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介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介绍 依据标准:依据标准:DD2006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行标行标;DZ/T0158-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ZB/TD10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GB958-99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国标;国标;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地质图用
2、色标准及用色原则行标行标;D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试行);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DZ/T00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行标行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1:5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3););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
3、部,质矿产部,1986););DZ/T0167-95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2021/6/161参考资料:1:50000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沉积岩区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花岗岩区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万区域
4、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变质岩区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火山岩?火山岩?青藏高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青藏高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1 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1:50000)区调是基础,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更是地质工作者的基础;区调是科学研究;区调的2次扩军2021/6/162一、综述一、综述1、有关定义区域地质学
5、区域地质学:其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阐明指定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总体特征,探讨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矿产勘查、成矿规律分析、地质环境评价及其有关经济建设提供综合性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地质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地史阶段各地区地层系列,沉积岩系建造性质、地层界面性质及古地理变化,重塑地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恢复沉积史;(2)研究区域火成岩、变质岩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过程、性质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3)研究构造方向、形态、类型及其组合特点,力学边界条件、构造运动过程、时期和性质
6、大陆壳的形成过程及深部构造特征,划分构造单元,研究各种构造成因机制;(4)研究各种矿产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即研究矿产形成与地层、岩石、构造及各种地质作用的时空关系。2021/6/163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过去曾经叫区域地质测量。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充分研究和应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当代地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域
7、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者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土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区调不是填图,是综合研究。填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手段之一。2021/6/1642、基本要求目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3.5 3.5:“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必须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
8、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简单地说:目的是: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地质顾名思义是地球的性质(地球的论述)广义的地质包括了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构造、矿产,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重砂、放射性等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产等。构造可以理解为构成造就,格架就是形态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就是要恢复和阐明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产在四维空间的形态和演化。2021/6/1653、基本工作内容从上述定义和基本要求中,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内容目标任务(1)查明区内地层的特征;(2)查明区内岩石特征(沉积岩、岩浆岩
9、变质岩、混杂岩);(3)查明区内构造特征;(4)查明区内古生物特征;(5)查明区内矿产特征;(6)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2021/6/166巴底幅、小成都幅的1/万区调联测的任务书:(1)对弱变质岩区,采用构造-地层法,查明各组界线、区域延展性、岩石及组合,沉积、层序、变形、变质样式和特征。(2)对丹巴变质岩,继续采用构造-岩性(层)-标志变质岩的三重填图方法,划分变质带和变质作用类型,恢复原岩,进行区域对比研究。(3)对岩体解体为侵入体,归并为单元、超单元,查明基本特征和侵入年龄,阐明岩浆作用规律及区域构造环境。(4)查明褶皱、断裂、地
10、质体空间形态、变质带方向,建立区域构造格架,进行构造级别、序次和地壳结构层划分,建立各类地质事件序列,阐明地质发展史。(5)提出一批工作和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和典型地质现象资料。通过典型示范地质资料,阐明松潘-甘孜褶皱系地槽型沉积、火山作用,岩浆活动,多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各阶段地质特征。(6)建立各种地质影像解译标志,结合野外填图进行验证,检验影象单元与野外地质体的吻合程度,提高制图质量。(7)全面收集区内矿产资料,编制矿产分布图。重点对金矿点、异常和找矿线索进行检查。顺便进行旅游地质调查。(8)调查新构造运动的各种标志,圈定灾害地质体。(9)设置变质岩区研究专题。2021/6/1674、基本方
11、法、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剖面测量:剖面记录及剖面小结路线调查(地质点和点间路线):观察记录应:规范、正确、详尽。点号、坐标、位置、点性、描述、遥感影像、样品、照相、素描、路线地质等。图件: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图等(2)综合研究)综合研究综合研究贯穿于整个区调过程中:立项、设计、填图、连图、专题研究、综合整理,等等。(3)数字填图和数据库建设)数字填图和数据库建设成功开发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采成功开发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
