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研究专题08.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5362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1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庭湖研究专题0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洞庭湖研究专题0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洞庭湖研究专题0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亲,该文档总共1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洞庭湖研究专题0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庭湖研究专题08.ppt(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洞庭湖研究专题,1、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亚热带生态所与WWF共建) 2、洞庭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湖南文理学院社科基地) 3、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 4、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站,主要研究机构:,洞庭湖水文气象特征与江湖关系、水质污染与水化学研究,窦鸿身等:,洞庭湖的演变规律、洲滩的结构、动态变化、以及洲滩对洞庭湖功能的影响,李 欣等:,洞庭湖区大洪涝灾害特点与成因,李景保等:,洞庭湖湿地资源功能与可持续利用,董明辉等:,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朱 翔 蓝万炼:,洞庭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王耀中:,湖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换与升级,胡武贤:,主要研究学者:,主

2、要参考资料,(1)窦鸿身,姜加虎等.洞庭湖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2)袁正科.洞庭湖湿地资源与环境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董明辉等.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4)董明辉等. 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M. 出版社,2000 (5)胡武贤.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6)高吉喜.洪水易损性评价:洞庭湖地区案例研究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7)周震虹.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洞庭湖区个案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8)李姣.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M.湖南师范出版社,2006,第一讲 洞庭湖概述 第二讲 洞庭

3、湖演变 第三讲 洞庭湖水文 第四讲 洞庭湖湿地 第五讲 洞庭湖植被 第六讲 洞庭湖主要灾害性天气 第七讲 洞庭湖村镇体系,洞庭湖研究专题,第一讲 洞庭湖概述,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素以宏伟、富饶、美丽著称于世界,1.1 名 称,因湖泊有洞庭山(君山)而得名,湘妃庙记略称: 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府之庭,故曰洞庭。,史籍可考地名:,云梦(泽),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 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

4、为洞庭湖,九江,九条江:沅、渐、潕、辰、淑、酉、湘、资、澧 水经称“九江地在长沙下隽西北”,今 人考证下隽县在今湖南泪罗、岳阳之间的新墙河口,证明九江 即洞庭湖无疑。,五诸,湘 资 沅 澧 + 荆江,“以湘、资、沅、澧四水自南而入,荆江自北而过,洞庭渚其间,故谓之五诸”,三湖,南青草湖 + 西赤沙湖+洞庭南连青草、西吞赤沙 = 水涨三湖混一,重湖(双湖之意,北洞庭南青草),沙洲,即赤沙湖湖滩在枯水季节显露,只认可两湖,1.2 类 型,构造湖 + 河成湖,距今1亿年前形成洞庭湖盆地,燕山运动的后期在中国东部地壳强烈拉伸而形成的内陆型断陷盆地 距今2500年 ,洞庭湖的演化进入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

5、格局 洞庭湖是河道型湖泊,属泻湖性质;由于洞庭湖面积日益缩小,目前已成为洪道型湖泊,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调蓄型湖泊和惟一的洪道型湖泊,1.2.2 大小,五大淡水湖的第二位 中国第三大湖,1.2.1成因类型,1.3 功 能,随着洞庭湖生态服务功能的明晰,其物质生产的功能将逐渐弱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将在调蓄洪峰、参与大气调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主导生态功能 “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主要辅助功能 “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国际重要湿地和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重要的农副渔业生产基地”。(王克林),(1)调节江河径流,(2)沟通航运,(3)繁衍水产,(4)改善生态环境等 调节

6、气候 、生态多样性,多年平均总入湖洪峰流量40200 m3/s;多年平均总出湖洪峰流量28800m3/s;多年平均削减洪峰流量11400 m3/s,以洞庭湖为中心,形成沟通全省、通江达海的航道网,湿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基地 水域:湖体水产养殖区、水产品精养区,1.4 位置与湖泊形态,洞庭湖(不包括岗地的纯湖区),1.4.1 经纬度 2844 2935 11153 11305,1.4.2 四至 东滨岳阳、汩罗(岳阳、汩罗湘江东岸) 南至湘阴、沅江(湘阴、益阳、沅江丘岗地界) 西临汉寿、安乡(澧县、桃源、汉寿西部丘岗岸边) 北抵华容、南县(长江中游荆江河南岸),1.4.3 大小 水

7、位 33.50m时(岳阳站,黄海基面) 湖长 143m 湖宽 最大30km、平均17.01km 面积 2625km2 (1983年) 水深 最大23.5m、平均6.39m 蓄水量167108m3,1998年:面积3968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1.4.4 形态描述 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现湖体已明显地分化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个不同的湖区,以及由200多个大小不等的堤烷相隔而成的纵横交错的河网,1.4.5 三大组成部分,示意位置,(1)西洞庭湖 赤山岛以西 主要由大连湖

