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177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宗教史第三讲.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神灵与上古祭祀,李四龙,目 录,古代的神灵谱系 何谓“神”? 神灵结构 祭祀的对象、等级 祭祀的意义 宗庙等级制:祭祖的政治秩序,一、古代的神灵谱系,何谓“神”? 孟子:“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陽魂爲神,隂魄爲鬼。”【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系辞:“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墨子明鬼篇:“古圣王治天下也,故必先鬼神而后人也。”,自然神、人物神,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春秋

2、鲁国大夫展禽说:“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国语鲁语上) “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国语鲁语上),鬼神的三分法,天神、人鬼、地示。殷墟卜辞中所见的祭祀对象: 天神 上帝 日 东母 西母 云 风 雨 雪 地示(祇) 社 四方 四戈 四巫 山 川 人鬼 先王 先公 先妣 诸子 诸母 旧臣 事实上,人鬼、人神是相通的。,鬼神的四分法,除了传统的三分法,现代学者有时还增加一类,“生物神灵”,诸如龙凤、

3、白虎、麒麟、神龟,以及各种祥禽瑞兽等。例如,詹鄞鑫把古代神灵分为四大类:天地神祇、生物神灵、人鬼、人神。 这种分类法,若以传统的说法,即是所谓:神、示、鬼、鬽(mei, 四声)。 什么是“鬽”?百物之精灵。说文:“老精物也。”周礼春官神仕“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 周礼春官大宗伯,专管天神人鬼地示的礼,冬至日祭天神人鬼,夏至日祭地示物鬽。总体上说,物鬽,可被纳入“地示”的范围。,1 天神,这些神灵大多是从自然神发展起来的,包括日月星辰等。在历史上,它们所指的对象,往往会有变化。日神(伏羲)、月神(女娲),在战国以后就有变化。日神成为东君或东王公,月神成为西王母。这个时

4、期,自然神出现人格化的倾向。日月星辰,演变出“上帝、昊天”的天神崇拜。 日月神:三足乌、蟾蜍玉兔(日中有乌、月中有蟾蜍) 东王公与西王母:伏羲、女娲。楚辞里的“东君”(东王公)。两汉的画像石里常见东王公、西王母。他们身边还有乌、九尾狐(日中物),蟾蜍、玉兔(月中物)。 星辰诸星:参星、商星(二十八星宿之两宿)、北斗星 五方神 昊天上帝,上帝、天,作为至上神的“帝”在周代被“天”所取代。在周代的祭祀体系中,天或者昊天是最重要的,“帝”类似于“昊天”的别名。 “在天神之中,以昊天上帝为最尊,其次则有五帝:东方苍帝,主木,其名曰灵威仰;南方赤帝,主火,其名曰赤熛怒;中央黄帝,主土,其名曰含枢纽;西方

5、白帝,主金,其名曰白招拒;北方黑帝,主水,其名曰叶光纪。礼记有祀昊天与祀五帝的规定。”,2 地示,山川神 土地五谷神(社稷) 五岳、四渎、九镇诸神 五祀或七祀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密切有关。,社、稷,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社,领主土地;稷,谷神。 稷神,在人们的心目里,主要是周人始祖弃(后稷),他是周人的太祖,也是周王室太庙里的主神,即周人的祖先神。,五祀神,郑玄依据祭法注王制,五祀:司命、中霤、门、行、厉神。他据月令注曲礼:户、灶、中霤、门、行、厉。 司命,“主督察三命”,与人寿有关。 中霤神:天井。住宅神,“主堂室居处”。 门户神:主出入; 行神:道路神 厉指厉鬼,无人祭祀的野鬼和恶鬼。

6、 灶神:灶是用于炊食的用具,奥是表示炊食的动作。奥神是炊神,“老妇之祭也。” 王立七祀,国门、户;灶。,日常生活的等级制,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3 人鬼、人神,礼记祭法:“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厉山氏有子曰农,能殖百谷,祀以为稷;共工氏有子曰后土,能平九州,祀以为社。“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国家因

7、此设有“祀典”。 墨子明鬼篇:“故古圣王治天下也,故(固)必先鬼神而后人也。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或恐其腐蠹灭绝,后世子孙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以重之。有(又)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畏)以取羊(祥),故先王之书,圣人之言,一尺之帛,一篇之书数语鬼神之有也。”,神人、神兽,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五神职:句芒、祝融、后土、辱收、玄冥 五神,这些名称似乎得名于五方物候的自然属性。 主职者:重、黎、句龙、该、脩与熙 五佐神:少皞四子及共工、颛顼之子。少皞氏部落有四个胞族,重、该、脩、熙,应是这四个胞族的始祖名称,原可分管四方,但黎在历史上已据