12、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数据库建设2021/6/168二、工作程序二、工作程序3.2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一般包括。1、组队2、收集资料3、野外踏勘4、设计编审5、野外调查6、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7、野外验收8、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9、报告编写10、成果验收11、成果出版12、资料归档与汇交2021/6/1691、组队、组队3.10根据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多幅联
13、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应根据任务要求,组织任务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队伍应根据任务要求,组织任务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队伍3.6除进行详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外,对调查区存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和城市地质等重大问题,必须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内容。3.7重要成矿区带所开展的区域矿产调查的图幅,应视工作区特点和研究程度开展必要的物、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物、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3.8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综合运用物、化、遥等多种
14、技术方法,加强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研究,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2021/6/16102、资料收集与利用、资料收集与利用(1)4.1数字地形资料准备数字地形资料准备4.1.1 1:50000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2)4.2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建立地质构造格架初步建立地质构造格架4.2.1 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
15、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本次工作主攻方向。4.2.2收集调查区已有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如“地质志”,“地层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及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等。4.2.3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及对比处理,要准确把握前人划分填图单位的含义,在地质填图中正确运用,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的修定。4.2.4系统收集前人的样品测试成果,在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测试单位全面了解和对其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4.2.5收集矿产资料,综合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
16、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作为部署野外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依据。4.2.6 查阅调查区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地形、道路、物资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2021/6/1611(3)4.3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4.3.1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图幅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问题提供空间信息。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43.2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
17、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4.3.3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4.3.4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4.3.5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全过程。4.3.6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
18、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2021/6/1612(4)4.4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4.1提取隐伏地质体提取隐伏地质体(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的物理信息。的物理信息。4.4.2详细收集调查区内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如区域重力、航磁、航放以及电磁测深、地震剖面和物探测井等资料。要尽量收集使用最新资料和高精度资料。4.4.3对收集到的资料为使其统一,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对以往工作进行评述,明确该资料能够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4.4.4对对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
19、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4.4.5 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钻孔资料,测定岩芯物性参数,也可利用物性测井资料反演物性参数,了解岩石的垂向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地质矿产解释奠定基础。4.4.6根据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地球物理场进行地质和矿产解释的解译标志;利用解译标志,并和野外实际调查紧密配合,达到合理解译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的目的。4.4
20、7根据需要编制各种1:50000地球物理基础图件: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航空放射性异常图等。在综合研究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在覆盖区,结合钻孔等地质资料编制推断解释成果图:如推断地质构造格架图、控制剖面地质断面图以及局部典型地段的立体(三维)地质(构造)图。4.4.8在物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物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2021/6/1613(5)4.5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5.1应
21、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依据不同性质、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资料,正确地利用与研究。4.5.2区域化探、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地学应用与研究信息。其应用范围大体为:(1)基础地质:(a)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b)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2)矿产地质:矿产地质:(a)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球化学特征;(c)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
