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735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刚看到这个课文内容时,研究课标,按课程标准要求是要求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拿到这个课标梳理了下,外交成就主要包括中苏建交及第一年和十七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的内容,而研讨的东西应当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也就是说探究的重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接下来就将外交成就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相关内容和影响给同学们做相应的阐述,最后课堂练习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反馈。原本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关于如何让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设计使课程的讲解更合理、生动,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进行完本课的教学活动与老师同学的点

2、评之后,我对本课运用史料解析为手段的教学设计一课的主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一堂课运用史料教学为手段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众所周知,历史既意味着既往的事实本身,又包括人们对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研究。所以适时适度地将丰富生动的史料运用于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平易近人”跃然纸上,同时能充分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探索中还原历史真实,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把史料放进课本之中的本身并非重点,重点在于这些史料必须被学生用某种纯粹历史的方式而运用”。而且个人认为,所谓史料不仅仅指文字史料,如文书档案、政令、文件、条约、决议、奏折、报告、笔记等等,还包括

3、文物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的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活动,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对史料教学的运用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巧用史料,创设情境教学知识的开端永远且必须来自感官(因为悟性所有的都是先从感官得来的,没有别的)。所以,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在于所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于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当事物被感官领会到了什么的时候,文字才可实现它的功用,给它进一步的解释。诚然,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真正持久的原动力。历史是人类既往的痕迹,纷繁复杂、丰富多

4、彩,具有不可重复、不可逆等特性,如果教学方法失当,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通过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将恰当的史料引入教学环节,创设历史情境,以影音效果刺激学生感官,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这里说的“情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再现性情境、一个是创新型问题情境。历史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历史情境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借助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历史感觉,进而培养历史思维。例如,在导入在介绍建国初期外交历程

5、新课时,我们就先直观的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副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形象展示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再给学生展示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为学生创设疑问:竟然旧中国是屈辱外交,新中国的外交又如何呢?这样的历史情境。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继而提出在简略阅读全文完成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在建国初期新中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个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等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进一步引入史诗般的航程,“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性归纳。从而形成: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四、

6、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这样的四个纲目以及外交活动和影响。教师采用以创新性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载体,辅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2.采用史料,展开课堂讨论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不一而足。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深化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可以利用的方法之一。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精心准备、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法最重要的原则是:强调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强调对学生知识、

7、技能和品质方面的综合,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讨论模式是开放性、多向信息交流性的教学实践,是“集体思维过程”,维茨拉克认为,这种思维是决不停息的动力性过程。因此,持续地引导集体思维是保证教学过程不至于崩溃的必要条件。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须专心倾听学生发言,谨慎作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等反应,以确保讨论围绕主题顺利地开展。例如,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以及它对当代外交活动的影响,我们就通过先给出两则材料来阐述原则的基本内容,在同学将基础知识先再题目中得以呈现,再基础知识得以巩固之后,提出这样的疑问:“材料一提到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

8、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二中也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同学们可以结合当代外交的相关成就,结合材料中给出的相关知识和PPT中展示的相关图片,就这样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运用史料,抓住主线,升华主题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首音乐,那么所谓教学主线就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一堂课教学中,如果缺少教学主线这堂课势必散乱零碎,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也将飘忽不定。一条鲜明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堂课的灵魂,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将围绕着它开展并通过它进行开展和扩散。所谓主题,就是和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知识点的教学完成,主题同时也完成

9、,并且将围绕主线将知识点推向升华、深入。如果主线是乐曲的主旋律,那么主题的升华就是将这首乐曲推向高潮,使人赏心悦目。本堂课的教学主线应该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我讲课文内容的主线进行了重新整合,确定为由于旧新中国的国情,所以新中国建立建立后与世界的外交关系的推进过程: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随着国家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也越加紧密,确定了这样的主线。在这个主线确立以后,那么该如何升华主题呢?那我们就想到,在建国初期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是如何在艰

10、难的困境中来开展外交工作呢?付出了怎么样的坚信呢?我想就通过一代伟人周恩来的相关的事迹来完成对主题的升华,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故而运用了这样的史料:“中国人口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是周恩来的后代;中国银行的存款无以计数,却没有一分钱是属于周恩来的。他光辉的一生不但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所以当他在1976年逝世的时候,联合国破例为他降了半旗以示哀悼!这就是周恩来 杰出的外交家、敬爱的总理、一个真正的伟人!思考: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的困境中如何通过努力带领中国走出外交困境,为此他作出了哪些努力?我们应该如何让评价他在外交事业的贡献?体现了他怎样的人格?” 体现了他怎样的人格?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不断深入了解伟人对外交事业的付出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围绕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讨论;最后抓住主线,升华主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设计的办法。这样做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感受和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直接面对史料,根据史料去思考去感悟,从而逐步建立自己对历史独特的认识。通过对史料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读史可以明智”的道理,进而对积极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产生重大的意义。而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一次情感和教学体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