8、火正的位置。句龙,传说是共工之子。 五兽:苍龙、朱鸟、黄龙、白虎、玄武,二、祭祀的对象与方法,祠天、祭祖 四祭:春礿、夏禘、秋尝、冬烝 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郑玄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 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鲜薄也。“禘有乐,尝无乐。禘养阳气,尝养阴气。” 董仲舒:“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礿者,以四月食麦也;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蒸者,以十月进初稻也。” 蜡祭: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堤坊、水庸。 郊祀 封禅,祭祀的等级,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

9、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一般人,重大的祭祀,祖宗之外无所祭。 七祀、五祀、三祀、一祀。,三、祭祀的意义,祭是礼教之本;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 “儒家以礼治天下,而传统宗教即所谓祭不仅纳入礼的范围,而且五礼之中莫重于祭,从此,正统宗教的鬼神观念仅仅成为一个形式外壳,治人之道才是它的实质价值,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祭有十伦,祭有十伦焉: 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 祭统,祭

10、祀的功能,1祭是礼教之本:“祭有十伦”。 2祭是自尽其心 3祭有祈焉 4祭有报焉: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郊特牲) 5祭有由辟焉 6制祭以愚畏黔首 7因祭可以得到相当的社交与娱乐 8祭可以为民表率,达到德化的治平 9祭是鬼神之德与人以灵感的结果 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参见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四、宗庙等级制,神圣之地 宗法关系 宗庙制度,1 神圣之地,墠(shn):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在祭祀里是指供祭祀用的经清扫的场地。 坛:蔡邕独断

11、:“坛谓筑土起堂,墠谓筑土而无屋者也。”郑玄注:“封土曰坛,除地曰墠。” 坎 兆域 宫庙:在坛墠基础上筑墙盖屋,即成为宫;陈列神主,即称为庙。 冢墓,2 大宗、小宗,由父传于长子(适长子),长子传长孙,长孙传长曾孙,长曾孙传长玄孙 长子而外,又有次子(适次子),称作“别子”;别子的后代,都以别子为始祖,凡别子的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百世不迁,是为“大宗”; 庶子(妾之子,别于适长子、适次子)的长子继庶子,即是继“禰”(继于父);继祢的长子继祖,继祖的长子继曾祖,继曾祖的长子继高祖,这一系与该系之同父兄弟,共宗这庶子,是为“小宗”; 小宗“五世而迁”:玄孙之子,与高祖无服,所谓“祖迁于上”

12、,也就是,继高祖的儿子,不与庶子(小宗的第一代)有服。小宗各弟之为一从族人,以至于三从族人者尚宗小宗,但到“四从”,则需另立“小宗”,所谓“宗易于下”。,3 宗庙,宗庙是指祖先神庙。直到汉代,以“貌”解释“庙”。 每个同胞氏族都有本氏族的新庙,原先的氏族庙转化为这个胞族集团共同尊崇的祖庙,故称之为“宗”。汉人以“尊”解释“宗”。詹认为,庙是泛指祖先神庙,宗是指胞族(宗族)各支共同的祖先神庙。“宗庙”合称,则指“宗”与“庙”构成的宗庙建筑群。,迁主毁庙制、坛墠制,氏族祖先只有四代:高祖、曾祖、祖父、父。不论嫡系(大宗)、旁系(小宗),平时(月荐、四时祭)只祭高祖以下祢祖,故有四庙:显考庙、皇考庙

13、、王考庙、考庙。嫡系增加太祖庙(宗族始祖),或称“太庙”、“太室”。 一旦旧君去世,原高祖成为不再是氏族祖先,而被列入宗族祖先,对他只进行三年一度的例行祭祀(袷祭),原显考庙要被拆除。不过,“毁庙”往往是改造成祢庙。 祧主通常没有庙,集中存放于太庙石室中,逢三年袷祭。但有大功德者,通常有两位祧主,可不毁庙而世世献祭。 高祖的父主置于坛,高祖的祖父主置于墠。,等级制(1),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 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 有祷焉,祭之

14、;无祷,乃止。去墠 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等级制(2),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显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 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祭法) 无庙为鬼的,可以祭于寝。(王制),参考文献,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礼记:祭法、祭统、郊特牲、王制 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 邹昌林: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学习出版社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