22、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球化学标志;(d)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
23、检查工作安排建议。(3)环境地质:(a)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b)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d)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4.5.3有关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等具体方法技术,见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4.5.4对于化探资料利用,特别是西部景观复杂地区化探资料,应进行方法技术质量评估,以便正确利用该项资料。4.5.5在化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
24、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2021/6/1614(6)4.6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6.1 钻孔资料是浅覆盖区、大型盆地区、海岸带(区)和平原区获取第四系、基岩地质和区域矿产地质资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各类钻孔资料,包括钻孔岩心编录资料和岩心实物资料。4.6.2用于揭露重要地质界线、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而施工的钻孔资料均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编录。对岩心编录资料的收集要注重其原始性,包括岩心描述、各种照片、素描或影像资料、各种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等。4.6.3 尽可能收集岩心实物资料,如岩心岩相、矿化、化石
25、标本等。结合研究内容,补充编录资料和补采测试样品,以便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格架,并了解第四系覆盖层之下基岩和矿产地质的基本特征。4.6.4 对收集到的钻孔资料应进行质量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为第四系分布区部署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思路。钻孔资料对地表调查有指示意义。2021/6/16153、野外踏勘、野外踏勘 5.1.1野外踏勘必须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填图设计书编写前完成,野外踏勘必须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填图设计书编写前完成,为设计书的编写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5.1.2应选择不同类型地质体分布区并结合自然地理区进行路线踏勘。踏勘路线应选择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复杂的路线为主。每幅图必
26、须有一条贯穿全图幅的踏勘路线,同时应适当采集一些必要的岩矿样品,进行鉴定和测试分析。5.1.3在重要成矿区带,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的路线地质踏勘为主。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5.1.4 要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强、出露齐全、层序清楚的地区选择代表性强、出露齐全、层序清楚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测制,在剖面测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填图单位。进行地层剖面测制,在剖面测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填图单位。5.1.5 踏勘过程中,对区内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进
27、行适当了解,为野外工作条件(如营地设置、用电、交通、物质供应、安全保障等)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5.1.6 通过踏勘,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测区的区通过踏勘,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测区的区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和遥感解译标志。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和遥感解译标志。2021/6/16164、设计编审、设计编审6.1设计编写设计编写6.1.1根据项目主管单位下达的任务书要求,针对调查区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和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物化遥数据处理与解译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设计。6.1.2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目的任务;研究现
28、状;存在的主要基础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等问题;地质地理概貌;填图单位初步划分;基础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调查内容;精度要求;填图方法;技术路线;队伍组织;实施步骤;质量管理;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并附调查区地质草图、工作程度图附调查区地质草图、工作程度图及工作部署图等图件。及工作部署图等图件。设计书内容要齐全,文字应简明扼要。设计书编写提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纲见附录A。6.1.3设计书要求在任务书下达后的46个月内完成,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6.1.4设计书编写要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工作过程中,因
29、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6.2设计审查:设计审查:在设计审查前项目工作单位应进行初审。2021/6/16175、野外调查野外调查(1)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包括:剖面测制、路线地质调查、综合整理、编图等;剖面测制、路线地质调查、综合整理、编图等;(2)合理组织安排野外工作:)合理组织安排野外工作:原则上所有技术人员一起参加剖面测制,统一工作要求和地质体划分标准;原则上所有技术人员一起参加剖面测制,统一工作要求和地质体划分标准;按照设计进行分组、分片进行地质路线布设,划分号段,重叠处衔接。按照设计进行分组、分片进行地质路线布设,划分号段,重叠处衔接。(3)加强
30、综合研究)加强综合研究讨论并分析研究每个小组每条路线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讨论并分析研究每个小组每条路线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小组接图、及时讨论研究,形成综合的实际材料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小组接图、及时讨论研究,形成综合的实际材料图和阶段性的野外地质草图。图和阶段性的野外地质草图。小组内部应随时进行综合、研讨。采集标本比对,统一填图单元划分标准。小组内部应随时进行综合、研讨。采集标本比对,统一填图单元划分标准。编好剖面小结、路线小结、工作小结等,做好有关记录,与三级质量管理体编好剖面小结、路线小结、工作小结等,做好有关记录,与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衔接。系衔接。2
31、021/6/1618野薄记录格式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睛、阴、小雨等)日期(年月日)天气(睛、阴、小雨等)地点(野外基站)路线:自路线:自经经至至手图号:航片号: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点号:(如(如0066)座标:座标:GPS:经度经度纬度纬度高程高程位置:位置:村(或高地)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描
