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1800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与人类和谐持续发展.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一、热点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岁末,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一个新重要理念。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的话题在2004年全国高考中已有体现(北京文综卷最为突出)。这一热点问题也是2005年备考复习的重要内容。,二、相关历史知识链接:,1、中国

2、古代上的“民本”思想,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对“仁”解释有“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民,正身律已。,孟子发展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他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墨子的主张“兼爱” “非攻”,2、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唐太宗说:“夫治国

3、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他在位时,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3、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2)秦朝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重视。在出土的秦代竹简田律有关于上山伐木,下河捕鱼的禁令。 (3)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两汉时期,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4)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更加普遍;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

4、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进一步激化。,(5)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煤炭、石油等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工厂排放的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等。当今社会应重视革命对人类生活特别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在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权利,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发展等;经济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文化上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

5、需要。,4、新中国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5、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它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一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三、模拟演练,1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

6、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B C D,C,2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自由与平等,A,3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观点相左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A孟子和荀子 B墨子和韩非子 C墨子和荀子 D荀子和庄子,D,5唐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任人唯贤 B军人复员生

7、产,减轻人民负担 C轻徭薄赋 D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时间,4下列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正确的评述有 反映了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现象 说明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说明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暂时缓和了一些农民缺少土地的矛盾 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A B C D,C,D,6下列名言警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B C D,7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

8、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B,A,材料一,8、阅读下列材料:,据清史稿食货志、王戎笙清代前期历史的几个问题编制,材料二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益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康熙五十三年(1714),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恳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材料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

9、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摘自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顺治时人口少,康熙、乾隆时人口激增。明末清初的战乱使顺治时人口减少。 康熙时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摊丁人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的现象大大减少。,乾隆时普遍出现了“与水争地”的现象。人口过剩,无地可种,破坏生态平衡,盲目“圈水造田”。,(2)材料二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

10、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口的增长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造成“食众田寡”,康熙时人口和耕地的矛盾相当尖锐。,(4)从上述现象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人口的增长反映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人口过渡增长又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实行节制人口和环境保护政策。,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图,材料二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记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

11、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没踪影了。 中国古代史,材料四 早在隋时,主要是关中和黄河下游的粮食、布帛供给京师,唐初以来,关中粮食不足供给封建中央政府所需,不过在唐玄宗以前,关中粮食除自给一部分外,其他大部分大多来自陇右、河西及山西汾、晋地区,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应,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 甘霖变局 请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汉至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经济状况的演变及其原因。这一演变说明了什么问题。,(1)西汉时期,关中是全国经济重心。 其原因是:关中地区地处渭河平原,森林茂密,水资源充足,自然环境优越; 关中地区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自战国以来关中地区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变化:隋唐以来。关中经济发展逐渐趋于衰退,丧失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长期过度的开发,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关中经济的,人口急剧增长,形成人口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 自东汉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尤其是安史之乱,极大地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2)说明:经济重心逐渐东移、南移;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