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讲国学之唐诗李白案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595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4.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滨讲国学之唐诗李白案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海滨讲国学之唐诗李白案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海滨讲国学之唐诗李白案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滨讲国学之唐诗李白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滨讲国学之唐诗李白案例.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李 白,海滨,儒道文化背景中的李白,以鲲鹏和凤凰为切入点 海滨,李白集中的鲲鹏和凤凰,现存李白诗文中,约有92篇涉及到鲲鹏与凤凰,其中有些是可以坐实的专名如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凤凰台”、东武吟中的 “凤凰诏”,有些是寻常可见的润色之语,如襄阳歌中的“凤笙龙管”、 赠瑕丘王少府的“皎皎鸾凤姿”等等,还有一些则是明显借大鹏和凤凰来寄寓比兴的作品,这样的约有30篇。,这些作品数目虽然不多,但却分布在李白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早年干谒李邕时,有上李邕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 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天宝元年间去朝之际,有古风其四十道: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

2、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赐金放还后自鲁赴越,有鸣皋歌送岑徵君道: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北探幽州送别故人崔国辅之子时,有送崔度还吴道: 中有孤凤雏,哀鸣九天闻。 我乃重此鸟,彩章五色分。,长流夜郎途经汉阳时,有望鹦鹉洲怀祢衡道: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晚年欲从李光弼军因病未果时,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道: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李白星殒当涂之际则有绝笔临路歌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

3、谁为出涕。,李白的这些画鹏写凤的诗篇从纵向角度描绘了李白的清晰的人生轨迹。,这些作品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则寄寓深婉,有的是着意拟古之作,有的则是酬赠急就篇章,但都从不同角度寄寓着李白复杂难辨的衷曲,,其中既充满了李白心雄万夫、矢激千里的高度自期与自信: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古风其三十三),也渗透着李白遍干诸侯、历抵卿相的极度渴望和企盼: “溟海不震荡,何由纵鹏鲲。” (赠宣城赵太守悦) “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感兴其六),其中既饱含着李白流离坎坷、竟无所成的无限伤感与苦涩: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

4、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古风其五十四) “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送薛九被谗去鲁),也暗寓着李白深味人情、透视世事的无边苍凉和惆怅: “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悲歌行)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其三十九),其中既体现着李白卓尔不群、傲岸不屈的人格理想与魅力: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赠郭季鹰),也流露出李白寄情仙游、潇洒出尘的疏狂气质与胸襟: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天台晓望),李白的这些鹏举凤逸的诗篇又从横向角度展示了李白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更有意味的是还有两位与李白关系特殊的

5、人物魏颢和范传正也以鲲鹏来评价李白。,在写于李白生前的李翰林集序中,魏颢慨叹李白“年五十余尚无禄位”之后就明确指出:“禄位拘常人,横海鲲,负天鹏,岂池笼荣之?” 将李白比作无法以池笼樊篱的横海巨鲲、负天大鹏。,在将李白遗骨改葬到谢家青山后,范传正撰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开门见山地高度评价道:“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历块一蹶,毙于空谷。惟余骏骨,价重千金。大鹏羽翼张,势欲摩穹昊。天风不来,海波不起。塌翅别岛,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之谓矣。”又是以万里骐骥、穹昊大鹏来盛赞李白。,如果客观辩证地观照以上现象,我们会发现,一方面,鲲鹏和凤凰是李白借以述人生、摅胸臆、寓比

6、兴、求寄托的重要象征物,李白传奇曲折的人生、超拔凡俗的理想、天然飘逸的丰神,海涵地负的胸襟的确只有用鲲鹏凤凰这样的神鸟形象来传写;,另一方面,李白从丰富多彩的先唐文化的文献宝库和物象传统中选择了鲲鹏和凤凰,又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和人生实践极大地开拓、充实和丰富了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尤其是在思想的层面上为儒道两家的成功合流提供了尝试的可能性。,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建立与拓展,我们先来梳理先唐时期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的建立过程。 从语源上讲,至少在汉代人的观念里,鲲鹏和凤凰同出一源,都是指神鸟。说文解字“鸟”部伊始就依次说解了“凤”、“朋”、“鹏”三个字:,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鹿后