32、述:点E为为.(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等)(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等)点点W为为(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等)(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等)接触关系(依据、性质)接触关系(依据、性质)遥感影像图上的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遥感影像图上的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标本(或样品)标本(或样品)照相:(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照相:(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的点
33、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点间:点间:(1)NO0066SE+50m50m:沿途为沿途为(2)50ms+110m160m:沿途为沿途为于于80m处采同位素年龄测试样:(样号如处采同位素年龄测试样:(样号如1006-3)(3)160mssw+320m480mNO0067:沿途为沿途为2021/6/16192021/6/1620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
34、地质认识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2.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2021/
35、6/16216、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11.1资料整理资料整理11.1.1野外调查阶段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野外调查阶段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11.1.1.1野外阶段资料整理的任务是把观察搜集到的各种实际资料进行日常野外阶段资料整理的任务是把观察搜集到的各种实际资料进行日常综合整理,不断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从整理中及时总结、逐步认识区域地综合整理,不断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从整理中及时总结、逐步认识区域地质规律,并及时发现问题,现场予以解决,以便使后续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质规律,并及时发现问题,现场予以解决,以便使后续调查工作顺利进行。11.1.1.2野外阶段的资料
36、整理工作可按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周期分为当日、野外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可按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周期分为当日、数日观测资料的整理和一条路线或一条剖面资料的整理两种情况进行。数日观测资料的整理和一条路线或一条剖面资料的整理两种情况进行。11.1.1.3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系指每天或数日所收集文字、图件资料的整理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系指每天或数日所收集文字、图件资料的整理和实物资料的整理两个部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包括和实物资料的整理两个部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包括:(1)检查记录是否系统、连续和全面,各种地质体、矿化体构造要素的产状检查记录是否系统、连续和全面,各种地质体、矿化体构造要素的产
37、状及各种参数是否完整。及各种参数是否完整。(2)各种必须的样品是否采集。各类实物标本和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的分各种必须的样品是否采集。各类实物标本和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的分类包装,清点数量并检查采集编号的正确性。类包装,清点数量并检查采集编号的正确性。(3)对实测剖面应注意导线、分层和各类样品采集编号的正确性,要检查各对实测剖面应注意导线、分层和各类样品采集编号的正确性,要检查各类采集数据编号,防止重复或遗漏。类采集数据编号,防止重复或遗漏。(4)及时作好当天地质路线小结,小结内容主要突出新进展新认识或新发现及时作好当天地质路线小结,小结内容主要突出新进展新认识或新发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若发现有
38、重大遗留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复查,对遗留以及存在的问题。若发现有重大遗留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复查,对遗留问题进行复查后,应将复查结果加注到原路线记录中的相应位置,并注明检问题进行复查后,应将复查结果加注到原路线记录中的相应位置,并注明检查人姓名、检查日期。查人姓名、检查日期。2021/6/1622 11.1.1.4每个基站的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检查该站获取的每个基站的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检查该站获取的各项原始资料,对存在的地质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弥补,不能把已发各项原始资料,对存在的地质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弥补,不能把已发现的问题带到下一个工作基站。现的问题带到
39、下一个工作基站。11.1.2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11.1.2.1阶段性和年度性的资料整理是野外资料逐步达到系统化的重要阶阶段性和年度性的资料整理是野外资料逐步达到系统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已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中间环节。在此阶段,项目组段,也是对已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中间环节。在此阶段,项目组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每次质检均应形成相关记录。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每次质检均应形成相关记录。11.1.2.2阶段性和年度性整理内容与要求应包括:阶段性和年度性整理内容与要求应包括:(1)完善野外纪录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核实吻合工作,要求做到野外记录、完善野外纪
40、录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核实吻合工作,要求做到野外记录、路线信手剖面图、素描图、照片、录像资料、各类样品等野外实际资料与路线信手剖面图、素描图、照片、录像资料、各类样品等野外实际资料与实际材料图相互吻合。实际材料图相互吻合。(2)进行系统连图和接图,使区域地质图分阶段逐渐形成。进行系统连图和接图,使区域地质图分阶段逐渐形成。11.1.3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11.1.3.1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全面检查原始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全面检查原始资料和综合资料的完备程度、基础地质调查和专项研究的初步成果质量、资料
41、和综合资料的完备程度、基础地质调查和专项研究的初步成果质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2021/6/162311.1.3.2野外验收时,对全部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应达到以下要求:野外验收时,对全部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应达到以下要求:(1)调查区的地质填图、矿产填图和剖面测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单幅图幅调查区的地质填图、矿产填图和剖面测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单幅图幅实测地质路线总长和实测剖面工作量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实测地质路线总长和实测剖面工作量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2)专项研究的野外工作全部完成。专项研究的野外工作全部完成。(3)完成了规定的样品采集与全部样品的送样任务,完成了规定的样品采
