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2646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章气体的质ThePropertiesofGases.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气体的性质 (The Properties of Gases),3.1 理想气体(Ideal gas or perfect gas),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 of ideal gas),P: 气体的压力 (Pa) V: 气体的体积(m3) Vm: 气体的摩尔体积(m3/mol) n: 气体的物质的量(mol) T: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K) R: 摩尔气体常数 (8.315J.mol-1.K-1),在任意温度和压力下都遵守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方程的其它形式:,M: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 : 气体的密度 (kg/m3),自然界中并不存

2、在真正的理想气体,它是 实际气体在p0 的一种极限情况。,2、分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 (Partial pressure and Doltons law of partial pressure),Define: 在气体混合物中,pB : 气体B的分压 p: 混合气体的总压 xB: 气体B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数,此定义既适用于理想气体 也适用于实际气体,在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组分B的分 压即为该气体在与混合气同样温度下, 单独占有混合气总体积时的压力,A(g) +B(g) T,V,p,xB,B(g) T ,V ,pB,3、阿马格分体积定律Amagats Law of Partial Volume)

3、,A(g) T, P, V1,B(g) T, p, V2,+,A(g)+B(g) T, p, V1 + V2,定义:,在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的分体积:,VB :气体B 的分体积 V : 混合气的总体积 xB : 气体B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数,在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的分体积即 该气体在与混合气同温同压下所单独占有的 体积。,4、气体的扩散(The Diffusion of Gas),NH3 HCl,NH3(g) + HCl = NH4Cl(s),格雷姆扩散(隙流)定律 (Graham Law of Effusion),在给定的温度、压力下,气体的扩散速率 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与其摩尔质量的

4、 平方根成反比),应用:U238 和 U235 的分离,5、理想气体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可忽略 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引力 可完全忽略不及 分子彼此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 完全是弹性的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E: 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能 Em: 1mol分子的平均平动能 k = 1.38110-23 J.K-1 Boltzmann 常数,理想气体的压强:,m: 一个分子的质量 V: 气体的体积 N: 气体分子的个数 u2 : 气体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6、气体分子的速率和能量分布,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测定,实验结果,Maxwell 速率分布函数:,气体分

5、子运动速率在v v +v 之间的分子 数为N, 则,N:总的分子数,最可几速率(最概然速率),根均方速率,数学平均速率,2-2 实际气体(Real gas),1、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2、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1)van der Waals equation,(2) R - K equation (Redlich and kwong),(3) Virial equation,Bi : virial coefficient,2、气体的液化( Liquefaction of Gases ),p1,p2,p2,在一定的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需施加的 最小外压(p2)称为该液体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 汽

6、压.,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图,临界状态与临界参数,气体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称为该气体的 临界温度Tc 。,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 力称为临界压力pc。 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1mol气体所 占有的体积称为临界体积Vc。,2、 压缩因子和对比状态原理,p,1,(1) 压缩因子(Compression factor),Define:,T1,T2,T3,临界压缩因子(critical compression factor ),物质 He Ar N2 O2 CO CO2 CH4 zc 0.299 0.291 0.289 0.294 0.288 0.274 0.289,3、对比状态原理,Defi

7、ne : Tr= T/Tc reduced temperature pr= p/pc reduced pressure Vr= V/Vc reduced volume,Van der Waals 对比方程:,对比状态原理 (The principle of corresponding states),任何气体只要两个对比参数相同,则 第三个对比参数也必然相同,此时称它 们处于相同的对比状态。 处于相同对比状态下的气体具有相近 的热力学性质,压缩因子图,注意: (a) 对比状态原理是近似的经验定律,(b) 将对比状态原理用于H2 和He 时,复习:第2章 阅读: Chemistry 5.6, 5

8、.7, 5.8 Chemical Principle 4.13, 4.15 作业:2.4, 2.8, 2.17, 2.22 Chemistry 5.100,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图,超临界萃取是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的分 离技术。 大约100年前,Hannay和Hogarth发现了处 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无论对液体或固体都有 显著的溶解能力。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率先从理论上提 出了将超临界流体用于萃取分离的可能性,并 于70年代,用超临界CO2(SCCO2) 萃取乙醇获 得成功,超临界萃取 (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1.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

9、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指温度、 压力高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的流体。,超临界流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 粘度接近气体,扩散系数为一般液体的10倍, 因此传质速率快;密度接近液体,因此有很强 的溶解能力,并可通过调节压力、温度或加入 其它助剂改变溶解度,CO2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的物理性质,气体 液体 临界体 超临界体 (常温常压) (常温常压) ( pc=7.38MPa (p=4pc, T=Tc) Tc=31.10C) 密度 0.610-3 0.6 1.6 0.2 0.5 0.4 0.9 kg.m3 210-3 粘度 110-4 0.210-2 110-4

