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240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208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阅读指导按文体.ppt(2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中考阅读指导,说明文,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基础知识、基本考点以及答题的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1.说明文的分类: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等。,此知识点了解即可,基础知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基础知识,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所谓“特征”就是: 的显著标志.,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2、,找到说明对象是基础,抓住特征是前提和关键,不管题目中有没有考到找特征,你阅读文本时都要找到说明对象的特征。,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基础知识,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顺序要理清,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时间顺序:,理清说明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程序顺序【时间顺序的特例】: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举例

3、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卢沟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5、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佛印(右),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时间顺序),(一般 个别),(结果原因;主要次要),(概括 具体),(空间顺序),(空间顺序),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基础知识,4、说明方法(要掌握的常见的) 列数字、作比较(这两个常放在一起用)、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解释【注意这

4、两者的区别】分类别,了解不常用的: 引用、配图表、摹状貌,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状万态,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作用的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

5、的体会。,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1、【特征(特点)】,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找出:中心句,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达此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多。 中心句的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极少数在段中。 注意主体部分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可能是并列关系,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1、【特征(特点)】,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

6、语文备课组,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作比较: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例如、比如、据说、譬如,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一类(种)一类(种)(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也、而、相对于、较,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像、仿佛,是(不能是比喻句),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2、【说明方法】,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说明方法:,作用:_,举例子(列数字),运用举例子(列数字)

7、的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书简的笨重和使用的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说明方法:_,作用:_,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说明方法:_,作用:_,打比

8、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说明方法:_.作用_,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下定义,运用下定义的方法简明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说明方法:_.作用_,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

9、”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说明方法:_.作用_,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3、说明语言】 基本题型: 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或者问“ ”词好在哪里?】。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1、容易

10、考到的限制性词语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试 题 讲 析,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常常”表明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莺在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居然“常常”躲避,足见其生性胆小到了什么程度。,基本考

11、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3.“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解题方法归纳,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一、“”句中的“ ”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基本考点

12、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题型二:“”词好在哪里?,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题型三: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方法: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基本考点及答题规范,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阅读题答题的五个意识: 1、文体意识 2、审题意识 3、文本意识 4、规范意识 5、痕迹意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3、) 11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3分) 【感知、概括、中心句、特点】,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答案: (3分)(1)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2)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3)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意同即可),提示:注意主体部分【2-4节】的第一句话,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2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2分) 【说明方法的作用】,答案:以“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为例,【1分】强调了“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1分),我国

14、的春天来得急速。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

15、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修辞】,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春到,而北纬32度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

16、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B“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词语的准确性】“大约”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C“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

17、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词语、特征】,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词语、特点】,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

18、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科学价值超过文学价值】,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4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3分) 【写法、顺序】,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

19、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答案:(3分)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1分),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1分)。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1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6年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说明文) 15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3分) 【特点的迁移】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 (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 )首,我的发现是:,答案:(3分) (2)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同即可),答案:(3分)(1)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意同即可),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7年在节日里徜徉(说明文) 1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整体感知】,人的生命之树缀满了节日的彩灯。有些节日不具有公众性而具有个体性,只属于你自生命的刻度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的加减法规则越来越明晰而透彻了。婚庆日

21、,也是隶属于你的特殊日子,它是婚姻的里程碑。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 ,答案:(3分)公众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生日,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7年在节日里徜徉(说明文)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段的主要内容。(2分) 【概括,局部感知】,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因某一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重大事情,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便成为365天里的一个亮点,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譬如l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运动迅速席卷中华大地,5月4

22、日这个日子后来成为青年节,打上了爱国精神的烙印。又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lO月1日这个日子从此成为国庆节,凝聚了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新生与振兴的希望。/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年一度举行庆典的缘由。每逢这些节日,人们或举行盛大的聚会,或召开庄严的大会,或举办载歌载舞的晚会,用以歌颂人民、礼赞祖国,充分感受节日的分量和意义。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这些庆典,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回眸和眺望的机会,成了人们保持意义记忆的一种基本方式【庆祝纪念的方式】,更是人们生命智慧的一部分。,答案:(2分)具有政治

23、色彩节日的意义和人们庆祝纪念的方式。(意对即可),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7年在节日里徜徉(说明文) 13阅读段中的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2分) 【写作手法】 历史故事: (1分)传统习俗: (1分),答案: 历史故事:屈原投江; 传统习俗:端午节吃粽子。(2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7年在节日里徜徉(说明文) 13阅读段中的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

