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808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解读,一、题目解析,(一)背景文件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教基200033号)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作的通知 (教基200034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教基200035号) (二)导引出三大目标: 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实施“校校通”工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能力标准”是我国关于教师培训的第一个标 准,对象:中小学教师 目标:教育技术能力 形式:“标准” 正在研制的有关教师的其它“标准” :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四)“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 标准

2、就是准心、准则、要求、规范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能力标准”是用于教师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化及前景化的要求 “能力标准”不是单一的技能标准,(五)“能力标准”与“规程”的比较,中小学电化教育规程 第三条:“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十二条:“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结论:后者是鼓励用、能用则用、不作统一要求。前者是在观念上、行为上、管理上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不是可用可不用,相反是必须要用,而且是要用好,用得符合规范和标准,并要通过专项的培训和考核进行认证。,(六)为什么用“教育技术”概念?,关于“教育技术”的一个行政法规式的解释: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能力标准”借鉴了美国、英国、日本的教育技术标准,也沿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教育技术概念,(七)美国师生教育技术标准 1.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 1998年:

4、美国制定面向学生的 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Connecting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y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规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和行为规范标准,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独立思考、正确决策和生活自立等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整个一生中的重要性。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2.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 技术操作

5、与概念 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 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 教师应依靠技术的支持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与学习经验; 教学、学习和课程 教师执行的课程计划要包括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 教师运用技术来促进各种更有效的评估与评价策略; 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 教师要使用技术来增强他们的工作效率与专业实践; 社会、民族、法律以及人类问题 在学校中,教师要理解围绕技术使用中的社会、种族、法律和人类问题,并根据理解进行教学实践。,二、项目背景,2004年9月,教育部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的意见(教师

6、20044号) 2004年1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正在草拟的文件名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特点:“能力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时间:2003年4月开始,历时不到两年 过程:经历了标准的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试验与进一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范围:由北师大、华南师大、西师大、中央电教馆等单位承担了标准的具体研究工作。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试验: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标准使用的试验,目标 完成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任务 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体系

7、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论证制度 形成丰富的、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机构 师范司 项目办 专家委员会 网联 认证中心 考试中心 制定标准 培训 课程资源 论证 实施考试,分析 问题:2000年教育部提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后,主要关注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校校通”,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整合有关注,但缺乏实质性、长效性进展,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比较突出。 意图:树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周济)概念,从教师培训、考试、论证着手,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能力)出发,稳扎稳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升级。,三、标准框架,(一)中小学教师人员划分

8、及关系图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二)四大板块,意识与态度 过程阶梯: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 新目标:电教是一种辅助手段,电教人员是一种纯服务的技术人员,电化教育是一种可进行可不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相反,是一种教师应有的专业基础素质、 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 过程阶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新目标:电教就是掌握一些技术方法,学习一些电教软件或课件的制作技巧,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学习者的记忆能力,或者强化知识的灌输;相反,教师应具有信息素质、信息加工、资源管理和评价能力,应用与创新 过程阶梯:(三类人员要求有异同) 新目标: 教学人员重视

9、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合作与交流能力;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的正确决策、保障支持、评价机制及合作与交流; 技术支持人员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方案规划、应用管理、效能评估、与其它人员(执教者、管理者、学生、家长及专家)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过程阶梯: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安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 新目标(三类人员要求有一定差异): 相同强调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强调使用的安全性或健康性(执教者);强调教育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四大板块体现的现代教育观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吻合。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

10、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相吻合。 与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相吻合。,四、意义解读 (一)聚焦准确 将教育技术的重心、重点对准中小学教师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并分别提出相同或相异的标准,以培训未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准确。 (二)范围广阔 从教育技术的意识到方法,过程到目标,课堂到课外,资源到利用,备课到应用,素养到沟通,学生到家长,设计到评估,范围广阔。,(三)目标前瞻 教育技术概念的采用,摒弃了一些混乱的概念,有利于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目标前瞻。 (四)承前启后 能力标准充分关注了我国电化教育及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肯定了电教队伍的价值和效能,承前启后。 (五)留有余地

11、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发展空间较大,未知领域广阔,因此能力标准与所有的课程标准不一样,显得简洁而原则,留有余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初稿),目 录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总纲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管理人员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技术人员,标准的目标 制定“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目标是: 1、 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自觉性; 2、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3、 使中小学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4、加强技术对教育的服务与支持。,标准的意义 1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教师

12、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教师培训的依据 3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4制定中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是适应教育技术培训市场化的需要。,标准的性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技术”属于技术的广义内涵,即“技术是一种能力”。基于这种定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针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提出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的能力要求,其目的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标准的内容结构 (1)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教学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普通教师,即一般学科教师,不包括从事学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人员。对于普通