10、 310-4 Pa.s 310-4 310-2 310-4 910-4 扩散系数 0.110-4 0.110-9 0.710-7 0.210-7 m2.s 0.410-4 210-4,SCCO2的其它优点:,来源广,价格低廉; 不燃烧、不助燃、操作安全; 无毒、易挥发、操作后残留物少; 对设备无腐蚀; 临界温度低,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特点:, 远远高于一般液体 随温度升高、压力降低而减小 随温度、压力变化极其敏感,2. 超临界萃取,(1) 基本原理:,将超临界流体与萃取物(液体或固体)充 分接触,使被萃取物充分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 然后改变温度或压力(即改变超临界流体的密 度),使被萃取物析出。

11、, 等温变压工艺,(2) 工艺流程: 由萃取和分离两步组成,萃取塔 (T, p1),分离器 (T,p2), 等压变温工艺,萃取塔 (T1, p),换热器,分离器 (T2, p),升温,节流阀,减压,(3) 超临界萃取的优点, 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易于通过调节温度和压 力控制。 可在低温下操作,不破坏提取物中的活性 组分。 可较快地达到平衡,萃取速率快,生产周 期短 溶剂回收简单方便,不存在残留物 萃取剂可循环使用,不产生三废,不污染 环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香料工业、医药工 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剂超临界色谱等领域,应用实例:, 从啤酒花中提取有效成分(绿草酮-酸、 蛇麻酮-酸)德国、美国80年

12、代工业化, 回收率达97%,从咖啡豆中分离咖啡因 T=70-900C, p=16-20MPa, SCCO2中溶解的咖 啡因用水吸收除去。咖啡因含量可由3%降 至0.02%。,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素 T = 40oC, p = 35 MPa, 采用SCCO2 C2H5OH H2O体系作萃取剂,第四章 液体和固体 Chapter 4 Liquids and Solids,4.1 液体的微观结构,1、物理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2、分子间作用力远大于气体(几乎与固体有 相同数量级),3、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4.2 分子间的力( 范德华力),1、取向力(orientation force),存在于已取向

13、的极性 分子间的静电引力,称为 取向力(或定向力)。,取向力与分子偶极矩的 平方成正比,与热力学温度 成反比,与分子间距离的7 次方成反比。,+ -,- +,+ -,+ -,+ -,+ -,(1) 分子的极化,分子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结构上的变 化称为极化(polarization)。,2、诱导力( induced force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 偶极( induced dipole)。,诱导偶极的极性大小决定于电场的强度 和分子的变形性,在极性分子之间或极 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吸 引力,称为诱导力。,诱导力与极性分子的 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

14、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 比;与分子间距离的7次 方成反比。, , , ,(2) 诱导力,3、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 or London force),在分子内部,由于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而在瞬 间产生的偶极称为瞬间偶极( instantaneous dipole)。,分子间由于瞬间偶极而产生的吸引力称为色散 力。,色散力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分子的变形性越 大,色散力越大),与分子间距离的次方成反比。,在大多数分子中,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 在强极性分子中,取向力才占主导地位。,4. 3 氢键( hydrogen bond ),氢键是一个极性键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 电负性大的原子(最

15、常见的是F、O、N)之 间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作用力。,A H B,形成氢键的条件:, 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形成共价键的 氢原子; 有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并且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B。,氢键的特点:,(1)氢键作用强于范德华力但弱于化学键。,F H F O H O O H N N H N O H Cl O H S,(2)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方向性: 分子键形成的氢键是直线型的(即A、H、 B三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饱和性: 一般情况下,一个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 原子形成氢键。,氢键的种类:,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水杨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分 子内氢键一

16、般使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降低。,在极性溶剂中,若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 形成氢键,则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若溶质 分子内有氢键存在,则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 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增加。,H2O的结构与性质:,H2O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4.3 液体的蒸汽压和沸点 ( The vapor pressure and boiling point of liquid),1、液体的蒸汽压,Liquid Vapor,蒸发,冷凝,在一定的温度下,当液体与其蒸汽平衡(即 液体的蒸发速率与其蒸汽的冷凝速率相同)时, 液体上方蒸汽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此液体的饱 和蒸汽压(简称为蒸汽压)。,2、液体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C

17、lausuis- Clapeyron Equation,vapHm: 液体的摩尔蒸发热(焓),沸点: 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称为 液体的沸点。,外界压力等于101.325kPa时液体的沸点称 为液体的正常沸点,4.4 液体的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 of liquid,1. 表(界)面张力 surface (interface) tension,表(界)面张力是平行于表面且垂直作用于表面 上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2.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表面分子的受力状态,G L,液体表面的分子受到 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 作用.,液体表面分子比内部分 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因 此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 以降低体系能量的倾向, 此即表面张力产生的原 因。,3. 影响纯物质的的因素,(1) 物质本身的性质(极性液体比非极性液体大, 固体比液体大),(2) 与温度有关,对绝大多数液体 T,R-S 方程,Tc :临界温度 Vm :液体的摩尔体积 k:经验参数,对非缔合的非极性液体 k2.210-7 J K-1,Guggenheim 方程,0 ,n : 经验参数,对有机液体,n=11/9, 对金属 , n1,但对 Cd, Fe, Cu 合金及一些硅酸盐液体,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