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9846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考点回顾】,(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礼 传播:兴办私学,编撰书籍,周游列国等 其他主张:政治上:仁的思想; 哲学上: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干知识回顾】,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

2、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还有哪些其他主张?,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此外你还知道孟子有哪些主张?,原因: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 举例: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观点:民贵君轻; 主张:仁政;性善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

3、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请举一个典型事例。,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在哪些观点上是相似的?,相似点:民本思想、仁的思想等,1、(江苏省靖江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无锡市2007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

4、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经典题例,A,C,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

5、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请思考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一中可以找到的中央官职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原因?两者主要的区别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公”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郡县制; 分封制造成而郡县制有利于; 前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世禄世卿”,而后者中央与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

6、(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2007广东、无锡市2007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有力地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业 C、实行了郡县制度 D、用泥制陶,经典题例,(B),(C),(苏州市2008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唐代

7、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南通四县市2008届高三联考)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皇权至高无上 C全面推行郡县制 D中央与地方相互分权,(A),(B),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1)图一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有什么弊端 ?,图一,汉初, 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便于地方上的诸侯国壮大自己的力量,并最终造成了“

8、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2)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图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的职责: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令,如有问题可驳回重议。 影响: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图三,(3)图三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元朝,行省制; 影响: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后为明清统治者所沿袭。,(4)后两种制度体现的我国古

9、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经典题例,(D),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B C D ,(A),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有什么新的变化?反

10、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后为解决皇帝政务缠生的弊端,设立了什么机构?特点?,(1)材料一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内阁,只是一个咨询机构,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材料一:(明太祖)“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2)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有什么新的变化?其机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材料二反

11、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2) 其机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消极影响: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你认为元明清时期政治机构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要注意进行民主化改革,(无锡市2007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

12、)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三省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苏北三市)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

13、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经典题例,(C),(D),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B),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

14、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 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C),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它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下列建筑能够充分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C),小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奴)西周 (封)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制,三省六部,行省制,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加强,相权遭到削弱,君权得到强化,形成 发展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题结构】,知识深化与运用,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

15、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图政治文明成果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下表中概括指出三幅图反映出的政治文明成果。,(2)根据三幅图,请你拟定一个小论文的题目,并说明写此文的目的和意义?(7分),题目包含四方面: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和体现探究性的词语。如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初探等。(1分) 目的:介绍和理解政治文明经历的漫长艰难过程;明确政治制度的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是推动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4分) 意义:使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不懈努力的理想更加坚定。(2分),2、学习历史,有比较就会有感悟,比较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历史条件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16、度产生的背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你一定会有感受。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典民主政治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公民参政,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当时在希腊是什么环境中取胜? (2)、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古代的什么法?该法保护除哪一阶级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3)、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于哪一个朝代?它确立的背景是在中国结束了500多年什么样的政治格局?该制度在哪一朝代发展到顶峰? (4)、从形式上看,中国人尝试走西方的资产阶级道路共有半个多世纪(从19世纪后期到新中国的确立),但是中国最后走了社会主义道路。概括起来说,决定这一结局是由中国什么样的情况决定的?,城邦林立,罗马法、奴隶,秦朝、混战、清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课题而写的一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二处是不符合史实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6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参考答案】 “汉初,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 “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通行省制度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