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中吴建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6013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一中吴建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海口一中吴建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海口一中吴建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口一中吴建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一中吴建红.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口一中 吴建红,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 浅析课堂的无效与低效提问及改进的策略,今天课题的提出,教师上课行为中的低效、无效 表现及分布率:,1.导入新课低效:29%;,2.教师讲授低效:35%;,3.课堂提问低效:37%;,4.课堂管理低效:33%。,“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传授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启动学生思维、 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 综合性教学艺术,课例难忘九一八提问汇总、分类,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大大小小问题达45个!,类型一:温故知新

2、,复习相关的内容。,类型二:衔接过渡,引出下个板块的新知识,类型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习某类历史的方法,类型四:落实知识点,强化重点和学生记忆,类型五:重、难点分析,类型七:引导分析,即老师想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时的设问,类型六:资源设问,即围绕教学目标,以史料、音频、 图片、视频为依托,设置相关问题,低效、无效提问的基本类型及改进策略,类型一: 整节课设计的问题贪多、贪全。,改进策略:,要充分备课,吃透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大胆取舍,对不同问题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重难点问题提出后,不了了之, 导致问题的无效或低效。,例2:“哪家学派后来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与

3、采用?” “为什么是法家呢?”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仍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例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类型二:,没有充分讨论,引导不足,没有总结提升,没有归纳根本原因。,学生讨论很热闹,老师却不了了之,没有引导、总结,对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必须认真钻研, 做到心中有多元答案,这样引导学生时, 才能游刃有余,使问题达到有效的解决。,改进策略:,例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可以清晰地给学生各种思考角度的提示:,个人因素方面?当时全国的抗战形势?有国民党广大爱国将领的态度? 中共的努力方面?有蒋介石的顽固不化,导致爱国将领不满 ,例2:“商鞅

4、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合乎国情,顺应民意; 决心坚定,措施坚决。 秦孝公的支持; 立木取信,树立威信; 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同样应给学生思考的角度提示:,类型三:,设圈套式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不符合新课标鼓励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谁在中间起了关键作用? “是谁起了关键作用”? “周恩来代表的是哪个党”?“蒋介石杀了这么多人,是不可饶恕的,但中国共产党却主张释放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什么?”,改进策略:,老师要加强专业学习,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史学观点,拓宽自身的教学视野,尽量避免以单一的结论或观点去引导

5、学生,杜绝用圈套式的方式提问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非标准”答案。,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谁在中间起了关键作用?当有学生回答:“宋美龄”时,老师应该给予回应,请你来说说:“为什么你认为宋美龄起了关键作用”?让学生充分讲完他的理由后,老师还可以继续鼓励学生:“还有其他的看法吗?”等观点不同的学生都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来总结,类型四:,问题过大,问题笼统,指向性不明确, 学生一时无法回答。,例1:讲建国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老师最后设问:“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配合的,那么同学们认为今年我国的高考如何才合理?”“你期待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例2: “现在人们住的方面又是如何的?”,例3:讲开国大典

6、时,讲到升国旗,老师设问:“假如当时你亲历开国大典的一幕,看到国旗升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例4:讲唐朝的民族关系,小结时老师提问:“如何对待少数民族?通过什么方式与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改进策略:,提问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指向性明确, 或把问题分解、细化后提问。,例1:讲建国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老师最后设问:“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配合的,那么同学们认为今年我国的高考如何才合理?”“你期待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修改:“大家就当今的中学考试制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或是对高考、中考制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例2: “现在人们住的方面又是如何的?”,必须先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

7、的居住条件是怎么的?改革开放后又是怎样的?通过对比,才能得出“变”在哪。所以老师应该先通过两组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住的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后,再设问“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修改为:,例4: “如何对待少数民族?通过什么方式与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修改为:,“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增加设问:“唐代友好的民族关系,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哪些启示?”,例5:讲宋元文化时,老师这样提问:“资治通鉴这本书是什么样的呢?”这种笼统的提问,可采用逐层分解法提问,即把问题细化提问,改为:这部史书

8、是什么体裁的,与史记在体裁在有什么不同?是断代史还是通史?记载了什么历史时期的史实?这部史书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类型五:,问题难度太大,问题要求的课外知识面 较高,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例1:开国大典一课,老师为了增加上课的趣味性,提出了问题“哪位同学来讲一讲国旗中的故事?”看到没人回答,又说“也可以讲一讲国歌中的故事?”还是没人答,又再说“也可以讲一讲开国大典中的故事?” 还是没有同学能起来讲!,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不足,例2:“孔子为什么能够当上教育家?”,教材内容较少,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例3:“你如何评价贝多芬在著作、作曲方 面的伟大之处?”,需要比较专业的音乐知识,例4:“四大发明

