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其特征是:真正现实的人道主义制度;有效而活跃的经济制度;社会公正的制度;具有高度文明和道德的制度;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各民族真正平等的制度;渴望和平、同

23、各国建立正常和文明关系的制度。从此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由完善的社会主义转向更新社会主义。,2019/4/9,39,3、建党思想上向社会民主党转变。 A、在党的指导思想方面,不强调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关于党的奋斗目标,未提出建成共产主义,而提出实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想。 C、党政关系上,讲党政分开,国家不从属于任何政党,苏共要从国家管理体制中退出来。 D、关于党与其它政治力量的关系,主张政治多元化,允许多党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E、党的组织原则,讲革新以往的“民主集中制”,扩大民主。,2019/4/9,40,在这过程中苏共内部分裂为三派: 民主纲领派(激进派):主张抛弃马克思

24、主义,消除极权,向民主社会主义发起挑战,政治多党制,经济市场化。 马克思主义纲领派(传统派):主张回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前篡改了马克思主义,加强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共中央纲领派(主流派),重申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党的修正和改革。,2019/4/9,41,4、实行总统制。 总统职能: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享有广泛权力和负有重要责任,总统对立法、司法、行政可动用否决权,总统可对政府首脑提出罢免建议,总统签署法律,签署国际条约。 行政建制上:总统下设两个委员会总统委员会和联邦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向总统

25、负责,重大内政外交问题由两个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解决。 总统的选举程序、任期:年满35岁以上65岁以下的苏联公民都可以当选,第一任总统由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第二任由苏公民通过普选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多连任两届,候选人获全苏或多数加盟共和国半数以上选票者当选。 总统委员会 (包括总统17人),除总理外,其余15人由总统任命。,2019/4/9,42,5、加速推行深化经济改革。 所有制形式多样化。A、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B、扩大集体所有制的活动范围,提高合作制企业比重。C、发展个人所有制,允许个人开设从事生活服务、商业、公共饮食及其它经济领域方面的工厂及小型企业

26、。 积极发展市场经济:经济全面市场化,打破国家垄断局面,价格全面自由化,引进竞争机制,加速价格财政信贷的改革。,2019/4/9,43,“八一九”事件及苏共瓦解: 戈尔巴乔夫的垮台:,2019/4/9,44,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形成的是社会生产力来相适应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其在国际竞争的进程中停滞不前、落后,陷入经济困境难以自拔。 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2019/4/9,45,近因: 苏共领导集团主要领导人改革进程中的操作问题,仅从宏观方面看:经济改革不得力,经济发展情况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在此形势下又大张旗鼓开展政治体制,造成政治、经济双方面的失控。在激进改革派的推动下

27、,急于求成。然而70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却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扭转的。 美国及西方长期渗透、推行和平演变的作用。西方在这段时间对苏既支持又逼其妥协的政策。支持在其领导人政治上的同情、理解、支持、不出难题。妥协巨大的妥协:市场经济、政治民主化、多党制、民族自决。,2019/4/9,46,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由于苏联解体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冷战格局结束。唯一能与美抗衡的超级大国的解体,历史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存在了。原来意义的东西方概念和东西方关系不复存在。世界格局从此由两极转变为多极,国际力量重新组合。 对国际政治力量的影响。苏联的变化、解体是国际共产主

28、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国际政治力量明显向西方倾斜,力量对比明显有利于西方。 对欧洲形势和发展的影响。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欧洲力量重新组合的机会,直接影响欧盟和北约的发展。,2019/4/9,47,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邓小平理论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发展创新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 政治文明建设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2019/4/9,48,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施 2过渡时期的总

29、路线与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2019/4/9,49,(二)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失误 1“以苏为鉴”的理论创新 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 正确论述社会主义矛盾及其处理方法 2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失误 坚持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违反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限制商品经济 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和唯意志论支配,违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19/4/9,50,概括起来,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经济建设方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 第二,在生产关系上,继承斯大林的两种公有制。 第三,在分配

30、问题上,主张平均,反对物质刺激。 第四,对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多次反复。 第五,提出了大过渡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第六,通过抓阶级斗争推进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 毛泽东晚年思想贯穿两个观点:一是生产的平均主义目标;一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手段。,正确论述社会主义矛盾及其处理方法,2019/4/9,51,中共其他领导人的观点: 刘少奇: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陈 云: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 邓小平: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朱 德:注意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邓子恢: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2019/4

31、/9,52,二、邓小平理论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78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命题。 19821987年,是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轮廓的时期。在理论上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论,并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19871992年,是邓小平理论体系成熟的时期。鲜明标志,就是邓小平的南方讲话。,2019/4/9,53,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个一”,即一个精髓、一个主题、一块基石、一个核心。 “一个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