8、、沅江入湖洪道、澧水入湖洪道和目平湖组成 (主体:目平湖) 340 km2,占13% 长、沅、澧行洪,出路狭窄,淤泥严重 堤垸易溃,水灾为主,西洞庭湖,赤山岛位置,(2)南洞庭湖 赤山岛以东,磊石山以南(不含湘江洪道) 主要由东南湖、万子湖、铁尺湖、团林湖、横岭湖、荷叶湖等水域组成(主体:东南湖、万子湖和横岭湖) 900km2,占34% 沙淤底增,夏秋水涨,汪洋浩渺 冬春水涸,流水回绕于洲滩之间,湖遽支离破碎,南洞庭湖,(3)东洞庭湖 磊石山以北 1300km2,占50% 南起湘江洪道,水至城陵矶入江口,湖阔水深,东洞庭湖,磊石山,磊石山,1.5 环洞庭湖地区,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大河、湖冲积、

9、淤积平原和环湖丘岗及外围低山区 跨湘鄂两省,又称为: 洞庭湖区 洞庭湖平原 洞庭湖滨湖区,湖南境内32064 km2,占85.8% 湖区面积占全省14.9% 人口22.9% 平耕地30% 人口密度是全省的1.5倍,土地总面积37360km2 其中: 纯湖区(湖泊水网地带)18780 km2 环湖丘岗低山区18580 km2,1、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肺阳县、临湘市、华容县、汩罗市、湘阴县 2、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澧县、临澧县、安乡县、汉寿县、津市市 3、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朝阳区、沅江市、南县、桃江县、 4、长沙市:望城县、宁乡县。(长沙市区不算) 5、湖北省:松滋

10、、石首、公安。(洪湖市在长江以 北,不算) 6、湖南省境内15个国有农场:大通湖农场、金盆农场、北洲子农场、千山红农场、南湾湖农场、茶盘洲农场、屈原农场、君山农场、钱粮湖农场、建新农场、黄盖湖农场、西洞庭农场、西湖农场、贺家山农场、涔澹农场,洞庭湖区域范围(县级区域),根据上述资料,划定的环洞庭湖区(湖南境内)的范围有所不同,你同意哪种类型的划分,并试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分析。,由于区域界线通常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加上不同 研究者的出发点、侧重点不同,以及受历史局限性和划区基础 资料的影响,对洞庭湖区曾出现过几种不同划分方法,因各自 所依据的划区因素和指标不同,划分的范围各有差异。例如, 1

11、982年以进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环境治理保护为目的所划 分的洞庭湖区,包括19县(市)和境内15个国营农场共 3.1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1986年由湖南省 科学技术咨询中心等单位组织的洞庭湖区整治开发规划研究 时,所划的湖区范围又增加了宁乡县,湖区面积3.50万平方 公里的面积。湖南省水利水电厅1996年编 印的(洞庭湖治水简介)认为,洞庭湖区总面积为18780平方 公里,包括天然水面面积3998平方公里,受堤防保护的面积 110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000万亩,人口 1008万人 (1993年)。1997年9月编制的湖南省洞庭湖区防汛调度指 挥决策系统总体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有

12、利于防汛信 息系统建设,该报告指的洞庭湖区包括长沙、岳阳、株洲、湘 潭、益阳、常德等6市的五个县(市、区)。水利部长江水利 委员会1997年9月制定的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认 定的湖泊总面积为2625平方公里,其中七里湖75平方公里, 目平湖332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05平方公里,东洞庭湖 1313平方公里,洪道面积1418平方公里,受堤防保护面积 14641平方公里。,作业:,第二讲 洞庭湖的历史演变,2.1 洞庭湖的形成,根据洞庭湖区的地质地貌、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等的综合研究分析,洞庭湖不是单因素成因的湖泊,而是由构造运动奠定基本格局,又叠加了江河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的混成湖,基本格

13、局:由构造运动奠定 叠加因素: 江河作用 人类活动,在燕山运动早期(强烈的地壳运动) 受 平行的北东 - 南西向断裂 平行的北西 - 南东向断裂 地块的下沉 洞庭湖区第一次成为一个断陷盆地 断陷盆地内还形成了一系列次级凹陷和凸起。 四周形成 东部的幕阜隆起(与鄱阳湖水系分开 ) 西部的武陵隆起(与清江乌江水系分开 ) 南部的雪峰隆起(与珠江水系分开 ) 北部的华容隆起(与江汉平原分开 ),切割,“无洼地无以蓄水不成湖”,喜马拉雅运动 使第三纪岩层发生断裂、拗陷,盆地扩大,湘江、资、沅、澧四水形成,流注湖盆,形成湖泊群,“有洼地无水以蓄则也不成湖”,2.2 洞庭湖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 洞庭

