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0770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232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亲,该文档总共2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ppt课件.ppt(2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社会现象,它具有以下特征: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具有规则性;3)语言是主观的;4)语言是动态的,有自己的生命循环。 要谈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先说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人类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已经探索了2000多年,至今仍未有定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五种说法: 语言、思维等同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同一,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事物的两种不同叫法,二者同时产生,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的特性对认知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基础,语言不同,思想也不同,世界观也不同。 思维决定论:

2、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存在,思维范畴决定语言范畴,人们首先形成思想,然后才寻找恰当的词语或其它符号表达。 语言思维各自独立论:认为二者虽互有影响,但相对独立。,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语言思维先分后合论:认为语言与思维各有源头,后来合流。 基于这些不同的认识,学者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语言决定文化模式,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通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另一派反对的声音则认为,语言不是决定思维,而是反映思维,所以语言表达了文化。 这些争论到目前都还是争论,但是尽管如此,大家的分歧只是在于语言能否决定文化,而至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一致。我们只要稍加留意,便可以,语言交际中的文

3、化差异,在汉语里,有两个词语常常用来表达“世界”这个概念,一个是“普天之下”,一个是“四海之内”。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里,世界就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而住在海洋国家的人,比如希腊人,会不明白,“四海之内”为什么会等同于“普天之下”。同样,古代中国人说起“海”这个词,往往含有飘渺迷惘的情愫。例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参看课本p57。 不仅如此,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相关,而汉语的文字又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所以,作为汉语记录符号的汉字也往往携带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例如: 焚:古代烧山种地的原始耕作方式。說文火部:“焚,燒田也。” 姓,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

4、异,二、中国与西方的言语观 无论中国的儒家、道家,还是西方古代哲学和宗教都把言语看作一种“存在”或“有”,和“行为”。 在中国,老子提出:“无名,天地之始”,,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有名,万物之母”,这说明有指称功能的语言属于“有”的范畴,它通过其生成万物之力显示它的存在的重要性。 在西方,圣经中的创世纪也提出了语言与上帝同在,语言的产生先于人类。西方古代的哲学家也有累死的语言观,赫拉克利特就指出,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遵循Logos,万物依据其生长和发展。 Logos不仅指法则、公理、理性、逻辑,也内涵语言。,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不过,虽然中西都把语言当作“有”或“存在”,而且都区别“有”和

5、“无”,但对待言语的态度却分道扬镳。老子主张“无为”“无名”,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的继承者庄子进一步提出“至言去言”、“至为去为”。儒家的孔子虽然与道家的废言不同,对语言持积极态度,但他这种态度是有限的,他对语言的态度是谨慎的,提倡的是慎言、寡言和戒言。他指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刚、毅、木、讷近仁”,“天,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何言哉?四时行焉。”后来的儒家学者继承了孔子的态度。例如刘勰说:“口舌者,祸患之宫,灭亡之府也。语言者,性命之所属,而形骸之所系也。言出患入语失身亡。身亡不可复存,言出不可复归。”程颐则说:“君子所贵者,慎之于身,言动之间皆有法则。”

6、而在以个人本位为主要取向的西方,语言是延伸自我、影响和改造他人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功用在于达到最明晰、最准确而合乎逻辑地说服和改造别人。在古希腊,修辞学,“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讲,是研究劝导方式,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主张:“修辞学不仅是为某一特定阶层的臣民所专有的学问,而是同一般所说的那样,乃是人人所应掌握的学问。”欧里庇得斯呼吁:“唯一有绝对威力的艺术是劝导,值得我们不顾任何代价把他学好。”西方的语言太动有为与中国的清静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西方不同的言语观,对言语行为的态度,以及言语的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导致这两种文化在交际行为、交际策略和交际风格,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7、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西方人一般来讲较为健谈而且他们惯于表明自己,这样极有利于发展和延伸自我。他们愿意把内心世界用言语表达出来。而中国人却不那么健谈,在言语交流时尽量察言观色,对环境提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接收性。 一些西方学者在比较东西方言语观时得出结论: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和日本人不那么健谈,他们不喜欢主动开始谈话,也不像,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美国人那样流畅和夸夸其谈。东方人说话言简意赅,这是因为意义经常存在于环境之中;或信息经常受到“为他人着想”的顾虑,因而讲话常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西方人不仅夸夸其谈,而且直言快语,喜欢争论。中国人则尽量少与别人对立,讲起话来尽量婉转隐含。 解码西方:re