7、,蛇颈,鱼尾,颧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冯贡切。 朋,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之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党,疑衍文) 鹏,亦古文凤。,第一条解释可以和韩诗外传中的黄帝与天老关于“凤象”的对话相参来看,基本上概括了神鸟的形貌、习性和德行。而第二第三条则说明“鹏”和“凤”同源。,基于“神鸟”意义这样一个出发点,同出一源的“鹏”和“凤”就沿着各自的流向逐渐在先唐的文献中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意义世界。,首先分析“鲲鹏”。 先秦出现“鲲鹏”一词主要就在庄子逍遥游中: 北冥有鱼,其

8、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後图南,且适南冥也。,在逍遥游的开篇部分,庄子以寓言和重言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描述,塑造了一个神奇的“大鹏”形象,“鲲鹏”变化之奇,形貌之大,飞行之高,适途之远,气势之强,均超逸俗想樊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庄子思想中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象征,但这并非庄子所要表达的最终意义。,在接下来的文字里,庄子以“鲲鹏”为节点,向大小两个方向延伸对比,小

9、至蜩与学鸠,大到宋、列高人,都和“鲲鹏”一样,都不能完全摆脱外物的束缚,时空的局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只有做到了“无己” 、“无功” 、“无名”,才能成为“至人”、“神人”、“圣人”,获得所谓的绝对自由,一言以蔽之理想的“逍遥游”在现实人类社会没有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鲲鹏”也并非庄子全面肯定的对象,但是在整篇逍遥游中,最成功而丰满的形象恰恰是这个在终极哲学思辨意义上并不完美的“鲲鹏”。这个形象至少具备了相对意义上的“大”在物形方面的超越,以及“逍遥”在心神方面的超越。在这里,“鲲鹏”的意义世界基本建立。,另有幽明录记载: 楚文王好猎,有人献一鹰,王见爪距殊常,故为猎於云梦,毛

10、群羽族争噬搏,此鹰瞪目远瞻云际,俄有一物,凝翔鲜白,不辨其形,鹰便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堕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这段文字牵出了雄鹰和大鹏的公案,李白独漉篇中“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搏九天”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但绕不过去的还是大鹏的“大”。其他文献如晋贾彪鹏赋、晋阮修大鹏赞都基本保持在前述的这个稳定的意义世界之内,即使到了初唐,杨师道奉和春日望海诗、韦承庆直中书省诗、唐太宗凤赋亦未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植的玄畅赋中,关于“鲲鹏”意义的表达发生了微妙变化: 思荐宝以继佩,怨和璞之始镌;思黄锺以协律,怨伶夔之

11、不存。考所图之莫合,怅蕴结而延伫,志鹏举以补天,蹶青云而奋羽。 曹植在怅怨之余,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关于“鲲鹏”的新的意义指向奋羽补天,正是这个指向,为李白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其次分析“凤凰”。 除了“凤凰”这一专称外,历代文献和类书中还将同属神鸟的凤凰家族成员称为鸾凤、鹓雏、麟凤、鸾、鸑鷟、宛雏、鵷雏、宛鹑、鸾雏、鸳凤、鸳鸾等等。,先秦时期的“凤凰”文献主要有三类意义: 其一是语源义,如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集爰止。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翼)傅(搏)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其二是与政治结合,祥瑞意义被明确固定下来,如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又如论

12、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其已乎?,其三则增加了栖梧食练高洁不群的意义。庄子秋水记载: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艺文类聚和太平广记收录的庄子佚文亦载: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高百仞以璆琳琅干为实。,然而由庄子建构的这一意义却并没有发展起来,后代的淮南子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著作和顾恺之凤赋、薛综凤颂、郭璞凤鸟赞、鸾鸟赞等专章文献主要都取祥瑞意义作为主题。,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庄子的出现是“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建构史上

13、的重大事件,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正是庄子赋予“鲲鹏”的“自由”意义和赋予“凤凰”的“高洁”意义,而这两个意义的背景都是在齐物的基础上实现与道翱翔的自由或是解放心灵枷锁复归精神家园的向上的“逍遥游”,或是保身全生循机而动游刃有余的向下的“养生主”。,李白对“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继承源于这里,突破也始于这里。李白从自己曲折的人生实践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出发,一方面继承、巩固和强化着“鲲鹏”和“凤凰”所象征的自由高洁的精神,显示出自己不愿接受世俗羁绊和尘网牢笼的追求身心自由的生命个性,,另一方面又给“鲲鹏”和“凤凰”赋予一种积极奋发的理想色彩,显示出渴望建功立业和济时用世的进取精神,这两个方面又常

