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0877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计划书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嘉定实验幼儿园 蒋晓萍 强丽芳,幼小衔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幼儿的任务意识差,缺乏主动性。,我们通过小不点儿计划书这一载体,从游戏和“回家作业”两方面入手,逐步培养自我管理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意识。,游戏,游戏中出现的问题:,1、在区域中游荡,较长时间内 无所事事。,2、一直处在同一区域,重复做 某件事。,3、在一件事没有完成的情况下 又做另一件事。,我们通过将区域内容编入表格,制成游戏计划表,引导孩子制定当天的游戏计划,促使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1自主学习 2自我管理 3有效观察,游戏计划书的特点:,游戏计划实施三阶段:,制订计划: 制订计划是游戏的先决条件

2、,也就是在游戏前幼儿在表格中选择自己将要去的游戏区域,它帮助幼儿明确当天的任务,让幼儿有意识的加入到游戏活动中。 实施计划: 就是幼儿游戏的过程,即幼儿根据制订的计划进行有目的地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新的技能,尝试不同的想法以及把他们的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的过程。 回忆计划: 即幼儿交流分享的过程,通过回忆做过的事,使幼儿看到他们的计划和活动之间的联系,对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清楚的意识。,幼儿的任务: 1、明确今天游戏的内容和目的,在相应的表格中做符号。 2、愿意用语言等方式与教师沟通自己的活动设想。 3、为游戏准备材料。,教师的任务 1、了解幼儿的游戏计划; 2、给不知道做什

3、么或不愿意表明计划的幼儿提供帮助,拓展他们的思路或修改计划。 3、给那些每天制定相同计划的幼儿提出适当的建议。,一、制订计划,幼儿的任务: 1、选择适合计划内容的材料,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合理 的运用和组合材料。 2、安排,调整好自己的制作过程。,教师的任务: 1、为幼儿提供一个有支持、能获得自主活动机会的环境。 2、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适时介入。,二、实施计划,幼儿的任务: 1回忆自己实施计划的过程,并检验计划的完成程度。 2交流游戏中的成功与困惑。,教师的任务: 1描述、回忆和表征他们的动作帮助幼儿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从中进一步地学习和提高。 2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与分享,从别人那儿获

4、得自己 没有的经验。,三、回忆计划,二 、回家作业 我们所谓的“回家作业”不同于小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完成任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为入小学作准备。,“回家作业”特 点 :,1内容简单,形式多样 我们只给孩子每天完成一个“作业”。内容多样化。 如:6月11日 星期五 今天的任务是周末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观察超市物品摆放有什么特点。,2体现家园共育 为了督促孩子形成完成任务的习惯,从幼儿、教师、家长三方面入手:教师设计回家作业内容,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进行监督。 3以激励机制为主 孩子每天完成任务以后,家长要在孩子的小计划书上画上,对完成的好的孩子还可以画,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就要

5、求孩子回家补做,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计划实施三过程,(一)安排任务 教师:设计当天的作业内容;与幼儿商量记录作业内容的方式。 幼儿:了解当天的回家作业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将作业内容记录下来。 (二)完成任务 幼儿: 与家长交流今天的作业;自己独立完成或者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 家长:了解孩子的任务并协助幼儿完成。 (三)交流任务 幼儿:将作业交至老师处;交流作业(如:收集的主题资料,整理书包的经验等)。 教师:检查幼儿的作业;组织交流分享活动的时间。,效果与反思,以小计划书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意识,使孩子逐步从无目的的学习转向有计划的、能自我管理的学习态度。 但这种习惯的养成

6、不是一蹴而成的,我们从孩子一个多月的表现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随心所欲期,他们不会主动地安排游戏计划,往往需要老师的提醒及同伴的行为暗示。 在回家作业方面,孩子同样会常常忘记,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做法是:,不断与幼儿交流,提醒并帮助幼儿,使他逐渐形成习惯。 充分使用激励机制,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第二阶段:矛盾突现期,矛盾一:重复计划内容 矛盾二:计划实施与持续性不吻合 矛盾三:家长忽视 矛盾四:重量不重质,第三阶段:稳步发展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孩子们 已有每天制订学习计划和完成任务的意 识,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每天来园,他 们都会取出计划书,根据以前的活动制

7、订今天的学习计划,并在一日活动中坚 持完成自己的计划。,放学之前,他们都会提问:老师,今天是什么作业。回家后,从家长的反映中得知,许多孩子一回家就打开书包,与父母一起完成今天的作业任务。 尤其是一些任务意识差的孩子,因为有了小计划书的提醒,使他们逐渐养成了完成任务的习惯。,计划书的实施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任务意识的重要性,也使他们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家长从原先的被动合作转化为主动地与教师、孩子交流,并为教师出谋划策,拓展“回家作业”的涵盖面,如把生活内容加入到任务中去比如:今天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等。这样,便使小计划书的内容更具多样化,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家园合作变的更密切,更

8、有效。,“重复计划内容”案例,玥玥最喜欢的是绘画与制作,从她的计划书上显示,她一周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夏日用品展、名片坊、小礼品”,这三个区域都偏重与美工制作。 老师的做法:从爱好出发,建议尝试与动手相关的游戏,体验成功感,从而激发兴趣。 效果:玥玥在建构区的成功使他体验到别的区域的快乐和成功,也激发她到其他区域的兴趣。,“计划实施与持续性不吻合”案例,安泽是一个好奇,好学的孩子,一早他便高兴地告诉老师:“今天我想要去理牌,而且我还要发现理牌的秘密呢。”说完他便高兴地在游戏计划书上选择了所要去的区域。在游戏进行的前半段时间,安泽还是很投入的,可是没过一会从旁边传来了其他幼儿的欢呼声“灯亮啦”!这

9、可把他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他连忙放下自己正在操作的计划,参与到了其他幼儿的计划中。像这样的幼儿往往缺乏了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导致了他的计划与最后的达成度的不吻合。 老师的做法:建议幼儿可将此游戏作为下一次的游戏计划,逐渐帮助幼儿回到先前的游戏中。,第一种情况: 有的作业是需要家长陪同孩子完成的,而因为家长没有重视,孩子不能完成作业。,第二种情况: 有的孩子回家后作业于家长包办,比如在整理第二天的物品时,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整理的不整齐,索性替代了孩子,导致孩子来园后还是搞不清书包里到底有些什么 。,老师的做法: 通过电访和家访,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指导家长如何适当地协助孩子的活动。,“家长忽视”案例,“重量不重质”案例,由于孩子事先制定了游戏的计划,对于孩子来说,完成游戏计划变得非常重要,这样孩子在活动中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为了完成计划书的任务,制作的作品显的很粗糙,不精致 。 老师的做法: 1、在游戏中加强观察指导,增加幼儿游戏时 间。 2、增加“游戏币”、“小红星”等激励机制,提高 幼儿对作品的要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