32、个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块基石”,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核心”,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019/4/9,54,“一条思想路线和三大理论创新”。 “一条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三大理论创新”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论 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9/4/9,55,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及现实挑战 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首先,提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

33、条件下实现了的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其次,从中国没有经历发达的市场经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肯定个人的具体利益,承认社会差别,在同时富裕难以做到的情况下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社会平等。,2019/4/9,56,再次,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会存在矛盾,但这种矛盾主要是由经济政治体制不完善造成的,需要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改革来解决。依靠体制比依靠个人更靠得住。因而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 又次,根据国际国内环境,提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并在

34、改革开放过程不断完善和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党领导。,2019/4/9,57, 邓小平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 市场经济以效率为最高准则,强调竞争,但这又会造成企业破产和员工下岗。不充分就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市场竞争推动生产发展,但又会因为机会、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社会差别。中国将由一个相对均衡的社会走向相对不均衡的社会; 市场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自利的人。这可以大大促进人的竞争意识,刺激生产,但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刺激人的利已意识,唯利是图。在没有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机制下,容易产生以权谋私和腐败问题,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这是对社会主义的社会平等、社会公正观念的巨大冲击,也是对以建设社会

35、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执政党最严峻的考验。,2019/4/9,58,两种社会主义理论比较-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区别 任务和内容: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主要任务:动员和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立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主要任务:指导中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019/4/9,59, 制度和模式:设想中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与现实中的中国特色

36、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主要特点: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货币,不存在价值范畴;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的镇压职能已经消亡,但国家还没有消亡。 邓小平理论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2019/4/9,60, 态度和取向:消灭资本主义与利用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对资本主义辩证否定。但在价值取向上倾向和侧重于否定的一面,突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强调建立和实现社会主义应怎样克服和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也主张辩证否定。但是,在具

37、体的价值取向上更倾向和侧重于肯定的一面,突出资本主义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和有益作用。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2019/4/9,61,三、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发展创新,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完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改革和发展;要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运用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019/4/9,6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

38、断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2019/4/9,63,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39、设实践进程提出的新课题。,2019/4/9,64,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以及处理二者关系的辩证法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 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才是科学对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的马

40、克思主义态度。,2019/4/9,65,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成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最终转变为执政党的理论转型 中共的转变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也出现了新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改革正在向纵深地带发展,在改革奇迹背后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 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的不协调。,2019/4/9,66,由革命政党转变为执政政党,包含两层意思: 中共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领导人民进行革命转变为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其建设所依据的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中共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受压制的党变为唯一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其执政的条件正在发生重

41、大变化。 中共因此面临两大考验: 一是能否正确有效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 二是能否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正确用好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9/4/9,6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揽执政兴国的全局 其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换言之,在当今,中共要建设的党应成为致力于发展的党。 其二,理论创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一个思想先进的党。 其三、执政为民,建设始终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也就是为全民的党。,2019/4/9,6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中共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集中表现在:将中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党性质,深化和细化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42、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功能和政党作用之上,从而向前发展与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学说。,2019/4/9,69,江泽民在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上的创新主要有: 第一,把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作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鲜明地提了出来。 第二,提出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提出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标准。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43、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19/4/9,70,第四,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即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第五,明确提出要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第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和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阐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2019/4/9,71,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 政治文明建设,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

44、明建设 政治文明是小康社会的产物,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突破了资产阶级少数人统治的局限性,实行最广大的人民统治,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小康社会阶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2019/4/9,72, 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三条运行路径: 政治稳定先于政治改革,没有政治稳定,政治改革难以进行; 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要改革政治体制必须从经济改革着手; 市场经济先于民主政治,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为民主政治提供良好的基础。,2019/4/9,73,199

45、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及成效不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领导和组织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 政府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权力制约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民主参与机制不适应利益变化和政治整合的要求。,2019/4/9,74,政治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长期的、渐进的转变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转变: 从革命政党向执政政党转变。 从主要依靠方针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的转变。 从精英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 从封闭性体制向开放竞争机制转变。,2019/4/9,75,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

46、含义 胡锦涛: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19/4/9,76,胡锦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47、;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2019/4/9,77,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

48、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2019/4/9,7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019/4/9,79, 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不协调的表现:经济发展了,经济结构调整了,但社会结构没有相应地调整过来。经济发展了,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

49、有相应的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社会管理相对落后,各类事故频发,造成人、财、物的莫大损失。 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落后。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2019/4/9,80,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2019/4/9,81,科学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