14、湖为君山附近的小块水体,“方圆260里”,以圆计面积不超过1500km2,以正方形计面积不超过1200km2,其北边为方圆900里,面积可能超过20000km2的云梦泽,西、南、东为广裹低平的湘、资、沅、澧四水的河口冲积平原。,云梦泽解体为大小不一的湖群,荆江河段水位抬升,江水倒灌入洞庭湖,使洞庭湖与南面的青草湖相连,由过支的方圆260里扩大到方圆500里,(2)汉晋南朝时期,先秦汉晋时(距今2200-1600年),洞庭湖北部下沉稍有扩大,澧水一支入江、一支入湖,南朝时期(距今1600-1400年),地壳沉降湖区扩展不仅四水入湖,且长江水南注入湖,洞庭湖迅速扩大,湘、资、沅、澧分别流注湖中,以

15、维持其不断缓慢萎缩的演变过程,(3)唐宋时期,云梦泽不复存在 荆江统一河床形成 顶托、决口 湖面扩张,西吞赤沙,南连青草 持续的地壳下沉,洞庭湖的深度增大 “八百里洞庭”首见诗文中,“洞庭秋正阔”受长江夏秋影响加大,四水为“桃花汛”,(4)明清时期,水面面积继续增大,但趋势明显放缓,后期面积相对平稳,大体都在6000km2以内 洞庭湖其实在不断地淤浅抬高,人湖关系开始紧张,清代初期(17世纪50年代后) 鼓励围湖造田,湖区人口快速增长,围垦出现高潮,雍正、乾隆时期 (18世纪20年代后:1723-1795) 湖区围垦几乎 “无土不辟”,道光年间 (19世纪30年代后:1821-1850) 围垦

16、达到顶峰,“向日受水之区,十去其七八矣”,明嘉靖(1552-1566)年间, “舍南保北”,荆江北岸穴口尽堵,南岸留太平、调弦二口, 1852年荆江泛滥冲开藕池口 1860年冲成藕池河 1870年淞滋口溃口 1873年冲成淞滋河 长江四口水系分流入湖大局形成 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 水量的增加(水面扩大) 水域扩大 泥沙的增多(湖盆淤浅) 抬高水位 湖泊面积达到5400km2左右,(5)民国时期, 1918-1931年间,大约修筑垸田26.7万hm2,相当于1998年洞庭湖洪水期的全部天然湖面积,北岸堤垸不断向南发展,逐渐与赤山接近,洞庭湖再次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北岸沙洲在向东南方向发展的

17、过程中,受四水水流交汇的影响,逆时针转向正东方向后又折向东北,这样从东洞庭湖中分割、包围出一个大通湖,原在沅江境内的万子湖和湘阴县境内的横岭湖因垸田的溃废而扩大、连通,而形成南洞庭湖,荆江四口和四水带来的洪水经常冲溃垸田使洞庭湖发生局部扩大,湖垸互换,到1949年,洞庭湖的湖泊面积尚余4350km2,20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七里湖、目平湖和南洞庭湖都有所扩大,(6)建国以来,影响洞庭湖演变的主要事件有: 围垦 调弦口封堵 下荆江裁弯工程 荆江大堤的加固 长江中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单位:km2、 108m3,1949年后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具体变化情况, 围垦,湖区进行了3次大的围垦: (1)

18、50年代后期,是围垦外湖最快时期,围垦面积达600多km2,水面面积3750 km2 (2)60年代和70年代有两次大的围垦,围垦面积达1000余km2,到1978年水面为2691km2,人工围垦的结果:侵占了水面,降低了防洪蓄洪的能力,导致水灾频繁发生,调弦口封堵,1958年调弦口被封堵,四口减少为三口 荆江入湖水量及沙量都有相应减少 (19591966年年均入湖沙量较之19511958年年均减少11.1% ) 出湖沙量也减(同期:出湖沙量也减少了13.7%),下荆江裁弯工程,1967年对长江中洲子实施人工裁弯 1969年对上车湾实施人工裁弯 1972年沙滩洲发生自然裁弯,作用: 荆江河床与