24、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2)从两处画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品析。(2分) 【修辞手法(拟人) 准确的动词】,答案: (2)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端午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端午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意对即可)(2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7年在节日里徜徉(说明文) 14段中写春节的部分提到南京的金陵灯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明方法(举例)的作用】,答案:(2分)以金陵灯会为例,说明各地衍生出许多欢庆方式,一浪推一浪地渲染着春节气氛;体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它们

25、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千家万户共享一轮明月,吃月饼,叙家常,念亲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和思念,成为每个家庭最温馨的生活亮点。“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得到彻底爆发。灯笼、爆竹、春联成了节日的经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围绕着辞旧迎新的喜庆主题,各地衍生出很

26、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欢庆方式,一浪推一浪地渲染着春节气氛。其中,南京的金陵灯会就颇为有名。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延续至今。现在的灯会集中在夫子庙举办,自春节始,为期一月。尤其在元宵。,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7年在节日里徜徉(说明文) 15“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一项是 (C )(2分) 【句子理解】 A每逢这些节日,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B中秋佳节,千家万户共享一轮明月,吃月饼,叙家常,念亲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和思念,成为每个家庭最温馨的生活亮点。 C若干年前的这一天,时间老人认领了你,

27、你从此来到莽莽天地间面对尘世的快乐和忧伤。 D婚姻的进程伴随了岁月的风霜雪雨,但婚庆日始终是婚姻的常青树,使婚姻充满盎然的绿意。,有的日子,值得庆祝它,纪念它,这就是节日。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境,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放。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有了节日,日子便有了起伏。,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8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说明文)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整体感知】,从文章中搜索相关信息即可,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

28、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古诗词中的色彩美,复色搭配之美,(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景物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局部用色,(2)全篇用色,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

29、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古诗词中的色彩美,复色搭配之美,(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景物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局部用色,(2)全篇用色,双色对比,(3)多色组合,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8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说明文) 14说说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词语的含义】,答案:(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30、。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8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说明文) 15、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顺序】,提示:从逻辑、照应、习惯三个方面去思考这类题目。,答案:(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

31、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8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说明文)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 【赏析 内容的深层理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32、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答案:(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提示:大漠(黄色)孤烟(白色)直,长河(白色)落日(红色)圆。 【间接写出色彩】,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2008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说明文)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特征】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33、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人。,答案:(3分)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意思对即可),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

34、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说明文)2010年中考 13阅读第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感知内容,答案:(3分)用材考究,极为奢华(1分);色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1分);图案形象各异,寓意鲜明(1分)。(意对即可),提示:直接从文章第二小节找出现成的答案,从用

35、材、色彩、图案三个方面去找。,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

36、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说明文) 14第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2分)说明方法(举例子)的作用,答案:(2分)以九龙图为例,意在说明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意对即可),提示:说出“举例子”的方法得1分,结合文章写出作用再得1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

37、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说明文) 15第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案:(2分)不能删去。“最多”,界定数量,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意对即可),提示:对词语理解1分,结合文意理解作用1分。,当

38、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说明文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3分) A第节插入天女织锦的传说,表现了云锦的瑰丽华美,增强了阅读趣味。生动说明(引用传说) B第节引用“扎扎千声不盈尺”,意在形象地说明云锦织造的精细考究。生动说明(引用诗句) C由历史沉淀出的南京云锦,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点题、主要内容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南京云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思路、结构,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南

39、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A第节插入天女织锦的传说,表现了云锦的瑰丽华美,增强了阅读趣味。生动说明(引用传说),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

40、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B第节引用“扎扎千声不盈尺”,意在形象地说明云锦织造的精细考究。生动说明(引用诗句),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C由历史沉淀出的南京云锦,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点题、主要内容,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标题) 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附中分校

41、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南京云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思路、结构,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总】 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 【分】 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 【分】 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 【分】 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 【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总】,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说明文 17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

42、才能让南京云锦“焕发青春活力”?(3分)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答案:在继承中要有创新;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元素;使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意对即可),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 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

43、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

44、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 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14.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 ,答案:因为“据考证”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附中分校20

45、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15.根据第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 用了三千多 根竹简,要两个 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答案: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15.根据第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

46、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答案: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1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增添了文学情趣。(1分),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B是恰当的,附中分校2012届初三语文备课组,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说明文)2011年中考,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