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智能化加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6448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智能化加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信息智能化加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信息智能化加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智能化加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智能化加工.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通过使用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如手写输入、扫描识别、翻译软件等),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人工智能举例: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知识挖掘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这方面的应用有很多,如 1、模式识别 2、机器翻译 3、智能机器人 4、计算机博弈 5、智能代理技术,什么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字符格式和图形自动完成识别的过程。 广义的模式识别属计算机科学中智能模拟的

2、研究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音和语言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等等。计算机模式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练习1,任务:利用手写识别软件识别字符,试用上述软件进行文字、指纹的识别, 并总结这些软件有什么特点?,练习2:如何识别图片上的文字?,运行ocr软件 文字图片,练习3 语音输入测试,正确连接耳麦 安装语音输入法 进行语音输入,将语音输入的内容复制在下面表格中,试分析语音输入正确率的取决因素。,练习4:机器翻译,自选一个机器翻译的网站或程序进行机器翻译,并判断其准确程度,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

3、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三、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四、计算机博弈,五、智能代理技术,中国象棋人机大战,2006年8月9日,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综合馆,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人机大战终极PK,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2006年 8月 15日,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许银川赛后感,“可以用暗潮汹涌,惊心动魄来概括。与计算机下棋真的很累,因为我在明处,它在暗处,不知道它想的是什么。”,“能下成两和,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一年之中有那么多比赛,这场对决,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幕。”,“棋天大圣”在本场比赛中表现的水平,可与大师相

4、媲美。整场比赛很艰苦,但计算机的思维带给我非常大的开拓性启示。,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人机博弈 历史久远,1769年第一台“象棋机器”诞生,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早在1958年,IBM推出的取名“思考”的IBM704就成为了第一台与人类进行国际象棋对抗的计算机,当时它一秒钟可以进行200步的运算,但是在人类棋手面前被打得丢盔卸甲。 而许多科学家却对此欢欣鼓舞,诺贝尔经济学奖和杰出科学贡献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早在1957年就预测说:“计算机在10年内将成为世界的国际象棋冠军!”,计算机博弈的艰苦历程,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计算机博弈的艰苦历程

5、,10年过去,不要说战胜世界冠军,就连与最“臭”的专业象棋选手对阵,电脑也都战战兢兢。 为了给电脑棋手打气,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弗雷德金甚至不惜重金悬赏,设立10万美金的“弗雷德金奖”,声明这笔巨款将奖给第一个战胜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的电脑程序设计者。,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计算机博弈的艰苦历程,1980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象棋机器“Belle”在贝尔实验室诞生,计算机学者 Ken Thompson,由数百芯片组成 造价仅为万美元 每秒可计算18万步 1980-1983年间 为世界计算机象棋冠军,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国际象棋计算机博弈简史,1958年,IBM704

6、成为第一台能同人下棋的计算机,名为“思考”,思考速度每秒200步。 60年代中期,科学家德里夫斯断言,计算机将无法击败一位年仅10岁的棋手。 1973年,国际象棋软件4.0被开发出来,这是未来程序的基础。 1979年,国际象棋软件4.9达到专家级水平。 1981年,CRAYBLITZ新的超级计算机拥有特殊的集成电路,预言将可在1995年击败世界棋王。 1983年,BELLE ATT开发了国际象棋硬件,达到了大师水平。,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80年代中期,皮兹堡的CARNEGIEMELLON大学开始研究世界级的国际象棋计算机程序。 1987年,“深思”首次以每秒钟75万步的思考速

7、度露面,它的水平相当于拥有国际等级分为2450的棋手。 1988年,“深思”击败丹麦特级大师拉尔森。 1989年,“深思”已经有6台信息处理器,每秒思考速度达200万步,但在与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进行的“人机大战”中对阵以0比2败北。 1990年,“深思”第二代产生,使用IBM的硬件,吸引了前世界棋王卡尔波夫与之对抗。 1991年,“弗里茨”问世。,国际象棋计算机博弈简史,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1993年,“深思”二代击败了丹麦国家队,在与世界优秀女棋手小波尔加的对抗中获胜。 1995年,“深蓝”更新程序,新的集成电路将其思考速度达到每秒300万步。 1996年,“深蓝”在与卡斯

8、帕罗夫的挑战赛中,以2比4不敌卡斯帕罗夫。 1997年,“超级深蓝”开发出了更加高级的“大脑”,4名国际大师参与IBM的挑战小组为电脑与卡斯帕罗夫重战出谋划策,最后“超级深蓝”以3.5比2.5击败了卡斯帕罗夫。 卡斯帕罗夫要求重赛,但没有得到回应。,国际象棋计算机博弈简史,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1999年,“弗里茨”升级为“更弗里茨”。 2001年,“更弗里茨”更新了程序,击败了除了卡斯帕罗夫和阿南德,以及克拉姆尼克之外的所有排名世界前十位的棋手。 2002年10月,“更弗里茨”与克拉姆尼克在巴林进行“人机大战”,思考速度为每秒600万步。双方战成4比4平。 2003年12月“

9、更年少者”与卡斯帕罗夫举行人机对抗,双方3比3战平。,国际象棋计算机博弈简史,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徐心和,智能代理,智能代理又称智能体,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它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如信息查询、筛选及管理,并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自主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具有智能性,是可进行高级、复杂的自动处理的代理软件。智能代理可应用于广泛的领域,是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应用于信息检索领域之后,成为开发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检索的重要技术之一。,http:/ 代理性。在功能上是用户的某种代理,它可以代替用户完成一些任务,并将结果主动反馈给用户。 移动性。可以在网络上漫游到任何目标主机,并在目标主机上进行信息处理操作,最后将结果集中返回到起点,而且能随计算机用户的移动而移动。 主动性。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向用户报告并提供服务。 协作性。能通过各种通信协议和其他智能体进行信息交流,并可以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