14、常彼此交错互相生发,共同建构并拓展着“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李白出蜀,在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司马谓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于是李白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后来李白悔其少作,复加损益,成大鹏赋。在这篇宏构中,除了浓墨重彩地渲染大鹏坱轧河汉的雄姿壮观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大鹏与群鸟的对比:,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蓬莱黄鹄、苍梧玄凤、衔木精卫、报晓天鸡均超群拔萃非同凡响,但也无法与“质凝胚浑

15、”的大鹏相比方,以此来论证大鹏之逍遥的极端性绝对性,从而改造了庄子中大鹏形象的相对性,并借希有鸟的话评价道:“伟哉鹏乎!”,二是赋予大鹏更丰富的内在气质和理论背景,虽然大鹏之形之势,天下莫能与之争,但却“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在这里“鲲鹏”形象已达到与天道冥合、与自然相契、与造化浑同的完美境界,,而这正是李白不愿接受世俗羁绊和尘网牢笼的追求身心自由的生命个性的最佳表征,“鲲鹏”形象在追求精神解放、实现绝对自由的层面上彻底完成了更新和升级。,不仅如此,李白还为“鲲鹏”形象赋予了新的意义,曹植在玄

16、畅赋中肇始的“志鹏举以补天,蹶青云而奋羽”的微妙变化在李白的创作中得到了彰显和放大。李白早年拜谒李邕以求汲引,未得知遇,于是写了上李邕一诗自明其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很明显,此时的李白所塑造的“鲲鹏”形象已不仅是绝对自由无限逍遥的象征,而是寄寓着诗人寻求人生出路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预期,末句虽借孔子所谓“后生可畏”的典故来婉刺李邕,但也曲折地浮现着李白思想中儒家积极用世哲学的影子。,不知不觉间,李白已经更改了“鲲鹏”形象的意义世界,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儒道理想在这个世界中整合。直

17、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白的努力也未曾停止,临路歌既是自伤自怜,也是伤物伤世,李白对于自己和大鹏、孔子三者之间理想及命运的认同与感喟所隐含的还是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的儒家圣贤理想人格的气质。,李白星殒当涂之际则有绝笔临路歌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对于“凤凰”形象,除了坐实理解的章句和祥瑞意义的重复外,在有所寄寓的诗篇中,李白几乎主要是通过与凡鸟对立的方式来建构意义世界。,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 送薛九被谗去鲁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古风其四十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

18、而无邻。 鸣皋歌送岑徵君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古风其五十四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望鹦鹉洲怀祢衡,如果可以说李白主要以一种肯定的方式建构着“鲲鹏”的意义世界,那么在建构“凤凰”意义世界的过程中,李白主要采用的则是一种否定的策略,与其从正面反复强调,不如换个角度来使人们认识“凤凰”的高洁,这种策略正如司马迁笔法,,史记孔子世家传写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或病或愠,孔子将诵弦歌不衰。适逢儒家品格教育的最佳启发情境,孔子先后召子路、子贡和颜回,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只有颜回的回答最令孔子满意:,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

19、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正是因为孔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所以会遭遇绝粮之灾;正是李白的“凤凰”之志卓尔不凡高洁不群,所以才会遭遇无枝可依、无实可觅、无邻可伴的坎坷困境和群鸡争诋、鸷鹗竟啄、众口铄金的悲剧结果。,反之,恰恰是万方多难,玉成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的人格,也恰恰是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一命不霑,四海称屈,彰显了李白“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的“凤凰”之志。有意无意间,李白把道家的全身独善和儒家的君子固穷的结合点巧妙融入了

20、“凤凰”形象。,至此,李白完成了对“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拓展。从李白的诗文创作来看,“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的确包含着两方面的内涵,即挣脱世俗羁绊追求身心自由的生命个性和渴望建功立业和济时用世的进取精神。,就诗文言意的理解来看,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协调一致的,但在具体的人生实践和现实社会中,这彼此对立的的双方又如何可能统一呢?,“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对立内涵的统一何以可能,首先,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决定了“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内涵对立统一的可能性。 其次,盛唐社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内涵对立统一的可能性。,生逢意识形态控制较为宽松的

21、盛世,又基于特殊的身世和家庭背景,李白的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是多元而又复杂的。,李白自称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其二)。,在这样一个健康多元的教育文化思想背景中,李白的思想就处于一个兼收并蓄的良好状态,而其曲折多变的人生历程也促成李白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思想营养的渴求。 当然种种思想归结起来还是儒道两家,而这两家思想也正对应着“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意义指向。,先考察儒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李白回忆自己出蜀的情景感喟道:“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杖剑去