19、水流处于重新自动调整状况,荆江长度缩短,比降加大,过水与输沙能力加强,效果 : (1)上游河床冲刷,同流量下相对水位降低,三口口门高程相对抬高,三口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量减少 (2)下游河床发生淤积,同流量下相对水位增高,城陵矶口门高度增高,河段发生淤积,不利于泥沙出湖,荆江大堤的加固,1973年以后,荆江大堤被进一步加固,荆江河道被固定,长江四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已堵的调弦口)向洞庭湖分流逐年减少,对荆江大堤的威胁,也就不断增加,长江中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1998年大洪水以后,相关部分加快了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并开始实施江湖联通,退田还湖等措施。 1998年以后,长江流域年均降水开始

20、逐年减少,并于2006-2007年达到谷底。,1932-1981年洞庭湖的演变,2.3 洞庭湖演变的驱动因子及特点,驱动因子,自然驱动因子,社会驱动因子(人类活动 ),地质构造活动,全球气候变化,江湖作用,主导演变方向,一过性的因子:全球气候变化 地质构造活动 累积性的因子: 江湖作用 人类活动,(1)地质构造,洞庭湖盆地属于典型的构造沉陷洼地,洞庭湖盆地沉降始于中生代,早期是断陷沉降洼地,后期是拗陷沉降洼地,构造沉降的范围原本比现在的湖区更大一些。,广州地震大队于1958年、1972年在长沙-益阳-常德-桃源热水坑一线的两次水准测量结果表明,14年地壳垂直变形的总趋势是缓慢上升,其中以西部相

21、对上升较强。,(2)江湖作用,(1)四口分流以前,洞庭湖的泥沙沉积主要来源是四水,四水尾闾是主要的沉积区 四水含沙量小,沉积不明显,甚至还有冲刷,叠加构造沉降的作用,东洞庭湖在不断加深。,江湖关系的变化,四口分流以前 荆江大堤建成以后 四口分流格局形成以后 三峡蓄水以后,江湖关系的变化使洞庭湖的原先的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江湖关系将进入一个调整的过程,(3)四口分流格局形成以后,四口连通洞庭湖分流,洞庭湖区可以看长江干流的一个洪道,与荆江分流。 洞庭湖的泥沙沉积一直大于输出,洞庭湖的面积与容积都在日益减小,(2)荆江大堤建成以后,荆江河床开始抬升,荆江对于洞庭湖的顶托作用开始显现,此时洞庭湖的面

22、积扩大并达到极盛。,(4)上游大量泥沙提前在水库沉积,冲刷将主要发生在荆江河道,洞庭湖的淤积将会大大减少 。 洞庭湖的冲刷加强,洞庭湖有望再次扩大,(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气候变化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与陆地水体蒸发和大部分海洋及陆地降水增加,河川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全球变暖背景下,洞庭湖流域气温明显升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突变式增温,驱动水循环急剧加快;夏季降水尤其是暴雨明显增多,而蒸发能力不断减弱,增大了洪水风险,1990a以来夏季降水较之前30a增加了60mm,个别年份甚至达到200mm。,(4

23、)人类活动,历史上,出于人口增加的压力,加上低洼的洞庭湖平原土地比较肥沃,人们不断地向其周围迁移,于是,修建堤防,围烷开荒等与湖泊争地的活动不断开展,1949年,洞庭湖堤烷数达993个。此后,1950年代-1960年代开垦的堤垸面积超过明清时期总和;洞庭湖面积由4350平方公里骤减至2691km2,围湖造田和垦殖的力度直到1985年才得到遏制,江湖关系的调整也是受人类活动所影响,并在80年代基本达到冲淤平衡,19491978年期间,围湖造田面积1933.7km2;同期,洞庭湖湖域由4350km,缩减为2691km,减少了1659km2;湖容由293亿m3降低到174亿m3,减少了119亿m3,

24、(1)民主阳城垸,主要堤垸,鼎城区(原常德县)民主阳城垸位于渲水尾间北岸,距城 东北58公里,北临澧水 垸内 一般地面高程3133米;最低地面28米 垸内有中河 口、蒿子港、十美堂、黑山嘴、黄株洲及黑山嘴农场、蒿子港 镇、西洞庭湖农场与西湖农场的部分分场 1954冬围垦,总面积315.5km2,解放前已有207.6km2,解放后实际围垦143.9km2,(2)大通湖农场,西、北三面俱已围垦成田,东部出口与洞庭东湖相连,但口门 已逐年淤高 1949冬围垦,总面积421.8km2,解放前已有108.4km2,解放后实际围垦313.4km2,(3)北洲子农场,北面与南县新安、华容县隆西相接,西及西南