13、教师的教育技术规范要求主要侧重于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 (2)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管理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从事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规范要求主要侧重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技术,增强工作效率以及利用技术服务于教育的管理工作。,(3)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技术人员版)适用对象为基础教育系统内从事技术支持的各类人员,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各级电化教育馆、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等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人员。对于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规范要求主要侧重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

14、应用、管理与评价,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等方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学人员 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K12 Teacher Teacher,1 、范围,本标准表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有关教学人员的要求。标准中的教学人员是指基础教育系统内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本标准适用于: A基础教育系统中从事学科教学人员; B对教学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 C对教学人员进行教育技术方面内容审核的各级教育组织; D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2 引用标准,无,无,3、术语与定义,1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

15、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实际需求和条件,应用教育技术的方法和原则,通过有效选择和开发必要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手段,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进入信息时代,特别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及其应用。,2、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例如:概念、规则、原理等; B. 材料:信息的载体。例如:课本、录音带、CAI课件等; C. 设备: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幻灯、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网络等; D. 人员:促进学习的人。如:专家、教师、小组、同伴等;

16、 E. 场所:学习所处的物理环境。如:教室、图书馆等; F. 资金:学习所需的费用。如:学费、培训费等。 学习资源必须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才能有现实的教学意义。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有效分析和设计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3.2 教学系统 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既可理解为由教师、教材设计者和课程专家及其他人开发编制的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可以是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独立课程,甚至只涉及几小时的教学),也可理解为任何一个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机构和方法。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是教学设计的需要,便于考虑整体实施的步骤,考虑各部分的关系,对整体作评价和最优选择。,3.3 教学系统

17、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又叫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3.4 信息 信息是对事物属性及其动态的表征。在教育中包括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特性的信息,反映教学过程动态的信息等。 3.5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创造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它由信息内容、符号、载体等要素构成。,3.6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表示、传输、变换

18、、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3.7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基于一定的目的,对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存储、整理、分类、分析等系统化的操作。,3.8 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是指反映教育/教学系统中诸要素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与系统动态的数据资料。 3.9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的过程。 3.10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求人材的过程。,3.

19、11 信息素养 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3.12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即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 3.1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3.1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信息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信息传递、交流、开发利用等方面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同时实现自我。

20、,3.15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它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可以为授权使用者所用。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3.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来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3.17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即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4、规范要求,4.1

21、意识与态度 4.1.1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4.1.1.1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4.1.1.2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4.1.1.3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4.1.2 应用意识 4.1.2.1 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兴趣与愿望 4.1.2.2 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兴趣与愿望 4.1.2.3 具有运用技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的意识与愿望 4.1.2.4 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不断挖掘教育中应用的潜力,4.1.3 评价与反思 4.1.3.1 具有对技术在教

22、学中应用的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1.3.2 具有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1.3.3 具有对教学统计信息的评价与分析的意识,4.1.4 终身学习 4.1.4.1 具有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 4.1.4.2 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持续性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能力,4.2 知识与技能 4.2.1 理论知识 4.2.1.1 了解现代教学理论和新型教育观念 4.2.1.2 了解中小学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及学习理论 4.2.1.3 了解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方法,4.2.2 基本技能 4.2.2.1 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4.2.2.2 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方法 4.

23、2.2.3 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4.2.2.4 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4.2.2.5 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统计数据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4.3 应用与创新 4.3.1 教学实践 4.3.1.1 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 4.3.1.2 积极开展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并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3.1.3 掌握、应用和整合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技术资源和校内外学习资源 4.3.1.4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创设各种应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 4.3.1.5 应用技术辅助开展对

24、学生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4.3.2 教学管理 4.3.2.1 制定与实施教学活动中学习资源的管理计划 4.3.2.2 制定与实施技术环境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策略 4.3.2.3 制定与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改进的策略,4.3.3 教学科研 4.3.3.1 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研究 4.3.3.2 针对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研究 4.3.3.3 针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研究,4.3.4 合作与交流 4.3.4.1 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3.4.2 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4.3.4.3 与技术人员在学习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25、 4.3.4.4 与学生和家长就学习进行交流与合作 4.3.4.5 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交流与合作,4.4 社会责任 4.4.1 公平利用 4.4.1.1 促进不同性别、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利用技术和资源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4.4.2 有效应用 4.4.2.1 促进不同背景、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利用技术和学习资源均能得到良好发展,4.4.3 健康使用 4.4.3.1 促进学生健康地使用技术与信息,减小技术和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4.4.4 规范行为 4.4.4.1 学习、示范、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社会、法律和道德内容 4.4.4.2 规范技术利用的言论与行为方式,作业与思考: 对照标准,我们已经做了什么?还应该做什么? 按照标准要求,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如何?如何评估? 新一轮教育技术发展前景即将展现,我们从意识到行为做了什么准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技术对“第一资源”有多大的助益?我们将怎样与教师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