22、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拳拳济世之志可见一斑;,李白还常常表示: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赠新平少年);,当然,李白在理想人格的设计上常常引用的偶像之一就是孔子,他以孔子自比自励: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古风其一); 与人赠别,他也念念不忘孔子,“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临终绝笔更是以仲尼自许。,显然,儒家思想对李白的深刻影响是贯穿其一

23、生的,因此李白在表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就往往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在整个李白的诗文创作中,最集中地表述其理想人生实现途径的就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这样写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对于隐逸山林付身蓬莱的行为似乎很不满,俨然以天下为己任,收其丹书瑶瑟,效法管仲晏婴,做一个辅弼之臣,济苍生、安社稷、建功业、报明主,以突破和跨越的传奇方式实现中国传统社会士大夫的理想功业。,再考察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这里

24、暂且不讨论李白的谪仙大号,也不讨论李白与司马承祯、玉真公主、元丹丘、竹溪六逸的关系,先看看李白自己的表述,,他在诗歌中逸兴屡发: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在文章中逸响纷呈: “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上安州裴长史书), “吾希风广成,荡漾浮世。素受宝诀,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贺老章呼余为谪仙人,盖实录耳”(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李白的游心太玄不仅仅是诗文谈兵,更多的是游仙实践,

25、甚至在天子赐金放还后,“遂就从祖拜留采访大使彦,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李阳冰草堂集序),做了一名籍中的道士。,因此他自然就会有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后半部分了: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在这里又明确提出退隐江湖的心志。同一段文字,两种思想并存,两种心志对立,何以可能?下面一组诗句提供了参考答案:,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其二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留别王司马嵩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金门答苏秀才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26、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其十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古风其十八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赠韦秘书子春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商山四皓,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行路难其三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悲歌行,这些写于不同人生阶段的诗句在反复表达着一个主题功成身退,这正是李白自身能够调和儒道的思想利器。追求自由隐逸固然是李白性情所在,但李白更注重功成志遂身退后的自由和隐逸;用世济时建功立业固然为李白所看重,但这不是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当下的用世济时建功立

27、业就成为李白追求身材自由隐逸的一个前提和必经阶段了,事功行为的时间先后关系反映的则是儒道思想的逻辑表里关系。,“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对立内涵的统一何以可能,首先,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决定了“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内涵对立统一的可能性。 其次,盛唐社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的两个内涵对立统一的可能性。,李白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和人生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鲲鹏”和“凤凰”意义世界两个内涵的对立统一,因为盛唐给包括李白在内的文人提供了可以尽情驰骋思想与理想的时代背景。这个背景的内容丰富多彩,具体到本论题来看则主要包括宽松的社会条件、开放的思想意识和多元的人生选择。,宽松的社

28、会条件激发了文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壮志豪情。壮志豪情是盛唐文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有的时代文人虽然胸怀大志,但由于社会动荡无法实现而变成悲凉慷慨的深沉感怀,或由于门阀制度阻塞仕进而变成拔剑击柱的无奈叹息,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由秦汉帝国向大唐帝国艰难曲折的过渡时期的状态;,有的时代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相对繁荣人才选拔制度也相对宽松,但因为中央高度集权和时代精神总体上的内敛与理性,文人抒发情志时就显得谨慎保守,最自信也只是“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由顶峰逐渐内敛退缩的下行时期的状态;,而盛唐社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空前的疆域、开明的政

29、治、繁荣的经济、自由的思想、积极健康的进取心态、多元并存的价值取向、开放灵活的人才选拔制度、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果等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提供了文人树立宏图大志的可能性,更提供了实现宏图大志的前提与条件,因此诗人们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的豪情壮志:,杜甫可以高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祖永可以放言“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望蓟门), 李白当然也可以“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开放的思想意识提供了让文人自由信仰和自主思考的精神土壤。唐王朝确立后,中原文化与四境及远方的文明展开

30、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带来了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巨大变化。,首先是观念,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 到玄宗时,李华在寿州刺史厅壁记中也说:“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当然这也与李氏家族的鲜卑血统有关,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唐人的胸怀和视野由内向具体走向社会宏观,他们站在世界公民的宏观角度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具有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状态。,其次是思想领域,五经正义的颁行既标志着儒家思想解释权的统一,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到韩愈则进一步发扬,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之一;,李唐以老子为祖,老子被加上“太上玄元皇帝”的尊号,老庄的著作被列为经,在开元年间又设