25、与大通湖农场交界, 东南为金盆农场,东西濒临流湖 1958冬围垦,总面积41.5km2, 皆为解放后围垦,(4)茶盘洲农场,位于南洞庭湖与东洞庭湖相接的玩 江市境,东与屈原农场隔湖相望,南畔横岭湖遥对湘阴湘滨 境,北濒赤磊洪道与南大垸隔河相望,西与沉江双华垸相接 1958冬围垦,总面积52.57km2, 皆为解放后围垦,(5)君山农场,北靠长江,南临洞庭,东与岳阳 楼隔湖相望,西与建新农场相连 1958冬围垦,总面积88.8km2,解放前已有8.5km2,解放后实际围垦80.3km2,总结:,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并造就了洞庭湖今天的格局 洞庭湖形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其演变的驱动因子主要为地质

26、构造活动和全球变化两大自然因素,这两个自然因素在时间尺度上都很长,所以除形成初期,洞庭湖的演变速率一直很慢。(1)由于气候和构造活动变化的时间尺度大,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相对稳定 (2)全球变化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全球变化的周期很长,变化相对缓慢 在较小时间尺度内,人类活动甚至可以看作洞庭湖演变唯一的驱动因子,作业:,请分析地质构造、江湖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四个因子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第三讲 洞庭湖水文,3.1 洞庭湖水系组成,洞庭湖区江河纵横,大小湖泊棋布,入水水系十分混乱。 水系依其方位不同,大致分为南水和北水两大部分。 北水惯称“四口”水系:松滋河(松滋口)、虎

27、渡河(太平口)、藕池河(藕池口)及华容河(调弦口、已于1958年封堵) 南水惯称“四水”水系:湘、资、沅、澧。,北水: “四口”水系,松滋河,松滋河是清代长江溃口不塞所形成的一条分江水入洞庭湖 的河流。松滋在湖北境内分为两支,东支经沙道观,西支经新江口。 按流量大小分,新江口(西 支)为主流,松滋口,至虎渡河,沙道观,米积台,浦田嘴,中河口,南坪,沙窝,黄金堤,甘家厂,瓦窑,新江口,新垱,狮子口,甘家嘴,杨家垱,郑公渡,王守寺,青石碑,马坡湖,香炉脚,大湖口,金龟堡,小望角,大 湖 口 河,喻家岗,青龙窖,三汊脑,夹夹,张九台,青龙窖,余家台,官垸码头,乐府拐,壕口,澧 水,自 治 局 河,汇

28、口,汇口至张九台一段称五里河,官 垸 河,大湖口河(东支)全 长42公里 自治局河(中支)全长2893公里 官垸河 (西支)全长355公里,松滋东支全长87.35公里 松滋西支全长83.36公里,藕池河,藕池口位于长江左岸新厂下10公里处,在湖北省石首县 和公安县交界的天心洲附近。藕池河支流较多,从入口分为康 家岗及管家铺二口,其下又分为若干支流。据其分合关系,习 惯分东支、中支、西支3条支流。,藕池口,管家铺,老山嘴,康家岗,黄金嘴,江波渡,梅田湖,扇子拐,南县城,九斤麻,文家铺,注滋口,刘家铺,新洲,东 洞 庭 湖,团山寺,陈家岭,南鼎垸,华美垸,荷花嘴,下游港,下柴市,官垱,曹家铺,麻河

29、口,鸿宝局,沱,江,虎 渡 河,藉池河西支全长 86公里 藉池河东支注入东洞庭湖91公里,虎渡河,虎渡河入口为太平口。虎流河从太平口分泄江水,在湖南省境内从南闸起全长 90.6公里,弥陀寺,太平口,黄金口,黑狗垱,黄山头南闸,大杨树,董家垱,陆家渡,小河口,松 滋 河,松滋河东支,华容河,调弦口在湖北省调关镇附近,江水进入后习惯称华容河,长,调弦口,焦山镇,大王山,万庚,石山矾,华容县城,罐头尖,旗杆嘴,东 洞 庭 湖,从调弦口至旗杆嘴全长60公里,调弦口,汩罗江,汩罗江,洞庭湖滨湖区主要河流之一,因上古时芈姓罗国位于此处而得名,也由于古代楚国大夫屈原忧国投汨罗江,因此闻名于世。 汩罗江发源于

30、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经修水县白石桥,于龙门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向西流经平江城区,自汨罗市转向西北流至磊石乡,于汩罗江口汇入洞庭湖。 干流长度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为东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沿途有61条一级支流注入,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的有木辰河、黄金洞河、钟洞河、清水、昌江、车对河、罗水等7条。,汩罗江,新墙河,新墙河直接注入东洞庭湖,位于东洞庭湖东侧。 新墙河发源于平江县宝贝岭,经平江县、岳阳县境内。 全长108公里,流域面积 2370平方公里。 注入的一级支流有2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洞、由港、彭宗屋等3条支流。,新,墙,河,南水

