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6546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1.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在海轮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2. 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不会发生变化?,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么?,不连续面,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是什么?,地震波、 不连续面,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

2、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幔,地核,地壳,17千米,2900千米,思考岩石圈的分布范围、厚度?,(一)地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

3、均33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的结构:,1、分层:,上层叫 ,下层叫 ;两者相比,上层中 比重大些,密度较 ,下层中 比重大些,密度较 。,2、结构特征:,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圈层。,3、岩石圈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地壳的厚度,组成地壳的元素,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二)地壳、地幔和地核,1000,2900,5000,液态,固态,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逐

4、 渐 增 大,岩石,近液态 岩浆源地,地球磁场产生地,读“地壳与地幔 结构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l)A是 层, B是 层, C是, D是 层。ED十C是 , FE十DC是 层。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 表示 的圈层组成,A+B+C合称 。 (3)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和 。 (4)被认为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 层, 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5 )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 G层的物质成分以 为主。 (6)莫霍界面是字母 表示的 两层之间的界面, 古登堡 面是 字母表示 的两层之间的界面。,硅铝,硅镁,上地幔顶部,软流,上地幔,地幔,AB,岩石圈,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地壳厚度不均,软流,D,铁、镁

5、的硅酸盐类,铁镍,BC,FG,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水,圈,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大气圈,20003000千米,低层大气是由哪些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D、氮 E、氧 F、尘埃,BDE,F,A,B,E,C,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形成的过程,成土主导因素:生物,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耕作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