42、集与全部样品的送样任务,70的样品已完成测的样品已完成测试和鉴定。试和鉴定。(4)完成了全部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的系统整理、质量检查和编目。完成了全部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的系统整理、质量检查和编目。(5)完成了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地质图和矿产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了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地质图和矿产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5)完成了野外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简报编写。完成了野外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简报编写。13.1原始资料数据库原始资料数据库13.1.1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内容包括从设计编制、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内容包括从设计编制、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质量检查等全部的
43、数字化原始资料。成果综合、质量检查等全部的数字化原始资料。13.1.2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建设的有关要求详见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建设的有关要求详见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2021/6/16247、野外验收、野外验收11.2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11.2.1审批类文件:任务书、设计书和相应的图件以及设计审批意见书。11.2.2纸介质打印资料:彩色喷墨地质图和矿产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和相关记录、野外地质路线记录。针对矿产调查的
44、各项野外观察记录资料,提供的具体资料详见本要求的7.3.8。11.2.3针对矿产、环境地质等收集或新开展的相关物化遥工作资料。11.2.4野外数据采集形成的数据库资料:野外地质路线调查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实测地质剖面数据库。11.2.5 化石鉴定、岩矿鉴定、各类样品分析测试、矿点检查、各种专项资料的采(送)样单及相应的鉴定成果、数据和图表等。11.2.6 野外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简报。11.2.7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11.2.8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11.3野外验收要求野外验收要求11.3.1野外验收由项目实
45、施单位主持,由上级主管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在野外现场进行验收。验收以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为主要依据。2021/6/162511.3.2 野外验收时验收委员会应着重检查如下内容:(1)设计执行情况。(2)原始资料质量及文图吻合程度。(3)地质、矿产问题解决的程度。(4)检查编稿地质图和矿产图是否正确反映了图幅的主体地质和矿产特征;各类地质体、矿化体(点)等内容的图面表达、编制原则是否正确;图面结构是否合理等。11.3.3野外验收要对野外第一性资料的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价,对重要的地质点、矿化体(点)、地质路线、剖面资料进行评级。评级按有关管理办法执行。11.3.4一般在野外
46、资料检查之后进行野外验收中的野外实地检查。野外实地检查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天。主要检查内容为:(1)经资料检查认为有疑问,需要进行野外验证。(2)重要的地质现象、接触关系和矿化(体)点。(3)重要的地质剖面。11.3.5经资料检查和野外实地检查后,由验收委员会形成野外验收意见书,对调查区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实物工作量、工作方法、控制程度、原始资料质量、取得成果、存在问题等作出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提出需补充调查的工作内容及意见,形成验收意见书,并由验收委员会成员签署验收决议书,报主管部门备案。11.3.6对验收中所提出的野外补课工作,应责成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此项工作。2021/6
47、/16268、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建设12.1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12.1.1通过了野外验收,按验收意见完成野外补课工作,经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审核通过了野外验收,按验收意见完成野外补课工作,经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审核后,方可转入最终室内整理与综合研究阶段。后,方可转入最终室内整理与综合研究阶段。12.1.2室内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室内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1)全面整理各种岩石、矿石、矿物、化石、岩相、构造及其它标本,陈列重要的有全面整理各种岩石、矿石、矿物、化石、岩相、构造及其它
48、标本,陈列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标本,供编图和编写报告和说明书时参阅、对比。代表性的标本,供编图和编写报告和说明书时参阅、对比。(2)技术人员应对重要的实物标本和光、薄片、化石等进行观察或检查鉴定,加深认技术人员应对重要的实物标本和光、薄片、化石等进行观察或检查鉴定,加深认识。识。(3)整理分析各种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鉴定报告,分别编制成册,对测试数据按编写整理分析各种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鉴定报告,分别编制成册,对测试数据按编写报告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报告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计算,结合标本和其它原始编录材料,综合分析研究,结合标本和其它原始编录材料,综合分析研究,绘制综合性图件和成果图,
49、以及报告所需的插图、插表。绘制综合性图件和成果图,以及报告所需的插图、插表。(4)根据综合研究及分析鉴定结果,批注野外记录和其它原始资料,对相应的图件亦根据综合研究及分析鉴定结果,批注野外记录和其它原始资料,对相应的图件亦应予以订正或修改。应予以订正或修改。(5)根据古生物鉴定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野外资料确定地层及岩浆岩的时代、根据古生物鉴定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野外资料确定地层及岩浆岩的时代、顺序,并进行详细划分和对比,编制图表,选择有意义的典型素材,作为编制报告的顺序,并进行详细划分和对比,编制图表,选择有意义的典型素材,作为编制报告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6)对各种构造现象应结
50、合区域性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完整的区域对各种构造现象应结合区域性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完整的区域构造格架概念。构造格架概念。(7)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的基本规律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分析判断各种矿产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的基本规律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分析判断各种矿产和异常的成矿远景及意义。和异常的成矿远景及意义。(8)依据本依据本“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拟定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的有关规定,拟定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2021/6/162712.2各类成果图件编制各类成果图件编制12.2.1最终地质图和矿产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