31、: “四水”水系,湘江水系,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 (1)发源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海洋圩的海洋河 (2)汇入口:湘阴县的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 (3)全长:856公里 (4)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 (5)历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6)主要支流: 湘江支流众多,5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共2157条,其中一级支流124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1条 永州境内先后纳入紫水、石期河、潇水、 应水、祁水、白水等支流 衡阳市汇蒸水和耒水 衡山县纳洣水 渌口汇入渌水 湘潭市汇入涟水 长沙市区汇入浏阳河和捞刀河 望城县的新康纳沩水,资江水

32、系,又称资水,湖南四水之一,长江的主要支流 (1)发源地:资江分南源与西源 主源为南源即夫夷水,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流经资源、湖南新宁、邵阳等县市。 西源为赧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黄马界,流经武冈市、隆回县等县市。 两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称为“资江”。 自双江口经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地,(2)汇入口:至益阳杨柳潭入洞庭湖 (3)全长:713公里 (4)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里 (5)历年平均径流量:217亿立方米,(6)主要支流: 资江5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共771条,其中一级支流159条 邵阳县双江口赧水与夫夷水(又名扶

33、夷水、罗 江、古名夫水)汇合称资水 赧水在洞口纳蓼水(高沙水)与平溪水(又名洞口水) 赧水至隆回纳辰水 资水经邵阳市纳邵水(又名邵陵水) 资水于新化以下纳石马江、大洋江(又名芷溪、亦 称云溪)、渠江 安化以下纳伊水(又名敷溪)、伊溪、沂溪 桃花境内汇入桃花江(又名獭溪、杨柳溪) 益阳县境纳志溪河,沅江水系,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 (1)发源地:分南北两源, 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又称马尾河,习惯 以此为沅江之源 北源重安江,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 两源在凯里市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舞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

34、、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2)汇入口: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 (3)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 (4)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 (5)历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6)主要支流: 共有5公里以上的支流1491条,其中一级支 流 152条,左岸支流较多,主要有舞水、辰水、武水、酉水, 右岸主要有渠水、巫水、溆水等 至洪江市托口镇纳渠水 至洪江市黔城镇与舞水(潕水)汇合处称沅水(沅江) 至洪江管理区纳巫水(古称雄溪或熊溪,又名洪江、运水、竹舟江) 至溆浦县江口镇纳溆水(也称双龙江,古称序水、溆川) 至辰溪县纳辰水(又名锦水、锦江、麻阳河

35、) 至泸溪县纳武水(又名武溪、卢水) 至沅陵县纳酉水(古名酉溪),澧水水系,是中国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是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小的河流 (1)发源地: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干 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 中源又名绿水河,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 南源又名上洞河,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 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2)汇入口:至津市市小渡囗注入洞庭湖(七里湖) (3)全长:388公里 (4)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 (5)历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6)主要支流: 澧水流域5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共有326条,其中一级支 流74条,二级支流151条 慈利

36、县城从左岸接纳第一大支流-娄水(古名“九溪河”) 至石门三江口(新关镇的喻家河口)从左岸接纳第二大支流-渫水(曾用名“铁水河”) 澧县澧阳桥纳澹水 澧县伍公嘴汇入涔水 澧县澧南垸道河口汇入道水(又名“牛浪河”),3.2 水文基本特征,1904年洞庭湖出口城陵矶开始设站观测水位,1925年开始施测流量;长沙于1909年开始观测降水量,1910年开始观测水位;解放前夕洞庭湖水系共有流量站11个,水位站9个,雨量站2个。而对全水系进行全面的水文观测则是从解放后开始的,至1979年底止,共有流量站167个,水位站41个,雨量站727个,基本上控制了全区的水情。,3.2.1 水系与水文观测站分布,西洞庭

37、湖的入流站为桃源、石门、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出流站为南咀、小河咀 东南洞庭湖的入流站为湘潭、桃江、南咀、小河咀、管家铺、康家岗,出流站为城陵矶(七里山),新江口,3.2.2 水文特征,1、降水特征,降水量: 年均值1200-1400mm 丰年2000-2300mm(岳阳1954年2337mm) 枯年800mm(岳阳1968年787mm) 降水分配: 雨日:年均135-160d,多160-180d,少100-130d 季节分布:春40%,夏30%,秋冬各15%,降水强度: 年内日降水量大于5mm的日数为60-70d,其年内分配4月居多(7-11d),12月最少(4d以下) 日降水量大于10m