8、duction process 解码东方:enlargement process,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三、词汇层面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一种语言的词汇是由该语言的一系列具有一定形式、意义和功能特征、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词汇单位(包括词和与词具有同等功能的固定词组)构成的完整体系。,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什么叫词义?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小儿科,顾名思义:词义就是词的意义。事实上,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如果深入分析,词可以有好几种“意义”。英国语言学家里(GLeech)在他的语义学一书中,对“意义”作了仔细分析。 1、理性意义。也成为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或指

9、称意义(denotative meaning)。大致就是指这个词所反映的概念。理性意义反映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例如: 妇:成年女子。 媪:老年女子。 霜: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水: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摄氏零度凝结成冰,摄氏一百度沸腾,在摄氏四度时密度最大。,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君子之交淡如水。(言其无味) 碧天如水夜云轻。(言其清凉) 旧恩如水满身流。(言其流动) 3、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指的是一个词所表达出来的它使用

10、的社会环境。一些词的理性意义相同,但社会意义不同。例如: 帝 一般指远古的帝王,或在史书中称皇帝。,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大家 唐代宫廷中称皇帝。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今日宫中年最高,大家遥赐尚书号。 陛下 臣民当面称皇帝。 steed(诗歌用语) horse(一般用语) 马 nag(俚语) geegee(儿语),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4、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即通常所说的感情色彩。例如: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尔”、“汝”,都有“你”的意义,但古代当面称对方为“尔”、“汝”是含有轻蔑、不尊重的意义。孟子:“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

11、为义也。” 世说新语:“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举殇劝帝而言曰: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尔万岁春。帝悔之。”,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5、联带意义(reflected meaning)。指一个词有多种意义,在使用甲意义时,使人联系到它的乙意义。例如: 杜审言诗:“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The Comforter The Holy Ghost 6、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指一个词经常和哪些词搭配而体现出来的意义。例如:,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美”、“丽”,意义相近而不相同,差别就在“美”的搭配更广,美人、美景、美玉、美

12、食等。“丽”则一般限于指容貌,汝丽人、丽质。 以上六种意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之外的其它五种意义之间具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它们都具有同样的不限定、可变化的特性,不能用那些孤立的“不是这便是那”的方式来分析。这五种意义都可以用联想意义这一名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来概括。 词义的几种类型,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正因为语言中词的意义具有这样复杂的内涵,而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的词汇,其负荷的文化意蕴是可能相去甚远的。只掌握词语的一般意义而不了解其文化意义,对于跨文化交际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究竟存在哪样一些词汇层面的文化差异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13、类:1)理性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 或截然相反;2)理性意义相同,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联想意义部分相同;3)理性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里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却没有;4)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理性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 或截然相反 在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例如颜色词就是如此。一些颜色词为不同语言所共有,但他们的文化内涵则截然不一。如,在西方,人们习惯用,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邪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用来表示肃穆、严肃,淫邪下流的意思是用黄色来表示的。

14、 He was blue over his dismissal. blue movies 又如,对“西风”和“west wind”的理解,中国人和英国人若仅从字面着手,则很可能产生误会。由于中英两国地理位置的不同,当西风吹起的时候,在英国正是春,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而中国却是深秋或隆冬,众芳芜秽,百草凋零。因此,“west wind”之于英国人和“西风”之于中国人,其联想意义是大相径庭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西风的高度赞颂,在诗里,西风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

15、你的脉搏,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希腊神话中,西风之神Zephyrus仄费洛斯,带给人间春季与初夏的微风。他的妻子是花之女神,他的儿子是果实之神。 Zephyrus and theChloris, by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葱兰 韭兰 葱莲 Zephyranthes,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而在汉语里,西风则总是和萧瑟、凄凉、惨败勾连在一起。我们可以读到大量的有关西风的这种意境的古典诗词: 咸阳古道音尘絶,音尘絶,西风残照,汉家陵阕(李白忆秦娥)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16、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再比如,“龙”在汉语里具有神圣无比、尊贵至上联想意义。这种联想与华夏 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有关。 易乾:飞龙在天。 说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龙”在中国文化中至高神圣的地位在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相应的词语有龙颜、龙椅、龙体还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的传人”然而在西方国家,drogon意味着硕大、凶残的古代野兽,不尽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还能制造水火灾害