9、对近代欧洲产生了什么重大 的影响?”,学生未学习世界近代史,无法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与世界近代欧洲的发展联系。,例5:“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 进攻?”,教材未涉及,课标不要求,改进策略:,提问要符合学情,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果解决问题需要课外的知识,老师 必须课前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前收集 相关资料。,例1:老师想让学生讲开国大典的故事、国歌的故事、国旗的故事,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例2:“孔子为什么能够当上教育家?”这样的问题如果想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事迹以及孔子的一些经典故事,让学生对孔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问题就可

10、以水到渠成得到解决。,例3:为突出贝多芬这位伟大音乐家的音乐成就,不必拐弯抹角,直接发问即可:“请大家找一找,贝多芬作为伟大的音乐家,他有哪些突出的音乐成就?,例4: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后,不必让学生来回答,而由老师来做简单的介绍。或把问题放到初三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里讲。,例5:“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这样的问题,由于教材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知识讲述,也不符合新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可以不提。,类型六:,思路不清,逻辑混乱,问题绕来绕去。,例1:“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有如何巨大的变化?” 后面分析课文动脑筋问题“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票证才能买东西?”时,老

11、师为引导学生思考又问:“为什么过去的生活不好?”“是不是过去的生活相对比较差?”,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战争背景时,老师先列出一战爆发前夕,英、德、法、美四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以及殖民地面积的位次,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指出这就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后面讲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直接原因时,又绕着问:“两大军事集团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历史为什么选择巴尔干半岛?”,改进策略:,要整体感知教材,遇到重复的内容,就要理清思路,教学过程中,按清晰的教学思路,灵活处理、重新整合编排教学内容,整合问题的设计。,例1:课文动脑筋问题“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

12、票证才能买东西?”,这样的兴味性问题,可以作为课文的新课导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有如何巨大的变化?”可作为这节课的落脚点,放在最后给全班同学充分讨论。,例2:在熟知事件与原因的基础上,要理清思路,整合问题。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可以先全局性的分析战争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剧;(4)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从众多原因中,再归纳出根本原因。接着再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前因后果。接着让学生思考:1、巴尔干半岛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点燃“火

13、药桶”的“一粒火星”?最后指出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类型七:,问题过于随意,语言表达欠科学严谨, 学生找不着要领。,例1:介绍资治通鉴书名时,老师这样问“书名说的是啥?” 应改问为:“请解释一下这部书的书名含义是什么?”,例2:讲百家争鸣内容时,老师先让学生扮演孔子自我介绍,然后由老师来提问:“请问孔子先生,你当时的意见不被采纳,请请问你干什么去了?”(老师的本意是指孔子放弃从政后,开始去从事教育活动),例3:新中国成立一课,介绍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后,老师为过渡到第二个子目“西藏和平解放”,这样设问:“这时全国大陆基本解放,但还有一个地方的人民仍受着苦难,那是哪里?” 反

14、映出的是讲课老师对当时全国解放形势的模糊不清。,例4:展示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接着发问:“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呢?” 反映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对联的内涵。,改进策略:,备课时,要加强对教材各类史实、材料的理解,对设问要精心预设,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不经过思考地随意提问。,类型八:,问题过于简单,只需回答“是”或“不是”。,连珠炮式的提问,学生记不住老师问什么。,提问不简洁,重复啰嗦。,设问的时机不对。,类型九:,类型十:,类型十一:,有效提问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很多样: 温故知新;过渡与衔接;解决重

15、点难点;学法指导;材料进分析;辨论不同观点;新课小结;能力考查明确目的后,你的设问要求自然就很明确了。,2、提问的内容指向性要清晰, 对学生 的能力培养要紧扣 新课标的要求。,例:展示图文材料或视频资料后的问题设计。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介绍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置问题。 方案一:通过视频,大家已经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你当博物馆里的解说员,从画的历史时代、作者、画的内容、画的史学地位,给游客做简单的介绍。(这一设问,紧紧围绕新课标“培养学生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方案二:据视频内容,并仔细观察(七年级下册)P84课文的插图或老师列出的图片,

16、说说从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商业活动?(围绕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知道宋元时期的商业贸易的繁荣”,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方案三:请你以“都市街景”为题,给图片配上一段生动的解说词。(围绕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知道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能力和叙述能力),3、提问的切入点要好。,例:韩老师讲战争的影响时,老师发现有学生认为战争催生了许多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由此认为战争也有好的一面,于是老师把这课的拓展问题设计为辨论式的问题:观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应该努力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观点二: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都具有两重性,人类无法防止战争,也不能一概反对战争。你支持哪种观点,请列出你的理由。,通过辩论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的课程内容要求,同时也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战争问题。,4、提问的语言要科学精当、语义清晰、 符合学情。,5、提问的难度把握要适中,由浅入深、 有梯度有层次递进。,6、提问后,要关注学生、有效理答; 支持学生,鼓励发问。,结束语,课堂提问是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设疑提问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2011年新版课标下,如何设疑提问,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仍是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