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635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赛教案精品教育.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案课题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案背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未来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经济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教案主题,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

2、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课的重点: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本课的难点: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由于字数限制,特点和影响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的详细介绍。教学方法 由于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初中

3、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课堂时间的限制,采用了如下一些教学方法:1、尽可能多的搜集大量的图片、数据,图表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直观而清晰的了解和认识,2、在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我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复杂的科技术语变得浅显易懂。3、在分析事物的两面性的时候,我采用联想方法,另外,还有师生互动,讨论等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总之,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方法多样,综合运用。教学过程:课前提问:我们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同学们回答出这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以及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人了什么时代?导入新课: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每天在家里就可以和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沟通交

4、流,还可以享受到网上冲浪的乐趣。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教授新课:1、首先请学生从教材的小字部分找出这次科技革命产生原因背景和理论基础。同学们应该回答出(原因及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化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2)、爱伊斯坦相对论的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3)、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社会保证。(4)、国家是科技事业的推动者和组织着,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老师进一步解释:二战时期军事技术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

5、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即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2、再请同学们看教材找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地点、取得突破的科技领域这些基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回答出(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地点:美国首先兴起,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扩展,进而形成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突破的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候老师同步演示课件,3、下面老师就这四个取得重点突破的领域给同学们一一介绍:

6、原子能: 原子能,又称为核能,是原子在发生裂变时产生的能量,它的基本原料是铀。那么它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呢?老师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如果说一公斤的煤炭燃烧时候产生的能量能够使一列火车前进四千米,那么,一公斤铀发生裂变时产生的能量就能使这列火车前进四万千米。由此可见,原子能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同步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原子能的开始研制与当今时代各国对于核能的利用图片。图片下面的注释由学生读出来。出于战争和军事的需要,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有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12.5万人参加,集中全国三分之一电力,投资20亿美元,1942年,美籍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的科学家实验

7、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广场上造出了热中子链式反应堆,是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开始。)(1951年,美国首次试验证明原子能能够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利用核能,发展核电站,原子能,作为新能源,正在航海、航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此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原子能作为新能源,有没有负面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到: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导致那里许多年来寸草不生的局面。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核泄漏事件,造成污染。进而总结出来:对于任何新的科学技术,人类都应该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电子计算机:老师同步演示有关电子计算

8、机的图片并由学生读出来其中的解释文字是指能接收数据,按照指令(程序)进行运算并提供运算结果的自动电子机器。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当时,它重30多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运算5000次。以后,大约每隔58年,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此时,提问:有了计算机,没有互联网可以吗?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同学们看书,找出教材中提到的“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老师演示互联网

9、和计算机的发展图表,告诉同学们:现在,在中国。个人电脑销售量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单片机装入汽车、微波炉、洗衣机、缝纫机,电子玩具等,一个计算机大普及的时代已经解开了序幕。到此,老师提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同学们从身边事入手,回答出:在计算机网络里面,我们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网上购物,交易股票、玩游戏等等。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学校方式。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了接着老师提问: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带了极大便利的同时,如果不能够科学利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同学们举例说明。同学们很快回答出了“如果沉迷网络游戏

10、就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后果。”航天技术:联系我国近几年发射成功的“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直到天宫一号”配合图片让同学们简单了解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生物工程:让同学们从教材上找出生物工程的概念、核心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最后老师提问。我们对于克隆人该怎样看待?同学们回答出各国要制定法律严加管理,严禁复制人类。4、老师给出材料:让同学们根据教材,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重点总结出教材给出的特点。5、同样,老师给出材料,让同学们总结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重点总结出教材给出的影响。特点和影响的内容,教材上有详细介绍。师生共同看教材。6、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再一次证明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7、升华:同学们应从小树立热爱科学,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腾飞做出贡献的伟大理想。注:附带本课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