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3249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初中化学 教材分析,滨海县五汛中学 韩仁帮,58单元,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探究为突破(基础) 用简明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 清楚的例子,知识结构,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认识化学方程式,教学目的要求,1、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2、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分组进行四个探究活动 3、化学方程式 用文字表示 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4、始终注意

2、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教材设计,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 (封闭体系),探究实验 (开放体系),从原子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文字方程,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信息,从元素种类、质量、 反应条件分析,特点: 探究性强,实验多,摸索规律,运用规律,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进行技术设计,示例:推测质量守恒定律 对课程标准中案例的处理(13),途径一,回忆已知:学生知识基础不足 途径二,查阅资料:可探究性? 途径三,实验:亲自体验,体现化学的特点实验为基础 探究方案:假设质量增加、不变、减小 实验 实验显示 分析 (1)蜡烛燃烧 质量减小 ? (2)铁与硫酸铜 质量

3、不变 ?,已知质量守恒,进行实验验证?与假设矛盾?,课标案例,教材处理,实验 实验显示 初步结论 (1)白磷燃烧 质量不变 (2)铁与硫酸铜 质量不变,说明是无数实验验证,质量不变,分析蜡烛、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结论,提出问题 (假设),推断结果,设计方案,实验探 究,归纳总结,学生体验,显示方法,显示方法,探究编写模式,(只是显示过程和方法),教材处理与探究编写模式,科学探究过程,实验,几点建议,1、实验要学生动手,组织好讨论以达探究目的 2、镁条燃烧实验,所取镁条要足够长 3、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如物质的燃烧、金属的生锈等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1、了解书写原则并能根据原则书写 2、练习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目的要求,1、内容:怎样写化学方程式 2、原则: 依据客观事实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配平步骤 最小公倍数法 4、化学计量数 5、书写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怎样写化学方程式,教材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算术图示,应用,书写原则,书写步骤,特点: 化学技能的学习 利用图示说明、小结直观、明了,几点建议,1、要特别强调以实际反应为基础,以利科学态度的形成 2、注意描述反应时从宏观或微观角度不同,语言上要匹配 3、技能学习需要一定积累过程,不宜急于求成,一次到位,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

5、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教学目的要求,1、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步骤:利用好两道例题 3、处理好“课堂练习” 4、注意计算与实际化学反应的联系 包括“化学”和“计算”两个因素 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5、把握教学要求 只要求纯净物、只有两种类型、不宜加深,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几点说明,1、范围:纯物质,一种物理量 2、明确解题关键是化学概念(反应)清楚,化学方程式正确 3、初学阶段在解题步骤和规范上要严格要求,以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计算技能的形成 4、教材中特别提及杂质计算问题,意在使学生形成发展的观点。,关于小结,1、突出重点、抓住核

6、心知识 2、教师加强指导 3、注意学生的发展 4、动态的、发展的 5、形式可灵活多样,小结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C60分子都是碳吗?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燃烧和灭火,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 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 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 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创设教学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意联系社会以及高新科技知识

7、以图代文,激发学生兴趣,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知识结构,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实验技能,还原反应,金刚石 石墨和C60,1、认识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 2、认识三种碳单质的特性及相关用途 3、认识碳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教学目的要求,1、内容: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重点:碳的还原性(与氧、氧化物反应)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发展 体现化学的价值及化学的发展 4、充分利用插图,金刚石 石墨和C60,教材设计,碳

8、的单质,碳的性质,与氧的反应,与氧化铜的反应,还原反应,碳,石墨,金刚石,C60,结构与用途联系,特点: 与生活、科技联系体现价值 结构与性质挂勾学科特点,水墨古画引入,几点说明,1、让学生知道元素可有不同的单质,但不要求同素异形体概念 2、实验6-2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只要求学生根据一单元的探险究经验,知有二氧化碳产生即可,其反应原理至下一课题将学。 3、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简便、易行),金刚石 石墨和C60,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检验方法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1、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9、与实践 2、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O2)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溶解性 3、加强探究性 4、体现开放性,鼓励创新 5、学生分组,可用不同方法制取 不同方案、不同仪器、不同药品 6、教学指导书中的方法可供参考,探究活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气体发生装置比较,设计装置,原理,气体性质比较,气体收集装置比较,实验,检验,事实,分析,应用,验证,结合教科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探究设计: 背景知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活动:,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讨论:发生、收集装置特点比较,设计:实验装置,讨论:最佳实验装置,设计思路: 背景知识铺垫:化学原理-作为学生知识基