17、,总之,是危害人类生存的邪恶生灵。,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2)理性意义相同, 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类词会在某些方面引起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联想,在某些方面则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就相同方面而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相同点;而不同的联想则说明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共性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了差异和个性。我们举例来看:,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汉语里的“猫头鹰”和英语里的“owl”都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 中国古代称猫头鹰为“鸱鸮”。玉篇:鴟鴞,惡鳥,捉鳥子而食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老梟 大江 以南叫作猫头鴟, 大江 以北叫作夜猫子,深山

18、里面,随处都有。”中国俗语说:“宁听夜猫子叫,不听夜猫子笑”,认为是死亡的凶兆。还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之说。 在莎士比亚的Macbeth中,当麦克白谋杀了邓肯后,他和他夫人有以下对话:,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M:I have done the deed.Didst thou not hear a noise? L:I heard the owl scream and the crickets cry. 但是,另一方面,英语里的owl又常常是聪明的象征。as wise as an owl 英国童谣Mother Gooses Fairy Tales中这样描述猫头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A

19、 wise old owl lived in an oak./The more he saw the less he spoke./The less he spoke the more he heard./Why cant we all be like that wise old bird?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与母语文化内涵相同的部分容易掌握,而该词所具有的其它文化内涵则往往被忽略。,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3)理性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里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却没有; 受特定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在一种语言里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很有可能仅仅是一个表达理性意义

20、的普通的词。不了解母语和交际语之间的这种差异,则往往影响交际讯息的准确传达,甚至会造成误解。 例如,“竹”在汉语里不仅仅简单指称一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植物,而是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赋予竹子坚定、正直的品格,把它看作君子的象征。胸有成竹、茂林修竹、竹清松瘦要理解这些成语则必须了解独特的中国竹文化。 英语里也有许多具有丰富联想意义的词,这些词在汉语里则仅为普通词语。例如:rosemary,迷迭香。传说迷迭香的花本来是白色的,在圣母玛莉亚带着圣婴耶稣逃往埃及的途中,圣母曾将她的罩袍挂在迷迭香树上,从此以后,迷迭香的花就转为蓝色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耶稣在逃离犹太前往埃及途中,将洗好

21、的衣服晾晒在迷迭香上,迷迭香因此被赋予许多药效。宗教传说,加深了迷迭香神圣的力量,在欧洲,迷迭香被广植于教堂的四周,教徒将它视为神圣的供品。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里又曾经写道:Theres rosemary, thats for remembrance; pray, love, remember。所以迷迭香也有记忆的花语。,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同样在哈姆雷特里,莎士比亚还描写了这样的场景:在小溪旁,斜生着一株杨柳,它的毵毵的枝叶倒映在明镜一样的水流之中;她一个人到那儿去,用毛茛,荨麻,雉菊和紫罗兰编成了一个个花圈,替她自己作成了奇异的装饰。她爬上一根横垂的树枝, 想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就在

22、这时候,树枝拆断了,连人带花一下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水上;她的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古老的谣曲,好像一点不感觉到什么痛苦,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的一般。可是不多一会儿,她的衣服给水浸得重起来了,这可 怜的人儿歌还没有唱完,就已经沉下去。”,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毛茛喻美少女;荨麻喻给刺伤,雏菊喻童贞花;紫罗兰象征忠诚,也象征纯洁和英年早逝。,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4)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 客气 阴阳 Hippie punk,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Task 练习 1、比较下列英汉俗语,谈谈其中体现的文化背景和差异。 1)A smooth sea never

23、 makes a skillful mariner. 2)He who c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 3)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4)To have another fish to fry. 5)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 6)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7)斩草不除根,逢春必要生。 8)种田不用问,深耕多上粪。 9)生米煮成了熟饭。 10)

2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1)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1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13)Forbidden fruit is sweetest. 14)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15) The devil dances in an empty pocket.,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6)借花献佛。 17)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18)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9)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20)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汉语数字词 一 宇宙初始,万物本

25、源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 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淮南子诠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一”的字形,甲骨文、金文都写作一横。虽然笔画最简单,但却是所有数字的基础。因此古人认为一是万物之本,并由此而引申出丰富的文化意韵。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这一数词被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了宇宙初始和万物本原的含义,同“万”、“众”、“多”等概念是相对而言的。 国人对数字“一”寄予的文化内涵,在我们的语言里有明显的体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触即发 一拍即合 这些成语中的“一”都表示“开始”的意思, 这种意义正是“一生