31、道举科,文人士大夫及民间也广泛游仙求道,道家思想以国教角色尊崇一时;,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化的整和,在唐代得到了朝廷、文人与民间的多层次的接受,玄奘去印度取经壮举的最终被朝廷认可即是明证;,不仅仅如此,上述三大思想主流的各个分支流派以及景教、摩尼教、祆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思想也得以传播。,在这个背景下,王维可以一心一意地“惟有学无生”(秋夜独坐),也可以感叹“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孟浩然可以吟唱夜归鹿门山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也可以枯坐悟道:“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还山贻湛法师;,而李白可以自诩:“青莲

32、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当然也可以“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多元的人生选择使得文人的人生预设充满了理想色彩,从众多的文人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人生道路:早年任侠漫游;中岁折节读书或入幕求仕并陷于宦海浮沉;晚境则求道向佛独善其身,人生各个阶段希望实现的都实现了。,不仅人生长路如此充满理想色彩,就是在阶段性上也是充满了种种可能性,就仕进者而言,中下层文人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只要不断努力,“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十有六七”(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不愿参加科举考试,希

33、冀通过干谒以求仕进的,也有可能名满天下一登龙门,李白一入长安无所施展,二入长安则是帝王诏请,一介没有出身的布衣坐七宝床安享御手和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通过入幕戎旅借时势而发迹扬名也是建功立业的一种表现,高适就是一例;,就隐居者而言,既可以如孟浩然一般声名远播而终身不仕,也可以如李太白一般赐金放还仕而后隐。 可以说,这个大唐盛世为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都提供了理想的可能性和现实的保障,因此生活在这个盛世的文人的行为与创作自然充满了高傲自信朝气蓬勃的理想色彩。,从这个角度再反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人生设计和后来的结果,或者考察李白的整个人生,就可以理解李白拓展的“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自有其

34、社会现实的有力依据。,宽松的社会条件激发了文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壮志豪情,开放的思想意识提供了让文人自由信仰和自主思考的精神土壤,多元的人生选择使得文人的人生预设充满了理想色彩,盛唐特有的时代背景自然促成李白的“鲲鹏”和“凤凰”的意义世界两个内涵的对立统一。,李白诞生1300周年祭文,薛天纬 2001年10月25日,维公元二千零一年,岁在辛巳。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历史重开新纪,人间又到重阳。四野菊黄,吟诗正是佳节;九重气爽,怀古岂无绵思。适值唐诗人李白诞生一千三百周年之际,海内外学界同仁及各界人士齐集马鞍山李白纪念馆前,追念前贤之盛事,感怀李白之精神。信知其光焰万丈,历久不衰;风流千载,

35、与时俱新。,盖李白生逢大唐盛世,怀抱宏伟理想。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奋其智能,愿为辅弼。身为诗人,心系朝堂。干政之事几经坎坷,人生之路历尽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矢志而不渝,九死而无悔。此乃中华民族文化人之家国责任感,济世爱人心;传统悠久,于白为烈。,然建功立业固其所望,精神自由更其所珍。傲骨嶙峋,豪气纵横;鄙夷权势,超脱凡俗;坚守自我,崇尚天然。其理想追求如鹏戾九天,自由欲望如鹤渡沧海。庄屈为心,二美俱并;儒道互补,人性贯之。李白精神,至为壮丽!,然光明盛世,岂无阴翳;美妙理想,固难成真。太白一生,良可叹也。待诏翰林,未获实封;从军永王,竟遭严谴。江南流落,身殁始授拾遗;布衣终老

36、,后世但称名贤。韩退之诗云: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白乐天诗云: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李白以赤子之天性,运如椽之巨笔,抒人间之真情,留不朽之诗篇。盛唐气象,发为青春少年之歌唱;谪仙才调,铸成豪放飘逸之诗风。狂歌痛饮,飞扬跋扈;青天揽月,碧海掣鲸。五岳为辞锋,四海作胸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无敌之誉,雄视一代;诗仙之名,遍播人寰。采石矶头,高悬明月;青山脚下,长栖诗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诗人李白,万古芳馨。,记诵此文已久,一直盼望有幸能到马鞍山祭扫太白墓。 终于实现了。 那是2007年的11月,萧瑟寒秋,在我和师妹郑慧霞博士论文答辩前,先生带我们去马鞍山拜谒太白陵墓以启灵光。我跟随导师,怀着忐忑、敬畏、喜悦、庄重、伤感等种种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来到太白墓前,我为太白作了揖,敬上美酒,告曰:“诗仙太白在上,海滨自君之故乡西域而来,负倚天之剑,怀凌云壮志,携千杯美酒,与君同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