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王弼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9165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讲王弼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四讲王弼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四讲王弼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讲王弼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讲王弼教学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讲:王弼,The Philosophy of Wangbi,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 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消谈风气,竞事清谈。 认为“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万物皆由道而生”。强调“贵无”而“贱有”,并从本末、体用、动静、一多等关系上来论证“以无为本”。认识上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思想。从“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用“援老入儒”方式。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即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哲理

2、,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 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所谓玄学 以无为本 名教与自然 得意忘言,一. 所谓玄学,玄学与孔子 玄学之演变 玄学之方法,1. 玄学与孔子 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公問齊由何字,答曰:字齊由。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齊莊何字,答曰:字齊莊。公曰:欲何齊?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莊周?對曰:聖人生知,故難企慕。庾公大喜小兒對。 世说新语言语,王輔嗣弱冠詣裴徽,徽問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邪?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于有,恒訓其所不足。 (世说新语文学) 玄学虽宗奉道家,然其一部

3、分仍以孔子为最大圣人。不过其所讲孔子之学说,已为道家化的孔子了。,2. 玄学之演变,正始玄学,竹林玄学,元康玄学,东晋玄学,3. 玄学之方法 冯友兰:辩名析理 汤用彤:得意忘言,二. 以无为本,有与无 本与末 动与静 一与多,1. 有与无 “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四十章注) 在王弼看来,任何具体的东西(有),都不能作为另外一个具体东西的本体,更不能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因为具体的东西总有其规定性,是方的就不能又是圆的,是温的就不能又是凉的。因为有其规定性,就不能成为万有共同存在的依据,所以万有的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 王弼所讲的“无”并不是空无

4、,而是世界万物的无形无象的本体。他曾这样来说明这个本体:“欲言无邪?而万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老子十四章注),Have A Break!,2. 本与末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老子略例)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老子五十二章注),3. 动与静 “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 世界万物是千变万化的,但对不变来说,变化是相对的,不变才是绝对的,所谓“动”、“语”不

5、过是“静”、“默”的变态,终究要归于静默。因此,人们应在“动”的现象中看到本体的常静,于动中求静,这叫做“反本”。,4. 一与多 王弼认为,万有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自己治理自己,必须有一个“至寡”的东西来统率它们,世界才有秩序。他说:“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少者多之所贵,寡者众之所宗。”(周易略例明彖)又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同上)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老子四十二章注)“一”也就是“无”,用“一”来统“众”,也就是用“无”来统“万有”。,三. 名教与自然,名教本于自然 圣人有情无累,1. 名教本于自然 王弼认为,“

6、无为”是推行礼义之治的根本,如果“名教”根据它来建立,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说:“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老子三十八章注) 他认为,以无为为本,仁义的作用才会真正地显示出来,礼法的作用才会真正地发挥出来。“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同上),2. 圣人有情无累 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锺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於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何劭

7、王弼传),四. 得意忘言,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也。然則,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於意而存象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五. 思考,玄学是如何产生的? 谈谈王弼的“以无为本”思想? 如何理解“得意忘言”?,Next Time:阮籍与嵇康,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