26、万物”的文化内涵引申得来的。 “一”既是万物之始,也就含有囊括万物的意义,所以由此又引伸出表“全”、“满”之意。例如:一心一意、一腔热血、一座皆惊、一身是胆、一网打尽 从“全”、“满”进一步引申,“一”又有“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都”的意义。例如:一并 “ 一”是“数之始也”,在整数排序中是排在最前面的,由此又有序数第一的意思。一甲、一品、一流都是由此而来。 对立有别,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说文 “二”和阴阳联系在一起。易系辞云:“分为二以象两。”“易有两极;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老子)这“二”和“两”或“两仪”一

27、般认为即阴阳二气,亦即统一体中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 “阴阳论”在传统文化中成了集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一体的文化哲学,在不少科学部门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文化符号的“二”已成为阴阳的替代性符号,正像今天用“一分为二”表示对立统一规律一样。,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二”涵盖的对立相生的文化内涵同样体现在语言里。既然“一”是表示单一、纯粹、圆满的,那么“二”则用以表示与“一”的浑然一体相对的对立有别。例如:二心、贰属、说一不二、一般无二、誓死不二、二话不说 三 天地人之道 三,天地人之道也。说文,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三”被我国古代哲学家用以指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气,代表着天地人。 “数始于一,终于十,

28、成于三。” 史记 “天地生君子,君子者,天地之参也”。 荀子 古人并没有停留在对“三”基本义的理解上,而是如上所述,作了哲学意义的阐释。 “三”被作为繁衍万物的根本,于是“三”就逐步引申出表示多数的意义。例如:,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思而后行这些三都是虚指,是多的代名词。 儒家祖系中先有“三皇”,“三皇”的组合其实是一个时间错落,空间纷杂的文化系统。(隧人、伏羲、神农、女蜗、祝融)这几位神人合一的古代“帝王”,明确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因素,因此,“三皇”的变与不变之间也就融汇了时空交错的历史文化积淀。,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道家的宇宙观是由上、下加上中间方位构成的空

29、间分割,即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官”学说。“三官”学说根源于周易,是对宇宙时空的又一种人文解释,它不再像儒家那样首先重视至高无上的权力及其代表人物,而是特别观注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时空以及时空的意义。“三”所具有的时空意义也在这种三位一体中得到了哲理的映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影响中国文化最大的儒、道思想家都不敢忽视这个代表着天、地、人“三才”的神秘的“三”,原因就在于儒,道两家宇宙观的核心都源于“道”而又最终归于“天人合一”的。故而,“三”往往含有神圣、圆满之意,是文化心理中的礼之极、道之极。,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

30、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师,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故而古代分别有天、地、宗庙祖先的三种祭礼,合称“三礼”,祭品有“三牺”(雁骛雉)、“三牲”(牛羊豕)或“三俎”(豕鱼腊),祭天地时,陈祭品后要三次献酒,合称“三献”,当诸侯之间互相拜见,礼仪就更为繁琐:,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凡诸公相为宾,主国五积,三问,皆三辞,拜受,皆旅摈。再劳,三辞,三揖,登,拜受,拜送。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送拜辱,宾车进,答拜。三揖三让,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宾三揖三让,登。再拜受币。每事如初,宾亦如之。及出,车送,三请

31、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辞。”(周礼秋官司仪),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另外,欲人守知礼法,当以教育为本,故周礼中设“三德”(“圣德”“敏德”“孝德”),教“三行”。行大礼要“三叩”, 做错事则“事不过三”。甚至行军作战也以三次为号,称“三鼓”。 四 具体时空 “四”是古老数字中最早表达具体时空的数。周易中的“四象”既包含东西南北的四方空间,又涵盖春夏秋冬的四时意义。 “两仪生四象”,据于省吾先生研究:“四象”的最原始意义不是指春夏秋冬的时间更迭,而是指东西南北的空间漫延;因为甲骨文里和山海经均没有四时的说法。书尧典才把四方与四时相结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商代的一年分为两季制,甲骨文只以

32、春秋作季名,西周前仍然沿用商代的两季制,到了西周后期,才由春秋分化出夏冬成为四时。”就是说随着“四象”的时空间意象从二方位空间向四方位空间的扩展,“四象”的时间意象也正由春夏秋冬四季逐步完成。易经:“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这正好道出了“四象”先有“天地”之空间,后有“四时”之时间的内涵发展顺序。,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以“四”来划分时空,在语言中也以词汇形式呈现:四面楚歌、四海升平、四方、四季、四衢八街、四时寒暑、四大天王 五 五行之数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作为文化符号的“五”始终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思想联系在一起。“五

