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10016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1582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10016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10016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10016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10016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100166.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2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单选题的答案需涂在答题卡上,即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其他各题(包括双选题)的答案需用黑色签字笔写到答题纸的相应答题区间,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均属无效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

2、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

3、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

4、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阿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

5、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B.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C.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

6、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可以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D.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B.“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C.“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D.早在南北朝时

7、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B.“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D.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

8、婉细腻的情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首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

9、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

10、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

11、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朦胧,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

12、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

13、,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个虽有责任心却没有文化素养的人。B.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C.小说语言生动而又不失典雅。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等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

14、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9题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

15、,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

16、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

17、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

18、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有删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19、。B.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C.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D.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B.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C.第三个南

20、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D.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只要能走,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9.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7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

21、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

22、司,所以明德庸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庸:古同“佣”,雇佣,任用。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

23、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11.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B.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

24、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C.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D.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C.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

25、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1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上古时代,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B.家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此后,巴金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

26、洵、其弟苏辙皆有文名,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3分)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C渐见愁煎迫 君既若见录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固一世之雄也 15.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3分)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C客亦知其水与月乎? D而又何羡乎?16.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4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即事王安

27、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暖”字来写小路,表现山村天气晴好,温暖和煦,写出了春天祥和的气息。B.诗歌以山村花草、鸡狗等景物,勾勒出一幅人烟稀少、寥落荒芜的村舍图景。C.本诗语言质朴清新,在描摹自然宜人之景时善于炼字炼句,意象鲜明,意境清幽。D颔联中“纵横”“高下”两个词,写出了乡村山水高阔、错落有致的环境特点。18.诗歌的颈联,与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在写景手法及所表达的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9.补

28、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6小题,6分)1)诗经氓中,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_,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 感叹的两句诗是_,_。3)赤壁赋中,苏轼主张要从不同的层面看问题,他用“_”一句表达了自己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的观点。4)兰亭集序中,描写气侯宜人的句子是_,_。5)游褒禅山记中,_,_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6)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_,_的句子,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3、 语言文字运用(19分)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 .踯躅(z

29、h) 变更(gng)不着边际(zhu) 涸辙之鲋 (h)B湍急(tun)琴弦(xin) 惊魂甫定(f) 载歌载舞(zi)C悼念(dio) 纤细(xin) 咎由自取(ji) 锲而不舍(qi)D颤抖(chn)伫立(ch) 溘然长逝(k) 所向披靡(m)2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飘渺 脉搏 文过饰非 前倨后恭B缅怀 嬉戏 没精打彩 沧海一粟C告诫 宛然 一泻千里 目不遐接D和谐 凋弊 崇山峻岭 渡过难关2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B.在

30、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C.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B.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C.数字化时代

31、,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D.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2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_。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_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_ 。A.修养 置若罔闻 便是 终身B.度量 等闲视之 但是 终生C.品位 满不在乎 于是 一生D.气质 刮目相看 只是 永

32、远25.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1)将_改为_;(2)将_改为_;(3)将_改为_;(4)将_改为_.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33、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9年扶余一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答案1.D; 2.B; 3.C解析:1.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2.或然变必然。原文的意思是“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3.曲解原意。前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4.A; 5.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

34、心上。(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是1分,答全三点给4分)6.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是2分,答对三点给3分,答对4点给4分)解析: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没有文化素养”有刻意贬损之嫌。7.C (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议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8.

35、B (B “自己在班分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与原文不符。) 9.1)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2)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3)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是2分,答全三点给5分)10.A; 11.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12.A “任职颇有美名”错,应是“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13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

36、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14D本来(A辞别;告诉 B出嫁;享有 C表被动;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5.C 16.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四处划线加黑的词,每处1分,共4分)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慎择取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1分;学者,1分;深思,1分;谨取,1分 )17.B; (“人烟稀少、寥落荒芜”错,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 18.(共5分)写景上均运用反衬手法,都通过描写鸡鸣、犬吠以动(声)衬静,反衬了

37、乡村环境的和谐静谧。(3分)情感上,都通过农村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村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2分)(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静慈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写景和抒情上的相似之处,解答此题,可根据两组诗句的写景特点,分析它们各自所用的写景手法:通过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这两组诗句都写了鸡鸣、犬吠,以此来衬托乡村的静谨的环境;作者将乡村的生活环境描摹得如此优美闲适,向往之情溢于言表。)19. 1)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8、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6)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0. C 21.A22.C(解析:C.高山仰止:比喻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慕和崇敬。使用恰当。A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用于此处不合语意。 B项,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用于此处褒贬失当。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用来形容舞者形体不合适。)23:B解析:A项的毛病属“结构混乱”,本项中“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主语承前省略,从语义上看,省略的主语应该是“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而从结构上看,省略的主语是“作者”,这就造成混乱。可以在“成为

39、”前面加上“使之”,从而消除混乱。D项的毛病属“成分残缺”,句中说科幻迷日益增多表明科幻文化在升温,用“这”代替“科幻迷越来越多”,成为中间小句的主语,没有问题。但是“这”在语义上不能成为后面“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的主语,所以该处缺少必要的主语。该句可以添加主语改为“这种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C.的主要问题是“搭配不当”,错误出在“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这个小句,“能否”说的是正反两个方面,即“能很好地传承”和“不能很好地传承”,而受影响的应该是“很好地传承”。可以把“能否”删除。24.B解析:第一空“度量”指容忍、宽容他人的限度;第二空“等闲

40、视之”,等闲”指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第三空应选表转折关系的“但是”;第四空“受用终生”是常见搭配。25.(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附:译文【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

41、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曹髦)讲习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

42、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考:本义是老,年纪大),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