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286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李娜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应培养的诸多能力中,我觉得最紧要的是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人格 想象力 发散性思维 独创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

2、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创新的关键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的历史教师,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应培养的诸多能力中,我觉得最紧要的是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

3、教师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授中,教师要着重指出思路,提供线索,再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下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

4、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

5、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

6、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

7、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

8、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直觉思维,注重右脑开发 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心理机制是:

9、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联系。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的主要做法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时代背景。 ()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教师运用直觉思维解答问题,提出设想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学习 “西安事变”时,可提问:“如果杀了蒋 介石,情况将如何?”学生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有的说把蒋介石杀了,对国民党上层中不抗日的

10、人是个警告;有的认为可能引发内乱;有的说杀死蒋介石,对人民、对国家、对共产党进行的革命事业有利。此时, 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把蒋介石杀掉,国民党上层将引发夺权之乱,这会祸及国家。学生顿时明白了“西安事变” 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 注意右脑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高度的分工,左脑擅长言语和逻辑思维,右脑擅长形象思维 。两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不同的作用,右脑靠无意识的直觉思维产生顿悟,左脑则先要为顿悟的形成准备资料 ,提供信息,尔后将顿悟的内容进行理性的验证,并用概念化、逻辑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当一个人已形成 非常顽固的使用言语思维的习惯时,他便失去了使用右脑非言语思维的

11、能力。一个人能否取得创造性成就,主要取决于他在直觉方面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意外发现。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左右脑的共同参与,单方面的发展左脑或右脑都难以达到目的。 目前教学偏重发挥左脑的作用,偏重逻辑思维和言语的训练,而轻右脑的开发,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训练,应引起充分注意。 右脑的开发主要通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训练。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前面已作阐述。形象思维的 培养可通过上课形式的改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也可利用电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器具图表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历史教学,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白月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思想政治教学艺术散论 李景华,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2.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吴光远,海潮出版社 2005.11 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10. 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仙台镇初级中学李娜2011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