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198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山水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山水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山水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国山水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国山水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山水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山水画.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國山水畫,曾思詠 莫澤花 2003,山水畫的興起 隋代及初唐時期 盛唐時期 五代兩宋時期 元代時期 明清時期 民國以後 導賞心得 學生作品,山水畫的興起,西周,在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裝飾紋樣,有些玉器上刻有山川雲氣紋。 過了一段長時間,山川形象都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如漢代的,山的形象佔據畫面的大半空間。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開始由背景變為主體,代表有顧愷之、宗炳、王微 。,顧愷之,山水畫興起的原因,審美意識的發展,繪畫題材的擴大,使山水成為畫家們表現的對象。 江南秀麗的山川,激發了藝術家山水畫創作的熱情。 玄學的興起,是山水畫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隋代及初唐時期,隋代以展子虔為代表為

2、我們提供了研究此時山水畫狀況的重要資料。 展子虔的是現存卷軸山水畫中最古老的一幅。 展子虔(約531-604),曾歷任北齊、北周、隋三朝的大夫,他的山水畫對唐有極大的影響,被張彥遠稱為唐畫之祖。,展子虔,盛唐時期,盛唐以後,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山水畫的寫實性和創造性大大提高,技法也不斷進步,出現了多種風格和流派。 代表畫家有李思訓、吳道子、王維等。,盛唐時期,李思訓(651-716),字建安,為唐宗室。中宗時任大將軍。 他繼承並發展了展子虔的畫法,用筆工致嚴整,畫面格局宏偉,堂皇華麗,裝飾性很強,確立了山水畫青綠金碧一派的風格面貌。,李思訓,盛唐時期,李昭道(713-741)思訓

3、子,為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擅長青綠山水,世稱小李將軍。 兼善鳥獸、樓台、人物。,李昭道,李昭道,盛唐時期,王維(701-761),字摩詰,他詩、書、畫、音樂都很擅長,以詩和畫為突出。 曾官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 他的山水畫受吳道子和李思訓的影響,畫水墨也畫青綠山水,而以水墨山水畫對後世的影響最大。,王維,王維,五代兩宋時期,五代兩宋,是山水畫家輩出的時代。 把山水畫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使它成為元、明、清山水畫家努力學習的楷模。 五代山水畫壇出現了荊浩、關同、董源、巨然幾位大畫家,開創了南北山水畫風格。,五代兩宋時期,荊浩,字浩然,沁水人。 他生活的年代從唐末到五代前期,唐末避亂,他長期

4、生活在山林,體察大自然,並將傳統技法的優點,運用於真山真水的描繪。 荊浩既著重筆法的豐富變化,也不忽略水墨的靈活運用,奠定了水墨山水畫筆墨技法的藝術形式。,荊浩,五代兩宋時期,董源,字叔達(?-約962),他和他的弟子巨然是十世紀的南方畫家,他體察自然,並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加以描繪。 他取王維、李思訓之長,水墨和著色並用。 巨然,是董源的弟子,先居住南方,後居北方,既有北方山水畫派的特點,但在水墨技法和表現方面,卻是南方畫派的特徵。,巨然,五代兩宋時期,范寬(約950-1027),名中正,華原人,生於北宋。 他的筆法雄渾,傳自於他的老師,但范寬又能不只以古人為師,而以造化為師。 他與自然默與神遇

5、,把領略到山川之趣和自己對山川的感情凝聚在畫筆上。,范寬,范寬,五代兩宋時期,郭熙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山水畫家。 他是河南溫縣人,活動於十一世紀宋神宗時代。 宋神宗執政時期,有王安石變法,在政治經濟上要求改革。 據說,宋神宗很喜歡郭熙的畫,常在宮廷中懸掛郭熙的作品。,郭熙,五代兩宋時期,宋室南遷之後,雖處於偏安動蕩局面之下,但繪畫藝術仍然很繁榮。 由於政治上的變遷和畫家生活地區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繪畫藝術從內容到風格都有很新的變化。 特別以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為代表的院體山水畫,開創了山水畫藝術的新風格。他們四人被稱為南宋四大家。,五代兩宋時期,李唐(約1049-1130),字晞古,河陽人,

6、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 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建炎年間,奉旨授成忠郎,畫院待詔,賜金帶,善山水、人物,兼工畫牛,筆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之變局性關鍵人物。,李唐,五代兩宋時期,馬遠(1189-1223),在我國繪畫史上享有盛譽,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畫成就最大,獨樹一幟,與夏圭齊名,時稱馬夏,成為繪畫史上富有獨創性的大畫家。,馬遠,元代時期,元初趙孟頫開啟一代文人畫的新風,至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的出現,已走向成熟。 文人畫是指封建時代文人士大夫人創作的鮮明反映他們生活理想和審美趣味的具有獨特形式的繪畫。 文人畫興起的原因,元代時期,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被稱為元

7、四家,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四人的藝術又有許多共同之處,這表現在 強調繪畫的文學化,使作品的文學趣味進一步加強。 與文學趣味一致,並且具體體現這一趣味,構成元畫特色的是對筆墨的突出強調和以書入畫。 畫上題字作詩蔚然成風。,元代時期,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痴道人。 王蒙(1298-1385)字叔明,浙江吳興人,曾居黃鶴山,因此自號黃鶴山樵,晚年常出入寺觀,則署香光居士。 倪瓚,江蘇無錫人,字元鎮,號雲林。他家世非常富有,有清閟閣,收藏古代書畫。 吳鎮(12801354),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嘉興魏塘人。,黃公望,王蒙,王蒙,倪瓚,倪瓚,倪瓚,吳鎮,吳鎮,明清時

8、期,明清山水畫,除少數畫家外,大多以摹古為能事,突出筆情墨趣。 明代中期的吳門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山水畫成就較高。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江蘇長州人。 文征明(1470-1559),字征仲,號衡山。,沈周,文徵明,明清時期,明末派別林立的山水畫壇,到了清代,也很具特色。出現了所謂的“正統派”和“創新派”,並一直左右整個清代畫壇的風氣。 清初六大家以王時敏為首,其餘的有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曆和惲壽平五人。當以六大家為代表的“正統派“,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吳歷,明清時期,清初“四大名僧“和“金陵八家“為“創新派“ 。 “四大名僧”是指石濤(原濟)、石溪(髡殘)、弘仁和八大山人。 “金陵八家“以龔賢為首,還有樊圻、高岑、鄒吉吉、吳宏、地欣、胡為造、謝蓀等。,民國以後,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建國,結束了清朝政權及中國封建帝制的統治。 面對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形勢,一些畫家堅持弘揚中華傳統藝術,增加學養,不斷推進繪畫的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人稱齊黃潘傅。 黃賓虹,安徽黟縣人。,黃賓虹,導賞心得,困難-小學生不懂中國歷史 中西方繪畫比較-西方畫家喜歡站在一個地方,從固定的角度觀看景物,大小比例準確,像拍照。中國畫家卻愛畫從不同地點看到的景物,在一段時間內,多個角度所看到和感受到。,學生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