38、m的日数为40d左右,其年内分配5月居多(7-8d),12月或第二年1月最少(1-2d) 日降水量大于25mm的日数为10-20d左右,其年内分配5月居多(2-3.5d),1月最少(0.3d) 日降水量大于50mm的日数为3-5d,其年内分配6月居多(1d左右),12月或第二年1月最少(湖区大部分未出现) 年蒸发量: 年蒸发量1300-1500mm,2、水位特征,(1)水位变幅,如岳阳历年:,最高34.82m(1954年8月3日) 最低17.06m(1937年1月17日),洪枯水位差高达17.76m,分别为鄱阳湖和太湖的1.3倍和11.3倍以上,洞庭湖平均水位为25.57米 变差较大,年内最大

39、水位变幅为13.61米(1962年),最小水位变幅为9.29米(1972年),绝对水位变幅达16.29米,鹿角水位站:,“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高水湖相,低水河相”,表 现 为,西洞庭湖约35-36米之间 南洞庭湖34-35米之间 东洞庭湖在33-34米之间 出口城陵机一般在33米以上,不同地点水位:,(2)季节变化,四水流域:,4月 : 进入雨季,河水不断上涨 4-7月: 降水集中 5月或6月: 最大雨量出现,连续出现几次较大的洪水,形成单一或复式洪峰,四口流域:,68月 : 长江流域多雨季节,降雨同时集中,长江干流来水又达高峰,三口入湖水量剧增,湖水连续上涨,洞庭湖流域:,4月 :

40、开始连续上涨 7-8月: 水位达到最高峰 9月后 : 来水减少,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逐渐下降,进入平水期 12月至次年3月 : 出现最低水位,(3)水位年度变化,由于部分湖泊和洪道的淤高,通江湖泊堵闭和洲滩民垸的围垦、芦苇发展等滞洪阻流,减少了泄洪能力,形成上游水位增高,导致出湖流量比以前有所减少,相反使水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如: 石龟山站1983年比1954年水位高出2.2915米 安乡站1983年比1954年增高1.28米 城陵矾站1998年比1954年增高1.39米,3、径流特征,总入湖量 多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3126亿m3(鄱阳湖的2.5倍 ) 平均更新周期3126亿m3/16

41、7亿m3(一般容积)=18.72 365/18.7220天 四口多年平均入湖1180亿m3,占37.7% 四水多年平均入湖1684亿m3,占53.9% 区间(新墙河、汩罗江等)多年平均入湖262亿m3, 占8.4%,(1)径流构成,汛期入湖水量 最集中的时期为510月,多年平均汛期入湖量为2252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的74.6 四口汛所人湖径流量为1046亿立方米,占汛期入湖总量的 46.4(四口分进荆江水量的1/3-1/4) 四水汛期入湖径流量为 1065亿立方米 ,占汛期入湖总量的47.3 洞庭湖区间入湖径流为141亿立方米,占汛期入湖总量的 6. 3,(2)年内季节变化,四水

42、入湖流量: 以48月最多,占全年四水入湖总量的67.9,9月至次年3月,只占32 各月入湖流量中以5月为最大,6月次之,12月最小,四口入湖流量: 610月占四口入湖总量的90 7月为最大,占24,6月次之,占22.8,11月至次年5月仅占总流量的9.6,1月最小。,合计四水、四口入湖流量: 4-9月为湖水盛涨时期,12月至次年3月为湖水最枯时期 6月份最大,5月次之,12月份最小,4、输沙特征,在洞庭湖调节四水、三口水流的过程中,由于河川来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后水流减缓,因而发生沉积,使湖床日渐淤高,湖水变浅,水面缩小,减弱了水量调节能力,(1)多年平均入湖沙量,1.2895亿m3(相当于鄱

43、阳湖7.5倍),四口来沙占有82.1%,四水来沙17.9% 集中在汛期(四口98.4%,四水83.3%) 泥沙使洞庭湖平均每年淤高0.03米,(2)出湖沙量,多年平均出湖沙量0.3374亿m3 年淤积量0.9521亿m3 年淤积厚度3.7cm,(3)调蓄洪水功能降低,1949年以来,湖体容积减少,多年平均削减洪峰流量,50年代:13246m3/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31.5% 70年代:10182m3/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27.7% 80年代:5660m3/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15.6%,减少量,相当三峡工程总库容(235亿m3)的50.6% 相当调节库容(89亿m3)的1.37倍,5、洞庭湖洪