33、行”本指五材,即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五行思想在尚书洪范中已有较系统的表述。箕子以“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为辞向周武王陈述的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中有五类是各含五项的,它们是第一、四、七、八、九,即“五行”、“五事”、“五纪”、“庶怔”、“五福”。在这一分为五的事物中,标首的“五行” 是纲,是逻辑框架。接着又对各项事物包含的性能、作用及其效果作了描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 后人把洪范中仅粗具轮廓的“五行”说改进成为具有描写事物之间相生相胜功能的框架式理论。五行学说的深远影响首先体现在封建社

34、会的政治学说当中,战国时邹衍根据五行相胜观念创立了五德始终说,以五行气数盛衰解释王朝的兴衰更替。,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孔孟之道的以德为本、以民为天的纯思想性理论已不能引起时君世主十分的兴趣,而各国诸侯又都存有“王天下”的野心,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作为平治天下的根据,所以虽然邹衍“其语闳大不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但却受到了各国帝王的礼遇。五德终始说强调“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即历史发展的底蕴是五气的运行,人的主观意志不起作用,人的德的努力必须符合五气的运行。五行学说到了西汉就被董仲舒改造成了极为系统周密的以“天人感应”为主旨的神学目的论,主张“以德配天”、“

35、天命神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五行思想的神圣地位和价值,使得它在哲学、政治、伦理、宗教、天文、历法、医学、语言以至民情风俗等领域,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因而词汇当中有众多以五标首的词语:五音、五毒、五岳、五服、五脏、五中、五内、五味、五性、五伦、五常、五彩、五欲、五谷等等。,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六 月令阴阳 作为文化符号的“六”代表了“月令”(春夏秋冬)和“阴阳”(天地),因而中国古代官职特别喜欢用“六”,周礼中天子有“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仪礼曲礼下)直到明清,“六部”仍为国家机构的主体。

36、这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一种思维模式,即以“月令”(春、夏、秋、冬)为代表,以阴阳(天、地)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大河上下的中心地区发育出高度的文化,这里的气候变化四季分明,这种四季分明的气候变化极度地影响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农耕活动。中国自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始终处于中心地位。那么除了天行春夏秋冬之时令外,土就占据着中心地位,所谓“土旺四季”。“春夏秋冬”可以看作时间,“天地”可以看作空间,支配时空变化的内在力量是五行的运动,是阴阳的矛盾对立。,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是天人一体、天人相与、天人感

37、应。天起决定作用。认识活动只能顺应时令安排,否则要招致巨大灾难,当然,认识也能反作用于天,引起天气的异常变化。这种思维模式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六畜(猪牛羊马鸡狗)、六物(岁、时、日、月、星、辰)、六军(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至尊之数 “九”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至尊之数。 它是个位数字中的最大数。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 朱骏声 “九”在易经中多次与“龙”相提并论,如“初九:潜龙勿用”。“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潜龙”至“飞龙”,其中发生了巨大的变

38、化,由此古代帝王就成了真龙天子,龙也就成了帝王的象征。,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九”作为最高数,又与“久”谐音,“九”也就与帝王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如:天子九庙、九重天子,后代的天子将台阶数、房间数、城门数都设为九。“九”变成了皇权的象征,尊贵到了其他数字无法相提并论的地步。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台阶的级数也是九或九的倍数;故宫内宫殿房屋总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天坛、颐和园等皇帝所到之处,建筑也多以“九”为基数。这种情况自古皆然。史记武帝纪中记载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洲。”,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周礼冬官匠人记载,国王的都城是每边九里的正方形(“匠人。营国。方九

39、里,旁三门。”);国都城墙的门楼高“九雉”(“城隅之制九雉。”);国都中的道路“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王宫房屋的大小是:“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住房的数量及分配情况是:“内有九室,九宾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设门九重,合成“九门”;国都的区域也分为九块:“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以天子所在的京都为中心,方千里称京畿,其外每五百里为一“服”,分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九天:天的最高处。 九流:先秦学术流派。 九泉:泛指深渊。 九宾:九宾之礼。接待贵族时所用的仪式,分别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40、 九族:以自己为一代,再前后各推到四代为九族。 九霄:九天云霄,指天空极高处。 九牛一毛、一言九鼎、九霄云外、九九归一、九死一生、九死不悔等等。,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Tasks 请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杜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补充,乾 【卦一】 乾为天 乾上 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泰 【卦十一】 地天泰 坤上 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