10、础 探究过程:,研讨装置,比较实验方法,分析装置特点,设计装置,得出最佳方案,教科书显示方法,学生思考和体验,学生思考和体验 教科书显示方法,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CO2制取装置,几点说明,1、探究是有条件的、引导下的;重在过程 2、教材中给出两种装置意在保证制取装置学习的落实,并非评判的唯一标准。应不拘一格,鼓励、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设计出不尽相同的装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练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 2、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检验,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与生活的关系,教学目的要求,1、内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2、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实验较多,主

11、要性质均以实验引路 4、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饮料、干冰、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灭火、全球变暖、煤气中毒、炼铁 5、学生活动多样 实验、讨论、调查研究、家庭小实验、习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材设计,二氧化碳:,制取CO2,实验CO2性质,CO2与生活、环境,不助燃、易溶; 与水、石灰水反应,实践,实验,简述,一氧化碳:,实验CO性质,燃烧、还原CuO 生理作用,实验,特点: 与生活紧密联系 实验趣味化,家庭小实验,几点说明,1、根据实验6-3一次制取的二氧化碳不足以供后面三个实验用,可根据需要多次制取。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均由实验引出,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由学生来

12、作,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及良好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应给予足够重视。 3、温室效应的教学可与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于课前先收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课后以作业形式形成小论文、小墙报等。 4、本课题的知识内容适于开展家庭实验,如课题后醋酸与蛋壳的反应,也可用做醋与水垢的反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实验有利于培养科学兴趣。,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 燃料和能量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地位作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教材特点及地位作用,教材设

13、计的指导思想, 内容上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性 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 是全新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社会发展、新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燃烧和灭火,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增加防范火灾的知识和意识,1、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的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学生活动多样 活动与探究、讨论、实验、调查与研究、资料、习题 3、原理与实例紧密结合,注意科学方法教育 4、充分体现化学的价值,燃烧和灭火,教材设计,人类与燃烧的关系,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防火、防爆

14、安全知识,简述引入,探究 讨论,推理 验证,实验 简述,特点: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突 出问题的研究分析过程,燃烧和灭火,P的燃烧,灭火器,综合运用,设计方案,安全图标,几点说明,1、关于燃烧与人类的关系可以结合历史课知识请同学谈火的发现使用及对人类进化的作用,使之体会本课题学习的意义 2、燃烧条件的探究中的实验和讨论是一环套一环的,要组织好讨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得结论 3、灭火器原理(反应)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告诉学生该反应类似碳酸碳与稀盐酸的反应 4、火灾和防火可列举一些真实事例,使教学更生动,印象更深刻,燃料和热量,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不可

15、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知道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4、增强资源意识。,1、内容:化石燃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煤和石油 采用调查、思考、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3、天然气和甲烷 从化学的角度简单介绍 4、能量变化 燃烧放热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 放热与吸热 反应热的应用,燃料和热量,教材设计,化石燃料的形成,石油 煤的成分、用途,天然气的成分、用途,化石燃料的用途、用量,简述,探究,图示 作图,简述 实验,反应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利用,实验感受,简述,特点: 传授少,活动多;文字少,图示

16、多,几点说明,1、本课题知识点不多,要求也不高,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探究、讨论、实验等学生的主动活动较多,教学中应把握要点,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该落实的落实,该放开的放开,收放有度 2、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选学或阅读单元后的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危险,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几种清洁燃料及开发、使用清洁燃料的意义 3、增强环保意识,1、内容: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 2、酸雨(活动与探究从危害角度认识) 3、汽车尾气(从治理的角度讲) 4、对新燃料、新能源和其他能源的认识 乙醇、氢气、太阳能、核能、风能、地

17、热、潮汐能等 阅读“化学技术社会”的资料 分析图片,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材设计,化石燃料产 生有害气体,有害气体 影响环境,开发清洁 燃料意义,探究、简述,几种清 洁燃料,小结,简述、讨论、科技栏目,特点:内容简练,点出要点,几点说明,1、本课题内容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方面,是联系社会的重要题材,各种媒体的宣传、不同渠道的相关教育和资料都很多,适宜搞调查研究、演讲、讨论等形式的开放式教学活动。教材内容较简练,突出的是思路和观点,恰为给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留下了空间 2、大气污染和清洁燃料的资料非常丰富,来源广泛,可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写论文、制小报等,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液化石油气,最后说明,1、本课件经过多次制作、修改、整合而成,历时两个多月,对于初中化学教师疏通新教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课件。 2、本课件制作参考了不少资料,如有雷同本人表示歉意。 3、本课件虽经本人精心制作,但因本人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万望各位同仁包含,并请多提宝贵意见,本人不胜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