44、水遭遇组合类型,(1)水量补给平衡关系,洞庭湖的主要补给: 四水入流(南水);四口分流(北水),洞庭湖洪水特点: 补给途径多,组合关系复杂,峰高量大和 水情突变多,南水水文情势 洪水源于区内丘陵暴雨,河流坡降大,产流快,汇流时间短,径流集中 资、澧二水:地形陡,面积小洪峰高而量小,历时短(3-5天)暴涨暴落。 沅湘二水:流域面积大,水源广洪水峰高量大,峰型高,历时10天左右。,北水水文情势 源于长江,源远流长,一次洪水过程往往历时30-60天之久,且常常前峰未落后峰又至连续性重叠复峰,(2)洪水遭遇组合类型, 四水大洪,同期四口分流流量不大,1915、1924、1926、1958、1964、1

45、970、1974年属于此类型,如1926年7月上旬最大日均流量 湘江(长沙)198000M3/S 沅江(常德)24200 M3/S 资江(益阳)9000 M3/S 澧水(乔家河)6050 M3/S 长江(枝江)40000 M3/S(洪峰在8月中 旬出现), 长江大洪,四水平衡,1870年、1958、1974、1981、1987年属于此类型,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洞庭湖区一片汪洋,而四水均不见洪水的历史记载 1981年7月中旬:81年7月19日,洪峰(宜昌)流量72000 M3/S 1981年7月17-22日域陵水位上涨2.16米,而同期四水洪水很小, 四水与四口洪水遭遇,是洞庭湖区常见的、

46、危害最大的洪水 一般表现为洪水主峰与次峰遭遇,峰头与峰尾遭遇,两种亚型,同期型,错开型(洞庭湖绝大部分组合 洪水属于此类), 同期型,四水四口入湖组合洪峰同期很大,四水主峰稍推迟或四口主峰稍提前 前峰未落后峰又至,一峰高过一峰 连续性重叠复峰,后果:,洪水组合,洪峰能量巨大,对承灾体的冲击,淹没浸泡反复多次,且致灾作用历时长,范围广 破坏力极大,通常造成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7月1日到7月4日 长江上游与沅澧上游普降大到暴雨,澧水流域平均降171MM,松澧超警戒水位1M左右 7月8日到7月11日 暴雨中心转移到湘、资上游 7.11-7.12 四口、四水出现第一次组合洪峰 7.13-7.14 长江

47、、资沅二水及洞庭湖区又连续降大到暴雨,四口洪峰与资、沅洪水遭遇,于7月17日至18日形成第二次组合洪峰,1996年特大洪水 (洞庭湖出现了四水,四口组合的连续性重叠复峰),7月19至20日 长江、资、沅、澧及洞庭湖区再降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洞庭湖出现第三次大洪峰,七里山站超1954年历史最高水位(34.55米)0.76米,且超历史最高水位时长远1954历史最高水位(34.55)0.76m,且超历史最高水位时达195h(8.125d) 8月1-3日 8号台风使湘、汉流域和洞庭湖区普降大雨,局部暴雨,汉江10000m3/s流入长江,顶托洞庭湖水位加上本流域洪水 8月6日 七里山水位又涨至33.

48、86m, 错开型,四水洪水很大,同期四口洪水较大 四口洪水很大,同期四水洪水较大 虽主峰错开,且长江讯期落后四水,但长江主讯期洪水历时长,四水短历时洪水可出现于四口长历时的洪水过程中,后果:,洪水峰高量大,湖泊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洪涝损失同样巨大,1954年,1958年、1998年属于此类型,1954年5、6、7月 湖区边疆降雨,分别是同期多年平均值的2倍、4倍和4倍 同期:长江及四水中游降雨量亦大,且这一时段内城陵矶以下水江干流水位一直偏高,湖水下泄不畅 7月未前后 资、沅、澧三水同时发大水,入湖径流首先占据湖盆水位抬高 8月上旬 长江洪峰又至(8月初日宜昌出现最高洪峰水位)南北水“碰头”,

49、而此时洞庭湖因底水偏高,调蓄容量只有1.5亿m3,仅削减洪峰流量4%左右城陵矶34.55m,洞庭湖区严惩受灾,1954年洪水情况, 其它组合形式,四水或四口的某一条或两条河流洪峰汇合 仅四水中的某两条河流的江水彼此相遇,由于洞庭湖调蓄容量萎缩,不太大的单一重叠复峰的致密作用,亦不容忽视 单一连续性重叠洪峰:同一时段内两条入湖河流发生洪水,且连续性洪峰在湖中多次遭遇,由此可见: 四水洪水是洞庭湖洪水状况的主要因素,随着三峡工程发挥作用,四水、四口洪水的遭遇将会因人工调节而缓解 四水的洪水状况将成为治理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主要矛盾。,作业:,请分析比较三峡工程建成前、后影响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第四讲 洞庭湖植被,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