41、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否 【卦十二】 天地否 乾上 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乾三连,坤六段,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与周易文化有关的词语: 否极泰来、天地交泰、三

42、阳开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汉语动植物词 动物和植物本来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事物,但是,语言词汇系统中的动植物词却常常因文化的不同而各具内涵。 龟,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龟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神圣的地位。 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淮南子说山训:“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莫邪而争锥刀,用

43、智如此,岂足高乎?”,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龟玉、龟年鹤寿、龟鹤遐龄 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为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龟又成了詈语。 鹤 康熙字典:水鳥名。似鵠,長頸高脚,丹頂白身,頸翅有黑,常以夜半鳴,聲聞八九里。,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自古以来,鹤就是高雅、长寿的代表。 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道教信徒把鹤看成仙人的骐骥、天国的使者、神仙的化身;文人儒士把鹤比作仁人君子,与人格化的松、竹、梅、兰等品格相同;隐逸之士则视鹤为自身清高超逸人格的代表;最高统治者把鹤的形象,作为能委以重任的“方直之臣”的徽识;而在大多数人的心

44、目中,鹤乃是吉祥、幸福、长寿的象征。 鹤发童颜、鹤寿千岁、鹤立鸡群、鹤骨松姿、闲云野鹤,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马 马是农业社会的重要牲畜,也是古代战争的重要战略物资,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马。汉语里的马往往具有无拘无束、潇洒奔放、雄姿英发的意向,例如天马行空、龙马精神、金戈铁马、马到功成、千里马另外,象棋里的马也有相应词语,如马后炮、马前卒。 蝙蝠 蝙蝠在很多文化里都是邪恶的象征,这与它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有关。可是在汉语里,因为“蝠”“福”同音,所以这种外形丑陋的动物被意外地赋予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美好的意义,认为是福鸟。 兔 古人认为兔子狡猾,所以有“狡兔三窟”之说。此外,古代还

45、传说兔子是望月而孕,所以兔也用于詈语。元代南村辍耕录记载一首诗:“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鬼。”撑目兔是骂人不夫而孕,缩头鬼则讽妻子有外遇却不敢插手的懦夫。詈语“兔崽子”也是骂人杂种之意。,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狐 狐狸性狡猾,在很多文化里都是狡诈、邪恶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狐狸的形象经历了两种变迁,最早是图腾文化,后来变成了妖精文化,而以后者为胜。 说文:(妖)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从犬瓜聲。 东汉赵晔吴楚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

46、证也。涂山之歌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魏晋以来,笔记小说中往往以狐狸成精惑人为题材,影响深远。 狐狸精、狐媚、狐狸尾巴,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虎 在英语里,兽王的角色是由lion占据的,但是汉语里则换成了虎。 战国策楚策: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

47、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作为百兽之王的虎,既有威风雄壮的一面,也有凶残暴虐的一面,这些都在汉语词汇中有所体现。例如: 虎踞龙蟠、生龙活虎、如虎添翼、虎啸龙吟、为虎作伥、虎口余生、虎视眈眈、谈虎色变,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汉语颜色词 红 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说文:赤,南方色也。,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红色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正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

48、度考量,对红色的尊尚大约是源自先民对火的崇拜。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即赤帝,就是火神的象征。同时,红也是太阳的颜色。释名:“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基于这种对火和太阳的崇拜,红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红色是贵族之色。 诗经: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礼记: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 礼记:天子衣朱衣,服赤玉。 朱门、朱衣、朱户、朱轩 红色是喜庆之色。 不仅达官贵人尚红以示尊贵,在普通民众心里,红色也是吉祥、热闹的象征。,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大红灯笼、大红喜字、红门联、红鸡蛋 红色是革命之色。 新中国成立之后,红色又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革命、进步的代表。大红花、红心、根正苗红、红色旅游 正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红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美好寓意,红色也就几乎成为了中国文化里最美好的颜色,一切吉祥兴旺都可以用它来显示。红包、开门红、红尘、红颜、红利、红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黑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同谓之黎民。 黑色曾是尊色。夏代崇尚的颜色就是黑色。周代的祭服叫作“玄衣”,也就是黑色的衣服。周礼:“祭群小祀则玄冕。”古人还以颜色与五行相配,水为黑,秦始皇认为自己以水德服天下,故秦代服色以黑为尊。,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